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
方念真和知晓小声说笑着。
正好还看见有活虾,方念真耐不住,又做了道油焖大虾。
庄子的厨头一看,哟,这又是炸又是焖的,吃了还不得上火啊。
吩咐手下赶紧又多做了几道素菜,再加上一道莲子百合羹,这道甜汤最是祛火了。
方念真出了厨房,净了手,整理了一下衣服,就与知晓回到了饭厅等待。
没一会儿,陆恒带着小八、小九和曾管家一同来了。
今日方念真还是第一次见到曾管家,上午她来的时候,曾管家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并没有露面。
两人见面又是寒暄了一番,晚上的饭是六人一起吃的。
上一次一起同桌吃饭,好像还是“方记”举办“职工技能大赛”之后,可惜今日两位太医不在。
说起来,她也好久没有拜会两位太医了,下次应该带着安子一起去。
一是为了宣告安子是她的徒弟了,二来也是帮帮安子,看能不能打听出什么有用的消息来。
晚上的饭菜比白日里还要丰盛,螃蟹有清蒸、香辣、炸制这三种做法,虾是白灼和油焖,再加上藕带、藕丁、藕片。
还有其他的荤菜和素菜,摆了满满一大桌。
方念真对别的兴趣都不大,就专注在螃蟹身上了。
陆恒刚刚说了开席,旁边的侍女就给每个人都上了蟹八件。
陆恒微微皱眉,小八、小九和曾管家自然是会用的,知晓么,也是在通政使的府上养过两年的,应是也会。
就怕方念真不会用,那岂不是扫了小厨娘的兴。
他正想以身作则,不打算用他自己那份蟹八件了,想直接上手剥螃蟹,就见方念真熟练地拿起了蟹八件,开始吃螃蟹。
她的动作行云流水,吃的很优雅,又很快速,自己愣神的片刻,方念真就已经吃完了一只小的螃蟹。
她还极有兴致地把螃蟹残壳拼了回去,粗略一看,好像还没吃的一只完整的蟹似的。
曾管家早就瞧出了自家王爷的心思,他出□□跃气氛:“方姑娘不愧是老饕啊,竟把螃蟹吃的这么漂亮,我是自愧不如啊。”
方念真听出曾管家是真心的夸赞,而不是嘲讽之类的,就笑着摆摆手,“没有没有,我就是乱用的。”
开玩笑,自己当初去苏杭一带录视频,学用蟹八件,可是练了好多次的呢!
第114章 泡椒藕带
方念真用蟹八件吃完了一只清蒸的螃蟹, 味道还不错,只是还没到螃蟹真正的成熟期,若是再晚一个月, 母蟹的口感应该就达到巅峰了。
别说, 这螃蟹虽然不够大,但是味道还是蛮好的, 蟹肉鲜甜,蟹黄香而不腻。
刚刚品味完一只清蒸蟹, 身后负责布菜的侍女就依着陆恒的示意,给方念真的盘中夹了半只香辣蟹。
方念真回头笑着看向侍女,以示感谢。
这道香辣蟹是她在厨房亲眼看着做出来的,不得不说,瑞王府的厨子真的很有水准。
自从辣椒在新云州越来越流行,这边的菜系也有了些改变, 厨子们都更擅于使用辣椒。
不过“香辣蟹”倒是方念真在新云州第一次发现, 她在厨房看见厨子流畅地做出这道菜时, 也很惊讶。
这做菜的步骤,与现代菜谱无异。
她夹起来盘中的香辣蟹,轻轻嘬了一口滋味, 和她记忆中的味道别无二致。
蟹肉吸满了汤汁,鲜香麻辣。
吃了这道菜,方念真的心里也有了很大的触动。
人对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110-120
于美食的研究真是从不停歇。
吃过了香辣蟹,方念真又吃了些藕,喝了口姜红茶清口,也驱寒。
那条大鱼果然做了鱼头锅, 砂锅底下烧着碳, 里面在“咕嘟咕嘟”冒着小泡, 开餐有一会儿了,但还是很烫。
没有做成辣的,是很清淡的白汤,侍女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按照每个人的喜好,撒上葱花和香菜末。
里面还加了胡椒粉,一口下去,感觉整个胃都暖了起来,现在傍晚的天气还没有那么凉,多喝几口还有些发汗。
活鱼味道就是不一样,肉嫩,厨子处理的也好,一点都不腥。
毕竟是好几个人吃饭,光是吃,不聊天,就有点冷场。
曾管家就和大家聊起来各地螃蟹的区别。
曾管家出生在江南一带,陆恒和小八、小九都是京城人士,知晓是海边长大的。
方念真呢,在现代她是北方人,但是按现在这个身份,她的“老家”又属于南方。
她只能又把原主父亲做过“货郎”的经验搬出来了。
知晓说以后如果有机会,请大家去她的老家吃海蟹。
方念真还真没和她聊过这个话题:“你们那边的海蟹贵吗?”
