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60-170(第1/16页)
第161章
这个年头,修建一座大型建筑,不管是宫殿又或者高楼,等待得最久的建筑材料其实是承重梁。
其他东西都能利用一个帝国的财力物力快速准备,但承重梁需要上百年的大树,这就必须去深山里面砍伐,然后再运到修建的建筑物处。
整个过程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也需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
所以有时候修建的速度不快,倒不是雇佣不了大量的工匠,而是建筑材料上必须要准备不可或缺的承重梁。
然而这座巨高无比的凌霄楼,很明显用的不是传统的修建方法。
至少不是诸葛亮以前经常看到的那种承重梁,似乎是一种新的建筑方法。
十六岁的诸葛亮生活阅历还没有到知无不晓,什么事情都懂一点的程度。
更何况涉及到了这种具体的建筑方法,那是完全没有触及到的领域。
不过诸葛亮还在这件事情上瞬间抓到了一个重点。
工匠之力的提高很明显减少劳民伤财,就像前汉时候武帝重用赵过,让其研究出了便于播种的三脚耧车。
这种农具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一天之内就能够播种一顷地,再后来的代田法更是促进了地力恢复。
听说昭国还研究出了更方便的水车水碾,这些东西关东之地也在模仿,似乎比不上昭国这边工人制作的农具。
这一刻的诸葛亮无比想要去昭国的田间观察一下春耕秋收时候的情况,肯定和关东之地的差别很大。
之后,诸葛亮又去书架里面找了一些书籍观看。
直到外面水运仪象台报时,通知这一天的时间已经到达了正午之后,诸葛亮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
“孔明,藏书室日后尚可再来。今日已至午时,不妨前往一楼瞧瞧情况。
听闻每日此时,一楼大堂中央便会开放,常有人在其上宣讲。有言语滑稽者,亦有才华横溢之人。
据说有时辩论极为精彩,今日我们既然初次到此,不妨去凑个热闹?”
凌霄楼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其中每日大堂中央的宣讲就是凌霄楼的一大特色。
有时候会来德高望重的人,有时候会是某个不知名的才子,有时候会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丑……
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满足了凌霄楼的要求,就算你的言论可笑,也能上去享受一下指点江山的感觉。
所以一楼大堂中央这个宣讲位置,每日都有人上前去宣讲。
有些人通过这个方法结交志同道合之人,有些人上前去仅仅只是为了享受一番众星捧月的感觉。
虽然说得难听了,下面的人会嘲讽,不过有些人并不在意,要的就是那种独一无二的感觉。
因为在以往,站在台前演讲,下面有一堆人坐着倾听,那是天下大儒名士才有的待遇,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其实也意味着名利和权势。
但现在凌霄楼给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去宣讲的舞台,所以任何大儒名士的言论都可能被人质疑,任何逆天的言论都可能发生。
主打一个自由。
这自由程度到了会有人骂昭国数典忘祖妖魔邪道,但是骂完之后反驳的人更多,最后就会形成混战吵闹。
这种情况最开始发生的时候,有人担忧昭王会惩罚这个大放厥词的人。
但杨秋只是又主持了各种各样的宣讲辩论,让王烈,蔡邕还有其他学识渊博的人都去宣讲辩论,让他们继续混战起来。
所以到后来有人在上面说什么无神论,又说什么儒家的言论导致了汉朝衰败,也没人大惊小怪了。
反正昭国都可以骂,骂骂儒家又咋了,连孔子都偶尔会被人骂呢。
毕竟昭国这边,这几年官员若是遇到丧事儿,昭王直接明说了,最多请一年的假。
但若是守孝三年耽误朝廷大事儿,以后就直接革除官职。
所以长安的平民百姓还有读书人思想都极其活跃,那张嘴也非常毒,张口就能骂人。
关东之地的人过来要是没搞清楚状况,上台去演讲批判昭国,最后往往会被一群人用现实情况批判得很惨。
这些事情也慢慢传到关东之地,最后自然也惊动了郑玄这位天下名儒。
因此,长安坊间传闻说郑玄之后要来长安,这事儿其实是真的。
司马懿想要亲自见识一下这种宣讲的场面,诸葛亮自然也有兴趣,因为这是凌霄楼的特色,昨日他也在兄长那里知道了。
于是二人结伴前行。
“孔明,你可曾留意到凌霄楼那巨大的玻璃窗?此乃昭国工匠研发之物。
在关东之地,想要造出这般建筑,非巨富之家绝无可能做到。然而在长安,玻璃这等物件似乎在普通市坊之间便能得见,可见其价格并非过于高昂。
在关东之人眼中,农桑方为国家大事。但依昭王所行之政来看,工匠之力似乎能给这世道带来翻天覆地之变化。
莫非这便是昭国强盛繁华之缘由?”
