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正文 160-170(第2页/共2页)

作也不会被饿死,那选题的事情和未来发展就可以慢慢的再想,想得更细致周全一些。

    正当她打定主意的时候,正打算去楼下逛逛商场喝杯奶茶看个电影的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过来。路小柒拿起来一看,顿时瞳孔地震了——是豪气甲方的联络人呢!

    她赶紧接了起来: “你好,我是路小柒……什么?还要再做三期?……行,当然没问题,我有空,有空!……好嘞,那就还按照之前打的合同走,保证按时交稿。

    甲方说因为视频的效果很好,所以他们打算再让她出三期视频,价格甚至还在之前的基础上提了百分之二十。

    路小柒打开邮箱一看,的确是收到了对方的电子版合同。她默默的把拳头抵住嘴唇,这才按捺住了想要尖叫的冲动。

    做!立刻就着手做!

    像是打了鸡血一样,路小柒立刻打开了电脑。奶茶可以点外卖,电影可以下次看,但钱,必须现在就赚!

    半个月后,路小柒将做好的视频发到了甲方的邮箱,顺手又传到了网络平台上。

    投票结束的一年后。

    在崭新且逐渐变得繁盛的新都洛阳,北宋的子民们看着天上已经许久没有动静的天幕逐渐变亮,欣喜不已。

    仙画又来了!

    仙画开始了!大家快出来看啊!

    在一阵阵喧哗甚至是敲锣打鼓后,天幕越来越亮,最终形成画面。

    直到所有人都无比熟悉的声音传来: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up主路小柒,欢迎收看本期视频。今天要和大家聊的主题是十年种树,那种树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开玩笑的哈,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过啦,十年种树,百年育人。不错,今天真正要和大家聊的其实是全民教育的问题。】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华夏的教育从古时候的科举到现在的高考,经过了一些什么样的历程?和国外相比,又有哪些优缺点?】

    第164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北宋

    赵匡胤坐在洛阳新都的酒楼最顶层的雅间里,悠然自得的看向刚刚开启的天幕。还是这个位置好,不比宫中的高楼差。

    而且,他很满意的环视一下四周,不远处就是皇宫的城墙,这次的宫城总算是比汴梁城中的皇宫要大了。之前的,憋屈得很。

    总之,这样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了,赵匡胤快乐的想。他又看向自己的右侧,园林之外的道路走到尽头,就是北宋新建的洛阳大学。

    洛阳大学目前还只是个雏形,空有建筑,还未有真正投入教学,但洛阳已经涌入了不少的读书人甚至是大家。

    想必,这期结束后,关于洛阳大学的章程也就可以完全的落定了。思及此,赵匡胤更快乐了。

    【教育的重要性相信不用up主再多说什么。】

    【就算是在街上随便扯一个人,上至八十,下到八岁,都能说上一大堆。】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孟母三迁”,现在,学区房学位房的概念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了新时代家长头顶的一座大山。】

    【可以说,华人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愿意为之投入的心血以及金钱,在全世界来说都是出了名的。】

    【这当然也是因为我们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历史传承。】

    【科举制,这一教育选材制度,即使放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独一份,里程碑式的存在。】古代。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160-170

    恭喜高中!

    传信官将新鲜出炉的科举名词送到成功登科的学子家中,赢得红包和喜气洋洋的鞭炮声。之后,状元巡游,赴宴曲江,顿时迎来人生最高光时刻。现代。

    “我考上了!”看到分数的一刹那,无数学子欢欣雀跃,和父母朋友拥抱。接下来,各种升学宴、状元的电视采访……他们开始进入到人生的新旅程。【UP主私以为,在讲古代教育的时候,可以将唐朝作为分水岭。】

    【而这也暗合了不同的统治形态。】

    【唐朝之前,是贵族教育,也是贵族统治,唐朝之后,是精英教育,也是精英统治。】

    身处在分水岭的唐朝,李世民对精英教育和精英统治还不是那么的印象深刻。但是对于贵族教育,贵族统治,他可太清楚了。

    他在心中冷笑一声:

    4;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可不就是贵族统治!在世家鼎盛时期,皇帝不过是个符号。直到前隋,这样的情况这才稍微好转。

    但一直到现在,贵族门阀依然势大,七大集团根深蒂固。

    他为什么要让高士廉重排《氏族志》?