知晓摇了摇头:“根本就不值钱,赶上旺季的时候,比手掌小的蟹子直接扔回海里。要是运到城里,卖给酒楼还能值钱些,可惜运太远就死了。不过,离开了家乡,还是挺想念那一口的。”
方念真点了点头:“海蟹肉更满些,若是大的,一个都能吃饱了。”
小八好奇地看向方念真:“方掌柜,你吃到过海蟹?”
方念真顿了一下:“都是听我爹说的,但是我确实很想去海边看看呢。”
除了海蟹,她最想念的还有海螺和皮皮虾。
椒盐皮皮虾香疯了好吗?!
没有椒盐皮皮虾,先吃点炸小螃蟹也是极好的!
这道炸小螃蟹还是挺受欢迎的,夹起一个咬下去,嘎嘣脆。
也不分什么能不能吃的部位了,这要是细细剥开再吃,那得吃上几个时辰。
直接放到嘴里整个嚼,这小螃蟹壳还不够厚,基本上都能咽下去。
餐桌上响起此起彼伏的“嘎吱嘎吱”声,馋的一旁的侍女都悄悄咽口水。
曾管家吃美了,还烫了壶酒,小八和小九有守卫之责,不能喝。
陆恒和方念真则是中午喝了酒,现在不想喝了。
最后是知晓陪着曾管家喝的,方念真竟不知道,知晓的酒量是这么的好,硬生生把曾管家给喝醉了。
之前跟她认识这么久,她是很少沾酒的,看来今日是真的吃开心了,又有自己和何正在,她应该也比较放心。
一顿饭吃完,太阳已经快要完全落下去了。
借着落日的余晖,方念真和知晓上了自家马车,准备往城里赶。
陆恒没有相送,派了小八随行,把方念真和知晓送到城门口。
知晓身上有浓重的酒气,小八看了眼,四下没什么人在,他就在知晓上马车的时候扶了她一下,被知晓一巴掌把手拍下去。
“都说了,我没醉。”
方念真在车里偷笑,按着知晓的肩膀坐到了自己旁边。
老钱敦厚的声音隔着车帘传进来。
“掌柜的,刚刚有人给咱们车里放了点吃的,白白的长条,装了个篓子,放在车后头了。”
方念真想了想,应该是藕带吧。
陆恒的嘴真严啊,送人东西都不说一声。
不过,也可能是曾管家嘱咐给拿的,他一向细心。
只是刚刚曾管家喝醉了,都提前离席了。
马车前行,知晓开始眼神迷离,脑袋一歪一歪的。
“还说自己没醉呢。”
方念真一把搂过知晓歪来歪去的脑袋,让她靠在自己的肩膀上。
谁知道,这一个动作倒让她清醒了。
知晓虽然看起来醉了,但是说出话还很清楚,声音也不小。
“诶,姐姐,你说瑞王为什么请你来庄子上玩呀?还款待了两顿饭。”
方念真抱起胳膊:“那自然是因为之前他不请自来,去我的葡萄园了。来而不往,非礼也。”
知晓撇了撇嘴,“哟哟哟,我看瑞王怕是别有所图哟。”
她话音刚落,马车外就传来了声音。
“你们说什么?我们王爷怎么了?”
