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化宋》第356章计划之中
天气渐凉,冬至时节,东京城里的居民们已经开始储备过冬的蔬菜。
开封周围的菜地里,农户们将霜打过的萝卜、菘菜放入箩筐,堆上推车,顺着大路,颠簸地送入城外最大的菜市上。
这里也有备菜的城郭户牵着毛驴挑着担子,买上十几二斤的菜,带回家中,或放入缸中腌制,或放入窑中窖藏。
京城城东,一处朝廷御赐的大宅中,两名年轻人正指挥着的仆人打扫家宅,储备冬菜。
这是陈府,是皇帝陛下赏赐给陈行舟的宅子,不过因为正主还在辽东,这足有三进的大宅便只有陈家的两个小儿辈居住,他们的爷爷陈瓘在给儿子正名之后,又拖着老骨头,回到辽东,帮助的儿子维持局面。
辽东如今正已经分出不同的州县,由朝廷安排的官吏驻守,做为沟通辽东与大宋的中枢,陈家父子是怎么也绕不过的,至于他们家的两个小儿——当然是要留在大宋的,一是为了科举,二是为了向朝廷表示忠心。
两个小孩儿一开始时颇为无助,朝廷百官看他们像看两块大肥肉,每天想要登门拉拢、与他们结亲人成群结队,当年对他们不甚热情的陈氏族人更是直接入住了这大宅,每天以照顾后辈的名义占着不走。
好在,皇帝陛下对他们二人十分关心,隔上一两月便会召见一次,那些让他们兄弟烦心的事情,在一次向皇帝陛下抱怨之后——当晚,鸠占鹊巢的族人们便全部收拾铺盖滚回了老家,那些看他们年纪小想结亲的低阶官员们,也再也没有出现过。
兄弟两储备好冬菜,便开始为过年迎来送往做准备。
“王叔父家的年礼,宗爷爷家的年礼,还有……”
两兄弟都没有收入,今年省试遗憾落榜,虽然有宅子和长辈的俸禄,但东京城消费也挺高,他们平时需得精打细算,否则那花钱如流水,日子会很难过的。
他们聊着父亲什么时候会回来,他们快二十了,成年礼应由长辈取字。
两人倒没有抱怨父亲长年不在身边,他们都知道父亲当年是被奸臣所伤,小时候爷爷教导了他们做人的道理,后来也知晓爷爷在做一件大事,如今又被陛下看重,这已经是很美好的人生了。
快过年了,也不知爷爷和父亲在辽东过得如何。
他们过得很好,相比于乡下,东京城真的是太繁华了。
……
辽东,辽泽城。
陈行舟这两年是真的忙,做为辽东之主,他就像是定海神针。
一开始,辽东归附大宋时,渤海人和当地辽东女真部都有些不安,担心大宋会如何苛刻重税,不过他们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大宋虽然派来官吏,但陈行舟的治理一开始就用的大宋模式,所以各地重立州也没引起稍微大一点的事故。
大宋派来的官吏都是赵士程精挑细选的能吏,且过来之前,三申五令不许异动,需要全听陈行舟的,所以,两年下来,辽东已经全然是大宋的样子。
如果不是北方还有金国虎视眈眈,那陈行舟回到东京城去,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
十月的辽东已经十分寒冷,不大的书房里,炭火跳跃的声音不时响起。
“金军已经退兵,郭药师派常胜军尾随了一百余里,这个冬天总算能有几分安稳了。”陈行舟在地图前感慨。
这位经营辽东十余年的封疆大吏已经有了足够的气势,言谈之间,眉目锐利,虽已年近四十,但看着还像是三十出头。
耶律雅里在炉火边砸核桃,这纸核桃是南边的特产,烤过后十分地香,他砸了一堆,准备等好友忙完了分他一份。
“这是今年的秋粮,”陈瓘正在给儿子汇报辽东的粮税,“因着辽阳那里被金人焚烧青苗,收成比去岁少了三成,常胜军的用度支出也大过了去岁,所以,今年账上有了七万多贯的亏空……”
“这些都是意料中的事,”陈行舟翻看着账目,轻叹道,“金军这次撤退,又掠劫了辽阳附近的州县,那些西夏迁民过冬怕是有些困难,回头还要从账上拔些粮食过去。”
“这是当然,”陈瓘摸了摸胡须,“有不少西夏迁民进了常胜军,剩下的都去开垦矿山,老弱不多,给他们修筑的坞楼离建成还需些时日,今年只能睡土窝子。”
“大家都是土窝子睡过来,不是什么大事,”陈行舟不以为然,“准备好木炭和粮食,冬天便能过得去,也就这一年了,待明岁北上,解决了金国,这亏空自然有官家给咱们补上。”
“难得啊,你不是一向不愿意给官家添麻烦么?”陈瓘笑道,“平日里这点亏空,你早就想法在高丽、东瀛找回来了。”
说起这事,陈行舟就一脸不悦:“官家如今人才济济,若是什么事都处理清静了,他说不得便把我抛之脑后了,得显示了下咱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