    仅仅是因为他要抬高皇族吗?

    当然不是。

    想要借此敲打士族门阀甚至是打破局面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至于精英教育….

    如此看来,门阀政治在本朝估计是结束了。李世民心下道,如今的科举制度还是得改!

    而且要大改!

    他脑子里思绪万千,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旁边的李治有些担忧,赶紧命旁边宫人呈上毛裘来: 父皇,可要召孙道长前来诊脉?父皇这几年的身体显然大不如前了,他看着十分忧虑。李世民: “无妨,不过是咳几声罢了。”

    他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能活到现在,已经比之前仙画所预言的多了好几年,该知足了。不过,他眯起眼睛,拍了拍身边李治的手。要趁着这两年把该改的都改了才好,让稚奴到时候也省去一些功夫!

    【唐朝之前,教育主要针对的是贵族以及士族子弟。】【周朝从上到下的阶层是这样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贵族垄断着绝对的权力,并且通过世卿世禄制将这种权力沿袭了下来,这其中就包括受教育的权力。】

    贵族的牛车和马车在街道上行过。

    周围衣着寒酸甚至称得上褴褛的平民和贱民都赶紧的跪地,低头向其行礼。一方光鲜亮丽,一方麻木疲累。

    宛如两个世界。

    【也正因为这样的背景,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才会引得世人拜服。还有孟子,其祖上就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只是到他这一代已经没落,所以居住环境这才会比较糟糕。】

    【待到咱们迷人的老祖宗一统天下的时候,虽然也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大型的教化活动,但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秦吏坐于中间,周围还坐着一圈人,正在听他讲本朝律法。“都听清楚了,日后若是知法犯法,可别怪我铁面无私。”周围的黔首们连忙点头。

    而

    另一处宅子吏,秦吏带人踹开了宅子的门,片刻后从里面押出了形容狼狈的几人:不顾律法,聚徒讲学,私设学堂,我看你们胆子也忒大了!

    “都押走!”

    【在耕战体系下,除了农民和士兵,其他人都不重要,秦始皇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可能就是别犯法,别惹麻烦。】

    【关键是,秦朝的律法又相当的繁复。】

    【所以,这样的一个教育制度,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合理的,只是和我们现在说的教育又有些不同,更像一个普法行动。】

    赢政颔首: “确实如此。”

    之前大秦一直奉行的是商鞅的思想,愚民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嬴政往日觉得大部分的国民的确无需开智,只需要懂得律法,老老实实的不生事,才是最好的。

    但现在他的想法已经有所不同,早已被仙画所展现出来的后世的繁荣和各种层出不穷的科技所诱惑。

    哪个帝王不想要自己的国家变成那样子呢?扶苏对他行礼道: “父皇,大秦的教育方针的确该变了?”

    嬴政不动声色: “你认为要开民智?变成后世那样,即使是路小柒一普通女子都可以对政事和朝廷大事评头论足?

    扶苏听到他淡淡的口气,心下一惊,但仍然点了点头: “儿臣认为的确该如此。”虽然他也并不是特别适应,但理性告诉他,开民智是正确的道路,利大于弊。

    嬴政继续问,略微压低声音: 即使开民智之后,像后世那样,王不将王?皇不是皇?扶苏悚然,惊愕抬首。

    这是之前他们都想到了但一直都并不敢提的事情,没想到现在却从父皇的口中听到了。他看到了嬴政平静的眼神。

    嬴政看他一眼: 想好之后,再回答我。

    扶苏深深行礼: “唯。”

    【至于上层人士们,和周朝的时候一样,君子六艺还是必修的功课。】

    礼、乐、射、御、书、数。

    一个合格的君子或者说士卿子弟,需要懂礼节,懂诗书,懂六乐。

    穿着周朝服侍的风度翩翩的年轻男子仪态端庄,出入各大祭祀以及重要场合都不疾不徐,礼节周到。

    他在家中手不释卷,出口成章,还能抚琴来陶冶情操。他还需要懂得基本的算数。

    武力值方面也不能放下,需要懂得射箭,最好是五连射,另外,驾驭马车甚至是战车的技术也要精通,要能做到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

    路小柒最后放了一张恶搞的男子仪态全无葛优瘫的照片。写上三个字: 好累啊!

