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全部章节 494.心机(第2页/共2页)

/>
    祝炼笑道:“我办完差就回来啦,到时候咱们就都在安南好好过日子。”

    张仙姑道:“莫哄我,我听他们说了,我与你姑姑她们去西州,你不在西州哩。唉,真是长大了,都做刺史了。你才到家的时候,才这么高哩。”

    说着,比了个高度。

    祝炼也感慨许多,故意岔开了话题,对祝缨道:“老师,安南已在手里,朝廷答不答应也都于事无碍。不过,您既有这般的声势,顾同他们或许会来道贺。”

    梧州与吉远府极近,又素有贸易往来,虽然没有通知。过不多久,吉远府就能听到风声。

    祝缨道:“他们,我自有安排。”

    “会来与我们共事么?他们……似乎……”

    “脾性不合?”

    “呃……上京之后,会馆中难免有熟人,我该怎么回答他们?”

    “等。我的敕书下来了,自然会再举荐他们复出。”只不过安南是不会给他们留位子了。

    祝炼道:“那我明白了,路上如果路过了他们,我也这般说。”

    祝缨又补了金银等礼物,给皇帝的赋税可以赖掉,小礼物就不能省了。她特意准备了一匣子的金子:“这些,送去给郑夫人赏人。”

    “是。”

    张仙姑道:“那帮我也带点儿给你金大嫂子。”

    “你们说,我再看看丹青去。”

    祝炼与路丹青此行虽未押解粮草,携带的东西委实不少,好在各地的秋赋已经启程,他们现在上路并不拥堵。无论水路、陆路都很通畅,赶在十二月到了京城,此时京城已经下了两场雪了。

    两人到了驿站,先不去户部,而是往相府等处投帖。陈萌、郑熹的府邸都是他们要去的,祝炼与路丹青商议:“郑相公最好讲究,若不先到他家,他必有芥蒂。但陈相公委实厚道,不好欺负老实人,咱们分头行事。”

    祝炼去见郑熹,路丹青去见陈萌。

    祝炼这儿,整个郑府都显得不紧不慢的,他也能插上队,被引到书房外等候。却不像陈萌家,路丹青报了祝缨的名号,就被陈萌给叫到了书房:“今年梧州秋赋没来,她又怎么了?”

    路丹青道:“这里有信,您看过就知道了。这件事儿,还须请相公相助。”

    陈萌匆匆拆了信,扫了两眼,眼前一黑:“啥?擅开边衅?”

    “是开疆拓土,”路丹青纠正道,“姥之前不是对您说过的么?先前王相公与您的父亲陈老相公在世的时候,姥就讲过计划的呀!咱们说话,算数的。”

    陈萌倒吸一口冷气:“她动手了?”

    “信上写了,已经干成了,所以花了些积蓄,今年的钱粮,朝廷总不能再管我们要了。”

    陈萌深呼吸:“去过郑七家了吗?”

    “祝使君,哦,就是阿炼大哥,他亲自去了?”

    “使君?祝炼?”

    “信上写了。”路丹青有点疑惑,这个丞相这是怎么了,信上写的都没记住,他到底看没看啊?不是写了姥让祝炼做刺史的吗?

    陈萌定了定神,将信仔细看了一遍,心说:我真是欠了你的了!你这是要割据啊!什么官员都是你任命的,你还当节度使!你要气死陛下吗?

    “你随我去郑家!”

    “好。”

    一行人到了郑府,郑熹才与祝炼见上面。郑熹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她又要干什么了?”

    祝炼还是礼貌地说:“已经做完了。您知道老师的,没有把握、没有结果的事儿,她不拿到您面前来,她一向是最让人放心的。”

    郑熹肚里骂了句脏话,把信看完之后,又在嘴上骂了句脏话,问道:“去过陈大家了吗?”

    “让丹青去送了拜帖。”

    “你且莫要奏本面圣,我与陈大商量过再说。”郑熹很快冷静了下来,这不算坏事,得促成。

    陆超来报:“相公,陈相公求见。”

    “快请!”

    两个幸运的人凑到了一起,很快有了结论:“要促成!”

    祝炼与路丹青大喜,双双拜下:“多谢相公成全,大恩不言谢,我们老师从不让人失望!”

    郑熹的表情却不轻松,交待道:“先不要高兴得太早!奏本拿来,我们看一下。”

    陈萌也说:“你或许要被宣去奏对,知道怎么回答么?”

    祝炼道:“这原是一项耗时三十年的计划,老师为之付出了整个青春,如今,我来复命。”

    郑熹道:“有点意思了,还不够,会有人刁难你的。要将安南说得地瘠人贫,西番凶恶,需要有人镇守。要兵马钱粮……”

    祝炼将要领一一记住,陈萌又指点他们,再在京中打点一下关系:“长公主们的府里可以走动,皇子母家之类,万不可轻易结交。”

    “是。”

    都商量好了,两人才告退,郑熹道:“不够操心的。”

    陈萌却说:“邵书新差使办得漂亮,你只用操一份心,有两份果子,不错。”

    “切~”

    次日,二人将奏本转呈,果不其然,皇帝看完大吃一惊:“什么?她不是去梧州隐居养老了吗?怎么还干这个事了?”

    陈萌便出列,讲述了那个“钳制西番”的计划,再次将亡父搬出来背书。皇帝皱眉道:“也不知真假。”

    郑熹道:“必是真的。她一向不虚言诈语。即使是假也无妨,朝廷本也收不了梧州什么租赋,她所要的,不过是个虚衔,朝廷除了一纸册封,也不需要拿出额外的东西来给她。让她守在那里,挺好。”

    皇帝隐隐有些不悦:“既是开疆拓土,岂能不服朝廷?”

    陈萌道:“她这不请示陛下了么?就是心里还有朝廷的。”

    皇帝总觉得哪里不对,道:“此事需要慎重,容后再议。”

    郑、陈二人早有预料,这样一件大事,皇帝对梧州两眼一抹黑,不问点儿具体的情况,也不可能几句话就定下来的。两人拱手称是。

    皇帝却在两人走后,命人宣了冼敬进殿,两人说了好一阵儿。三日后,祝炼接到了宣召,命他面圣。

    祝炼早经两个丞相培训过了,以为万无一失,不想皇帝只略了问了几个问题“梧州有多少人口呀?”“路上走了多久呀?”之类,便说:“怪不得祝缨要荐你,你果然做得梧州刺史。”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