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正文 14、【第十四章】(第2页/共2页)

人籁骤然死寂。

    温廷舜坐在最后一排,吕老先生铿锵地念出了她名头后,近乎所有生员都朝后偏过头,又是惊骇又是不可置信地凝视她。

    太多复杂的眼神,俨似四下疾射而来的箭簇,扎满诸身,扎得温廷安简直如芒在背,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穿成反派他长兄(穿书)》14、【第十四章】

    若不是吕鼋在台上肃然坐镇,估摸着这学斋里,要被漫天质疑声揭破房顶。

    坐在温廷安左邻右舍的生员们,一脸隐晦地看着她,有人不怀好意地调侃道:“温少爷,您还挺能抄的嘛,抄得时候把答案藏哪儿去了?是誊写在鞋底还是去茅房顺纸团?还是说,是你那个爹,给你偷鸡摸狗地透题了?”

    温廷安曾前在课试上,造弊的花样可真不少,最好使的法子之一,是将答案抄写在鞋底,不会写的时候,假借看地面往鞋底掠去一眼,答案的位置十分隐秘,不易教人觉察到端倪,纵使有所发现,也总不能命人将鞋履摘下检索吧?

    另一个法子也是屡试不爽,但现在太常寺的上舍生会以学官的身份,巡于考场以司监考之务,去茅房顺纸团这条路根本走不通,众人猜想温廷安能考好的原因,很可能是她将答案誊抄在鞋底儿了,大抄特抄,所以才能考得这般好。

    至于最后一种可能,说温善晋给她透题,大家也是真敢想,真敢说。虽然这大邺刑律是她爹修纂的,但三舍苑内的律学课程与考核,并不属于他的卒务范畴。

    受到各种流言各种非议,温廷安并不以为意,仍旧俨然自若。

    吕鼋将温廷安前两大答题的墨纸,逐一分发下去,让众人共睹。

    吕祖迁本是不服,直至他看到温廷安的律义与律策,仅一眼,他的面色有些窘迫,温廷安的卷面比他远要干净整洁,虽说瘦金体临摹得还欠些火候,但字体的布局与排版,堪比雕版印刷,让他打骨子里生出愧情。

    再去看题,注解释义都是对的,甚至,有些答案比书牍的脚注还要精炼几分,倘若是抄书上的,答案定是一模一样,但温廷安是凭自己见解写答案,倘若是傔从递纸团代答,那更是不可能,傔从是没读过书的,学识又能渊博到哪里去。

    吕祖迁心中开始动摇,凝着墨纸,额庭处渗出冷汗。

    身边有诸多人不服,大伙儿阴测测地质询道:“律义与律策,皆能在大邺刑统的脚注与策论宝鉴里,寻着精当答案,指不定,她便是提前知道了先生要考什么题目,将答案提早背诵,或是让其傔从帮衬,再或是用着什么法子造了弊,才抄到如此拔高的水准!”

    温廷安不过就是个酒囊饭袋,胸无点墨,到底几斤几两,大家心里都有数,更何况,他已经有整整一载未至族学习课,落下的课业太多,饶是千里良驹也赶不回来。

    吕鼋执着戒木重重敲了一下讲台,学斋里人声渐渐歇止,吕鼋看了一眼坐在最后一排的少年,肃声点了一下名字,温廷安恭谨地起身而立,作了一个深揖。

    吕鼋昨夜审阅温廷安的卷面之时,第一眼望去,亦是有诸般疑虑。

    他徐徐走下讲台,峻肃问道:“温生员,律义、律策、律论,当真是你躬自所答?”

