桔纸书屋

正文 90-100(第2页/共2页)

情,虽然他也知道这要求提出来会被拒绝,但真没想到是这种理由。

    不过对方竟同意鲜卑人派遣族人前来学习,此莫非是陷阱?

    而且对方之意很明显,欲学习此技术,便要主动提供牛羊马匹,听那意思,还要雇佣一些鲜卑的骑兵?

    于是轲比能径直问了出来,杨秋笑而点头。

    “鲜卑骑兵勇猛善战,如今我们杨家军正缺骑兵。

    倘若单于能借我们一些骑兵,届时我们昭国定会为单于提供丰厚的食盐、茶叶、白糖、布匹,单于觉得如何?”

    “听闻昭国正在筹谋进攻汉廷,此是要出兵洛阳吗?”

    杨秋露出了一个神秘的笑容,并未正面回应,于是轲比能自行领会了杨秋这一表情。

    原来如此,难怪这女将军今日如此慷慨大方,竟是因缺乏兵源,故而让出这般巨大利益,此乃绝佳的打劫良机。

    于是在接下来的谈判时间里,轲比能狮子大开口,索要了大量的食盐、茶叶、白糖、布匹,以及些许工具。

    当然,他还要求派遣五百人前来学习羊毛编织技术。

    杨秋当时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但最终还是应下了。

    于是轲比能这边觉得自己在谈判中大胜而归,杨秋这边虽然送出了大量的物资,但其实心情也非常愉悦。

    因为她迎来了鲜卑五百人前来学习技术,又要来了两千个骑兵为杨家军征战。

    账面上好像亏了,但实际上轲比能还不知道中文博大精深,有句话叫做有借无还。

    当然,这些骑兵还有学习工匠技艺的人肯定还会回去,但杨秋要的就是这些人回去。

    一旦这些人来到杨家军治下的土地,他们将会有大量的时间接受洗脑教育。

    见识杨家军治下普通百姓工匠的生活水准,而后回去传播杨家军这边的策略,为日后吸纳更多之人提供思想基础。

    轲比能大概不知晓一件事,有时技术学会了其实无用。

    因为建筑大规模的工厂,流水线的制作,工匠稳定的待遇,设施良好的宿舍,营养充足的食堂,那会直接将单人作坊给打败,更何况他们这边还有可以量产纺织机器。

    所以杨秋可以让他们使劲学,但学了能打败一个工厂的效率吗?

    至少轲比能现在还没理解这里面的坑。

    吸纳一个养尊处优的人加入杨家军,那基本不可能。

    但去吸纳一些底层的普通百姓,让他们看到别人的生活每天吃的有多好,穿的有多好,那实再是轻而易举。

    所以当初荀谌的建议便是如此,既然要将鲜卑人的上层和底层百姓分开,要吸纳底层百姓过来,那就得让鲜卑人派遣大量的人前来。

    令其目睹杨家军治下的普通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并且还要让来者享受同样的生活,为他们种下思想的种子。

    告知他们日后成为昭国的人,亦能享受此等生活待遇。

    虽这些人起初不会动摇,但时日一长,总有胆大之人会前来。

    人数渐多,便会由量变引发质变,届时万一底层人造反那些鲜卑头领,亦非不可能。

    因此,双方谈罢之后,杨秋便笑着与荀谌归去。

    接下来的具体细节,仍需双方下属继续商谈。

    毕竟转运食盐、茶叶、布匹,以及鲜卑提供的牛羊马匹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90-100(第6/24页)

    ,皆需耗费大量时间,并非今日谈妥,这些东西能即刻就能准备齐全。

    不过在回去歇息之后,杨秋看得穿得正正经经的荀谌,她心中突然有一个想法。

    “友若,幽州的冬日很是苦寒吧。”

    荀谌未能领会杨秋之意,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杨秋瞬间就笑了。

    “虽有火炕可供保暖,但总不能日日皆不出门。此羊毛可织成毛裤,分为薄厚两种。

    冬日之初可穿薄的秋裤,严寒之时可穿厚的毛裤。我让纺织厂那边多制一些,届时赠予友若,如何?”

    荀谌正欲拒绝,杨秋又开口了。

    “不,应当多准备一些赠予他人,尤其是奉先那里更为寒冷。

    虽说当下已有棉花制成的衣物,但仍不足够,得让纺织厂那边尽快多做一些,让众人今年能过个暖和之冬。”

    此般时刻若再拒绝,岂不是直接断了他人的福利?

