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桔纸书屋 > 穿越小说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全文免费阅读 > 正文 第五百零一章 国泰民安,太平昌盛

正文 第五百零一章 国泰民安,太平昌盛(第1页/共2页)

    大宋庆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上个月开始,周边各国使节团就陆陆续续抵达了开封。

    

    天气虽然寒冷,却也阻止不了汴梁百姓对于庆典活动的热忱。

    

    因为朝廷找到了遗失百年的传国玉玺,普天同庆,所以原定于十二月二十八日的庆典活动提前举行。

    

    经过朝堂上的商议,先于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祭祀活动,再在二十八日开始新年庆典。

    

    之后庆典活动将持续到正月初三天圣节,后面从初三到十五日,朝廷的庆典活动结束,基本上就是天圣节到上元节的民间庆典活动。

    

    毕竟朝廷举办大型活动花费会非常巨大,基本上只能维持数日,更多的活动还是要民间自发举行,如以前每年新年和上元节盛会,官府只负责维持秩序即可。

    

    而之所以选择在二十四日,便是恰好二十四为灶神节,又称为小年,这个节日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北宋时期尤其隆重。

    

    据《东京梦华录》载:“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果酒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夜于床底点灯,谓之照虚耗。”

    

    此外,是月还要供胶牙糖,即灶糖,以黏灶神之口,使之不能说坏话;小年将灶神送走后,腊月三十日要“接灶”,过了三十日晚,到大年初一才算是新年来临。

    

    二十四日清晨时分,汴梁各坊市、街道都张灯结彩,许多汴梁百姓逛着各街市,采购年货,并且还有大量外国人穿梭其间,一个个好奇四下打量着。

    

    前几日那些外国使节团需要把精力放在正事上,与大宋朝廷谈合作,谈贸易。除了军火交易以外,其它的贸易合同也谈了非常多。

    

    像茶叶、丝绸、铁器、瓷器、服饰、书籍、铅笔、纸张、白糖等手工制造品与工业品的订单加起来就不比军火少。

    

    现在大宋愈发区域工业化升级,迈入电气化时代之后,如宋代五大官窑之首的汝窑如今就已经用上了电力,让转盘飞速转动起来,更方便匠人捏制以及雕刻。

    

    还有工厂当中,一些制造业的流水线,也开始从蒸汽机时代向电气化时代过渡,不少打螺丝的钢铁加工以及纺织厂,都慢慢地引进了电力。

    

    所以如今依旧保留着传统手工制造的行业已经不多。

    

    要么是像茶叶这种产出与制作比较难工业化的商品,要么是像丝绸、瓷器这种只能用少量工业,大多数时候还是得人工的产业。

    

    也难怪后世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商品卖到了全世界,却始终在茶叶、丝绸和瓷器上被清朝掐脖子。

    

    种茶、养蚕、捏瓷、炒茶、缫丝、雕刻等工艺,可不是靠机器就能够轻松完成。

    

    二十四日上午清晨,汴梁外城和内城的各个街道就开始逐渐拥堵起来,上工干活的工人,走街串巷的小贩,还有临街买年货的百姓络绎不绝。

    

    “冰糖葫芦嘞,又甜又脆的冰糖葫芦嘞,都是上好的白糖熬制。”

    

    “钢锅,好锅,武安钢铁厂产。”

    

    “毛巾啊,擦脸用的毛巾,还有牙刷,新年新气象,买点洗漱用品吧。”

    

    摊贩们吆喝的声音不绝于耳。

    

    宋代糖少有白糖,因为古代糖当中杂质与沉淀物非常多,导致制出来的多是黑糖或者红糖。

    

    直到南宋时期,有制糖人偶然发现了“黄泥水淋脱色法”,这种方法被记载在了南宋的《糖霜谱》当中,最终在元明时期广泛使用。

    

    最近这些年大宋在菲律宾、越南、海南、广州等地大量种植蔗糖,又从中东商人那引入甜菜,通过工业榨取,加上化学院研制出来的脱色法与去杂质法,广泛制取白糖。

    

    使得近两年大宋百姓终于开始能够享用到没有杂质的糖品。

    

    虽说由于甜菜的产能不高,蔗糖虽有一定产能,但受限于只能在亚热带与热带种植,依旧无法全国性推广,让糖制品价格还是略高,也不能惠及到全大宋家家户户。

    

    然而这已经是个很好的开始,一旦甜菜在全国推广,糖厂也大量建立,糖制品惠及全国也是迟早的事情。

    

    至于各类厨具和生活用品,其实并不是武安钢铁厂或者汴梁纺织厂生产,作为大宋目前最大的钢铁厂和纺织厂,这两家主要生产原料,也就是钢铁和布。

    

    锅碗瓢盆、毛巾衣服之类的东西,是加工厂制作。他们从两个大厂购买原料,再进行二次加工,这也是一个良好的生态发展。

    

    街头巷尾人潮涌动,许多百姓也纷纷向着宣德门外广场而去。

    