    “先生容禀,题目正系学生答,学生才疏学浅,下笔浅拙,实属让先生见笑了。”

    吕鼋颇感诧讶,不是因为温廷安的言辞,而是因为她的容止,既是磊落,又是沉着,君子坦荡荡之风,不外如是。

    在他眼中,温廷安并不是一个沉得住气的人,性情浮躁懒散,玩世不恭,亦是很在意旁人看法,眼底容不得半点沙。他的犬子吕祖迁对这种人鄙夷至极,曾经告发温廷安召友打马之劣行,指责温廷安人品败坏,温廷安便公然与吕祖迁争过一架,大撂狠话,说要褫夺斋长之位,两人之间自此结下了梁子。

    吕鼋是一位严师,讲究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生员不仅要知行合一,人品亦须端正,他方才那番话是在质疑温廷安的品德,若搁在平时,温廷安要么抵赖不认,要么掀桌而走。

    可眼下的光景里,衣影俊熙的少年,身板隽立于桌榻前,姿如舜华,灿若游龙,安如松柏,谦逊得礼地应答他的问话,教吕鼋出乎意料之外。

    昨日温廷安能答得出争墓木致死之案,够教他侧目而视,今刻表现更为出色,一度让他以为温廷安是被换了个芯子。

    吕鼋拿起最后一篇律论,此则丰城曲江内一起牵涉世家大族的盗葬案,整一座学斋,拢共三十人,唯有温廷安将判状全须全尾地写出来了,而吕祖迁的判状只写了一半。

    吕鼋挑动一下庬眉,问道:“你可是提前看过盗葬案的判状?”

    温廷安沉笃地摇了摇头:“学生不曾看过。”

    吕鼋沉思了一会儿,戒木敲了敲她的桌榻,凝声道:“那你便讲一讲律论的写题思路与心得罢。”

    律义可以背,律策可以寻代写之人抄诵,但关乎律论的案情判状,总不能差人代讲。

    众人屏息凝神,一律看着她。

    温廷安淡视了一眼盗葬案的来龙去脉,这一案子的破题点在于犯罪的不止一人,而每一个人造下的罪,又不止一桩,其轻重缓急多有计较,大案生出诸多枝节,枝节里便是一宗小案,易混淆常人耳目。

    但温善晋曾在原主幼年之时,带着她去过大内三法司旁听,看刑部、大理寺、监察院等多个部门如何耙梳疑点重重的案情,如何剖析罪犯之行止,如何量刑,如何定罪等等。

    当时,父亲尚未罹患肺疾,励精治国,颇为器重一位翟姓的学生,据闻是个极年轻的举人,常拿那位学生的判状给她观摩,说此人是个千载难逢的栋梁之才,不仅律义律策写得好,判状更是精彩绝伦,勒令她时时抄写,承袭此人之墨笔文风,今后大有裨益。原主只陆陆续续抄了半年,往后没了耐心,以手疼为由,就此搁笔。

    温善晋算是在那个时候,知晓女儿对律学毫无兴致,造诣也不够,才彻底死了训导她的心思。

    不过,抄写判状这段经历,錾刻在温廷安心头,一看盗葬案,过往抄写判状所缔造的思路,在她心中融会贯通,加之前世有长达七年的治法管政的经验,故此,写起律论,可谓是信手拈来。

    温廷安开始简明扼要地阐述案情始末,再捻出两位嫌犯所犯之事,逐一凝炼剖析罪行该与何种判法相配,话辞可谓是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纵使是市井妇孺,也能听懂。

    渐渐地,所有人看向她的眼神,从质疑变成了惊叹,再从惊叹变成了敬仰。

    吕祖迁是听得最为认真的。

    待她说完,关乎盗葬案的判状,便是被众人争相疯狂传阅,他焦灼地等待着,伸长了脖子,想要看到那一张判状,过了不知多久,终于等到了,他急切地拿起墨纸端视,一边看,一边冷汗潸潸,心绪动荡不安,这三道大题,温廷安都写得比他要好得多,那他岂不是惨败而归?

    还要答应温廷安一个条件,万一,万一温廷安勒令他,穿女儿衣去三舍苑游街怎么办?!

    【请收藏本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