    于是荀谌心想,待收到之后便置于柜中压箱底吧。

    而这个冬天来临之后,起初荀谌觉得颇为寒冷,但见张辽丝毫不觉冷之后,张辽热情地称赞了将军发放的毛裤。

    荀谌偷偷试穿了一下。

    嗯,真暖和。

    原来竟是如此保暖。

    第94章

    初冬的天气透着一股寒凉之意,辽东这地方更是寒意彻骨。

    吕布刚刚率领着自己的精锐之师将一群高句丽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在辽东郡,高句丽的人向来喜欢从西安平这个方向发起进攻。

    故而,吕布从前一个月起就在西安平周遭守株待兔,直等到这群人终于按捺不住前来打劫。

    他旋即带着手下的兵卒将这群人打得抱头鼠窜,让他们见识了一下他吕布飞将的赫赫威名。

    相信这个冬天,这群人是不敢再来进犯了。

    于是,吕布带着自己的军队撤军回到了襄平,这里是辽东郡的治所,也是辽东郡最大的城池。

    当初波才带着黄巾军几万人前来,那时汉朝的官吏皆望风而逃,他们遂顺利地占领了辽东郡。

    而这个地方地广人稀,条件极为艰苦。

    其实也无人能理解,为何一群黄巾军会跑到此地。

    但不管结果如何,波才不得不承认,这个地方是彻底安全了,再也没有了黄巾军的内斗,也没有了汉军的袭击,简直就像是一个割据的政权。

    若不是因为极度缺乏大量的粮食、茶盐、布匹以及众多的工匠,波才或许都会心生野心,在此地占地称王。

    然而他深知此愿难以实现,并非只因吕布在此监视他,而是想要在此安稳立足,他需要杨家军源源不断地提供支援。

    最开始,他也曾怀有野心,一旦杨家军对辽东郡的支援使得他们能够自给自足,那时他便马上翻脸。

    但事实上,他的这种心思很快就被击得粉碎。

    因为在他占据辽东郡这几个月的过程中,杨家军派遣了各种各样的工匠前来支援。

    要在此地安稳下来,首先得开垦荒地吧,这就需要大量的农具,需要粮食种子。

    吃饭也缺乏锅碗瓢盆,修房子也得重新开始烧砖。

    波才这才发现,原来在冀州的时候日子是何等美好,许多东西都能够通过抢掠获取。

    然而在辽东郡这个苦寒之地,砖得自己烧制,煮饭用的锅碗也要重新来做,更别说粮食、食盐这类生存必需品了。

    就算去抢掠当地的百姓,其实他们也匀不出几件衣服供你抢夺。

    所以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然后,波才又发现管理一个庞大的团队竟是如此艰难。

    发布一个行政命令,下面的人往往搞得一塌糊涂,上面的政令下面的人不清楚,中间的人执行也到处出错。

    谁都不明白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连统一分配粮食、食盐都无法做到。

    这都不是中间有贪污之人的问题,而这命令都难以上下传达一致。

    波才本以为摆脱了世家大族,便能完全自主作主,但他发现没了这群世家大族,底下的人竟无法妥善安排事务。

    但显然,他们不可能再走回头路,那无疑是死路一条。

    所以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摸索,自己培养团队。

    然而这还是远远不够,无奈之下,波才最后只得让吕布带来的杨家军插手黄巾军的管理,协助他们妥善安排几万人的生活。

    于是,这几万人的生活瞬间变得井然有序,分配物资也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

    但此时波才也察觉,他虽然还是这群黄巾军的首领,但各级官吏中已遍布杨家军的人。

    那时的波才就已经意识到,自己似乎掉进了一个坑,仿佛自己已然成为了一个傀儡。

    但这条路却不得不继续走下去。

    到如今,几万人的黄巾军,都在憧憬着杨家军的生活,都渴望能跟杨家军那边一起分田地。

    尤其是曾经与他一同逃亡过来的黄巾军兵卒,在吕布那边的军队大力宣扬下,听闻加入杨家军能够分得更多的土地,并且还有每个月充足的食盐和粮食军饷之后。

    波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下的人越来越多地加入了吕布的军队。

    他感觉自己似乎被架空了,但他又无法阻拦这些人。

    因为波才意识到,如果他阻止这些人加入吕布的军队,那么他手下的人会直接将他推翻,然后让吕布成为辽东郡的领导人。

    所以波才一直在忍让,忍让到最后直接绝望丧气了,随便了,就这样吧。

    爱咋地咋地,能过一天是一天。

    结果前不久,波才突然接到了张角寄来的一封信,并且还有张角送来的一些礼物。

    主要是一些食盐、茶叶、布匹、白糖之类的生活物资,这让波才尤为感动。

    原来师傅还未曾忘记他,而等到拆开信之后,波才的心情瞬间又变得复杂起来。

    原来张角在信中提及了杨家军年底要称王建制的事情,询问波才是否参加?