昨日司马懿还觉得昭国强盛起来是因为商贾之事。
但今日在长安简单游历一番,接着又观察了凌霄楼这座建筑之后,司马懿又觉得商贾之所以能兴盛繁荣,其实全靠工匠之力。
两个人是顶级聪明人,长安这边随处可见的玻璃,若是在荆州那边,只有最顶级那批士族豪右有钱用得起,还是从昭国这边购买。
“也许是,但关东之地这两年也颇为重视培养工匠,但效果似乎并不显著。
我想,我们只是揭开了浮出水面的一角。”
二人来到一楼之后,许多人已经坐在了位置上,这块地方有五百个座位,绕成了一个圆圈围绕在中央。
最中央的的当然是宣讲人。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不认识此人,此时前面已经坐满了人,所以他们只能坐在最后面。
好在因为不是休沐日,所以今日凌霄楼的人也不多。
毕竟每到休沐的时候,会有一些官吏过来,那时候来的人简直会成为拥挤状态,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昭国自开国以来已历十年,而今正值开平十年,国祚未定,民心所系,社稷安危,实乃国家大计。
吾等臣民,自当为国君分忧,国本之事,岂可轻忽?然大王忙于戎马,政事繁剧,身边侍君多年未闻喜讯,恐皆体弱才疏之辈。
今昭国基业初奠,正当盛世,安可不选贤举能,以充君侧?臣等应请联合上疏,劝谏大王早日诞下嗣君,以安天下。”
此番言论一出,整个大堂都安静了下来,包括诸葛亮和司马懿。
虽然早就知道言论自由,但没想到这事儿也这么自由,真是大胆。
不过这倒确实是个问题,这事儿之前也不是没人讨论过,不过大家的备选人都是昭王的嫡亲妹妹。
当然,大家也希望未来昭王能有自己的子嗣,但眼下倒也不是没有人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60-170(第2/16页)
“哼,跳梁小丑!恐怕其欲献上族中子弟,又或者是自己妄图走捷径。”
听到旁边辛辣的讽刺,诸葛亮转过头一看,是一个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的少年,对方恰好也看向他,此人倒是坦然地笑了一下。
“在下仲长统,让君见笑了!”
“在下诸葛亮,汝之言论甚有理,只是某出初至长安,尚不清楚今天宣讲之人是谁。”
仲长统对眼前这个少年颇有好感,他已经在长安一年多,所以知道的事情自然要多一些。
“此人名叫秦昉,汉中郡一商贾子弟,家中巨富,学识浅薄,见识短浅。
不过是看到昭王之前有位侍君获宠之后被人争相巴结,就想自己走捷径罢了。
可惜人蠢不知,昭王挑选之人皆为年轻貌美家族无亲之人,这人竟看不透。”
“更何况,若真选中了他,那他应担忧一下全族性命了。这群人难道忘了几年前昭王在长安诛杀的那批刺客?
那些刺客可就在献美之人当中,可惜利益动人心,他们竟以为可以惑君心?昭王此人铁石心肠,为政手段铁血强硬。
关中士族豪强这些年被灭掉不少,每年宗族违法乱纪之人都会受到狠狠惩罚,严重者甚至被剥夺宗室子弟身份。
可惜天下人看不透,仍是千方百计地想要攀附上去。”
这番叹息让诸葛亮笑出了声,一旁的司马懿也在听这两人对话,他微笑着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份。
“在下司马懿,君方才所言甚是有趣,那么汝是否赞同昭王的为君之道?”
