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正文 100-110(第1页/共2页)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00-110(第1/31页)

    第101章

    蔡文姬本名蔡琰,她的到来并不稀奇,只因蔡邕就在此地,女儿前来探望父亲,实乃天经地义之事。

    杨秋知晓此事后,仅是微微点头,应允了对方前往蔡邕的居处探望。

    实际上,这事儿原本无需特意找她。

    只是蔡文姬一行人误以为蔡邕遭软禁,故而不敢贸然寻人,只得托关系向杨秋搭话,询问能否探望蔡邕。

    当然,与杨秋搭话之人乃是田冲,田冲与蔡文姬自然是相识的,毕竟田冲是蔡邕的弟子。

    因此,杨秋当即就对着田冲吐槽起来。

    “田孟举,你装什么装?你师傅天天吃得美味,睡得香甜,还能四处游玩。

    你直接带他们去见蔡公便好,还专门来找我一趟,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说吧,真正的事儿到底是什么?”

    没错,蔡邕当下可以说极为自由。

    若不是此时正值十二月,天气严寒到了极点,实际上蔡邕每日都能去往各处山间游玩赏景、弹琴、作诗、绘画,那日子别提有多么惬意享受了。

    如今即便被困在屋内,那也是住在烧着火炕的院子里,暖和得很。

    而其每日都沉浸在书籍的广阔海洋中,时不时就来找杨秋借上几本书看一看,甚至最近都已经开始研究起杨秋他们儿童学堂里的教材了。

    当然,蔡邕平素还会邀请一些友人前来一同作诗绘画,偶尔也会小酌几杯。

    毕竟蔡邕怎么说也是当世大名鼎鼎的名士,前来拜访他的文人墨客源源不断,因而他每日的生活都丰富多彩。

    杨秋还听说,蔡邕近来养成了一个新的爱好,那便是与自己院子里的庖厨每天探讨新的炒菜之法。

    毕竟,杨秋这边的饮食文化已然远远超越了汉廷那边,不光是各种香料琳琅满目,就连做法也是五花八门。

    所以前往蔡邕那里拜访的客人,那真的如同小白鼠一般,据说偶尔能品尝到极为美味的菜色,偶尔又会被那独特甚至有些惊人的菜品震撼到。

    因此,蔡邕那里每日都不缺少新鲜有趣之事,简直就是马邑县最为热闹的场所。

    自然,在马邑县想要见蔡邕,哪里还需要杨秋允许?

    大家都知道蔡邕在这里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

    正因如此,田冲这专门请示的举动让杨秋满心纳闷,这小子居然还跟她拐弯抹角?

    被杨秋当面吐槽,田冲不禁面露赧然之色,不好意思地讪讪一笑。

    “哎,人活在这世上,总是难以逃脱人情世故的烦扰呀!”

    蔡邕是他的师傅,在此地生活待遇甚佳,所以田冲一点儿都不担忧。

    关键是自己的小师妹来了呀,而且小师妹定亲的人也来了,对方出身于河东卫氏。

    那人一见到田冲,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探口风,询问河东郡北部的田地商铺未来究竟该如何处置?

    他们河东卫氏自然不想白白拱手送人,即便天子不再要这块土地,而后都归给了昭国,他们也想竭力挽救一番,试图争取能否让他们继续经营?

    “这还不是因为小师妹的定亲对象乃是河东卫氏吗?他们想来探探口风……”

    田冲略显难为情地说明了自己的意图,毕竟存在着裙带关系。

    其实别人也并未叫他们帮忙,只是先询问一下昭国的想法。

    事实上,河东郡北部的田地商铺归属权,杨秋他们这边确实还未公布,其究竟是归昭国所有,还是要和原来的土地商铺拥有者进行合作?

    正因如此,不只是河东卫氏心存疑虑,其他的河东郡的大族豪强也在观望,并且纷纷派了人过来商谈。

    河东卫氏甚至都算不上是第一个前来的。

    “原来是为了这事儿,我不想在年前大动干戈,这事儿我原本打算过年之后再与他们商谈。

    你让那卫氏暂且等等,具体方案年后再议……”

    雁门郡、太原郡的世家大族基本都已清理完毕,但也有存活下来的小士族小豪强以及一部分商人。

    这群人现在都表现得极为老实,诚实地交代了自己的商铺田地财产状况,然后完完全全按照昭国这边的制度缴纳赋税。

    毕竟大家都很惜命,现在硬碰硬,是想体验灭族消消乐吗?