知晓“唰”地一下撩起了车帘,“女人的悄悄话你也听,走远点。”
何正委屈巴巴地骑着马儿往旁边挪了挪,拉开了一些距离。
真是,这女人又恢复成以前一样凶巴巴的了。
但是就得是这样,才是他比较熟悉的那个知晓,嘿嘿嘿。
庄子离城里坐马车不算远,一会儿就到了,这时候天还没完全黑。
方念真的马车等在城门口排队等检查,知晓趴在车窗和何正挥了挥手。
见马车进了城里,何正就骑着马回去复命了。
回了家,方念真和知晓还交流着白天各自玩了什么。
方念真说自己钓了鱼,还钓了好几条。
知晓说她直接撒鱼网来着,网了很多鱼,所以衣裙才弄的那么狼狈。
这时候,老钱也卸了车,拿了那篓子瑞王府给拿的东西过来。
方念真打开一看,果然是藕带。
这东西不能久放,和藕一样会氧化发黑。
方念真见还不到睡觉的时间,就准备直接把这些藕带腌成泡椒口味儿的。
她新腌制的一批泡菜当然是还没好,不过去年用剩下的泡椒水,还有几坛子保存的好好的,没有生出菌花。
那几坛泡椒水都在食铺后院,方念真让黄莺看着知晓,她就带着那篓藕带去了店里。
店里还是有一批客人在吃酒的,老食客见了方念真来,纷纷和她打招呼。
小秋和安子问道:“师父,您这么晚过来干嘛?”
方念真举了举手里的篓子,顺手丢出一小把给他们二人。
“有没有做过藕带?”
小秋摇摇头,安子点了点头,又摇摇头。
“安子,你这是什么意思?做还是没做过?”
安子说道:“我以前在严夫人那里,有人做过,是清炒的,看起来挺简单的,所以步骤我也清楚,但是我没真正做过。”
方念真扔下一句:“正好有食材了,一盘酸辣炒,一盘凉拌,你们自己研究吧。”
之后她就找了个离他们二人远一些,不耽误他们做事的灶眼,先烧了一锅水。
趁着烧水的功夫,方念真细细把藕带清洗了一下,再切成小段。
水开后,下锅焯水。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110-120
虽然没有腌制过藕带,但是凭着她对这种东西脆脆口感的理解,焯过水后,一捞出来就迅速过了遍凉水。
早都没了天光了,是等不到藕带晾干后再放入泡菜坛子了。
方念真就拿了细密的棉布,吸去藕带上面的水分。
又洗了几个干净的小辣椒,和藕带一起丢进腌过泡椒的泡菜坛子里。
她拿干净筷子沾了沾里面的泡菜水,放到口中咂了咂味道。
有点儿淡,又加了些盐和白醋。
仔细地盖好了坛子盖子,加上水在边缘密封好。
这个时候,安子和小秋的藕带也都做好了。
这俩人还分配的挺公平的,总共没多少藕带,但还是每人都做了两样,等待方念真品鉴。
方念真感觉晚上的食物还没消化,象征性地每盘子挑了一根出来尝尝。
“你们二人凉拌的都挺不错的,味道差别也不大。至于炒的这盘嘛,小秋的调味挺好,很恰当,但是火候把握的还是差了些,缺了些脆劲儿。安子的火候是好的,就是略微不够味儿,放调料的准头还是得练练。”
做出来的藕带不能浪费,给两个徒弟都留了些,其余的就分放在调味碟里。
每桌食客都送上这样的一小碟。
食客们得了免费的小菜,都很高兴,“看吧,我就说方掌柜这么晚来店里,会有好事。”
也有人十分喜欢这藕带,一个劲儿地问方念真,什么时候能把这“藕带”上新。
方念真是有心无力啊,新云州实在是不产这玩意。
之前她见富贵人家的庄子都有自己的藕和鱼虾出产,她也动过心,想着自己弄一个,也不失为是发财之路。
但是后来她了解了在新云州种藕的成本,就只能望而兴叹了,太贵了。
藕苗贵是一方面,伺候起来可太费劲了。
时不时就要清理一番,还要用石灰来防止藕生虫生病。
最忙最累的就是秋季的时候,因为新云州冬季太冷,会结厚实的冰,藕塘还得清理干净淤泥,把里面的藕苗都挖出来。冻过的藕苗明年就不会再生长了。
像瑞王府那样的庄子,是会引温泉水进池塘的,用来保证一个冬天都不会上冻。
所以才会有品质好的藕和蟹出产。
方念真等着店铺休息了,和安子跟小秋一道回了宅子。
知晓已经换了衣服睡下了。
方念真跟小秋说了,明早不用她做饭。
