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90-100(第1/24页)
第91章
按照原本的历史时间线,董卓入主权力中心之后,他的一项重大恶政便是铸小钱来扰乱市场。
大肆掠夺平民百姓的财富,严重破坏了整个市场经济,致使经济大幅倒退,让本就崩溃的东汉经济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更为糟糕的是,此前就有不少人私下偷偷铸币,董卓此举一开,其他世家大族岂会只是在背地里痛骂他?
必然是纷纷效仿,赶紧铸造劣质钱币来掠夺财富。
但普通百姓怎会甘愿被掠夺财富?所以后来人们不再认可市场上的钱币,直接倒退到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等到魏蜀吴三国建立,这三家都未能恢复货币的正常功能。
曹魏虽然坚持使用五铢钱,但实际上由于北方多年战乱,再加上铜矿缺乏,所以这一制度根本未能有效施行。
后续铸造的钱币依照历史记载质量也很劣质,也不知道是不是战乱导致工匠大量流失,因而曹魏多年来都是以物易物。
至于蜀国,后来推出了直五百铢,其重量只是五铢钱的四倍,面值却是五铢钱的一百倍,于是货币大幅贬值。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至少蜀国发行这种钱官方还会认可,所以尚有一定的信用保障,即便存在剥削,至少这钱币还能使用。
而孙大帝才是剥削最为厉害的人,他直接推出了大泉五百,后来又推出了大泉当千、两千乃至五千不等,拼命地洗劫底层财富。
将自己的钱币变成了如同津巴布韦货币一般,而且自己还不认可这种货币,只允许别人使用,简直就是活生生地抢钱。
在这样混乱的经济体系下,还谈何发展?能稳定内政就已是万幸。
虽然,当下的历史进程已经发生了诸多改变,董卓未来未必能够进入中央铸小钱,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不会这么做。
况且还有历史惯性的存在,或许绕了一圈又会回到原有的轨道上。
所以杨秋早早地做好了防备,必须将自己辖境内的铸币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否则辛苦发展几年的经济,一旦有人铸造劣币,整个并州的财富恐怕会被瞬间洗劫一空,届时岂不是追悔莫及?
正好并州是个资源丰富的好地方,不仅有金矿、铜矿,还有银矿、铅矿、锌矿等。
而银矿恰好就在平城附近,开采极为便利。
当然,这个时候的货币流通主要还是铜币,银的流通量其实非常小,在市场上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白银成为重要货币那还是要到明清时期。
不过杨秋现在就打算将白银利用起来,铜钱作为小面额的货币使用,铸造铜钱的手段此时已经相当成熟,很容易被他人模仿。
所以要想提高技术门槛,让人难以仿造,就得把白银、锌等一些矿产加入进来铸造合金。
而杨秋让手下工匠模仿的正是明清时候的技术,铸造黄铜钱,而黄铜钱实则是铜锌合金。
此时铜的开采铸造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锌矿也已经开始挖掘,所以原材料并不匮乏。
更何况从炉甘石里面也能够提取锌,这也是后来明清时期常用的技术。
不过技术资料虽然有,但要建立一个工坊,并且让工人研究出来,最后还能将其制作成流水线进行大量量产,这都需要耗费不少时间。
忙活了许久,直到最近工坊才传来好消息,所以杨秋赶忙带着邓容和田冲前往工坊。
当然,白银和黄金的铸造技术也在研究之中,只是这两种将会作为大额货币使用,目前并不急于量产。
如果按照杨秋的设想,一旦吕布在辽东站稳脚跟,将周边的胡人蛮夷都解决掉,届时就可以进驻那座海岛,进而占据大量的银矿。
到时候就完全不缺白银了,也不必担忧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不足。
毕竟历朝历代都曾多次出现钱币短缺的情况,尤其是铜这种金属,本来北方的储量就不丰富。
再加上数百年的厚葬风俗,那些有钱人直接将大量的铜币藏在了自己的墓葬之中。
因为这事,她还让张角在太平经中多加引导,多写几个薄葬受到神仙赞扬的故事,慢慢改变大众认知。
日后,她再对杨家军旗下的官吏倡导薄葬,并将其与政绩挂钩,杨秋就不信这群官迷会为了厚葬而放弃当官的前途。
不过这都属于需要慢慢推进的事情,眼下杨秋正在观赏工坊里铸造出来的钱币。
汉朝流行的五铢钱,中间是有孔的。
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技术所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样能够减少铸币时所需的铜量,而且串起来也便于携带。
然而,从后来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钱币逐渐变成了实心的。
所以杨秋提前命人铸造出了实心钱币,并让工匠在上面铸上了“大昭通宝”这四个字。
不仅如此,钱币上还铸造出了精美花纹。