    还说太平道以后会被昭国允许在各个地方建立道观,而张角会带领太平道加入昭国。

    因此,张角再信中询问波才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未来没有?并建议波才加入杨家军。

    因为张角觉得波才的才能主要在于军事天赋,并不擅长治理一方土地,所以他劝波才要深思熟虑。

    这一封建议让波才着实思考了许久,其实他早就知晓自己无力抗衡大势。

    但人有时就是会有那么一丝不甘心,而张角的这封信却直接让波才清醒了过来。

    这一刻他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之前一直在做无用功。

    这一阵子一直在担忧自己成为一个傀儡,被手下人架空。

    可是现在仔细想来,不对呀,手下的人可以加入杨家军,他也可以加入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90-100(第7/24页)

    以后大家都是杨家军的人,那他和自己手下的人完全不必成为敌人,所以他之前为何一直这般折腾?

    于是波才顿悟了,这治理之事还是交给他人去操办吧,他是一刻也不想再管这一团乱麻的事务了。

    他明明应当在战场上击退敌人,和吕布一样策马纵横,而不是天天深陷在这些繁杂的内政之中,简直令他烦不胜烦。

    所以波才一直等着吕布回来,他觉得自己得先跟吕布好好谈一谈,然后再通过吕布,向那位女将军表示臣服投降。

    因此吕布回到襄平之后,他才刚刚兴奋地打开杨秋送来的礼物,看到了毛茸茸的毛裤。

    这才刚刚试穿,还未来得及感叹这种东西的轻盈暖和。

    结果外面的侍卫就通传波才到访,吕布挑了挑眉,这家伙平时根本不想见他。

    怎么这一次如此主动,该不会有什么事情吧?

    于是吕布只能赶紧把衣服穿好,随即走到大堂这边招待波才这位客人。

    “吕将军,听闻您最近又打了一场胜仗,恭喜恭喜,我们辽东郡有吕将军您在,大家方能过上安稳无忧的生活,我都要替辽东郡的所有黄巾军向您致谢。”

    吕布尴尬地握紧了手中的拳头,倒不是觉得羞愧,别人如何夸赞他都觉得理所当然,他就是如此厉害,有什么奇怪的。

    但是这话从眼前之人嘴里说出,怎么就有一种怪异之感?

    要知道他和波才的关系,那是有些微妙的,准确地说还有那么一点点敌对。

    但波才又需要杨家军的协助,又需要依靠他吕布指挥杨家军的人稳定辽东郡的局势,所以波才隐隐的把敌意都压制了下去。

    平时见到他都是皮笑肉不笑,其实心底估计巴不得他赶紧滚。

    可是这一次,吕布感觉对方的夸赞似乎是真情实意,一个人的转变能如此之大吗?

    总不能是因为他的魅力征服了眼前之人吧?又或者他在战场上的神勇让眼前之人惧怕了。

    这不可能,因为波才也是一位在战场上以勇武闻名的将军。

    吕布虽然未曾与波才交过手,但波才之前也在北面抵御过其他胡人,所以他知晓眼前之人并非浪得虚名,而是有真才实学。

    那么这突然的到访与恭维恐怕就另含深意了,于是吕布也跟着打起了太极。

    “渠帅过奖,这哪里是我一人的功劳,皆是兵卒们团结一心信赖我。

    再加上有我们杨家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支持,让兵卒们能够吃饱穿暖,这才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波才一听这话,更是来了精神。

    “吕将军所言极是,我出身草莽,最初以为打仗仅凭一腔热血就行,后来才明白粮草的重要性,重视兵卒的操练,慢慢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再后来,我率领兵卒们打了一些胜仗,但一路上都是靠抢掠粮仓、诛杀贪官来夺取粮食。

    那时我还以为统领军队是件简单的事,可是来到辽东郡之后,我才发觉治理一方土地竟是如此艰难。

    而你们杨家军能够治理如此广袤的土地,还能将下面的人管理得有条不紊,让大家能够安心种植粮食,这实在是大功德一件。

    听闻杨将军年底就要称王建制了,我辽东郡上上下下的人都期盼能够加入杨家军,期盼杨家军能派人过来治理这片土地,让大家也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吕将军能否帮我牵个线,将我的请求转达给杨将军?”