仲长统只觉得二人似乎都是聪明之人,于是便坦然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某自关东而来,见到了关东之地惨象,尸横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孩童啼哭,饥饿瘦弱,衣衫褴褛,伤者哀嚎,宛如人间地狱。
然而关东之地的豪强士族却是奢华无度,日日笙歌。良田美宅无数,膏腴之土尽归其有。出行奴仆成群,前呼后拥,路边尽是饥馑冻死之人,高门大宅里面却是酒肉之味四溢。
这群人视百姓苦难如无物,沉醉于自己的富贵荣华之中,全然不顾饿殍遍地,只管纵情享乐。
然而昭国百姓却享受着和平安宁,不必时时担惊受怕,更不会饱受饥馑之苦。
如此,昭王的为君之道我有什么资格谈论呢,难道还有比她做得更好的人吗!”
此言一出,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沉默了下来,毕竟二人都是从关东之地而来,也都看到了太多的战乱。
这个过程之中,他们甚至见识到了朋友族人在战乱中丧生。
而仲长统的言论其实二人都无法否认,反而不由得陷入了哀伤之中。
此后的几日,三人结为了友人开始在长安大街小巷游历。
除了凌霄楼,他们开始去长安各个地方游览,观察长安特色,享受长安美食……
而在益州这边,杨秋带着自己的兵卒已经快要到达益州。
从汉中去益州,有两条道可以通过巴蜀,一条是金牛道,一条是米仓道。
后世著名的剑阁就在金牛道这条道路上。
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这个时候还没有剑门关,因为剑门关是后来诸葛亮修的。
所以此时这条路还没有千难万难。
除了金牛道之外,另一条道就是米仓道了。
这两条道路其实也颇为险峻,不过杨秋现在就已经带着自己的火药开山炸石了,挡路就直接炸过去,先把对方直接炸得心里崩溃。
至于阴平道,不到万不得已,暂时不需要模仿邓艾,太难走了。
杨秋将军队分成了两路军,她让太史慈走的是米仓道,而杨秋走的是金牛道,虽然剑门关还没有修,但是剑阁这个位置地势险要,其实还是有人把守的。
刘焉活着的时候,这个关隘还把守着重兵。
可是刘焉死了,他的长子和幼子被两股势力裹挟着现在争斗了起来,两边自然都把能调集的兵力都调走了,正在内战呢。
所以眼下攻占剑阁这个关隘是首要任务。
第162章
剑阁地势险要,平时这里有五千兵力把守,但由于益州现在正在混战,抽掉兵力之后,这里也就留下了两千人。
这一日的早上,剑阁依然如以往那样平静,周围的士兵都有些无精打采。
然而只听轰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彻在了天空之中,有什么东西在下面似乎爆炸了。
接着,陆陆续续的爆炸声响起,负责看守剑阁的庞轩被陆陆续续的爆炸声惊醒。
穿好衣服冲出内室之后,下属也已经焦急地冲了过来。
“怎么回事儿?外面为什么会有爆炸声?打雷了吗?”
此时,庞轩的第一反应还不是有敌军进攻,然而跪在下面的士兵已经慌乱地开口了。
“将军,有敌军进攻,下面密密麻麻都是人,他们的武器能够爆炸,下面的城墙都快要被炸毁了……”
能够爆炸的武器?庞轩猛地惊醒了过来。
“难道是昭国的军队?怎么完全没有消息!”
“上面挂着杨家军旗帜,还是从北面来的!将军,肯定是昭国的军队……”
等到庞轩去城关上面望向远处的时候,他能够看到密密麻麻的军队集结在远处。
而对方不知道用的什么武器,那铁球炸弹直接投放到了城墙上。
一声又一声的爆炸响彻在下面,直接将周边的士兵吓得瑟瑟发抖!
更要命的是,对方的距离甚远,虽然他们占据防守位置,但若是往下面投放石头,根本砸不到敌军!
这昭国的武器竟然能将那炸弹东西投放这么远,完全没办法反抗,只能被动接受进攻!
“快把所有部将都召集过来,快一点……”
这话刚刚喊出来,庞轩整个人还没来得及离开城墙,只见敌军突然抛射了一个巨大的铁球过来。
而这铁球竟然直接抛射到了距离他五步远的地方。
“将军,快躲开!”
身旁的亲卫下意识将庞轩扑倒在了地上,而下一秒,巨大的爆炸直接炸毁了旁边的一处城墙,原本厚实的墙壁直接露出了一个巨大的洞。
“快,快下城!”