按照杨家军的理念,这花纹看上去很像是禾苗,毕竟无论在何时,粮食都是最为重要的。
邓容和田冲这是头一次见到如此精美绝伦的钱币。
这由黄铜铸造而成的钱币,那璀璨夺目的金色宛如初升的朝阳,瞬间令人眼前一亮。
其铸造工艺精妙至极、细致入微,上面的字迹清晰明了,线条流畅自然,毫无半点模糊之态。
而钱币的边缘平滑规整,毫无瑕疵,仿佛是能工巧匠精心打磨而成。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独特的铸造工艺赋予了钱币耐磨抗蚀的优良特性,可以预见,随着其在市场上流通时间的不断延长,这先进技术的优势将会愈发凸显。
至少就当下的情况而言,外人想要模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将军,这般精美的钱币,恐怕人们都会想要收藏,而不舍得拿出来使用了。”邓容感叹道。
田冲在一旁连连点头附和。
“没错,我一看到这钱币都想收藏起来。将军完全不必担忧这种钱币不被人们接受。
依我看,咱们昭国到时候反而得担心人们因太过喜爱而舍不得使用。”
这两人曾经都称得上是有钱人,既然他们俩都一致认同,足见这钱币着实令人惊艳。
“那你们再来看看白银铸造的钱币?”
这种钱币暂时还未量产,不过已经有模型出炉。
于是邓容和田冲跟着杨秋继续去了工坊的另一边,看到了目前工匠制作出来的银币。
当然,银币并非纯粹由白银制成,为了增强银币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其实也会掺杂一定比例的铜、锡、锌等金属。
但银币的面额相较于铜币要大许多,所以暂时只是先研究技术。
一旁的邓容看到如此精美的钱币,心中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
“将军,要不就在年底举行仪式的时候,先行发放一定数量的银币作为年底奖励,再逐步让其在市场上流通起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90-100(第2/24页)
没错,根据这上半年的讨论,杨秋和自己的内部团队决定在明年开年之后称王建制。
目前已经有很多细节商讨出来了,但还有很多地方尚未完善,所以这件事情仍在筹备之中。
毕竟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大家也都在继续填补细节。
对于邓容的这个想法,杨秋其实并无异议,新的钱币总是要流通起来的。
只要能让这些钱币具备购买力,能让下面的百姓和官吏买到粮食、食盐、布匹,那这就能成为真正的货币。
不过在此之前,一枚铜钱和一枚白银钱币的购买力如何确定,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商讨的问题。
杨秋之所以今日把邓容和田冲都叫过来,主要是因为邓容负责内政,而田冲是她手下最具天赋的数学人才。
虽说田冲不是经济学家,但拥有数学天赋的人,总是能够触类旁通的。
所以杨秋得让田冲和邓容两个人计算出一下钱币的购买力该如何挂钩,这种事情杨秋并不擅长。
总不能让钱币进入市场之后,却不知道一枚钱币能买多少粮食多少布匹吧?
所以当杨秋将这件事情告知这两个人之后,邓容不禁皱起了眉头。
她也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不只是一枚钱币能购买多少东西的问题。
关键是五铢钱到时候与新币该如何兑换,这可不是拍脑袋就能做出的决策。
而此时,邓容是在思考如何计算,田冲却有些信心不足。
“将军,你是要让我参与这件事情?我得说实话,我没有内政方面的经验。”
看到田冲如此诚恳,杨秋突然想到了蔡邕,那老头子这阵子一直对她欲言又止。
等确认杨秋对他女儿没有想法之后,蔡邕才彻底放下心来。
接着,杨秋直接给他送去了大量的书籍,并保证他在这里衣食无忧。
嗜书如命的蔡邕又放下了心中的忐忑,然后沉浸在了书籍的海洋之中。
而杨秋夹带私货改编了几本经济类的书籍,毕竟后世的经济书籍有些不能完全参照,但一些关键的知识点还是可以提炼出来的。
“去找你师傅商量这件事情,他最近应该把那些书看得差不多了,把我的想法告诉他。
孟举,你确实没有执政经验,但你师傅在官场中沉浮了这么多年,他懂的事情比你多,让他教你。
告诉你师傅,这种事情可以亲自出去考察,我会让他在并州自由出行……”
如果可以的话,杨秋还想把田冲的另一位师傅请来,人家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数学家。
只是对方是汉朝宗室,年纪又大了,杨秋实在做不出这种为难人的事,所以只能暗自感到遗憾。
而此时,蔡邕已经彻底沉浸在了经济学的海洋之中,正在思考着所谓的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对朝廷经济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
他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这一趟来得似乎不亏!