    “噗……”

    正在喝水的吕布没能忍住,一口水直接喷了出来。

    波才在一旁先是面色尴尬了一下,随即又赶忙关切地问道。

    “吕将军可是身体有恙,需不需要请医工前来?”

    吕布赶紧摇头,他上上下下地审视着面前的人,刚刚的话他没听错吧,这位一直对他怀有敌意的波才竟也想加入杨家军?

    “刚刚我可能没听清,渠帅的意思是上上下下都想加入杨家军,这也包括渠帅您?”

    波才瞬间正襟危坐,正色说道。

    “这怎会是玩笑?吕将军或许对我有所误解,之前我一直担忧我们黄巾军加入杨家军之后会受到歧视,所以才一直犹豫不决。

    然而这是我想多了,实在是小看了杨将军的胸襟和气度。

    杨将军心怀宽广,体恤百姓。我等黄巾军如今能在辽东郡过上安稳的生活,这一切都得益于杨家军当初的帮扶。

    如今大家心底都感激杨将军,希望也能成为昭国的一份子。

    吕将军请务必将我们辽东郡几万人民的心声告知杨将军,大家都期盼成为昭国的子民,接受昭国的统辖……”

    这一次,吕布确定自己没听错,他突然有点想笑,但还是强忍住了。

    来到这里之前,杨秋和吕布曾经谈论过他们的计划。

    不用管波才怎么想,只要吸引下面的黄巾兵卒慢慢加入杨家军,给予他们同等的待遇。

    让他们知晓加入杨家军的好处,不断向他们宣传杨家军治下土地的人民分了多少田地,每年的粮食产量有多少,直接把波才架空。

    这项政策一直实施得颇为顺利,波才最初有所防范,但由于没有足够的人手治理,只能让杨家军派来的官吏参与辽东郡的管理。

    后来自然依照杨秋的计划继续推进,吕布私底下已经得到了许多黄巾军兵卒的效忠。

    大家都强烈要求要加入杨家军,成为杨家军正式的兵卒,享受同等的军饷待遇。

    所以吕布原本以为的结局是,他和波才可能最终要兵戎相见,直至将波才驱逐出去。

    没想到波才厉害呀,打不过就加入,也要成为杨家军的一份子。

    是他见识短浅了,原来还有这种应对之法。

    不过想到自己当初被将军击败,好像也是打不过就加入了,吕布的脸色微微一红,随即立刻严肃起来。

    “渠帅之意我已明了,不知渠帅是否有信件需要我转交?请渠帅放心,我定会将辽东郡的事宜都告知将军。”

    波才瞬间激动地将自己准备好的信件交给了眼前之人,这一趟算是来对了。

    而杨秋接到这两人的信件时,那已经是十天之后了。

    当时,她先是阅览了吕布在信中对波才大变脸的吐槽,紧接着,吕布又在信件里介绍道。

    虽是如此,但波才这次应当是真心服了,全然没再弄出什么幺蛾子。

    而且还将杨家军的官吏都擢升到了更高的职位,让他们管理着各个关键的职务。

    因此吕布判定,波才闹不出什么风浪了,这一回是心悦诚服。而在黄巾军中,依旧有众多人对波才很为信服。

    所以吕布提议杨秋应允波才的加入,只因如此,能够抚慰那些历经千辛万苦迁徙至辽东郡的人。

    只要上层人物没有重大变动,底层的民众方能安心。

    看着吕布这份诚恳的建议,杨秋都不得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90-100(第8/24页)