    【题外话,其实君子六艺是个好东西,文武兼修,简直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素质教育。只不过,因为太精英了,所以在后面也只是徒有其名而丧失了其形,读书人变得一个比一个弱鸡。】

    【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百无一用是书生。】【你们这时候倒是和你们的圣人比一比啊!】

    高大如壮汉的孔子正在射箭。

    周围旁观的人群像是墙一样,将道路堵得死死的。一箭飞射而出,正中前方标的物。

    好!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西汉。

    董仲舒的面色有些古怪。

    此时,他本正与新收的弟子司马迁一起研究经卷典籍,一时忘记了时辰,猝不及防的遇到了仙画开播。

    司马迁的眼睛亮闪闪: “我听闻孔子高大,长九尺有六寸,果然如此。”

    董仲舒幽幽的看向他: “此人不过是伶人扮演而已。”

    司马迁佯装没听见。

    不管,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孔子。

    他噗嗤一笑,见董仲舒望过来,忙道歉:“老师,我只是想到了仙画之前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解读。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160-170

    把人打得快要死了,他说话就好听了。董仲舒黑脸: ……

    司马迁见状轻咳一声,摆出端方模样,叹道: “君子六艺,如今能够真正践行的,可也太少了。

    有几个能文武双全,那得是举世无双的人物才行啊!

    其他朝代的书生们同样愤愤道: “这是看不起我们读书人!”“就是,平日读书已经够累了,哪还有时间去练其他?”“而且,穷文富武,这射箭骑马驾车可不是谁都能练得起的!”

    有人幽怨道。

    就连古琴,也都是有钱人家才能有的喜好。

    这时候

    才有人反应过来: 所以,之前的是贵族教育,而现在的是精英教育!这就是区别。

    【时间到了西汉,这个时候也有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个政策对后世造成的坏处我们之前讲了一堆,这次来讲一点它的好处,那就是它推动了汉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儒家重教化嘛,而且当时的发起人大儒董仲舒正是一位出名的教育家。】

    【这个时候,涌现出了很多的官学以及私学,还有各种大儒们的经馆、精舍等等。可以说,选择性还是蛮多的。另外,汉武帝求贤若渴,开始将官学和取士开始联系起来,更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一群汉朝的学子正在大儒开设的经馆中高谈阔论,对时事以及典籍发表自己的看法。待到尾声的时候,大家开始讨论起自己的去处。

    一些人拿到了师长的推荐信,打算去太学继续进修,为日后的出仕推举做准备。

    一些人则打算直接拜师在大儒门下,成为亲传弟子。

    还有一些人打算回到家乡,在庠、序里谋一个讲学的职位。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选儒生,这样的选人准则大概就是从这里起的,而且深刻的影响到了后面的科举制度。】

    【可以说,整个华夏王朝,成也它,败也它。】【是非功过,难以说清。】

    【再插一句,孔子明明强调君子六艺,里面就有“数”,那为什么最后数学却沦落至此?果然还是因为不会数学的才是大多数吧?!】

    天底下不会数学的人和被数学折磨得痛不欲生的人都觉得自己的膝盖上像是中了一箭。

    说得太对了!

    他们简直恨不得让数学在自己的生活中从此消失——但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有人哼了一声,哀怨道: “路小柒这句话简直就是从牙缝里面挤出来的,想来她的数学肯定也不怎么好。

    没看到怨念都快要实质化了吗?

    西汉。

    还是董仲舒和司马迁。

    董仲舒现在一听到独尊儒术就头疼,生怕仙画又开始无情的批判。好在,这次居然是夸的,这让他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之后,就是嘴角疯狂上扬。

    董仲舒矜持的道: “教化的确是儒家的一大核心。”

    但身边的司马迁却沉默了,然后忽然冒出一句: “可如此说来,教育的目的岂不全是为了功利?

    去读书只是为了朝廷的取士标准吗?

    只是为了当官吗?

