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桔纸书屋 > 其他小说 > 盛唐小女官笔趣阁 > 正文 第95章 第95章

正文 第95章 第95章(第2页/共2页)

往来,所以二老准备年后与她一同到蓝田县来,她正好回去接上二老一起。

    “瘦了。”王氏见到女儿,拉着她上上下下地看,不由得说出天下当娘的都爱说的一句话。只要儿女离家久了,在亲娘眼里总是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总还是在身边看着才放心。

    三娘道:&34;没有,上回我看人给小孩子称重,叫人给我也称了称,我还重了一些呢!&34;王氏自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你的个头还在长,便是重了些肯定也是瘦了。”三娘说不过王氏,只得乖乖接受自家亲娘爱的投喂。

    事实上比起很多任地在江南、岭南诸地的外官,她能留在京畿着实是因为关系实在太硬,考得又着实好。

    但凡她运气差些,说不准就得像她祖父当年那样在南方各地辗转半辈子了,哪能像现在这样逢年过节还能回家看看?

    趁着元日七天假,三娘把长安的亲朋好友拜访了个遍。贺知章近来精神好了许多,又开始呼朋唤友喝酒了。

    得

    知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盛唐小女官》第95章第95章

    《蓝田县志》是三娘提议修的,贺知章也有些意动,让三娘得空给他拟个具体章程来,等他归乡后也好让乡人修一本。

    这地方志修好了好处可不少,往后有新官员来赴任后先看一看,不能说对当地了若指掌,至少也比两眼抓瞎强。

    三娘关心地问道:“您要回会稽去吗?”

    贺知章笑道:“总是要回去的,我不回去的话,怕是要忘记故里是什么模样了。趁着我还能走动回会稽多看几眼,等日后到了九泉之下也能与故去的亲人们说说乡里的变化。&34;

    三娘道:“我舍不得您走,圣人肯定也舍不得您走。”

    李隆基过了五十岁以后,平时越发爱和贺知章高寿的人说说话。

    尤其是贺知章,他是真正的多朝老臣,性格又有趣,说话又好听,提到旁人永远都只是夸,从不说人半句不好,李隆基觉得多和他多聊聊天颇有些延年益寿的奇效。

    这不,贺知章都八十几岁了,李隆基还让他继续在秘书省挂职。

    贺知章倒是无所谓,反正又不需要他点卯上值,他兴致来了就过去逛一圈,没兴致就呼朋唤友快快活活喝酒。

    光看他这个岁数,御史都懒得弹劾他。

    听了三娘的话,贺知章笑呵呵地回道:“我也舍不得长安,舍不得你们和其他酒友,所以你也不急着把县志的章程给我,得空再弄就成了。&34;

    三娘拜访完贺知章,又去见她另一个儿时遛弯伙伴钟绍京。

    开口就问钟绍京是不是也会回江西老家去。

    钟绍京道:“你如今在蓝田县,守着蓝田关,我们想走不都得从你眼皮底下经过?你多看着点,就知道我回不回了。&34;

    甭管是去贺知章老家所在的江南东道还是去他老家所在的江南西道,想出京基本都是从蓝田县走。

    倒不是别的路走不通,只是这条道走的人更多,驿站接待起人来更周到而已。钟绍京说话就是这样,他知道你想问什么,就是不跟你直说,就是要让你着急。

    三娘跟钟绍京唉声叹气了一会,和他说起贺知章可能要回会稽的事。

    贺知章嘴上说一时半会不会回去,可他的岁数摆在那儿,李隆基再喜欢他也不好留他干到九十岁。等贺知章真正从秘书

    监的位置上退下来,估摸着就真的要走了。

    钟绍京见她蔫头耷脑的,难得地宽慰了几句:&34;既然他想修县志,那你便好好拟个章程给他,到时候他心里有这么个念想,说不定能多活几年与你写写信。&34;

    三娘闻言便问:“那您要么?您要不要也让家乡修个赣县县志什么的?”钟绍京本没什么兴趣,不过想到自己也是许多年没归乡了。真要能修上一本也是好的,要不然旁人问起来他什么都记不得。

    于是钟绍京点点头道:&34;那你便给我也写一份好了,我让人送回去看看他们要不要修。&34;三娘还去见了李腾空。

    李腾空问她蓝田县那边适不适合修道。她已经到了快及笄的年龄,倘若继续留在家里难免会面临婚嫁话题,所以她想寻个清静之所潜心修行。

    三娘想到自己在辋川看到的好景致,推荐她去那边静修。这样她们得空时也能见个面,凑一起喝喝茶或者喝喝酒。

    就像王维与裴迪那样,裴迪在终南山中隐居,王维在辋川口隐居,两人时常泛舟去寻对方同游。兴致来了,于舟中弹琴对饮也是常有的事。

    那多快活啊!

    李腾空很有些意动。

    李腾空送三娘出门的时候撞上了李林甫。

    李林甫瞧见了三娘,笑着问她:&34;你们蓝田县年前出了桩大案?&34;

    三娘如实答道:“都是阿戡他们的功劳。”

    李林甫笑了笑,又说道:“那个县志的想法也不错,你多用心些,修得好的话可以让各地都试着修一修。&34;

    对于这种不需要自己动手、又能让自己脸上增光的大工程,李林甫是颇为喜欢的,他自己就曾主持过《开元六典》的修纂工作。

    当然,在此之前张说和张九龄他们已经挂过名了,不过最后《开元六典》是在他李林甫任宰相期间修完的,那自然是由他献给李隆基。

    李隆基也很喜欢这些只需要署个名就能流传千古的好事,《开元六典》名义上就是李隆基御撰。

    将来后人提起这本《开元六典》,要么只提李隆基,要么只提他李林甫,至于真正负责修纂工作的家伙那肯定是无人知晓的。

    就像提到大明宫,人人都知晓它是太宗皇帝命人建的,谁会记

    得是哪个工匠砌的墙、哪个工匠搭的梁?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