    而杨秋也有一个规划,那便是扶持一下本地的商人士族豪强。

    社会阶层不可能全部都是底层和高层,大量的中间阶级,他们可能没有上万亩地,但是几千亩地的小家族还是很多的。

    这些人不一定都能进入到官吏的体系中,所以得把他们引导到其他路径中去。

    昭国作为一个新建立的国家政权,肯定要继续掌控大宗商品,诸如粮食、布匹、矿产、盐、铁、茶叶、糖之类的东西,毕竟这都是战略性资源。

    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经济活动适合民间来做。

    比如私人开办的养猪场,专门做酱肉醋这类生活日用品的店铺。

    平民百姓要用的锅碗瓢盆,新建房屋需要的家具,女子喜欢的首饰、漂亮的衣服鞋子。

    当然,还有民间适合经营的茶肆、酒坊、糕点铺子、杂货铺、绸缎庄、脂粉店、笔墨纸砚铺、木匠工坊、香囊绣坊等。

    这些东西不适宜官方来插手,杨秋也觉得插手没意义。

    难道要让自己精心募集过来的工人官吏研究如何做更精致的衣服,更美味的食物?

    这种事情还是交给民间商人来竞争进步为好。

    杨秋这边需要做的,那就是鼓励这种民间小生意旺盛起来。

    而昭国作为一个健康的政权,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建立良好的的商税制度,然后每年正常收税即可。

    当然,这些小生意其实很多都是小本生意,对于一些家资丰厚的家族来说,他们虽然会参与,但还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

    但杨秋阻断了这些人染指食盐、铁器、茶叶之类的生意,倘若不给这群人找寻到其他途径进步,这群人恐怕就要动歪心思了。

    杀一批人固然可以震慑,但是人性这种东西是无法杜绝的,所以杨秋想把他们引导到其他的路径上去。

    总不能让这群人继续每天研究如何兼并土地。

    因此,对于这一群家产丰厚老实交赋税的家族,杨秋让他们参与了昭国专门成立的商会,然后各自负责不同的领域对外经营。

    毕竟,昭国现在生产的精美瓷器,漂亮琉璃,精致丝绸,保暖棉衣,总不可能都是外面的商队来购买。

    一旦他们合作起来不购买或者压价,岂不是被拿捏住了。

    所以,既要允许外来的商队交流,也要让昭国这边的商队走出去发展壮大,然后将商品销售到昭国以外的地方。

    这些地方不只是南边的冀州豫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等,杨秋还想重启丝绸之路,把生意在未来拓展到西域。

    所以这种庞大的规划,杨秋要做的不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00-110(第2/31页)

    自己成立军队去卖商品,那不是正常的商业经济情况。

    她要做的是,让这一批成长起来的商队不满向外拓展。

    但,能参与到这种大规划商队经营的家族,必定要家产丰厚,所以杨秋在引导昭国存活的豪强士族参与到这个方向来。

    一群人天天在一亩三分地内斗做什么?杨秋的目标是引导他们向外拓展,发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因此对于河东郡北部的现状,杨秋其实决定把这里当成一个货物转运站。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除非这群人持刀反抗,不老实缴纳赋税,否则杨秋是不打算大开杀戒的。

    她也得让外面那群观望好奇的人看到,在昭国遵纪守法,士族豪强都是被允许存在的。

    而等到了一定程度,当这群人发现拥有的田地过多,每年缴纳的赋税导致入不敷出,亏本连连之时,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转向其他的产业方向。

    所以杨秋才打算将这件事情拖延到年后再商谈,因为河东郡北部得作为外面观望的一个示范区域。

    总不能传出谣言,说他们昭国要将天下的世家大族赶尽杀绝吧?这对杨秋可没有什么好处。

    这群世家大族不一定会对天子忠心耿耿,但若是让他们产生了统一的危机感,拥有了共同的敌人。

    到时候这群人团结一心,扶持一个代理人来攻打昭国,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杨秋还需要迷惑一下外界人的视线,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年努力攀升科技树,将并州以及幽州彻底掌控在手中,而后让辽东也正式开发起来。