    作为对记录历史有一份责任感和追求的司马迁对于这样稍显功利的教育理念有些不是很看得惯。董仲舒略一思索,便问: “那你认为,如果朝廷真用科举取士,会不会让读书的人大增?”司马迁点头: 自然。

    这正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虽然才刚开始,但他觉得日后肯定会变得更加的形势壮观。

    所以这就够了。”董仲舒道, 读书的人,接受教化的人越来越多,那从中涌现出来的人才也就越来越多。

    “除了朝廷需要的能吏之外,说不定就能从中走出新的大儒、史学家、名士……甚至是科学家。

    凡事论迹不论心。

    而这些人才越多,大汉也就会越加的强盛。这是一个完全正向的循环。

    司马迁还在思索的时候,董仲舒已经想好了要再写一封奏疏,提醒一下陛下关于教育的重要性。此事万万不能拖!

    【到了魏晋南北朝之后,政局混乱,学校废置无常,特别是官学。】【而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区别也更大了。】

    【大家别误会,寒门,其实在当时的语境里指的是门第势力相对较低的或者是已经没落了的家族,比如小财主啦,祖上有人做过官啦等等。】

    【像咱们这样一穷二白的中下贫农,放在那时候那就是地道的贫民、贱民,用王充的话来说就是‘闾巷之微贱者也’。】

    【那时候的士族和寒门,或者说庶族之存在着十分严密的等级区分。】齐武帝有一个自己十分信任的重臣,叫纪僧真。

    纪僧真出身庶族,唯一的心愿就是想让自己的家族一跃挤进士族的圈子里去。有一次,他立下大功,齐武帝要赏他。

    他婉拒了,并哀求道: “陛下,承蒙先帝和陛下看重,让我庶族出身的人也能有如今的官职地位。如今,我并不求什么赏赐,唯一的心愿就是想要让纪氏的子弟们能有一个士族的出身,

    还望陛下恩准。

    齐武帝有些为难,坦诚的道:“这事情,连朕都难以做主。你可先去找江敦和谢瀹,若是他们承认你,这事情就好办了。

    江敦和谢瀹是如今士族的领袖。

    纪僧真觉得这次有皇帝撑腰,应该胜券在握了,高兴去的拜访了江敦。

    没想到,刚见到江敦,还没入座呢,他就听到江敦以一种热情但是绝对带着点阴阳怪气的口吻对下人说道: “还不快把我的榻移开?离纪大人远一点,免得混淆了士族和庶族的身份。”

    纪僧真一颗心直坠冰窟,知道这次恐怕也是难以如愿了,稍坐片刻后就垂头丧气的告辞离开。

    在他离开后,江敦收敛起笑容,指着他坐过的榻对下人说道: “把这东西烧了吧,看着就晦

    【连士族和庶族之间都能搞成这样,那个时候的平民百姓们过的是什么日子那就不用多说了。】

    【但有一说一,士族的教育是很牛的。】

    第165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三国,曹魏。

    已经称帝的曹操与曹丕正在宫□赏仙画。

    曹操面色有些凝重: 世家大族,如今已势成,但若是不能妥善解决,恐怕也会尾大不掉。

    之前他灭掉的司马氏就是天下挂得上号的世家,之所以能够被他一击即溃,是因为仙画抖出了司马家的那些破事,知道后面的乱世可以说和他们脱不开关系,所以才能如此轻易。

    如果没有仙画这一出,即使他现在称帝,也不能就这样随随便便的说灭就灭。这会捅出大篓子的。

    他转身对曹丕道: “令士族归心,我曹魏天下才能稳固。但你切记,这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就会伤人伤己。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160-170

    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制衡的。

    曹丕忙道: “父皇放心,儿臣记在心上。”

    他此时浑然不知,在时空线上,正是他为了拉拢士族而搞出了九品中正制,最终让士族门阀的势力跃至顶峰。

    但现在的曹丕,天然对士族生出了一丝警惕。东晋。

    谢安正在山中的别院垂钓,而仆人们正在收拾他的行李。过几日,他就要应大将军桓温的召唤,去军营中任职。

    之前他三番四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只愿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当然也是韬光养晦。但前段时间,他弟弟谢万北伐前燕失败,被贬为庶人。

    谢安无法,只能亲自出山。

    虽说谢家排在顶级世家之列,但若是朝中无人,恐怕就有衰败之危。

    此时,谢安一遍垂钓,但是从鱼线颤抖了几下他都没有动作来看,显然他的全部心神都放在了仙画上。

    他的表情有些凝重。

    仙画对士族的态度看来很不乐观啊!