    清晨的时候有升旗仪式,到了早上辰时末刻,也就是八点半的时候,宣德门外广场上已经有大批官员,穿着传统朝服在那等着。

    

    现在很多官员都已经上行下效,在政制院以及各部换上中山装或者青年装之后,也都少有穿官服办公。

    

    不过这个重要的场合,还是要穿用于隆重祭祀的朝服,以表示对祭祀的看重。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各国使节团,单独站在了右侧广场上。

    

    另外就是赵氏宗室子弟。

    

    这次毕竟是祭祀太庙,算是祭祖,因此也来了不少人。

    

    稍远处还有十多名穿着儒生长袍,或戴眼镜,或手中拿铅笔、笔记本,一眼看上去就像某些文化份子的中年人。

    

    官员队伍当中的欧阳修似乎跟他们很熟悉,在活动开始前还特意过去与他们打招呼。

    

    这次活动流程安排也很简单。

    

    二十四日在太庙举行祭祀,二十八日举行盛世庆典活动,二十九日举行大阅兵与授衔,三十日到大年初一举行新年庆典。

    

    原本太庙的位置是在太庙街,位于皇城东南角的秘书省东侧。

    

    但后来皇城扩建,把太庙街也纳入了进去,赵祯就提议重修太庙,于是在皇城东南角,大概在原来汴梁潘楼一带,修建了恢弘的建筑群。

    

    具体位置便是在如今长庆宫的东侧。

    

    很快随着辰时末刻时间一到,宣德门三座宫殿大门打开,城门楼上王守忠宣旨道:“陛下有诏,太庙祭祀!”

    

    “走吧。”

    

    百官队伍最前面的赵骏撩起了他宽大的紫色正一品官服,朝服的头冠上没有两支翅膀,更显得他英武非凡。

    

    冬日的寒风当中,所有官员与使节团的成员都不觉得寒冷。

    

    里面厚厚的棉服遮蔽了冷风。

    

    百官们排列队伍,在政制院诸多宰相们昂首阔步的带领下,徐徐踏入宫门。

    

    此刻赵祯的车队已经在宫中等着他们。

    

    所有人到齐之后,前方赵祯与曹皇后坐在八匹马拉的宽大马车当中,那马车比几张床还大,金碧辉煌,充满了尊贵与华丽。

    

    在周边一些国家国王羡慕的眼神当中,马车带着众人穿过了长庆宫,到达了皇城东南角的太庙。

    

    这里依旧是个更大的广场。

    

    广场由大理石铺成,中央树立着一块纪念碑,上面写着——纪念那些为中华汉人流血奋战的民族英雄与战士。

    

    原本上面写的应该是大宋,但赵骏坚决反对,最终改成了中华民族英雄纪念碑。

    

    到了碑前,队伍停下。

    

    赵祯从车上下来,两侧礼仪卫兵随即马上走到了碑前。

    

    礼部尚书站在一旁,手中拿着鲜花。

    

    在碑前还放着五谷、牲畜、香炉等祭祀用品。

    

    赵祯走到碑前,接过鲜花,身后跟着赵骏等宰相,一步步向着纪念碑走去。

    

    接着旁边乐队开始演奏宏大的曲子,周围文武百官以及六十多名全球各国的国王和使者纷纷注视着这一幕。

    

    之前那些穿着儒生长袍的中年人看到赵祯拿着鲜花向着纪念碑的方向走去,纷纷从怀里掏出笔记本,用铅笔开始在上面写下话语:

    

    “庆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大宋皇帝陛下于太庙前广场向中华民族英雄纪念碑献鲜花。”

    

    “纪念碑塔高约五丈,分为基座、底座、塔、塔身、铜像五部分。”

    

    “其中铜像高一丈七尺,宽约八尺,由一名手中高举环首刀的青年将军和胯下战马两个塑像组成,代表了奋战中的古时将领,曾有人说它的原型是冠军侯霍去病”

    

    那些人笔尖在纸上划动,迅速写下了一篇通稿。甚至有几位大神居然还能够现场素描,描绘出赵祯拿着鲜花,向纪念碑进献的一幕。

    

    赵骏好奇地走过去瞟了一眼,然后又走回了自己的宰相方阵,对身边的范仲淹道:“这些报社的人真是人才。”

    

    “都是你筛选下来的嘛。”

    

    范仲淹笑了笑。

    

    赵骏也笑了笑没说话。

    

    为了掌握舆论,大宋朝廷对这方面还是控制得比较严。

    

    一来是要把握舆论方向,要让舆论成为大宋手中的一柄利箭,给予百姓和知识份子,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

    

    二来也是防止有些人煽动,万一有国内反贼借用舆论的手对付朝廷就不好。

    

    所以多年下来,这些报社人员也算是练就了一身本领,知道在写报纸的时候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

    

    很快随着两声礼炮的奏响,赵祯献花的仪式结束,一曲音乐也陷入尾声。

    

    赵祯回到车内,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