    到时候就算这群人反应过来了,天下也已经大乱了。

    到那时,这群人只能顾及眼前的危机,根本不可能团结一致北上攻打她杨家军。

    所以杨秋此刻不想谈论此事,毕竟最为重要的是年底建国之事。

    当然,杨秋还有一个小目的,那就是让这群人观察一下昭国的经济状况,让他们心中也泛起一些野心。

    毕竟作为南边的出口,倘若这群人老实安分一些,到时候光是转运商品,参与商队经营,那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利益。

    就看这群人能否猜到杨秋的用意了。

    只要他们在接下来几年老老实实,那就能参与到昭国这边的经济体系中,跟着分一杯羹。

    田冲自然不清楚杨秋的所有用意,但也听明白了杨秋的安排,那便是等待。

    “我明白了,之后我会转告卫仲道,让他们安心在此过年。

    如今天气这般寒冷,我看那卫仲道脸色苍白,不停咳嗽,还不如在此待到天气暖和之后再离开。”

    卫仲道吗?似乎在历史上是早逝,不会是身体一直不好吧。

    “那卫仲道病得很严重吗?”

    田冲回想起对方那咳得撕心裂肺的模样,不禁点了点头。

    “反正咳嗽不止,恐怕是受了寒。”

    这可万万不行,虽说这年头生个病就过世的情况极为常见。

    但若是让河东卫氏的公子在她这里有个三长两短,总归会影响彼此的关系,甚至还有可能结下仇怨。

    “不能这般下去,让你阿姊去瞧瞧他的身体状况,早点治疗早点康复,我可不希望年底之前突然摊上一场丧事。”

    这倒也是,毕竟也是小师妹定亲的对象,还是得赶紧看病医治一番。

    以他阿姊的医术,说不定能够将其治好。

    “好,我让阿姊去查看情况。”

    田冲说完离开不久,徐庶也抵达了马邑县,并且还是与吕布一同现身的。

    说来也是巧合,徐庶和赵云行至县城门口之时,恰好遇上了从辽东赶回来的吕布一行人。

    于是吕布便热情地停在原地和徐庶叙旧。

    毕竟还有半个月就到年底了,建国这等大事,吕布必定是要前来参与的。

    至于留守在辽东郡的人,最终变成了魏续。

    当然,波才也来了,而且比吕布还要提前几日,主要是吕布放心不下把波才一人留在那里,唯恐他不老实搞事儿。

    因此,吕布见到了徐庶,这也意味着见到了跟徐庶一同到来的赵云。

    只见吕布虎目圆睁,目光炯炯有神,直直地盯着赵云,脸上满是饶有兴致的神情,语气豪迈地说道。

    “这位壮士威风凛凛、英姿飒爽,元直,你还不赶紧给我介绍介绍?”

    凭借吕布身为武将多年磨炼出的敏锐直觉,再加上赵云本人那卓尔不凡的气质,他只觉得对方身上透着一种坚定不移、果敢无畏的武将风范。

    这使得吕布对这个陌生的豪杰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内心急切地渴望能够结识一番。

    徐庶赶忙介绍起两人的身份,赵云当下自然还没什么名气,只是提及自己出自常山郡。

    而吕布的身份可就大不相同了,在未加入昭国之前,他就已经是并州声名赫赫的九原虓虎。

    因此,在介绍完彼此的身份之后,赵云当即抱拳,一脸钦佩地赞叹道。

    “原来竟是吕将军,在下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吕将军的鼎鼎大名,我在冀州时便时常听闻。

    边境有吕将军这样的猛将镇守,方保得一方百姓安宁……”

    若换作他人这般言说,听着或许就像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可赵云这一身正气凛然之人说出这番话,吕布只觉心里犹如春风拂过,无比舒畅。

    这话夸赞得实在是恰到好处,正正熨帖到了心坎里,吕布不禁仰头大笑,心中暗自得意:他吕布果然在外人眼中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

    “客气客气,子龙兄弟瞧着英武不凡,气宇轩昂,想必未来也定会是战场上的一员猛将。

    与元直一同来昭国,可是有意加入我杨家军?”

    吕布目光热切地盯着赵云,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招揽之意。

    这话一出,空气瞬间有些凝滞,略显尴尬。

    只因赵云此刻尚无加入赵国的念头,他此刻仍处于对昭国的探寻阶段。

    吕布未得到答案,瞬间瞪了一眼徐庶,那眼神仿佛在质问:这家伙怎么回事?怎么带一个对昭国没有效忠之心的人过来?

