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金屋藏珠》17、第十七章
梁易出发没几天,诚王留下的探子便将此事报给了韦氏。
从诚王离开那一日起,韦氏就在等待这一天,短暂的慌乱后,她迅速冷静了下来,静坐了半个时辰后,让人将连珠叫了过来。
张嬷嬷不解地问:“主子,这事是不是应该先告诉世子?”
韦氏苦涩地摇了摇头:“不可,长生性子执拗,我劝不住他。”
诚王去了长兴已有半月,只送回一封家书,信中寥寥几句,只说他已平安抵达长兴,不日开战,让她看好王府。
韦氏一眼就认出来,这封家书甚至不是诚王亲笔。
她不愿往最坏的一面想,瞒住了消息,李翊不时来问,也只说诚王一切都好。
知子莫如母,她知道,一旦诚王出事,李翊会马不停蹄地赶去长兴。
去京城,或许还有活路,去长兴,李翊或许会无声无息地死在路上。
韦氏掐着掌心,故作镇定道:“他身边我只信得过连珠,我打算让她随长生一同上京。”
张嬷嬷不禁瞪大了眼。
听松院中,听锦心说韦氏找她说话,连珠心中亦是不安。
那日李翊冒雨从马场跑回来找她,还因此生了病,王妃一直没说什么,但连珠心中难安,王妃会不会觉得,是她勾得李翊失了分寸?
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进了正院,入了内室,韦氏正端坐在主位上,见她进来,并没有不悦,反而冲她笑了笑。
韦氏圆眼丰唇,娴静如落花照水,笑起来很是温和。
连珠松了口气,恭敬墩身行礼。
“起来吧。”韦氏给她赐座,又让旁人都出去,俨然是有话要同她说。
韦氏揉着眉心,问道:“世子最近在做什么?”
连珠一五一十答道:“爷最近常去跑马,回来后就去练武场射箭,昨夜里去了前院,找林先生谈话。”
她口中的林先生是诚王的幕僚,以读书先生的身份住在王府。
韦氏心知李翊是思量从她这儿打听不到诚王的消息,才去林先生那里探探口风,不禁头疼,扶额道:“世子行事没个章法,我与他说过王爷无事,他也不听,若下次他再如此,你便来告诉我。”
她语含责备,但连珠知道,王妃这是担心李翊,她没记错的话,诚王如今在长兴,恐怕已是凶多吉少。
她不敢告诉李翊,前世李翊进了京城,才知道诚王战死的消息,据说闹了好一阵,差一点从京城跑了。
对了,不久后,京城就要来人将李翊接走了。
连珠从韦氏的脸上瞥见了一丝愁苦,她眸光微动,终是垂下了头,心中越发不安。
在这个节骨眼上,王妃叫她来,是想说什么呢?
韦氏垂眸,细细打量这个她眼看着长大的女孩儿。
不得不感叹,她与这孩子的缘分匪浅。
在连珠惊讶之下,韦氏忽然捉了她的手,目光柔和地抚摸着她的发髻,和声细语:“这一晃就是近十年,我还记得你才被领进王府的样子,那一群女孩儿里,就你最瘦小,可是啊,也数你最胆大。”
韦氏仍然记得,当年淮南遭了蝗灾,大批难民涌入岷州,这些背井离乡的百姓食不果腹,只能卖妻鬻子,以求生机。
她偶然出城,见到路边被拴在草棚里,当做牲口卖的小孩儿,其中大多数与李翊一般年纪,于心不忍,于是买下了这一群奴隶。
管家将这一群小孩洗刷干净带到她面前,韦氏一一看去,孩子们都是骨瘦如柴,面容哀戚,见了她话也不敢说,唯有其中一个四五岁的女孩,睁着一双亮的吓人大眼睛,乖巧地俯首给她磕头。
女孩就是连珠,当时她已满六岁,只是因为饥寒交迫,个头矮小,误让她以为只有四五岁。
韦氏第一眼见到连珠,就在感叹,这样一个伶俐聪明的孩子,她的爹娘竟也舍得将她卖掉。
她把连珠送到儿子身边,也不知是不是母子连心,李翊也甚是喜爱这个女孩儿。
在李翊的教导下,连珠学会了读书、写字、算术……她的聪慧时常令人惊叹,李翊为了不输给她,竟也能收起慵懒性子,奋发读书。
韦氏时常惆怅,若连珠生于官宦人家,必然是远近闻名的才女,但太可惜……
韦氏噙着笑,继续道:“连珠,世子身边的人,我只相信你。”
连珠心中那股不安愈发强烈,她有种预感,王妃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至关重要。
韦氏用力捏了捏连珠的手指,而后缓缓从身后倚着的小柜中取出一叠书信,沉默片刻,倏然红了眼眶。
“连珠,这是你的卖身契,今日我将它还给你。”
韦氏抽出一张泛黄契书,慎重地放进连珠手中。
连珠愣住,慢慢低头,这张契书确是她的,上面鲜红的官印已经褪了颜色。
为何要在此时给她?
连珠的心狂跳起来,小声问道:“王妃,可我还不想离开王府。”
她若走了,王妃怎么办?如今离王府出事,还有不足三月了!
韦氏拍拍她的手,笑了笑:“我不是赶你走,这卖身契你自己拿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