难怪杨家军发展得如此强大,这里的书籍竟然是他从未见过的。
蔡邕一向自诩学识渊博,全天下的书,他基本都见过,以前他绝对可以自信地说出这句话。
但现在他只能说自己还是见识太少,原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他以前都不知道,原来那些世家大族把大量铜币藏在家中,竟然会直接导致市场上的钱币流通不足,进而引发经济问题。
等将这些知识消化吸收好,他以后回去一定好好给天子写一封奏书进谏。
不过等等,自己还能回去吗?
蔡邕短暂地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接着又沉浸在了书籍的海洋里,还是这些前所未见的书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而杨秋这一边,让田冲和邓容去解决这件事情之后,她这边即将面见一位重要的人物。
难楼这位乌桓大人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把轲比能请到了上谷郡商谈事情,所以杨秋需要马上赶到上谷郡去。
得解决一下鲜卑人的问题了,不能让这些人在并州的经济发展起来之后,跑来抢劫掠夺。
当然,具体要如何商谈,还是得见到人之后再说。
第92章
按照历史记载,轲比能原本只是鲜卑一个小部落之人。
但因其勇猛有力,处事公平,所获财物总是公平赏予族人,故而被众人推举为首领。
檀石槐死后,其势力迅速扩张,如今已成为鲜卑部落中颇具影响力的一方头目。
这些年,轲比能和步度根以及素利这些鲜卑头领一直在内斗,几方的势力各有起伏。
按照历史上的发展,最后轲比能成为了实力最大的那个人。
不过那时候已经是曹魏占据北方政权,连曹魏都拿轲比能没办法,双方经历了数年的斗争,直到曹魏这边派人将轲比能刺杀致死,鲜卑这才安分下来。
而这些年的冲突当中,轲比能曾经依附过汉朝,也依附过曹魏,后来又反叛过,所以看起来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
不过这对胡人来说并不稀奇,他们本来就是一群有利则合,无利也散的人。
况且不管是汉朝还是曹魏,对胡人皆采取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的策略,实行内部分化。
所以这种政策下,本来也不可能有什么诚心实意的臣服,不过是为了利益而暂时苟合的同盟。
因此,光看历史上的记载,杨秋只能确定轲比能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凡事皆以利益为重。
并且对方还喜欢学习中原文化,带领着自己的兵卒学会了中原的战阵打法,开始学习运用军旗击鼓作为口令。
后来,这个现象更是蔓延到了其他胡人部落里面,这也是后来北方直接被胡人彻底占领的原因,因为这些胡人也学聪明了。
他们发觉单纯的抢劫掠夺毫无意义,唯有学习汉人的文化、占据汉人的土地,才有战胜汉人的可能。
所以有句话说得在理,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学文化。
因此在这一次的谈判之中,杨秋让荀谌陪在自己身旁,这种时候有个智囊在侧总归是好的。
毕竟杨秋对胡人的理解更多凭借后世的眼光,而这个时代的人对这群人看得更为透彻。
所以,杨秋抵达上谷郡后,并未即刻去见轲比能,而是先与荀谌见了一面。
而轲比能刚到两天,当然,他也不会亲自踏入杨家军的土地,而是在上谷郡前方驻军等候,届时双方再约在空地处会面。
“友若,你和文远已与轲比能见了一面,你觉得此人如何?能谈吗?”