    带着点阴阳怪气,冷嘲热讽,这.…

    是因为觉得士族侵占了大众的资源与利益?可若谁能往上走会愿意将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拱手让人呢?

    况且,很多家族家风良好,常有善行。岂能一概视之?

    只能说,谢安明白民生之多艰,但同样也拥有与生俱来的对自己阶层的拥护与认同,并且认为这样的特权是理所当然。

    因此,他的心中染上了淡淡的焦虑。

    这种焦虑

    甚至比知道弟弟谢万惹出了乱子还要更加的严重。

    【当时的官学形同虚设,世家子弟们索性就不去了,还不如留在家里上面读书。反正,那些大儒啊高官啊也都是自家长辈。】

    【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家和谢家,就是顶级世家。】

    【琅琊王氏,政治上有王导、王敦等人,而书法家更是出了王羲之和王献之这两位冠绝古今的大家,人才如星辰璀璨。谢家,也不用说,政治军事上有谢玄、谢安,文学上面谢灵运、谢脁并称“大小谢”。】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讲的就是谢安在家中考校小辈们功课的场景。】

    寒冷的冬日,乌衣巷的谢家府邸,仆人们早就用上好的碳生起了暖炉,厅内暖洋洋的。旁边还备着小炉子,正在炙烤着鹿肉,温着酒。太傅谢安正在和儿孙子侄辈们在这暖厅内讲经义,闲话朝野轶事。

    这是谢家的一个习惯,每一旬都会有这样的家族小集会,由在外任职的谢安等人和子侄们半授业半闲聊,教导他们一些课业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时候,有人小声的惊呼起来: “哎呀,下雪了。”

    大家都挑起窗望出去,铅灰色的天空中正飘扬起一片片的雪花,越飘越急,将花园打扮得银装素裹。

    谢安笑道: “白雪纷纷扬扬,你们觉得该作何形容?”

    这是想要考校一下这些小辈们了。

    他的侄子想了想,抢先回答: 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点点头,点评道: “像是像,但却少了几分意境。”

    这时候,他的侄女,叫谢道韫的回道: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一愣,随即大笑抚掌: 这个好!

    【谢道韫是华夏古代有名的才女。可见,这些世家内部的家庭教育,其实对女子学习的态度也是很开放的。】

    【除此之外,世家们还定期举办各种聚会,结交天下的才子和名士。十七八九世纪欧洲文化沙龙就是这种形式,只能说咱们老祖宗早就玩过了。】

    在一步一景,秀丽幽雅的花园里,正在举行曲水流觞的游戏。

    精致的小托盘在小溪中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表演一段才艺,或是作诗,或

    是抚琴。有人出口成章,有人挥毫泼墨。

    也有一些年纪较大的名士,更愿意在僻静的楼阁里进行一场清谈,论道讲经。感兴趣的年轻人们在一侧静静旁听。

    另一侧,是稍喜热闹的年轻人们玩的投壶吟诗的游戏。谢家的一位子弟谢琨,一路看下来,摇头失笑道: “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

    【王家擅书法,谢家走文学,北方索氏向佛教靠拢,萧家走文史,反正,各家都有各家的路子和风格。】

    【由于一直都有不断的人才涌出,这些家族的地位与权势,也都成功的延续了多代。】

    天底下的百姓都有些艳羡。

    有的是羡慕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富贵生活,有的则目光更长远一些,羡慕的是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家庭教育氛围。

    “听闻一些大的家族中都有族学,会请名师前来授课。所以他们的族人中时不时就能出举人和进士,才能让家族长盛不衰。

    有族学的多,但还是世家更厉害,谁能请到当朝太傅来讲课?所以说啊,龙生龙、凤生凤。一时之间,有人不免觉得有些自惭形秽。

    旁人嗤笑一声,讥讽道: 没听过那句诗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再怎么辉煌,最后还不是落得凄凉下场?

