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桔纸书屋 > 其他小说 > 作者是沙枣树林的小说 > 正文 第108章 人要顺从自然法则

正文 第108章 人要顺从自然法则(第2页/共2页)

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如:有与无、生与死、长与短、高与下、多与少、大与小、前与后、远与近、轻与重、静与躁、难与易、黑与白、雌与雄、正与反、同与异、真与伪、美与丑、善与恶、强与弱、福与祸、荣与辱、智与愚、吉与凶、是与非、贵与贱、治与乱、刚与柔、胜与败、清与浊等。这些矛盾可以说是彼此对立,又相互依赖,是相生相成相形相亲相和相随的。同时,这些事物又不可能达到某种完美的境界,因为“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四十一章);“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这就意味着,在明当中包含着暗,在进当中隐藏着退,在平坦的道路上意味着险阻,崇高的德就好像是低下的山谷,广大的德好像是不足的样子,最洁白的好像是乌黑,最方正的好像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乐音听起来反而没有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道是隐微而没有名称的。职是之故,在老子辩证法思想当中,祸与福相伴,败与胜相连,刚与柔互补,那种绝对的胜败、刚柔、损益是没有的,不含对立面的事物也是不存在的。因为,“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矛盾是在所有事物中普遍存在的。明乎此,就可以使人不被表面的现象和片面的感觉所误导,对事物的转化保持清醒的认识。现代科学家也说:植物动物每一个细胞,在其生存的每一瞬间,即和自己同一,又和自己相异,这是由于分子无休止变化的缘故。万物存在,同时又不存在,这是因为万物在流动和不断变化,是在产生和消灭。这种“有”和“无”同集一身的现象,正是万物发展变化的“众妙之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只因屋子里面是空的,所以能住人,能得到屋子的效用。比方人先须把自己胸中的主观思想除去,虚心考察天地间自然的真理,顺着真理做去,才能适合环境而生存。人心无私欲私见才能明白天道。有,好似人的身体,无,好似人的精神。人的身体虽是实质虽是有;但只有靠这虚无不可捉摸的精神,才能表现出他的作用来,所以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反者道之动”,“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辩证法的实质:对辩证法来说,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其他理论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近似的接近真理,人们对于各个发展阶段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近似的真理性。老子认为天之道也即是人之法,自然法则也应是人的行为规范,应把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上升到人类行为价值的高度,并提升人的精神“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说的魄,是说人属于精神的生活;说的魂,是说人属于肉体的生活。肉体生活,是今日的科学生活,再进一步说:精神生活,是哲学的生活,文学的生活,东方人颇富于这一种生活;肉体生活是机械生活,西方人颇富于这一种生活。载,是说人身上藏着,好似车子上装载着货物一般;载营魄抱一,是说人身上有精神的肉体的两种感觉,须把他调和起来,走在天道的一个方向上。太富于精神感觉的人,他的生活,不免流于浪漫,不适合生存于物竞的世界上;太富于肉体感觉的人,他的生活,不免失于枯燥,不能够得到精神上的一种安慰。所以,现代人常常呼号说:要得到西方文明的享用,东方文明的安慰。便是老子“营魄抱一”的意思。

    喜欢陪你一起忆乡愁请大家收藏:陪你一起忆乡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