杨秋与荀谌漫步在上谷郡周边的田间道路上,秋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
此时,周边的农户正热火朝天地忙着秋收,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喜悦。
这几年北方的天气还算平稳,虽没有什么特大的自然灾害肆虐,但一直以来,缺水始终是个棘手的问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90-100(第3/24页)
不过,好在粮食种子已换成抗旱抗寒的优良品种,所以北方的农业收成所受影响不大。
至少此刻,杨秋放眼望去,能清晰地感受到田间的农户们皆面带笑容,尽管此刻身体劳累,但内心却充盈着丰收的喜悦。
“将军,这位鲜卑首领脾气豪爽,颇具英雄气概。他体恤下属,凡有所获皆公平分配,因而身边之人皆对其颇为忠诚。
且其谈吐之间,似对中原文化颇为通晓,引经据典,头头是道。
观其行事作风,确有雄主之象,此人决然不会轻易屈居人下。倘若扶持其势力壮大,恐有反噬之险。”
荀谌看人倒是很准,这轲比能未来确实是个雄主人物,但主要是步度根先行和她打了一架,所以杨秋只能暂时先选择轲比能合作。
总不能现在去把刚被教训一顿的步度根叫来,说:“坐下来咱们俩谈谈合作。”
那也实在是荒唐至极,毫无意义。
“那就只能一边打一边谈了,让他们以后变得能歌善舞……”
杨秋这句自言自语刚说到一半,荀谌不禁疑惑地“咦”了一声。
“将军此意为何?”荀谌一脸困惑地问道。
杨秋瞬间尴尬一笑,而后道出自己的想法。
“我之意是,先谈,谈完再打。古往今来,战场之上未曾获取之物,谈判桌上更是难以得到。
恐怕这位轲比能也欲试探我方底线,他若毫无谈判之意,根本不会前来。届时,就看谁更足智多谋,棋高一着了。”
反正杨秋胸有成竹,有诸多方法应对这群人。
哪怕他们逃到大草原深处,她也能按照地图地址将他们一网打尽。
只是现在不想大动干戈,总得让自己的将士们休整歇息一下。
但万一这群鲜卑人不识好歹,那她也只能让这些人见识一下杨家军的厉害了。
荀谌领会了杨秋的意思,他提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见解。
“将军,北方的胡人这些年似乎人口锐减,然而他们却愈发凶悍地觊觎中原的富饶土地。
以往他们似乎只是贪图一时之利,抢劫掠夺一番便离去。可我现在觉得,他们似欲占据北方的土地定居下来,长久生根。”
那是一种隐隐约约的预感。
自见到轲比能,发现其言谈举止有向中原文化靠拢之意后,荀谌并未觉得对方被同化。
反倒认为对方学习中原文化后,实力将会增强,而后这群人会直接与他们争夺中原的土地。
到那时,恐怕将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
在北边待了许久,荀谌也看明白了一件事。
过往那些年,汉军之所以能够屡次将北边的胡人成功击退,依靠的不单是中央朝廷的强大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精锐的兵卒和强大的武器。
所以荀谌现今完全能理解杨秋对炼铁技术的高度重视,以及将军在秘密工坊中精心研制出的那些威力惊人的喷火武器、铁球炸弹。
唯有如此强大的神兵利器,方能持续压制敌人,保境安民。
但让荀谌深感担忧的是,胡人并非愚笨之徒。
他探查得知,过去这些年,胡人时常掳获汉人工匠去草原帮忙生产工具、制造武器。
一旦他们的技术实力大幅提升,届时的战争便不会如往昔那般轻松应对。
“友若,胡人也是人,当他们享受过更为优渥舒适的生活,谁又愿意再回草原辛苦放牧,颠沛流离?你的担忧不无道理。
而你察觉他们人口减少,那你可注意到一事?北方的天气愈发寒冷,并州和幽州亦深受其影响。”杨秋目光深邃,望着远方说道。
荀谌在北方的时间不算长久,尚未能敏锐地感受到每年气温的细微下降,仅觉每年冬日十分寒冷,令人难以忍受。
但在中原地区,冬季确实比以往更为严寒,于是荀谌瞬间诧异地问道。
“我记得将军在学堂发放的书籍中提及一些气候知识,言及太阳活动会影响农业生产,难道当下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愈发寒冷?”