    徐庶顿时面露尴尬之色,一时不知该如何解释。

    其实他能感觉到子龙对昭国已越发赞赏,只是子龙的性格极为谨慎,一旦开口应允,就绝不会再改变自己的决心。

    所以他觉得子龙应该还有些问题需要寻求答案。

    而赵云自然也瞧出了这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连忙上前一步解释起来。

    “吕将军可能对元直有些误会,某之前一直生活在冀州常山郡,对外面的世界着实不太了解。

    关于昭国的诸多传言,我之前也有所耳闻,所以才斗胆前来探寻一下真实状况,而吾与元直的相识也是意外之缘。

    这一路上,元直与我结伴同行,让我见识到了昭国与汉廷众多不同之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00-110(第3/31页)

    其实我如今觉得,昭国治下的百姓要比汉庭那边富足许多,我想这应该称作正义之师。

    只是加入杨家军这件事情,我心中尚有一些疑问需要探究,还请吕将军莫要见怪。”

    这番话先是将昭国夸赞了一番,吕布心中感觉舒服了些许,但他其实和赵云的性格相差颇大。

    他是一个较为果断干脆之人,做事有时真会凭着一腔冲动行事。

    但赵云却是个谨慎之人,做事定会深思熟虑,故而必须确定无误之后才能给出答案。

    “原来如此,要不元直就带子龙四处逛逛瞧瞧吧,若有疑问,或者有什么需要协助的地方,届时可以找我,我现在得先去拜见将军。”

    吕布说完此话,便准备告辞。

    徐庶赶忙拉住对方,一脸不好意思地开口央求道。

    “吕将军,咱们都是旧友,我许久未曾见到将军了,现在也想见将军一面,帮个忙嘛。”

    毕竟以徐庶当下的身份,他若直接跑到杨秋所住之处说要见杨秋,想必外人都不会搭理他。

    哪怕他报出自己的身份,看守大门的侍卫也不会认为这是个正经之人。

    所以徐庶若要见杨秋,恐怕得先去找田冲拉拉旧交情。

    但他和田冲之间的关系吧,有时又未必能拉得上关系,说不定还会被对方捉弄一番。

    好不容易碰上吕布,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徐庶此刻显得颇为谄媚,一旁的赵云见了,都不禁面露惊诧。

    “行了行了,少在我跟前装模作样。你啥性子我还能不清楚?不就是想见将军嘛,跟我走就行。

    不过子龙兄弟,你这身份尚未明晰,进府之前得把武器卸了,成不?”

    吕布不耐烦地摆摆手说道。

    一旁的赵云毫不犹豫地点头应道。

    “这是应当的,去拜访他人,哪能带着兵器,况且我身份不明,此乃合情合理要求。”

    只是此刻,赵云的心中猛地涌起一股强烈的疑惑。

    之前徐庶提及自己在昭国待过一阵,他当时并未深究。

    然而,就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哪里是仅仅待过一阵子这么简单。

    就瞧徐庶那说话的语气,仿佛认识众多昭国高层官吏,还不单单是吕布这样的将军。

    方才听这两人的对话,徐庶甚至还直接要求面见昭国那位女将军。

    这徐庶的身份当真只是颖川郡的普通寒门吗?赵云的心中瞬间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看徐庶的样子,似乎又确实没有欺骗自己什么。

    赵云着实不明白,徐庶究竟为何会结识昭国如此之多的大人物?

    但眼下周围人多眼杂,赵云也不好在此时直接问出。

    如果私底下询问,徐庶更是不会道出真实答案,那段丢脸的经历,他是真的,这辈子都不想再提了。

    难道要他说,他曾经绑架了田冲一番,想要把对方当成人质逼迫杨家军放人。

    又或者说,他和杨秋见的第一面是他和田冲被野猪追着满山跑,还被野猪咬了好几个伤口。

    真的是想想都丢人,不想说,实在是不想说。

    因此,当吕布带着这几人抵达杨秋的官邸之时,这两人被安排在了客厅这边休息。

    而杨秋率先接见的人自然便是吕布了。

    许久未见,吕布自是激动万分,滔滔不绝地说了好些辽东郡的情况。

    又提及了他们年底开辟的一些黑土地种植粮食的事宜,眉飞色舞地赞叹道。

    “果然那地肥力甚好,确是一块绝佳的土地。”