庞轩整个人嘶吼了起来,这样接二连三的进攻,简直让人心生恐惧。
更要命的是,也不知道昭国这边用的什么炸弹,竟然直接让周边燃起了大火。
士兵们都不敢再防守,只能恐惧地不断往下面逃跑。
可以说,这场突然的进攻直接让剑阁这边防守的人吓得惊慌失措,面无土色。
哪怕是庞轩这个将领,面对这样的猛烈进攻,此刻也不由得六神无主,一群人已经产生了惧战的情绪。
“将军,眼下该怎么办?我们这里就两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60-170(第3/16页)
人,根本守不住啊!”
庞轩想到兄长现在正在帮助大公子夺取益州,所以才让他防守在这里。
若是他没有守住,益州整个北边都会失守,到时候这里就是昭国的天下了。
他们庞家付出的努力都将毁于一旦,这可怎么办?
慌乱之下,突然有下属激动地跑了过来。
“将军,敌军停止进攻了,还派人送了一封信过来,对方说,请将军一定要亲自打开信件。”
此言一出,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再这么炸下去,他们都担忧自己被炸得粉身碎骨。
等到庞轩打开信件之后,他更是露出了诧异的神情,因为写信人是荀攸。
“庞轩能力平庸,心智不坚定,若我亲自出马,必定会降服。
但是庞羲此人心智坚定,若要劝说他投降,恐怕不太容易。”
在确定看守剑阁的人是庞羲之弟庞轩之后,荀攸就提出了劝降的计划。
因为他确定,庞轩此人坚持不了太久,还不如给对方一个投降的机会,然后再利用庞轩来策反庞羲。
到那时候,整个益州北面都会轻松拿下,毕竟庞羲现在辅助的人是刘焉的长子刘范。
此人若是倒戈,刘范就再也没有能力控制益州北方了。
要说庞羲此人,他其实是司隶人,当初还在长安朝廷担任过议郎,和荀攸也是旧识。
后来昭国突然攻打长安,庞羲就赶紧带着刘焉的两个儿子逃到了益州去,这些年直接成为了刘焉的心腹。
原本在历史线上,刘焉前面两个儿子死在了长安混乱之中,但这一次,两个儿子都活了下来,其中长子是刘范,次子是刘诞。
这二人兄弟俩关系很好,当年一起在长安相依为命,最后又和庞羲一起逃到了长安,所以益州的东州派其实都支持长子刘范继承益州。
当然,刘范作为长子,本来也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但是益州情况很复杂,就算刘焉经营多年,其实也没做到完全压制住益州本地人。
之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被推翻,主要是因为刘焉重用了东州派。
从董卓开始乱政之后,长安三辅地区,包括南阳,荆州,豫州等地区,其实有很多人在这段时期举家搬迁到了益州这个地方。
这群人团结在一起,然后聚拢在刘焉身边组成了东州兵,最后又成为了东州派。
过去益州发生过的几次小型叛乱,最后都是靠东州兵压制,这才维持住了刘焉的统治。
然而这种平静只是表面,尤其是当刘焉去世,继承人开始争夺之后,益州的本地士族豪右就没办法再忍耐了。
毕竟,长眼睛的人都知道,刘范这个长子身边聚拢的人依然是东州派系,以后肯定还要继续欺压他们这些益州本地人。
所以益州本土势力就利用这个机会闹内乱,他们转头支持起了刘焉的幼子刘璋。
至于刘焉的三子,因为已经过世,所以最后就形成了两派斗争。
看起来是兄弟之间的内斗,其实根本原因是是东州派和益州本土派的利益之斗。
当然,这个过程之中少不了左慈在其中煽风点火。
“公达,高祖当初建立大汉,功业非凡,光武帝又重建大汉,使天下重归安宁。此二位先皇,实乃天纵之才,仁德布于四海,雄略定鼎江山。
古之帝王,若有大功于天下者,后世当以礼祭之。高祖与光武帝,功高盖世,泽被苍生,吾等后人岂能不尊?