    说一句奉先进步了。

    都懂得政治拉拢了。

    实际上,波才活着的最大价值便是安抚其他黄巾军。

    毕竟倘若高层变动,下面的人定会心中忐忑,人人自危。

    这对于辽东的开发极为不利,毕竟那里的主体还是迁徙过来的黄巾军。

    就如同杨秋当初留着难楼的性命一般,这面旗帜竖在那里,能让下面的乌桓人安心,也能吸引更多乌桓人前来。

    所以波才主动靠拢,此乃好事,只要没有原则性的差错,日后不再出现反复背叛,波才完全能够稳稳当当的加入到昭国。

    不过,往后肯定需要将其调离至其他地方,不能让对方彻底在那里扎根,形成尾大不掉的势力,但当下还是需要他在那里安抚人心。

    当然,仅靠吕布的判断还远远不够,杨秋又亲自打开了波才写给自己的信件,瞧瞧对方究竟有多少诚意。

    先是一番阿谀奉承,盛赞杨秋英明神武,表达了自己的心悦诚服,以及自己治下的人急切渴望成为昭国子民的心情。

    接着,波才便说起了正事,请求杨秋他们派遣大量的官吏前往辽东郡进行管理。

    不仅如此,波才还在信中坦言自己着实不擅长内政管理,恳请杨秋务必指派一人,接手管理辽东郡上下的内部事务。

    而他往后只想安心操练士卒,抵御周边的胡人势力。

    这哪里是臣服,简直是直接交权了。

    将整个内政事务全然交给杨秋来管理,让官吏全部成为杨家军的人,也就是说日后的粮草都会由杨家军这边的人来插手。

    这确确实实没搞什么小动作,而是毫无保留地表示自己要加入进昭国。

    在杨秋看来,这简直就是在冒险了,把自己的底牌都交了出来。

    于是,杨秋笑着直接将信件递给了身旁的令狐邵。

    此时杨秋正在雁门郡马邑县,当时处理完轲比能的事务之后,她便回到了这里。

    “恭喜将军,辽东已定。”

    令狐邵看完信件,也是面露喜色,原本以为以后还会有一场冲突,但显然辽东接下来将会处于他们的掌控之中。

    “孔叔,中层的官吏你现在让下面的人报名挑选,再组织几场考试选拔一些新人。

    辽东那里毕竟环境苦寒,待遇提高一些才能吸引人才前往,多组织一些人过去,日后我们的粮仓或许要指望辽东开发。”

    未来中原那块地区将会遭受战乱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益州这块地暂时又无法获取,南方更是希望渺茫,所以当下开发辽东反倒是最有利可图。

    令狐邵作为杨家军这个团队核心中的人物,他自然知晓杨秋的大战略,不过眼下他有个更为关心的问题。

    “中层官吏以及考试这件事我会即刻负责,不过将军打算派遣谁去辽东管理?”

    毕竟波才如今已不合适,吕布更是一个纯粹的武将。

    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能力足够、威望足够的人前去管理,并负责好辽东开发这件大事。

    “让弘远去,当初他跟着我一同开发了杨家寨,在他阿姊身上学到了不少本领,如今也能够独当一面了,今年过完年就去。”

    邓广不仅具备生意上的头脑,还曾经负责过军粮的管理,参与过各大工坊的建立,甚至小到养猪场的建立,他对这些都条理清晰。

    所以现今去负责辽东的开发,重新设置工坊,一步步从头做起,邓广拥有这种经验,也具备这个能力。

    “沓津那边现在需要特地派人管理吗?”

    令狐邵此问一出,杨秋陷入了纠结与为难之中。

    沓津也就是未来的旅顺港口,那是一个极为完美的深水良港。

    日后的出海口就得从这里打通,从这里能够直通南方,但前提是,造船业得先发展起来。

    但这件事情实际上比制作火药还要困难一些。

    首先是北方极度缺乏造船工匠,不论开出多高的待遇,那真的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再就是以当下的造船水平,造船的木头都需要数年的准备,因为木头需要砍伐下来风干几年,这才能达到造船的标准。

    所以这事如今只能从头开始,几年之后估计才能有所进展,当下只能先从砍树开始筹备。

    好在如今控制了辽东,终于可以在海边晒盐了。

    一直拥有晒盐的方法却无法施行,那是多么巨大的损失,总算能够加大食盐的产量了,这可是相当重要的物资。

    之前没有让吕布在辽东做这件事,就是因为当时还未彻底掌控,如今总算能够发展经济了。

    总不能一直让并州幽州这边支援,得让这块地方的潜力挖掘出来。

    “沓津暂时正常派人管理就行,孔叔,有没有办法联系一下南边的那些家族做一些交易,我想交换一些造船工匠过来,光靠我们自己培养,还是有点缓慢了。”