    说这话的,必然是世家零落,平民也可以冲科举的年代。

    但也有人问道: “可若是等你日后出人头地,难道就不会匡扶家族?”

    谁都想要把这些高高在上的世家拉下马,但内心深处却又隐隐的想要成为世家。或许,这就是人类的劣根性吧。

    “不管怎么说,”那人语塞,最终道, 这小辈们还是得要好好上学才行。这一点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认同。

    包括一些女子。

    看,他们家的姑娘都可以读书识字,那可是大贵族,人家总不会没见识吧?这说明什么?说明女子其实就应该读书!

    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女振振有词道。

    她爹娘揉了揉太阳穴,无奈的对望一眼,本来心中就有些意动,如今便索性顺势下了台阶: “行行行,都依你,明日我

    和你爹就去学堂问问还收不收人。

    哎,反正如今成亲都晚,而且女子上学也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情了,就随她去吧。

    少女欢呼起来。

    东晋。

    谢安露出些微笑意。

    一是提前知道自己出山后做了太傅,一是听到了仙画提到的自家出的那些人才。

    自己那侄女的确是从小便聪慧。

    还有侄儿谢玄,同样极为出色,可谓人中之龙。看来谢家这几十年内的运势不用怎么愁。

    不过,谢安心中闪过一个念头,士族之所以成为士族,有如今的地位并不是完全靠家学教育,而是靠的另外一个东西啊!

    刚想起,就听到仙画中传来声音———

    【这也和当时的选官制,九品中正制有关系。】

    【九品中正制其实很好理解,每个州设大中正一位,然后由他来给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160-170

    州内的官员以及举荐而来的人才定品。】

    【那自然,士族给士族们定的全是一品和二品,也叫上品,而其他的寒门子弟则全都是三品及以下,这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句话的由来。】

    路小柒放了一个九品中正制的金字塔形阶梯图。上面有每一品级所对应的官职。

    “品级”和官职是不一样的,但是越高的品级所能得到的官职就越大。【周而复始,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阶级的固化也让整个华夏变成了一滩腐败的死水,停滞不前,也造成了激烈的社会冲突。那段时间的混乱以及频繁的政权更迭也和这个脱不了关系。】

    【甚至可以说,八王之乱的根源基础就在于士族门阀的膨胀。】

    【所谓的魏晋风流,也不过是一小撮人的盛世,大部分人的地狱罢了。】晋惠帝坐在皇家园林里和侍从听着□□在叫,正准备抓□□玩。

    一边的大臣正在向他奏告如今民间发生饥荒,百姓们只能啃树皮,甚至是吃观音土,最终饿死或者胀死很多人的事情。

    晋惠帝停下来,很疑惑很天真的问: “既然没有饭吃,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大臣竟无言以对。

    刚刚还放下了一点心的谢安气急攻心,直接站了起来。

    他张开嘴,

    本想怒斥仙画一派胡言,但不知为何,话到嘴边竟然说不出口。谢安忽然有一种四顾茫然之感。

    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小小的说,真的不是因为士族吗?

    真的吗?

    郎君?旁边的仆人见他脸色剧变,忙上前询问。谢安挥挥手,依然静静站立着,风姿挺拔,仪态无可挑剔。

    但只有他知道自己刚刚经历了怎样的情绪变化。

    除了在山中的谢安之外,在京城中,在各郡,无数世家的府邸中都响起了怒斥之声,甚至是摔杯之声。

    唐朝。

    李世民轻哼了一声,心情却颇为愉悦。谁说不是呢?什么魏晋风流?