“明早我起来煮个面条。”
知晓宿醉后,醒来也许会头痛,胃也空,吃点热乎乎的面会好些。
小秋因为跟她一起住在后院,平日为了表示对师父的孝敬,只要来得及,早上都会给方念真做早饭。
但是方念真却不能把小秋的这一番付出完完全全当做是“应该的”。
所以,方念真要照顾她的朋友,但不想借小秋之手。
小秋有时候不理解方念真那些对她来说“奇奇怪怪”的想法。
比如说,她每日做早饭都习惯了,退一步说,即便不是给师父做,她自己也得吃早饭呀。
只是煮个面而已,知晓姐姐宿醉了,师父即便吩咐自己明早煮个什么面,也是顺手的事。
但是师父对于这方面,一直还有她自己的坚持。
小秋不理解,但是支持。
她也逐渐被这些小细节所影响,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注意“边界感”。
次日清晨,方念真准备了清汤面和爽口的小菜,知晓醒来果然是有些不舒服。
“不过头痛倒是还好,想来还是人家王府都是好酒,喝了不上头吧,就是确实有点饿了,谢谢姐姐给我煮的面,嘿嘿。”
小秋吃了面先去店里了。
只有知晓和方念真围坐在一起吃热乎乎的面条。
这面条是方念真手擀出来的,很劲道,一碗下肚,知晓觉得舒服极了。
“姐姐,我还是回我原来的小院去住吧?何……大人说了,若是再有徐家的人来,他应该会提前发现。”
因为刚刚小钱在附近修剪花枝,知晓没直呼何正的名字。
方念真吃完最后一口面,又喝了一大口汤,擦了擦嘴。
“你也说了,是‘应该’,不是‘一定’,我这儿地方大,又不是容不下你住,我也和你直说,待日后我这儿要是人多了,住不下了,你再回你的小院儿不迟。”
知晓却知道,方念真这是为了让她安心。
哪儿还能有什么人住进后院来,罢了,那自己就多帮帮掌柜的,多下几分力气,也是一种变相的回报了。
知晓揽过了京城的那一摊子,她在“方记”也干了有一年多了,对于“方记”的运营模式很了解,账本也熟悉。
京城那边,现在因为还没上新牛油火锅和涮肉,现在又天气渐冷,凉皮不好卖了。
好在方念真又送去了“炸薯片”的方子,因为京城里土豆贵,方念真还联系了商队,往京城里隔几日就送一次土豆,虽然运费也不便宜,但是细细算下来,还是要比直接在京城买土豆要划算的。
有方念真送来的薯片样品,再加上小五对方念真技术的理解,还有押运土豆的人,是在现场尝过方念真做出来的“标准薯片”的。
所以京城的“念真食品”出品的薯片品质也还不错。
炸出来之后酥酥脆脆的,撒上烧烤料或者番茄粉。
这东西在京城,比在新云州还畅销,毕竟京城里每日消遣的人更多,光是戏园子都十几个。
方念真在桃竹村收上来的土豆都不够用了,又紧急谈了几家“供货商”,这才供应上京城那边需要的量。
这账本也是越来越厚,知晓打起十二分精神处理,还真是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方念真今年不打算自己炒料了,她会把牛油火锅的锅底交给安子和小秋,几天炒一锅就够用了。
她把配比调制好,然后由安子和小秋操作即可。
这样一来,食铺那边的后厨就有些忙不过来了,方念真又新招了一个副厨,叫“方大”的。
可真是巧了,“方大”在“方记”做工,也是一种缘分。
方大平日里就负责一些基础的菜,方念真也是和他签了“保密协议”的。
又嘱咐了安子和小秋做菜的时候尽量都“留一手”,别被别人尽数都给学去了。
这样一来,方念真倒还真清闲了几天,她就在街上逛了逛,看看新云州有没有新的香料和食材。
方念真把这个行为叫做“厨艺界的采风”。
新食材没发现,倒是被曾月怡逮住了。
“你不是要学武吗?秋日里开始正当时,免得暑热了。”
“啊?”
方念真实则已经把那句兴头上的话抛之脑后了。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110-120
曾月怡假装嫌弃地看了看方念真,“不是吧?堂堂方记的掌柜,讲话不算数的?”