如果是那样,那就太可怕了。
农业减产,胡人南下,战乱不断,那样的世道还有希望吗?荀谌的心都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大概还会持续很久,所以这群胡人在草原上是难以长久生存的。每年这样持续严寒,他们就会再往南方继续转移。
而他们的人口也会持续减少。为了族群的生存,为了抵御饥饿寒冷,他们势必与我们展开一场激烈残酷的争斗。”
生存资源的掠夺,将会是这世界上最为激烈的斗争,荀谌自然也明白了杨秋的言下之意。
“那将军现今为何选择扶持部分鲜卑部落?依我之见,若天气愈发寒冷、灾害持续增多,倒不如将其斩尽杀绝,永绝后患。”荀谌眉头紧蹙,直言问道。
杨秋对荀谌有此想法毫不意外,她并未直接劝诫,而是抛出一个问题。
“友若,我们杨家军如今开设众多工坊,现今又要修筑大量道路,还有诸多煤矿、铁矿、铜矿、金矿亟待开采,至今人手仍显严重不足。
我对鲜卑人并无赶尽杀绝之意,他们若安分守己,听从调遣,大家便是盟友,携手共进;若冥顽不灵,肆意妄为,那就让其帮忙挖矿,为我所用。
所以战争是迫不得已的手段,但人最好还是留下。
更何况,友若忘了那些乌桓人吗?难楼不在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我们杨家军。
有实力的成为英勇无畏的兵卒,只为让家人吃饱穿暖,安居乐业;无勇武之力的也学会了开垦荒田,辛勤种植粮食。
所以友若,要将鲜卑部落的首领与鲜卑治下的普通民众区分开来,对于那些首领,边打边谈,恩威并施;而那些普通鲜卑人则可加以拉拢,使其为我所用。”
“将军之意是从内部将其分化?如同对待难楼那位大人那般。”
杨秋笑着点头,把他们底层的根基都挖空了,到时候他们手底下还能有多少人?
这世界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向往更好的生活,这里能吃得饱穿得暖,干嘛还要去干那些掉脑袋的买卖。
不过此事需循序渐进,荀谌也明白,现今鲜卑人尚未与他们深入接触。
唯有边打边谈,方能让那些鲜卑人逐渐知晓这边的策略,届时直接将他们的人吸纳过来。
就如同汉廷那边的流民,听闻杨家军治下能吃饱、分田地,便会拖家带口前来投奔,这无疑是一种釜底抽薪之法。
不论是天子还是部落首领,手下无人,或者无人听从其吩咐,那就是一个傀儡,所以荀谌有了一个良策。
“将军,我有一计,能迅速将将军的想法付诸实践。”
杨秋示意荀谌详述,于是荀谌滔滔不绝地将自己的计谋道出,杨秋听完瞬间眼前一亮。
她之前竟未曾想到此等方法,果然身边需时常有谋士一同探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90-100(第4/24页)
于是次日,杨秋命人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去见轲比能了。
利益动人心,有时欲让对方落入陷阱,就得先用糖衣炮弹进行轰炸。
第93章
这一天的傍晚,轲比能也在和自己的弟弟苴罗侯探讨着有关杨家军的事宜。
“大哥,那步度根据说被杨家军打得狼狈逃窜,如今我们已至此地两日了。
今日他们派人来说,那女将军明日会与我们会面,大哥能否猜到他们的意图究竟为何?”
“这是他们汉人惯用的伎俩而已,哪怕这杨家军是汉朝的反贼,但他们汉人都是一个样子,想要拉拢一批鲜卑人,然后对付另外一批鲜卑人,让我们自己内斗。”
轲比能的语气略带讥讽,但实际上他又明白,在没有彻底吞并其他鲜卑部落之前,这内斗就必须持续下去。
倘若他不与汉人合作,届时便是步度根与汉人结盟。
虽说杨家军刚刚将步度根击退,但休整一两年,双方成为盟友并非绝无可能。
因此他必须走这一遭,为的便是防止杨家军扶持步度根亦或者其他鲜卑部落。
“他们欲使我们内斗损耗实力?那大哥为何还要前来?这群汉人向来阴险狡诈,大哥明日是打算敷衍应付吗?”
“二弟,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步度根对我们穷追不舍,其他鲜卑部落亦欲将我们吞并。
若不想被其兼并,就得借助汉人的力量使自身强大。
没错,他们确实想利用我们内斗,但我们也可以利用他们壮大自身。这世间之事,并无绝对的好坏,汉人有有句话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听完兄长的一番见解,苴罗侯心中满是钦佩。
原本他们兄弟几人不过是普通的鲜卑人,然而兄长却凭借着勇猛与聪慧,一步步攀至如今的高位。
“那兄长打算怎么谈,恐怕直接要武器,要工匠,这些人不会同意,但若是什么都不给,我们又凭什么帮他们?”