其陵寝当妥加修缮,且派人长护,以表对二位先皇之尊崇。”
说起来,西汉皇帝的陵寝都在昭国这边呢,刘秀的陵墓暂时管不了,但可以先宣传一下。
荀攸显然立即明白了杨秋的意思,这是要拉拢天下人了。
刘姓子孙天下到处都是,现在正是可以利用的时候。
很快,荀攸就告别杨秋,然后单独赴会去见了庞轩一面。
这种做法彻底让庞轩放下心来,毕竟人家都敢单人前来,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原本就觉得自己没办法抵抗昭国的进攻,如今有了台阶可以投降,再加上荀攸保证会和自己兄长庞羲再次商谈,庞轩就彻底放下心来了。
之后,因为成功策反了庞轩,所以有庞轩当内应装作撤军一路返回之后,昭国的大军很快就顺利到达了梓潼。
这是益州一座巨大规模的城池,也是金牛道上最重要的补给地之一。
来来往往的商队几乎都会在这里歇息,造就了这座城池的繁荣。
而杨秋现在就是要占据这座城池,然后彻底控制金牛道,以后昭国的军队就可以不断顺利南下,完全不用再担心补给问题。
此时,梓潼城内,一群人惊慌失措,他们怎么都没想到,昭国的军队竟然南下了!
“仙人,大王来信了。”
梓潼城内一座巨大的道观里面,左慈刚刚和一群人讲解了一下经义。
过去这几年,他虽然在益州传道,但其实大本营一直在梓潼城这里。
当然,他对外面的宣传方式是,这周围灵气更浓,更适合修炼,所以他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巨大的道观。
实际情况是,杨秋专门选了这座城市作为军队最后的补给点,毕竟这个地方是金牛道必须要通过的一座城池,本来就会汇集大量的商人货物。
在这个过程之中,左慈在这个地方提前藏匿一点粮草,为她军队到来做补充,倒也不算是多困难的事情。
而今,左慈知道昭国军队到来,他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来了。
虽然在益州日子过得很好,很多人都把他捧为座上宾,他在益州的日子看起来也算是逍遥自在。
但他毕竟是个间谍,一旦身份暴露了,这条小命可是保不住的。
如今总算等到了昭国大军到来。
以后,他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大王在信件里面说了什么?”
“仙人,大王在信件里面说了今天晚上打开城门的时间,让仙人这边现在就准备好,晚上军队会进攻!”
左慈在梓潼这边收了五百多个弟子。
这里面有好些人都是受到当地豪强士族欺压的贫苦子弟。
这些人对益州自然没有太多感情,恨不得立即有外面大军过来将那群贪官污吏都杀了。
“来人,把弟子都召集过来,吾有要事吩咐。”
赶紧让他回长安吧,听说长安现在非常繁华,长安城内还有一座道观正在修建。
大王之前都承诺了,以后必定让他回归长安入主道观,他等得实在是太久了。
第163章
在杨秋这边控制了梓潼县城之后,军队就开始在原地驻扎休息了,接着杨秋立即传信给汉中。
让李儒不用再隐藏了,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60-170(第4/16页)
是立即动用重兵把守汉中各大关隘,并通知长安那边的军队立即南下,运送更多物资过来。
毕竟之前攻打益州,主打的就是出其不意,避免被关东诸侯等人知道,以防他们进攻汉中,潼关等地,影响她攻占益州的计划。
但是现在金牛道已经被控制,这意味着杨秋已经打通了关中、汉中、益州这一条通道,以后军队可以轻松南下,完全不用担心后勤不济。
至于彻底占据益州这件事情,没个一年半载是做不到的,所以这事儿杨秋根本就不着急,毕竟益州这个地方很复杂。
除了本地的世家大族,外来的东周派系,周边的南蛮人,还有少部分的羌人氐人等等,完全让益州成为了一个势力复杂的地方。
想要彻底将益州整合起来,那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不过现在还是刘范和刘璋的内斗,周边的蛮人倒还影响不了大势。
此时,荀攸带了一封紧急军报进来。
“大王,太史将军那边刚刚传来消息,他们已经成功到达了巴中,现在也在原地驻扎休息。”
米仓道非常崎岖,所以太史慈走的时间要比她长一点,杨秋在这边已经休息几天了,太史慈那边才传来最新消息。
“甚好,我们现在不用急,着急的应该是刘范和刘璋二人,稳坐钓鱼台,看看他二人会拿出什么筹码。”
至于这二人是否会合作起来与昭国对抗,杨秋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们二人背后的派系是东州派和益州派。
这两方对彼此恨之入骨,根本不可能合作。
过去几年,这群东州派为了在益州站稳脚跟,那可是和本地的士族豪强争抢了许多肥沃田地。
仗着手里面有东州兵,还制造出了一些冤假错案,把对方一家人整到监狱里面,然后占据对方的田地。
这种事情是屡见不鲜的,不然这两方为什么不能团结合作起来。
因为利益就这么大,别人抢占一分,他们益州本地人就得失去一分。
所以就算刘范和刘璋兄弟俩能和解,他们两人背后的势力也是不能和解的,这两人都得被推着继续内斗。
“大王,臣与左仙人交谈了一番益州的情况。如今刘范与刘璋争斗不休,我们大可坐山观虎斗,且可将这把火燃得更旺。
不过,有些人倒是可以提前联合起来。”
荀攸这番话让杨秋挑眉笑了起来,这次带荀攸来益州,除了作为军师行军打仗,杨秋还打算让荀攸做未来益州刺史。
毕竟益州情况太复杂了,没个老谋深算的人在这里坐镇,根本就没办法梳理这个地方的势力情况。
荀攸自然也明白大王的安排,所以他已经在给自己未来铺路了。
“公达想联合哪方势力?”