方念真被这么一激,“谁说的?不过我不一定日日都能有空。”
“没事,每日清晨我去寻你,我也没指望教会你什么,你就当强身健体了,看你那小身板。”
方念真点了点头,有时候确实还是得逼自己一把,她确实也得加强些力量锻炼了,尤其是她现在在后厨的时间少了,运动量比以前少了有一半。
一场秋雨一场寒,新云州下了一场雨,树上的落叶纷纷扬扬地飘到地上,被过路的行人们踩来踩去的,都烂了。
方念真撑着伞往晾晒房那边赶,这场雨不小,也不知道石大嫂那边有没有做一些准备,可别淋坏了她的葡萄干。
作者有话说:
求鞭策!营养液快要破千啦!
第115章 方记盒饭,重回初心
方念真走得急, 也没有让老钱套家里的马车,撑着把油纸伞就出去了。
雨下的大,她匆匆地赶到老房子, 衣裙上都不小心溅上了泥点子。
待方念真推开门, 就看见晾晒房上方已经盖好了油布。
晾晒房的门紧紧地关着。
应该是听见了开院门的声音,院子角落的小屋里走出个怯生生的小媳妇, 方念真认得她,好像是叫小李。
“东家, 您来了。”
方念真点了点头,想进去晾晒房里头看看情况。
她把自己手中的油纸伞往旁边挪了挪,小李呆呆地站在原地,直到方念真把伞挪到她头上,她才反应过来,赶紧接过东家的雨伞。
方念真感觉自己的头顶都已经被雨淋湿了, 她“吱嘎——”一声推开了晾晒房的门。
因为是阴天, 所以里面还挺黑的, 方念真适应了一下,才看清屋内。
在左右架子中间的空地上,拢了一盆火。
其实晾晒房不应该出现“烟”这种东西的, 但是没法子,这次的雨挺大的,不拢个火盆,怕是之前都白晾了。
“我问过人了,说是约么夜间雨就能停,看着点天头, 出星星了就可以把油布摘下来了。”
“诶, 知道了, 东家。”小李站在门口答应着。
方念真在晾晒房还没落成的时候,就已经在自己的院子晾了一个木架子的葡萄。
那架葡萄现在也被挪进了晾晒房。
方念真找到那个架子,上面的葡萄已经明显瘪了下去,看起来是半干的程度了。
她揪了一颗下来,这种半干的葡萄干也别有风味,外面皮是皱的,里面又还有一泡水分,咬起来还略微有些“咯吱咯吱”的。
这葡萄干比当初在藤上时还要甜了,方念真吃了三颗就感觉嗓子紧了,她得配着茶水吃。
她摘了一串下来,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其他架子上的葡萄,确定没有肉眼可见的坏葡萄,也没长毛发霉,就安心地出来了。
她护着刚摘的葡萄干,拿过自己的伞去了隔壁石家。
石大嫂正在屋里歇息,打开大门见是方念真来了,惊喜地把她迎进了屋子。
“怎么大下雨天地来了?噢,看看晾晒房是不,那边我都安排好了,昼夜都有值守的,晚上你大哥去隔壁看着。”
石大嫂边说着,就拿了干净的帕子来擦方念真头发上的雨水。
方念真进屋还一句话都没说呢,石大嫂又忙着给她煮姜汤。
“不用不用了,嫂子,我这身子哪儿有那么弱啊。”
石大嫂却不听她的,把她按在灶前的板凳上烤火。
方念真坐在灶前,感觉身上都烤的暖洋洋的,又顺手添了两个柴。
石大嫂一边忙活,一边笑着调侃她:“你呀,喝姜汤还是要比喝药好多了,你不爱吃药的名声,满店的伙计谁不知道。”
方念真难得的羞涩一笑,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端着姜汤到了饭桌上,怕方念真嫌辛辣不肯喝,石大嫂又往里加了点红糖。
方念真把着碗沿,吹了好一会儿,感觉不是那么烫了,就大口大口地喝了下去,直感觉身上都冒了汗。
两个人闲聊了一阵子晾晒房这边的事情,这边倒是省心的多,没什么额外的支出,只支付人工费就好了。
原本方念真还想制葡萄酒来着,最后还是没能成行。
新云州上个月刚刚出了一起事情,就是因为酿酒不得当,喝出了人命。
好在这酒还没开始售卖,只是酿好之后自家人尝的时候出了事。
一开始这家人为了自家酒坊的声誉,还不承认是自家酒的问题,只说是别家嫉妒他们的酒坊,在里面投了毒。
那查案的人肯定要问啊,你家刚酿的酒呢?结果他们家说是无意中把酒坛子打破了,酒都洒了,坛子都破了,就扔了。
结果府衙把酒坛的残片找回来了,又经过仵作的验尸,最终断定了是他们用了发霉的粮食酿酒。
一家人痛哭流涕地承认了,说是心存侥幸,舍不得那一大批粮食。
后来,这件事是怎么处理的,方念真就不知道了。
只知道新云州又加强了对酒坊的管理,方念真掂量了一下自己的三脚猫酿酒手艺,还是算了。
她当然不会用不新鲜的酿酒材料,不至于喝出事,但是她也没把握能酿出好喝的葡萄酒,更何况还得走一系列的手续,置办许多器材。
这批葡萄干晾出来,她也没打算立即就卖,她想留到过年的时候再卖,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嫂子,这葡萄干再有二十多天可能就能晾好了,咱们这个晾晒房也别闲着。到时候把木架子撤出来,我想烘干点大枣。”
石大嫂也正在心里嘀咕呢,她怕不是晾完今年的葡萄干又要“失业”了?