轲比能瞬间展露出自信满满的笑容,在来之前,他便已想好了此次商谈的策略。
汉人惯于以利诱之、以弱攻之,而他恰好揣度到了杨家军暂时不想征战,需要他们鲜卑部落帮忙控制北方。
待到探出底线,他自会知晓哪些条件提出后对方会应允。
不过眼下自己这个弟弟估计难以理解,于是轲比能转移了话题,让弟弟明日跟在身旁,好好观摩商谈的过程。
毕竟,他尚未见过这位女将军,所以很多事情得见了面之后,才能确定接下来怎么做。
次日,双方约在一处空旷之地碰面。
此地四周皆是草场,视野开阔,一望无际。
故而无论是杨秋还是轲比能,都会感到安心,不必担忧有伏兵藏匿。
当然,主要是轲比能害怕有埋伏,毕竟他是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双方都不熟悉彼此的情况下,信任是不存在的,而这一场谈判直接能试探出两个人之间的想法。
因此,轲比能仅带了弟弟苴罗侯相随,杨秋则携荀谌在后。
而他们两人的亲卫皆留在了数百米之外,在这空旷的场地中进行商谈,无人能够听闻他们的私密之谈。
“将军今日所着服饰,实乃我前所未见,莫非是汉人近期流行的风格?”
在双方寒暄数句,知晓彼此身份之后,轲比能率先挑起了话题。
他深知汉人交谈时喜欢迂回婉转,先以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试探一番。
再者,他也确实对这个问题颇感好奇。
只因杨秋今日所穿的衣物与汉人往昔所着服饰截然不同。
他身为鲜卑部落一方首领,汉人的珍宝丝绸皆有所见识,自身亦身着汉人喜爱的丝绸。
然而眼前这位女将军身着那身奇异的鹅黄色衣裳,既令人眼前一亮,又令人心生怪异之感。
或许是初次得见,总觉其形制略显奇特。
难道是自己见识太少了,还没有对汉人的衣服彻底了解?
轲比能的心中暗自思忖着,杨秋却是轻笑出声,一旁的荀谌在后面忍不住抽动了一下嘴角,其实他也挺不适应将军今日所穿衣着。
只是,没想到轲比能还真被将军牵着鼻子走了,直接踏进了衣服的陷阱。
没错,杨秋所穿的乃是羊毛衫。
秋日的天气不冷不热,里面穿一套简单的衣服,外面穿个羊毛针织衫,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衣服的样子都是杨秋让下面的人做出来的,下面倒是穿着的半裙。
所以,这些样式都不是汉朝的衣服形制。
但衣服这种事情,只要得体,怎么穿都是自己的爱好。
不过,杨秋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穿衣风格,她已经慢慢改变了一些衣服样式。
毕竟太过华丽的衣服,并不适合日常出行。
而且杨秋又不是每天都在战场上,日常也需要穿一些简便的衣服样式。
再加上工厂里面的女工男工都开始增多,这些人身上的衣服也需要更加简洁便利,所以简便的上衣裤子以及盘扣已经开始在慢慢推行了。
“单于,此种衣物我称之为羊毛衣,因其乃是由羊毛织就而成,贴身暖和,极为轻盈。
此次单于不辞千里而来,我亦为单于备下了数件羊毛衣作为礼物,稍后我会命人送至单于处。”
此话一出,轲比能的面色依旧保持镇定,而他身后的苴罗侯却已流露出惊诧的神情。
羊毛这个东西,他们鲜卑人作为游牧民族,年年都会剪毛,也会将羊毛清洗之后来进行编织。
所以他们也是会编织羊毛的,但很多时候只能做成毛毡,毡毯,若用羊毛要做成一件轻薄的衣服穿在身上,那简直不可能。
只因羊毛线编织出的布料颇为粗糙,绝无可能如眼前这位女将军身上所着那般轻盈。
是的,尽管他们只能肉眼观看,但谁都能感觉到。
眼前之人身着的那件衣裳有一种柔软轻盈之感,再加上那美丽的鹅黄色,一眼便能瞧出染色技术极为高超。
“此前便听闻将军治下有高产的粮食,洁白如雪的瓷器,仿若雪花般的食盐……未曾想将军这里竟还有如此高超的羊毛编织技艺。