    种过一年地的吕布,对田地的状况可谓了如指掌。

    一块土地是肥力充足,还是贫瘠不堪,种一季粮食便能瞧得明明白白。

    故而他当下对辽东郡这块土地甚是看重,并且还在杨秋面前说道。

    “明年得多派些人过去,尤其是昭国这边收容的流民,最好多往辽东郡派遣一些。不然就凭现有的人手,开垦荒田的进度实在过于缓慢。”

    “奉先,你与我说了这许多,却未曾提及你击退周边高句丽、扶馀人、乌桓人的情形,反倒一直在谈论辽东郡的黑土地,现在给我讲讲辽东郡周围的局势。”

    这番话让吕布直接不屑地摆了摆手。

    “将军,皆是一群土鸡瓦狗罢了。我略施手段,这群人便被我打得抱头鼠窜。

    要不是将军有言,可以把这些人抓过来日后用于挖矿修路,其实我都能长驱直入他们的疆域,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如今暂且容忍着他们挑衅,每次来一批抓一批,老老实实给我开垦荒地、挖矿修路……”

    听着吕布这自信满满的语气,杨秋也不禁笑了起来。

    看来将吕布安排在辽东郡是极为正确的决策。

    其实杨秋一直认为,吕布这种人就应当在边疆的沙场上与胡人征战,那是他最为擅长的领域,也是他能够充分施展自身勇武的地方。

    “有奉先这番话我便安心了。明年我定会继续安排人转移到辽东郡去,奉先莫要着急,辽东郡关乎我昭国未来的粮仓,必定是要精心经营。

    如今奉先归来,不妨先歇息一阵子。在辽东郡待了数月,恐怕一直都在忙碌,年底了大家也好好休整一番。”

    其实说完这话,杨秋的意思便是让吕布先去休息一下。

    毕竟才刚刚长途跋涉回来,有何事可以稍后再说。

    但吕布显然想到了一件重要之事,刚刚竟忘了提及徐庶。

    于是吕布赶忙说到刚刚来到城门口遇见徐庶的事情,并且还提到了徐庶以及其结识的朋友赵云。

    杨秋听闻徐庶前来并未感到诧异,待到吕布说出赵云这个名字之后,她诧异地问道。

    “你说的赵云是赵子龙?常山赵子龙?”

    吕布不由地回想了一下自己刚刚所说的话,他有提到赵子龙这个名字吗?好像只说了赵云而已。

    “难道将军也听闻过常山赵子龙?他竟如此出名?连将军都知晓他的大名了。”

    吕布自己都未曾察觉,他的言语之中已然泛起了一丝酸意。

    难道这是一个比他还要出名的后起之秀?感觉未曾听说过呀。

    第102章

    赵云见到杨秋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瞬间,不禁微微发愣,完全不知此人是谁。

    徐庶这边却已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

    “元直见过将军,许久未见,将军如今看上去愈发意气风发,神采奕奕,到了年底,恐怕就得称呼将军为昭王啦!”

    徐庶的脸上满是诚挚的笑意,眼神中流露出真心实意的信服。

    杨秋嘴角上扬,噙着一抹温和的笑容,目光轻轻扫过徐庶此时恭敬的样子,心中已经明了。

    有时态度的转变,往往直接预示着未来志向的改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00-110(第4/31页)

    看来徐庶这次的来意是要确定留在昭国了,不过即便猜到真相,杨秋还是按照流程问了起来。

    “确定改名了,往后不再叫徐福,而叫徐庶了?”

    “庶者,实乃屋下之众也。吾观其字形,乃从广、炗。炗者,诚为光明之象征。

    吾常自省,人生于天地之间,岂应独求个人之福泽?当以仁人之心怀天下,凭己身之力为万千百姓带来光明,赋予希望。

    是以,吾决然改名为庶,此中饱含吾此生之宏愿。

    望将军能深谙吾之赤诚,明吾之所愿,使吾得以践行此志,吾愿效仿古之仁人志士,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万望将军成全!”