听了方念真这话,她眼前就是一亮。
“妹子,你说啥我就干啥,我都听你的。”
…… ……
做了决断,方念真就把这件事交给了桃竹村的老黄。
这其中的意思当然也是优先从桃竹村收购。
“只要品质优的,个头要大,肉要厚。”
“诶,知道了,掌柜的。”
桃竹村的村民可是感谢方念真了,往年也是产出这些个农副产品,可惜没人要,除了自家吃的,多出来的就得看运气,有没有小贩来村里收购。
即便是收购,卖出去了,价也压的极低,一年到头赚个辛苦钱。
现在方念真是夏天收应季的新鲜菜,秋季收果,村里若是得了什么稀罕的野菜、野果子的,也都可以托了牧场的人捎到城里,问问方念真有没有意向要买。
最近牧场那边的人来的愈发频繁了,因为牛犊子都集中在最近出生。
除了有一头因为难产夭折了,别的牛犊子都挺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110-120
好,这都是无价之宝,方念真在牧场账面上的资金没有增长,但是固定资产增加了很多。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方念真还有一片红薯地。
她本来想亲自去看看了,可是想起赖氏弄出来的糟心事儿,又绝了这个念头。
只派了老钱和刘忠一起去看,好在杜家虽然生活得乱七八糟的,干活倒是卖力。
杜家已经雇了短工,起出来了一半的红薯。
刘忠回禀说,产量还不错,能达到平均水准。虽然亩产没有预计的高,但是红薯都长得又大又均匀。
刘忠也是个逗趣儿的人,还带回来了一个圆滚滚的巨大红薯,远远看过去好像一个南瓜一般。
方念真挽了挽袖子,也不嫌重,双手抱起来估量了一下,怎么也得有六、七斤。
可真是“红薯之大,一锅蒸不下”。
除了这事,老钱还说了一些别的事。
“赖氏好像因为雇短工的伙食问题在跟人吵架,我没有请示您的指示,就说了赖氏两句。”
老钱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接着说道:“那短工说中午饭给吃的太差了,要求不在杜家吃饭了,她自己带饭,让赖氏给她补饭钱。我想着这毕竟都顶着‘方记’的名头呢,最后损失的还是咱们的名声,我就让赖氏给她补钱来着。”
方念真听完之后,很赞许老钱的行为,鼓励了他一番。
这个赖氏也真是的,老是“干大事抠小钱”。
你把饭准备好,也就这么三五天的活儿,人家短工吃饱了,干劲儿也足,没准能提前个半天一天的完成。
就非要因为那十几文饭钱,闹的两边都不愉快。
因为下了雨,路不如平时好走,红薯等过两天路干了一起运过来。
方念真没打算都留下来,还是像去年一样,留出来店里用的,再留好明年做种的优质红薯,存在窖里。
红薯窖已经又扩大了一些,方念真庆幸自己院子后面没有再盖后罩房,要不然后罩房非得塌了不可,地下都挖的乱七八糟的了。
那个巨大的红薯她暂时没有动,也是打算等天气晴朗了,晾晒红薯干。
好在新云州的秋雨和往年一样,下了一天一夜也就基本停了,又过了一天,天气就晴朗了,中午的太阳还有点暴晒的意思。
暴晒好呀,快点把路晒干,快点把葡萄干的潮气去掉。
待到秋收结束,桃竹村那边人手也就充足了,牛羊肉又能每两三日就送了新鲜的来,火锅生意又可以正常开展了。
最近因为秋收的关系,店里晚上喝酒的人都少了,不过打包饭菜的倒是多了,还有许多买小吃的。
方念真一琢磨,又干起了“盒饭生意”,这生意现在对她来说也不难做,无非就是炒几锅菜保温着。
她还搞了个噱头,还是像一开始“方记小吃”还在摆盒饭小摊时候一样。
“来,方记回归初心,回馈父老乡亲了,一荤一素四文,一荤两素五文,两荤两素七文!只卖五日了噢!”