“益州蛮人众多,不同地方分属不同势力。南边的势力过于遥远,暂时难以接触。
但臣等可以先放出诱饵,与离我们最近的賨人联合,毕竟賨人大量聚居在阆中以及宕渠之间,这两处地方恰好位于我们与太史将军之间。
恐怕賨人如今也在担忧益州局势,不知该投靠哪一方,我昭国正好可在此时拉拢对方。”
賨人算是益州北方一股非常大的势力了,若此时能拉拢过来形成联盟,倒是对占据益州有好处,为以后和益州其他蛮人合作提供榜样。
“若能借此联合,以后巴郡七姓夷王、南蛮等人,便不难接触了。不过,益州这里的蛮人情况与凉州差不多,既要拉拢,也要威慑。
且賨人与我昭国从未有过合作,要想建立初步信任,恐怕需派出使者进行谈判。
公达,你既有此想法,我昭国倒是可以提前给出诚意。益州地处南方,气候湿润,竹木众多,原本未来就要设立工坊生产竹纸。
賨人也是人,肯定也希望带着族人走向富裕强盛。就看他们有没有胆量接下这个机会了。”
这世上所有的关系都没有利益同盟来得可靠,要想让益州之人未来心悦诚服,当然是要带着大家共同富裕才行。
眼下其他地方还没有攻占,不妨就以賨人为突破口。
到时放出风声之后,说不定益州的其他士族豪强都要偷偷来合作了。
“大王,川蜀之地极为富饶,蜀锦、盐业、漆器等十分兴盛,所以蜀地之人安于享乐,不愿出蜀与外人争斗,乐于留在故土。
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川蜀之人享受着和平安宁的生活,却也失去了进取之心。
明明商贸往来极其繁华,蜀人却陷于蜀地之中,本土士族豪强更是内斗不休。
若要引起蜀人的兴趣,恐怕需要一个更大的诱饵才行,仅竹纸制作还不太够。”
荀攸前面说了这么一大堆,最后那句话才暴露真实意图。
简而言之,益州富裕,若要挑动这群人的进取心,挑动他们内斗,那就得放出更大的诱饵出来,也就是昭国这边提供一些致富的方法。
毕竟过去几年,荀攸是亲眼见证了凉州是如何一步步改变的。
最开始是先种植高寒抗旱青稞等粮食,先解决凉州本地人的温饱问题,之后再种植棉花这种经济作物,让凉州能够通过棉花这种东西让本地富裕起来。
之后再是修路,开发凉州与西域的商道,让西域商人大量过来,促进凉州等地的繁华。
而凉州以西的地方还有许多盐湖,通过对盐湖开采大量食盐,之后运送到了凉州关中等地贩卖,直接促进了凉州经济富裕,最后这才让凉州慢慢安宁了下来。
而荀攸现在就是要效仿凉州的方法,现成的例子摆在那里,给他一点资源支持,这才好在益州开展工作。
所以杨秋被荀攸这番委婉的说法逗笑了。
“公达,任何时候,农桑之事皆为国之大事。得益于益州的地形气候,桑梓繁多,故而川蜀之地的蜀锦销往各地,我昭国在这事上只能锦上添花。
不过,我倒是有两个他们拒绝不了的诱饵。益州之地适合种植水稻,我这里有一年两熟的水稻种子,还有更为先进的种植技术,届时让马邑的农学院派人过来吧,此事暂时不急。
此外,益州此地虽已种植甘蔗,但当地之人并未掌握制糖之法。我有办法让甘蔗制成糖,且甘蔗比甜菜含糖量更高,未来益州将会成为最重要的制糖地区。
我想,这两个诱饵足够让公达未来治理益州了吧?”