    令狐邵深知造船的重要性,然而无奈的是,北方就是缺少这方面的人才,而他们令狐家族和南方的那群大族基本没什么联系,实在是找不到关系。

    就连来并州的商队都主要是中原的那些大豪强,南方实在是距离太过遥远,鞭长莫及。

    杨秋也看出了令狐邵的为难,她叹息了一声,正愁着是不是要寻找其他办法的时候,突然外面的人通传,蔡邕求见。

    这一下子,杨秋和令狐昭同时对视了一眼,两个人瞬间露出了一个算计的表情。

    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蔡邕那庞大的关系网,那真的是遍布大江南北,再加上他那响当当的名声,这实在是太好加以利用了。

    不过,汉廷那边似乎一点儿都不关心蔡邕的死活,目前已经派遣了好几次使者过来。

    两边一直在唇枪舌剑、讨价还价,到现在还没得出个结果,也根本没人说要把蔡邕带回去

    杨秋觉得应当换个法子了,她突然对着令狐邵笑着说道。

    “孔叔,再过两个月就要过年了,总不能让敌人过个好年,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年前拿下河东郡北部,不如来个极限施压吧?”

    第95章

    当然,如何让刘宏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此等事稍后再议,当下得先接待蔡邕。

    自从田冲带着蔡邕去实地考察杨家军治下土地的物价水平,工资水平,粮食丰收情况之后,这事儿已经两三个月了。

    在此期间,蔡邕实则拥有自由之身。

    倘若他骤然决定悄然潜逃,或许也能如愿,然而人家并未行此事,反倒似乎对杨家军治下的生民情况满怀好奇。

    其间,蔡邕还给杨秋传递了数封书信,问杨秋还有没有其他有意思的书籍给他看看,他全部都感兴趣。

    在这一过程当中,杨秋甚至还借给了他数本乐谱,毕竟蔡邕乃是一位全才,音乐、绘画、艺术、数术、文学,诸般技艺皆略知一二。

    而这段时日,田冲和邓容已然敲定了钱币的兑换比率,蔡邕也彻底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90-100(第9/24页)

    适下来,全然沉醉于杨秋近期送来的一批崭新书籍之中。

    说来,他着实欣赏杨秋这里海量的纸质书籍,即便在朝廷中枢,似乎也难以觅得如此规模庞大的藏书,并且还都是由珍贵的纸张精心装订而成。

    要知道,即便在洛阳,张氏作坊所生产的纸张依旧价格高昂,结果杨秋他们这里竟然能够直接量产,令人望之便心生艳羡。

    毕竟知识向来是一件昂贵的事情,但是杨秋秉持的理念是: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她有诸多途径可以赚取钱财,但是书籍纸张之类的物品,只要不出现大量亏损即可,她完全能够从其他方面予以补贴。

    因此,杨秋他们这边处理公文皆采用纸张,学堂之中所用的亦是纸张书籍。

    倘若依旧沿用竹简,那么每日抬至杨秋处的公文竹简,那必然是沉重异常。

    这一过程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依旧高昂,因而简化为纸张办公,实则是为了减轻成本。

    当然,既然都大量用纸张办公了,学堂里面又有专门的书籍进行教学,所以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这个技术已经成熟了。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只要培养出熟练的工人就行。

    过去那几年,杨秋在杨家寨就已经把这项技术研究出来了。

    如今土地扩大,工坊也扩建得越来越大,熟练工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印刷书籍这件事情其实并不困难,至少比杨秋研究的其他技术要简单很多。

    不过这件事情不需要怎么大力宣传,因为杨秋这个团队的人,除了令狐邵和荀谌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影响有多大,其实其他人好像没有这种感觉。

    大量的书籍印刷,意味着以后获取知识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将会直接冲击世家大族门阀对知识的垄断。

    理论上而言,世家大族定然会加以阻拦,然而问题在于,杨秋治下的世家大族,要么已命丧黄泉,要么早已逃之夭夭。

    留下来的那些人根本就不敢反抗,所以不管他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问题有多严重,他们已经服了,完全不打算进行反抗,毕竟还是性命比较重要。

    可是蔡邕非常震惊,他此次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虽说他尚未亲眼目睹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但他已然觉察,自己所阅览的众多书籍似乎并非由人抄写而成。

    那些书籍的字体皆一模一样,故而蔡邕便联想到了熹平石经,那曾是他引以为傲的一件事情。

    如今竟然有书籍能够做到字体毫无二致,蔡邕的心中萌生出一个巨大的猜想,于是他决定亲自赶赴杨秋处求证,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蔡先生快请坐,我和孔叔方才正谈论着蔡先生呢。”

    蔡邕刚一踏入,杨秋和令狐邵便热情万分地招待了他。

    这让正准备问话的蔡邕还有点儿摸不着头脑,怎么感觉自己的问题可能没办法先问出来?