随着小二的吆喝,“外卖窗口”迅速排起了长队。
这是什么神仙价格啊!
现在新云州的物价早就翻倍都不止了,方念真这样卖,谈不上赔上多少钱吧,但是绝对是分文不挣的。
她一来是为了卖吆喝赚名声,二来也确实是有能力做这样的活动了,想真诚地感谢一下她的顾客。
新云州的百姓们果然都挺感激的。
“方掌柜真是好样儿的啊,这农忙的时候,累的真是做不动饭啊,这个价钱的盒饭,真是没啥说的了,等收完地,我肯定再来方记。”
“是,什么也不说了,大家都知道方记是良心商家,到时候我们全家肯定都来捧场。”
小秋好奇地问方念真:“师父,您怎么不直接支个粥棚啊?花费可能比这个还小一些。”
方念真点了点小秋的脑门:“这你就不懂了吧。”
第116章 晒桂花
关于“为什么不直接办个粥棚”的问题, 方念真给小秋进行了解答。
“粥棚啊,一般都是给吃饭困难的人群办的,可是咱们新云州现在又没有难民, 办粥棚呢, 真正勤劳,忙于农忙的人家, 可能反而不好意思来。偷懒耍滑的人倒是给管饱了,但是也没用呀, 他们也不会成为咱们店以后的客群。”
小秋毕竟还是涉世不深,看待事情难免有些天真。
“哦,师父,你这样说,我就有些懂了,他们吃了之后没准还嫌这粥不好吃呢, 咱们就会费力不讨好了。”
该说不说, 方念真这灵光乍现的举动真的引起了一致好评。
一向低调, 从不去新云州饭馆吃饭的郭知州,都公开表扬了“方记”。
大致意思就是“方记”是个良心商家,知百姓农忙之苦, 起带头作用,让利给平民百姓,是新云州的表率。
郭知州这话说的也真是明示暗示全都有了。
“带头”和“表率”都说出来了,别的商家能不“响应号召”吗?
似乎一个下午,新云州的两条商业主街就都变得热火朝天的。
各家都是比着赛的“表忠心”,纷纷效仿“方记”, 推出打折套餐。
还真有夸张到“白送”的, 说是免费送五十份, 结果秩序没有维持好,发生了哄抢事件。
没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就不说了,还有人被踩伤了,疼得“哎哟哎哟”的,躺在地上起不来。
也分辨不出来是起不来,还是不起来。
反正就是赖店家,“我在你们家店里出的事,就得有人负责。”
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活动白做了,名声还不好,那些去领“免费餐”的人都吐槽里面的餐食不好,或者是说店家太抠门了,不公平之类的。
还得再搭上医药费,还有后面看不见的影响——客源减少。
方念真听了此事,无语地摇了摇头。
还好她深藏功与名,结束了早就定好期限的五日活动,就没有再做别的了。
…… ……
杜家的人来了城里送红薯,除了杜河说下霜之后再起出来的那批红薯还在地里,其他的都运了过来。
方念真赶紧安排着人往红薯窖里存,忙忙活活又是一大天。
最后一次来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牛车比较空?杜家居然全家出动,赖氏和那几个闺女都来了。
赖氏不好意思似地笑了笑,“让东家见笑了,几个孩子都说想二丫了,带她们来城里看看二丫。”
是不是真想二丫,方念真不知道,她就知道,杜家漂漂亮亮地把活干完了,刚刚过了下称,除了给杜家留的二百斤红薯,剩下的都在这儿了。
跟她派去的监工算出来的数值差不离,杜家在交粮食这件事上还是手脚老实的。
从春天干到秋天,方念真怎么也得招待他们一家人一顿饭。
【请收藏本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