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反派(147)
赵祯正陪张贵妃用膳,杨怀敏急匆匆的来报:“官家,皇城司请奏对。”
这个时候了?
赵祯起身,说张贵妃,“你先用吧,热汤都用了。”
“早些回来。”
“好!”赵祯应着,急匆匆的便走了。
到底出了什么事了呢?他还以为是雍郡的消息,却不像是是京城的:“京城有流言?”
“是!仿若一夜之间就冒出来了,传的人尽皆知。都在说朝廷与大辽私下勾连,要害雍王。”
赵祯大惊:“必不是一夜之间才有的流言,你细查……看从什么时候起,有此流言的?”
真就是……仿佛一夜之间,无从查起。
赵祯:“细查!怕是有大辽奸细,要离间朝廷与雍郡的关系。”
是!臣这就去。
人走了,赵祯在书房徘徊,而后宣召:“召张士逊、杜衍、夏竦、贾昌朝觐见。”
都已经是夜里了,突然召见。
一进宫才知道出了什么事。朝廷与辽国来往,在小圈子里当然不是秘密。像是这些做丞相的,他们心里都是有数的。
这会子流言冒出来了,他们真不知道。皇城司说有,那自然是有的。
那问题是,谁能叫流言瞬间满京都,传播这样的流言是为什么的。
杜衍就道:“其一,此事为辽国奸细所为,意在挑拨朝廷与雍郡的关系;其二……此为雍郡所为,意在……”
话不用说完,大家都懂。
若是前者,那自然没多大关系。想挑拨,雍王夫妻精明若此,怎么可能会上当?便是心有怀疑,这查证也要时间。况且,朝廷也可以想法子安抚。
所以,是辽国吗?显然不可能,辽国没有这个必要。他便是有侵吞天下之心,也暂无侵吞天下之能!
那就只有第二种可能:雍郡有意为之。
这便如当年传雍王令一般,先声夺人。
张士逊就说,“如此猜测正确,那只怕有这样流言的不止京城。大宋境内,很可能同时出现了这样的流言。”
是!这是最可怕的。这代表着雍郡蓄谋已久,剑指京都。
如果蓄谋已久,那就是志在必得,只怕人家已经秣兵历马,准备南下了。
杜衍看着圣人,“官家,如今只有两策。其一,派人再去雍郡,提储君之事;其二,速速调兵……”
这是说,两手准备,一边用储位吊着雍王,另一边紧锣密鼓准备,准备应战。
张士逊补充一句:“还得着人再联系辽国,若是真有一战,需得辽国甚至于吐蕃想配合。”雍郡地理上不占优势!东西横贯,边境线极长。若是两边开战,便是把雍郡的所有人都拉上,在边防线上手拉手站着,都把边境线排不满。
所以,真要开战,朝廷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夏竦:“…………”几次想说话,都不知道从哪说起。
这些人里,就只自己真的跟雍王和郡主有过更直接的接触。他们这个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就怕现在反应已经来不及了。
赵祯看向夏竦,“只管畅所欲言。”
夏竦就说,“官家,臣以为坦诚以告,最为合适!朝廷与辽国之间这么安排,并没有错。毕竟,要想千秋万代之后的事呀!雍王夫妇——朝廷必须相信!朝廷与辽国来往,一则,这是辽国所希望的,不好拒绝;二则,雍王夫妇也已经是年过三十了,世子认同大宋,那世孙呢?总得为将来想吧。这是可以跟雍王敞开谈的事!只要赤诚……”雍王便没有借口了。
结果话没说完,贾昌朝就打断了,“夏大人这话何其可笑。别人蓄谋已久,岂能因这个而改了态度。”
不是改了态度!而是尚有谈下去的余地。
但显然,除了官家听进去,且真的认同了,其他人都不认同此事。
于是,官家就说,“这样,明儿召富弼,叫他走一趟雍郡,以议储之事为由,看看雍王怎么说。另外,跟辽国来往之事,朕书信一封,对雍王坦诚以告;至于诸位大人……那就商量着调兵之事,防总是要防的;再从皇城司选人,秘密前往大辽。”
是!
夏竦心里叹气,官家是个好官家,但凡臣子有谏言,他总是能虚心的听。这个安排,是把谁的建议都听进去了。可夏竦还是不安心呀,要走了,他提醒了一句,“官家,得从速!”
京城一动,雍郡八成是已经动了。
兵贵神速,必不会等着咱们调兵遣将,人家才来的。
商量的结果便是,迅速集结京城戍卫,进出京城,需得严进严出。
早起便是大朝,任何大事都需得朝议的。
朝议通过的,能办;朝议不能通过的,便是皇帝也不能一言而定。
早起,曹皇后便听说昨晚宫中留人了,这是又有大事了吧!她招手叫了高滔滔,“你出宫去,别人问起来,就说替我瞧瞧你母亲。昨晚本宫又做梦了,梦见儿时的事,甚是想念你母亲。”
是!
“近日便莫要进宫了,你的婚事这几日就下旨,你在家待嫁吧。”
高滔滔红着脸,转身退出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