    果不其然,待其坐下稍作歇息之后,杨秋便笑容满面地开始寒暄起来。

    “蔡先生,我上次赠送的那几本乐谱如何?”

    杨秋所送的皆是一些后世经典乐谱,这个话题虽说与自己的正事并无关联,不过蔡邕仍是回答得兴致勃勃。

    “将军借给我的乐谱,宛如天籁之音,可惜我竟然不识这些谱曲之人,如此卓越的才华怎会默默无闻?偏偏将军这里有诸多未展露头角之人,可叹不能与他们相见一面……”

    杨秋心中暗自好笑,这都是来自未来的乐谱,又如何能够相见呢?

    不过当下这件事并非重点,杨秋旋即让人取来一把琴,蔡邕正满心疑惑杨秋究竟意欲何为,杨秋已然笑容盈盈地开口道。

    “蔡先生,不如今日咱们以曲会友如何?今日天朗气清,仰望苍穹,俯瞰大地。

    顿时忆起诸多年少时的往事,想起了一些已然分别的故友,一时之间想要弹奏一曲,不知蔡先生是否愿意倾听?”

    “将军请。”

    蔡邕万万没想到,这位以勇武闻名的女将军竟然也精通弹琴之艺,刹那间兴趣盎然。

    实际上,他和杨秋的接触颇为有限,除了最初作为使者进行谈判时交谈了寥寥数语,后来又因为自己女儿之事,确认了一下这位女将军的意图。

    再往后两人便很少碰面,一直是以书信往来交流。

    主要是蔡邕请求杨秋再借给他一些书籍阅览,而他对于杨秋的了解大多源于他人的泛泛之谈。

    在这些传言当中,又或者说在杨家军治下的这片土地之上,众人对于这位女将军的传言基本上都是充满崇拜之词,皆言他们的将军英明神武,体恤百姓,关爱老弱。

    而在汉廷那边,对于这位女将军的传言自然是狡诈阴狠,心机深沉,狂妄自大,诸如此类描述的言辞不绝于耳。

    所以对于蔡邕而言,杨秋的形象更多的像是一个符号,一个杨家军的领军人物,一个汉朝的敌人。

    哪怕他们之间有所交流,哪怕他还协助自己弟子田冲治学经济,但实际上他对杨秋的感觉依旧是陌生的。

    而杨秋当下要做的事情便是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蔡邕帮上一点小忙。

    对于这种文人雅士,倘若用金钱去贿赂,那实则是一种羞辱。

    而要是以武力相威胁,虽说目的或许能够达成,但往后就休想再求对方为你办事了。

    文人之间有时行事不可过于直白,他们的迂回曲折需要更具风雅之韵,最好是以情动人。

    所以杨秋将琴安放妥当之后,她缓缓地弹奏了一首《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①

    这样一首简约的曲子,蕴含着一抹淡淡的哀愁与无奈,那悠扬的旋律仿佛能将人的心弦轻轻拨动。

    而杨秋就这样弹奏完了这首曲子,并且还主动吟唱了那几句歌词。

    有时在夜深人静的梦回时分,她会梦到许多年前的欢声笑语。

    因而杨秋的这一曲直接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切的思念以及离愁别绪。

    至少蔡邕听完之后,双眼已然湿润,一旁的令狐邵更是微微有些惊诧。

    他从未在将军身上目睹过这般忧愁的情绪,将军向来都是一个极为自信明朗之人。

    若不是因为知晓将军此刻正在用计套路蔡邕先生,他恐怕都要以为将军此刻心情极为低落。

    “此曲乃是何人所作?今日乃是头一回听闻,吾仿佛忆起了曾经无数次与友人告别的场景,令人潸然泪下……”

    蔡邕是位情感丰富之人,此刻仿佛已然沉浸在了思念友人的情绪之中,杨秋微微浅笑了一下。

    这曲子是改编而成的古琴曲调,算不上古代的乐曲,所以杨秋最初所送的乐谱当中并未包含此曲。

    眼下她弹奏这首曲子,其实只是为了能够更顺利地进入下一个话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