难怪将军能够屡次击退汉军,听闻还有能够喷火的神秘武器,此次与将军相见,当真是令我大开眼界了。”
轲比能镇定的开口了,虽然他心中也很惊讶,但眼下他还没有摸透这位女将军的意图,所以只能继续跟着话题来绕圈子。
不过杨秋这一次却不拐弯抹角了。
“单于,我们中原人惯于种植粮食,而你们游牧部落惯于放牧。
你们缺少食盐、茶叶、布匹、工具,而我们缺少牛羊马匹,其实我们本不应成为仇敌。
倘若能够彼此合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90-100(第5/24页)
,开展通商,相互提供各自所缺之物,又怎会有如此众多的战事?往昔众人皆走错了路。
当然,这都是汉廷的过错,但我们昭国往后绝不会如此愚蠢地对待北方友人。
单于,你今日亦瞧见我身上所着衣物,这些羊毛用途广泛,可在冬日抵御严寒的侵袭,且羊毛无需宰杀羊只,年年皆有大量羊毛可供剪下。
单于你们完全能够凭借羊毛换取我们昭国的粮食、茶叶、食盐等其他物品。
我们本应成为亲密无间的友人,奈何你们有一部落的人竟愚蠢至极,听信汉廷的挑衅,对我昭国发起攻击。
不然我本应与他商谈合作之事,实在可惜。”
杨秋的言下之意,自然是差点便与步度根合作了。
轲比能自是知晓汉人的套路,无非是又拉拢又威胁,若不应允,他们便寻他人合作,故而这番话只能信半分。
只是,轲比能此刻尚有一个更大的疑问。
“昭国是?”
“怪我方才未曾言明,今年年底我们杨家军治下土地将要称王建制,单于届时若有空,不妨前来参加此仪式。”
“那往后我岂不是要尊称将军一声昭王?”
杨秋毫不谦逊地点了点头。
“客气客气,倘若单于愿意,我亦可挑选一个单于钟意之字,封单于为王。”
轲比能颇感无语,他想象之中的杨家军女将军,应是一位极为霸道冷厉之人。
不然一介女子怎能率领如此多的将士兵卒,占据这般广袤的土地?
结果未曾想,见到这位女将军之后,他觉得眼前此人的说话方式有些令人难以捉摸。
若以汉人的言语形容,那便是有些浮夸。
莫非眼前之人实则为傀儡,背后有人推她上前?应是不可能吧?
轲比能心中思绪万千,但面上仍保持着平静,并且试探着提出了一个问题。
“看来将军的见解竟与我不谋而合,我们双方皆缺乏彼此所需之物,若能携手合作,又何必令彼此之族人伤亡?
故而我有一想法,将军治下之人既然能够用羊毛织成如此精美的衣裳,何不将此技艺传授于我鲜卑部落。
如此一来,我们鲜卑人剪下羊毛之后,便可直接编织成衣裳,届时便能以羊毛织就的衣裳换取昭国的食盐、茶叶等物,岂不是两全其美?”
哦。
杨秋在心中嗤了一声,果然搞政治这事就是需要一张厚脸皮,面部改色的说出这种不要脸的要求。
不过杨秋这一次回答的更加厚脸皮。
“单于此想法倒是甚为妥当,我方才竟然未曾想到,若是我再收购一道羊毛,这中间岂不是浪费诸多时间?
只是单于有所不知,我们昭国当下缺乏大量的骑兵,也还缺乏牛羊马匹,而我们那些制作羊毛的工匠,皆舍不得离开故土。
我其实也想让他们前往草原上教导更多人学会编织技艺,
可是无奈我们这里冬日里面可以烧火炕保暖,工匠们去了草原上只能瑟瑟发抖,甚至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我这个人天生仁慈,心怀悲悯,看不得大家这样受苦。
要不单于先遣数人前来我们昭国工坊学习,待你们的族人学会之后,便可传授给更多之人,这岂不是更为妥帖?”
杨秋说得义正词严,荀谌在后面险些没能忍住脸上的笑意,轲比能的弟弟巨罗喉更是露出了一脸震惊的表情,这话说得也太不要脸了吧?
而轲比能亦差点没能控制住脸上的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