    士族是挺风流的,可苦了全天下的百姓了。他对赶来的魏征道: 魏晋可谓是成也士族,败也士族。

    那贾南风,不过只是导火索罢了。

    没有贾南风,或许也会有另外的真北风。

    因不满太后贾南风谋害皇储,专横朝政,晋朝的八位宗室王爷起兵。史称八王之乱。

    看似是由一个女人引起的,但实际其本质就是皇室和士族的争端。晋帝司马炎为了制衡世家门阀,大肆扶持皇室宗族,形成了权势滔天的诸王。

    最后,王族不想受制于士族,带着一群因为被阻碍了上升通道前来相投的庶族,而士族的各家为了自身权益各自下注,推波助澜。

    其中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失败的不服气,继而又掀起另一轮权力争斗。

    造成的后果是极其惨烈的,也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绵延十几年的动乱导致中原虚弱无比,军事力量大减,这才有了北面西面胡族的趁势入侵,继而就是五胡乱华。

    魏征当然熟悉这段历史,认同的颔首: “大唐当以此为戒。”

    君臣二人如今都有些垂垂老矣,但眼中精光尤盛。他们对望一眼,立刻明白了各自的意思。趁着他们还活着,得先解决点相关问题才行,免得到时候和魏晋一样,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到乱世终于结束,隋唐的皇帝们觉得这个世界不该用这样的方式运转下去了,于是,科举制横空出世了。】

    【隋朝虽然命短,和秦朝一样也是二世而亡,并且和秦朝一样,对后世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隋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虽然在历史上的名气比不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但是却绝不能小觑。】

    【史学家们对它的评价也非常的高。】

    【在开皇之治中,最重要的一项政策就是杨坚颁布的“分科取士”,也就是科举制的雏形。】隋朝的小吏们正奔走在基层,宣讲着新皇刚刚颁布的政策。敲锣打鼓,镇民们还有从远处赶来的乡民们都围绕在了他的旁边。

    “承蒙陛下恩典,”小吏对着京城的方向躬身行礼, 如今朝廷举行分科取士,只要尔等能通过统一的选拔,就能获得功名,为朝廷效力。

    他又细细讲了一下常科和制科的区别。

    常科定期举行,主要考经史和诗赋。而制科不定期举行,主要内容是论政。考生们先过乡试,再过会试,最后是殿试。

    有老者颤颤巍巍的问: “如此,不需要再有其他人举荐了?”

    他说得含糊,但在场的人都明白那些“其他人”就是官员和本地大户世家们的家主等。小吏道: “无需再举荐,只要年满二十以上,品行优良无犯罪行为即可报名。”他解释了一下各种资格和流程等。

    周围的人都欢呼起来,有人甚至激动的跪在地上朝着京城的方向行了大礼: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啊!

    当晚,无数人将这个消息带回了家。

    “要不,咱们也把孩子送去念书?万一他是个念书的苗子,说不定以后还能当官呢!”“我看可以。去试试呗。”

    民众对于送子孙后代们去念书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

    【隋文帝本身也很重视教育。】

    【他强化了官学,在朝廷层面设置国子学,又设置了国子寺,专门管理全天下的教育,这可以说是咱们的专业教育部门的开始。】

    【另外,杨坚还让各州县都设置学校,复兴儒学、祭祀孔子,这就是地方性官学。】

    【大家都知道的名臣魏征,就是从隋朝的官学中出来的,并且通过科举考上了隋朝的官员。只是后来对隋朝失望,所以才投奔了瓦岗。】

    【教育加上科举,华夏的教育制度开始有了一个健全的体系。】

    汉朝。

    刘彻细细体会了一下这位后世皇帝颁布的一系列政令。其实和他的想法差不多嘛。官学加私学的模式。

    “若说有何不同,”东方朔道, “那便是这位隋文帝将教育和当官联系了起来,自然就让百姓有了驱力。

    谁不想当官?

    当然了,按照现在这样的发展趋势,或许当官也不再是唯一选择了。汉武帝颔首,对这位后世的皇帝还是有些钦佩的。

    能想到这种方式来取士,而且还真的切实做了下去,殊为不易。不过,听上去是位有为明君,怎么就二世而亡了呢?刘彻表示不理解。

    到底发生了什么?

    秦朝。

    咸阳宫里的人听不得“二世而亡”这个词。

    反正虽然嬴政的脸色未变,但朝臣们依然噤声,显得气氛有些压抑。

    或许只有在一旁如雕塑一般站立的寺人们会在心中想:啊,原来还有朝代也这么惨呢。当然了,只能想一想,万万不能表现出来。

    嬴政淡淡一笑,对这个词已经脱敏了。

    【请收藏本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