    徐庶神色庄重肃穆,目光坚定如炬,语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此番话一出,一旁的赵云瞬间神色凛然,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虽说与徐庶结伴同行的这半个多月里,二人早已惺惺相惜,对这世道的看法完全一致,皆怀有宏伟的志愿。

    可此刻亲耳听到徐庶说出这般激昂慷慨的话语,赵云的内心仿若澎湃不息的浪潮,涌起一阵炽热的汹涌情感,这其实也是他始终深藏于心底的愿望。

    而眼前这位身材高挑、英姿飒爽的女子,原来就是昭国的女将军,未来的昭王。

    她与赵云想象中的模样似有不同,但又似乎更符合他对人主的期许。

    没错,在抵达昭国之前,赵云曾无数次在脑海中构想这位女将军的模样,或许会是那种霸气威严、令人望而生畏的形象。

    毕竟一介女子之身,若要统领众多兵卒,占据如此广袤的土地,必定是一个威严冷酷、无情决绝的铁血统治者。

    可是这半个月的时间里,看到昭国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富足、安乐祥和,他渐渐觉得那位女将军或许并非想象中那般威严冷酷。

    但他依然坚信,一位能在战场上纵横捭阖、威风凛凛的女将军,必定会有一番凌厉逼人的霸气和杀伐决断的气质。

    毕竟这天下是从尸山血海中打拼而来。

    在赵云眼里,君临天下之人,必当于战场之上威风凛凛,令敌闻风丧胆;于战场之下亲善有节,能倾听下属之议,能虚心纳谏,对身旁之人尊重有礼。

    而眼前的这位女将军英气勃勃、光彩照人,周身散发着与生俱来的王者气度。

    其并非是那种令人敬畏的霸道威严,反倒是洋溢着一种如春风拂面般的亲善温和,使人见之便不由自主地心生亲切与信服之感。

    这般独特的气质,令赵云心中不禁涌起“此乃人主”的慨叹。

    此时的杨秋自然不知道赵云内心的想法,虽说她迫不及待地想要与赵云结识一番,但眼下和徐庶的交流显然更为重要。

    杨秋着实没想到,徐庶这一番改名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远大的志向。

    虽未直接言明,但言下之意已清晰地表明要加入昭国。

    这种时候当然要展现出礼贤下士的风范。

    “元直能有如此高远的志向,我心甚感欣慰。昭国的宏伟愿景,是愿天下众人都能吃饱穿暖,愿世间万民都能传承华夏文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元直此愿,我自然愿意全力成全。

    吾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如元直这般怀揣相同志愿的人来到昭国,共同建立一个朗朗乾坤的盛世。”

    杨秋的声音清脆而坚定,眼神中满溢着对未来的自信与热忱。

    此话说完,杨秋立即上前扶起行礼的徐庶,两人相视一笑,目光中蕴含着目标一致的昂扬与激情。

    而后,杨秋终于将目光转向了徐庶身后的赵云,微笑着问道。

    “刚刚慢待了壮士,元直,还不赶快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虽说已经确定了眼前人的身份,但毕竟还需要徐庶正式介绍一番。

    “将军,此人是吾在路途当中结识的好友,他来自常山郡,名叫赵云……”

    徐庶侧身让开,向杨秋介绍道。

    而经由徐庶这个中间人介绍完身份之后,赵云立刻抱拳行礼,朗声道。

    “常山赵子龙见过将军,今日有幸来到昭国,竟然能得见将军尊容,实乃吾之莫大荣幸。”

    赵云身姿挺拔如松,目光炯炯有神,神情中透着恭敬与期待。

    杨秋的心里早已激动许久,赵云的气质长相,果然和她想象之中一样。

    其人英姿飒爽,剑眉星目,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

    那挺拔的身姿仿佛能顶天立地,让人一眼望去便觉其定能在沙场之上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

    但眼下两人初见,还不适宜太过热情,杨秋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微笑着开口道。

    “子龙不必如此拘谨,既是元直的朋友,想必也是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

    来到我昭国,子龙可有什么独特见解?如今昭国一切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上上下下的官吏都颇为年轻,经验尚浅。

    虽说大家都一心想将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但恐怕也有力不从心以及用力过度的情况。

    子龙这一路行来,可曾发现昭国行政有不妥之处?我也希望来往昭国的客人能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昭国未来的治理更加完善。”

    毕竟人已经来了,杨秋肯定是想把对方人留下来的。

    但一开始就招揽也不太合适,得徐徐图之。

    更何况,吕布刚刚还跟她悄悄告密,说这位常山赵子龙根本就没打算加入杨家军,那副焦急的告状模样让杨秋都忍不住笑了。

    所以她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表现得太过热情,以免让吕布他们这些老将觉得旧人不如新人。