当初昭国制作的糖当然不是用甘蔗制作的,因为杨秋占据的是大量北方地区,所以制糖的原料是甜菜。
如今并州还有辽东地区都种植了大量的甜菜,是北方最重要的制糖产地。
如今占据益州了,当然要将新的农作物开发起来,甘蔗在这个年代是存在的,只是大家使用的方法似乎主要还是熬成汁。
而在关中以及关东地区,糖这种东西可是权贵之人才用得起的,以前这些人想要吃甜,来源主要是蜂蜜,更为昂贵的糖则是从西边进口的石蜜。
不过从昭国建立之后,其实大家也习惯昭国这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60-170(第5/16页)
生产的糖了。
但是以目前这个世道的产量,糖永远都是缺乏的,所以这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物,足够让人心动。
“臣多谢大王体谅。”
荀攸得到了大王的承诺,对未来治理益州越发有信心了。
而此时距离中秋节就只有一天了,这个节日还是杨秋建立昭国之后开始提倡重大举行的节日。
所以说完正事之后,荀攸就就跟杨秋闲聊了一下明天简单过中秋节的事情。
比如荀攸已经让下面的人做好足够多的月饼分发了。
至于太史慈那边,军队自然也在休整。
昭国的军队完全不进行进攻,而是就这么在梓潼还有巴中原地休息。
于是刘璋和刘范就烦恼了起来,这简直就像是在头顶上悬了一把刀,这还让人怎么睡得着?
而在长安这边,八月十五的前一天,昭国这边就已经有大量的粮草武器开始往南边运送,不仅如此,还有大量的士兵在这一天南下。
调兵的人自然是贾诩,他依然是昭国的太尉,所以掌管全国兵力。
之所以这个时候调兵,自然是因为南边的消息传过来了。
那么按照计划,贾诩将马青赵云两位将军调往了南方,当然这两个将军还带了大量的兵卒往南行军。
与此同时,赵云身边还带了徐庶这位军师。
至于马青,他身边跟着的人则是杜畿。
当年杜畿参加了昭国的考试,直接成为了当年的状元,所以过去几年受到了重用。
而现在把这两个文臣调到南方,自然是因为益州不能只有荀攸一个文臣,不然就势单力薄了,
所以还要陆陆续续再添加一些人。
这样大面积的调兵遣将,自然引起了长安人的讨论,此时也不需要再隐瞒,所以贾诩和邓容这边也给外面放出了风声。
那就是昭国已经占据汉中,目前调集的大量兵力是去收复益州。
这爆炸一般的消息,直接将郑玄昨日到达的消息压制了下去。
长安各大酒楼之中,都在兴致勃勃的讨论着大王何时收复益州的事情。
“我这边有确切消息,昭国军队已然控制了金牛道和米仓道,所以如今才大量派兵南下。收复益州之事已成定局,昭国当下已成西秦之势!”
此时,长安一处酒楼包间里面,司马懿与诸葛亮仲长统相约在一处酒楼共享美酒,谈天说地。
原本他们是想讨论郑玄到来长安会产生什么影响?接下来郑玄这位大儒又将会在长安做什么。
可是下午这个消息传来,三人的注意力自然转移到了益州,而司马懿得到了更确切的消息,所以他此时感叹出声。
“若真是如此,恐怕刘荆州会立即倒向豫州朝廷!”
这是诸葛亮的第一反应,同时也很震惊昭国这次行军的隐秘,怎么会完全没有风声?
若按照时间来算,分明是不久之前动兵的,为什么能够让人毫无察觉?
“关东诸侯估计要惶恐不安了,汉中、益州一旦被彻底掌控,向东出兵便轻而易举。
我现在倒是想与诸君下个赌注,不知这天下多久才能统一?”
仲长统此言一出,司马懿笑而问道。
“公理现在就坚定未来是昭国一统天下了?”
仲长统只是笑而反问。
“仲达难道还觉得关东等地有希望?”
第164章
司马懿无法回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