    当然,杨秋也没有让吕布来此,而是让其继续在屋子里休息。

    她此番前来,就是想要试探对方的意图,而这一番话题果然让赵云兴致勃□□来。

    其实赵云心中正有很多疑问,这昭国实在是有太多新奇事物了,很多东西他目前还无法理解。

    但观察下来又觉得,昭国的种种事物,似乎俱有一种新生且充满活力的感觉。

    让人觉得与汉廷那边暮气沉沉的氛围截然不同,仿佛昭国的种种都代表着未来世道的模样。

    但即便如此,赵云天生的谨慎依然让他想要确定一些关键的问题,原本他是打算自己慢慢去探寻答案的。

    毕竟之前的赵云是绝对不会想到,他会有这样难得的机会来到杨秋面前,并且还能和这位女将军亲自面谈。

    这样绝佳的机会,赵云实在是不想轻易错过。

    因此,待杨秋问完此话之后,赵云便毫不犹豫地开口了。

    “将军,云心中疑问众多,但眼下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必须摆在首位问出来。

    将军未来想要用儒家、法家、道家、兵家、墨家,商人亦或者其他方法来治理天下?”

    说实话,赵云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儒家之人,毕竟他是一个武将,理论上应该算是兵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00-110(第5/31页)

    所以他问这一个问题也不是在为儒家担忧。

    但他之所以关心这个问题,自然是因为,这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核心问题。

    而杨秋的答案,直接关系到赵云最终的抉择。

    若是用法家,赵云会觉得律法太过严苛,百姓生活恐将艰难;若是用兵家,无休止地打仗,赵云也觉得毫无意义,只会让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若是用儒家,或者道家,这大汉的天下都已经尝试过了,似乎并不能彻底治理好这个天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

    至于墨家或者其他杂家,赵云也不清楚效果究竟如何,因为历史上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所以他迫切地想知道杨秋的统治思想究竟是什么。

    毕竟这半个多月在昭国沿途的经历,赵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至少在昭国治下的百姓,看起来人人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似乎不再像过去那般深陷苦难和绝望之中,反而人人有衣可穿,有饭可饱。

    而这一路上,越是接近昭国治下的地域,他越能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最简单的官道,赵云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昭国和其他地方的巨大差异。

    那是一条宽阔平坦、坚实无比的道路,也不知道是用什么神奇材料修筑而成的,不像其他地方泥土夯实的道路那样坑坑洼洼,反而异常坚固平整。

    这件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却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强大的行政能力和高效的组织水平。

    而且一路上参与修路的人,赵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并非那些被强迫劳役的困苦百姓,反而个个精神抖擞,身体健壮。

    空闲休息的时候,还有热腾腾的包子馒头可以享用,而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也非常厚实保暖,听说每日修路还有工钱发放。

    赵云在半路上也和这些人交流了许多,他了解到昭国这边大力兴修水利,高度重视农桑之事,而传说中的粮食高产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难怪昭国才变得强大,百姓富足。

    而他也见到了一些乡里之间的孩童们在认真学习,那些在汉廷价格昂贵、难以获取的书籍,在昭国这里竟然能够在乡里之间发放。

    在常山郡,他实在是见过太多饥饿困苦、流离失所的流民了。

    一条宽敞平整的道路,庶民身上能有一件暖和的衣服,能够吃上一顿饱饭,这件事情在汉廷那边已经成为一件相当困难,甚至近乎奢望的事情。

    事实上,很多时候,尤其是到了寒冷的冬日,赵云见到的许多流民都是衣衫褴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最后会因为一场大雪而被无情地冻死。

    可是越是接近昭国的中心,赵云越能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百姓的富裕程度。

    能看得出来,这边的人们衣服整洁干净,见到外人到来,那眼神也不是充满恐惧和害怕,反而是带着好奇和观望。

    一个国家庶民百姓所展现出的活力与生气,似乎也预示着这个地方是否拥有光明的未来。

    赵云虽然不能运用一种科学严谨的方法来全面总结昭国这边的治理情况,但他也能从自己眼前所见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这里的百姓生活状况确实要比汉廷的庶民百姓好上太多,难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拖家带口、不辞辛劳地投奔到这里。

    因此赵云觉得自己也实在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意见了,他更擅长的是兵法,学习的也是诸多兵家的知识。

    对于如何治理内政,他确实不太精通。

    所以,他最需要确定的事情,那就是这位女将军究竟想要采用何种方法治理天下?

    因为在他看来,这件事情至关重要。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