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桔纸书屋 > 其他小说 > 六月平生 > 正文 110-120

正文 110-120(第1页/共2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10-120

    第111章

    一个罐头厂在平河县, 一个海产品厂和水产养殖场在钦防县,三个水泥厂在苍梧、容县等地,还有桂州几个县刚开辟的茶园, 不断扩大的耕地和正在建设的苍梧。

    因为交通位置, 王怀玉想将岭南的中心移到苍梧,但是它太靠近山脉,平原地区少, 离海边又远,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地方,转而把中心放到了平河县。平河县有直通海边港口的水运,也有通向淮南府的河流, 最重要的是有大片的平原,适合发展。

    整个岭南的官员讨论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将这个地方定下。定下平河县以后就是岭南的中心后,李荣生简直是狂喜。

    了了了, 竟然还能更上一层楼。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压力, 平河县的发展好了,位置高了, 对管理它的人自然也要求更高,自己能不能干好, 能不能经得住考验也是另一回事。

    王怀玉目前倒是没有打算换人, 这两年来, 县衙的人手都在不断地扩招, 之前的人就算是有些小问题, 也都还在忍受范围内。反正自从她接手后就没有人犯过什么大错, 正好他们也熟悉业务,王怀玉就不打算在动了。

    不过她也参考了大齐和她知道的官员管理制度, 重新又给岭南的官员修订了一些条款。条款内容变化不大,只是对官员衙役的要求更高了,尤其是在对待老百姓这一块。谁要是再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心态,被人举报了,轻则罚款,重则是会没命的。

    不过相对应的,因为主要官员职位就那么多,王怀玉不会为了给他们个盼头就增开职位,所以只能从待遇和级别上进行改革。

    她参考了自己的知道制度,将县衙的人分成了三个部分,一个是治安系统、一个是技术系统、一个是行政系统。治安系统也就是专门负责整个县城安全的衙役,这一部分的平时待遇比较好,需要付出和遇到的危险也比较多,只招收青壮年。

    技术系统就是普通的衙役,就是向百姓宣传政策啊,学习新的技术知识然后去教导给百姓的,以及县衙里算账的、负责研究东西的、给动植物看病的这种在官府里工作的有一技之长的人。

    行政系统就更不用说,简单来讲就是管理岗位的人,比如什么什么长,从村长到级长、科长再到县令也就是县长的意思,再往上就是知州、知府。不过自从韦向行被抓了之后,岭南的知府还没有任命。王怀玉不想有人来掣肘她,自然不会特意提醒京都那边。

    这三个系统里,每个人一开始的职称评定都是十级,也就是拿最低等的一个月五百文工资。等往后政策完善了,每隔两年就能再重新评定一次,每升一级则能涨五十文钱的工资。

    不过行政系统是一个例外,比如最低的村长一个月只能领到县衙发的三百文钱,往上的级长才是能拿到五百文钱一个月的,等到了科长、县令拿到的工钱和待遇就又都不一样了。当然,因为越往上的工钱越高,但是位置也越来越少,所以为了平衡行政系统的工资,这些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如果干够了多少年,评定合格后也是能够涨工资的。

    这样一份详细的职位表、工钱待遇制度出来,不管是烧火的大厨,还是掌管一县的县长都拿着它仔细研读了起来。

    “哎,这个东西好啊,我现在一个月五百文钱,等过两年评上九级了就能又涨五十文,一年就多一个月的工钱了。要是我干个十几二十年,评上三级职称了,一个月就能将近九百文钱,一个月将近一两银子呢!”王大明看着新出的政策和规定,拿着炭笔仔细算了一下账后,不由得惊呼,“这可比以前有盼头多了。”

    以前你工钱是多少一个月那就多少,不会有说干得越久越好工钱越高的说法,甚至你还要担心,等你老一点了,衙门还会不会要你。

    但是这里衙门也说了,他们最少可以干到六十岁,六十岁退休以后呢,衙门也会每个月每月发三十斤粮食。就算中途因为意外离职的,如果是因为公事受伤还可以有补贴。

    这一个政策可谓是方方面面的都考虑到了,甚至连他们干不动了也考虑到,简直不要太贴心。

    王大明以前也见过那些老了干不动的衙役,在家里儿孙嫌弃的,恨不得把自己吊死。但是衙门现在说了,只要过了六十岁,每个月都给三十斤粮食给他们。这六十斤粮食,别的不说,让一个六十岁的老人活下去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这样的养老制度还是大齐的头一遭,更不要说岭南了。每个人看到了都仔细琢磨了起来。

    李荣生等已经差不多走到头的人也算了一下的工钱待遇。

    他们这种一个县的一把手,待遇自然是已经顶尖了的,工钱都是按一个月多少两来算的,更不要说逢年过节还有什么米面粮油布匹罐头等特产的补贴,这样一算下来,他们除了权利分出去给那些科长外,拿到的东西倒是比之前还多点。

    毕竟像这些特产和食堂的饭菜,一年下来也要好几两银子,甚至都买不到。他们现在则是固定会有领的。

    “哎,我们这些人也老了,岭南以后大有可为。”李荣生想起自己刚接手平河县的样子,全县的人都在混温饱,现在大都吃得饱肚子,还能赚钱花了。但看着自己已经花白的头发,李荣生有些生不逢时的感慨,“现在的小孩子是真幸福啊,我们以前哪里有这个条件。”

    “我们县里的书院扩建得怎么样了?郡主不是说要把平河县打造成岭南的中心?到时候不止是郡主府府邸要搬到这里来,估计准备筹办的技术大学也要搬到这里来吧?”李荣生忽然问道。

    现在岭南最缺的就是人才,尤其是能写会算的。就是可惜他们的书院一开始建得太小了,而且也只交认字和算数,那些技术之类的东西没有涉及。以后要是平河县真的成为岭南中心,那这个小书院一定是不够用的。

    “参考了苍梧那边的书院,平河书院也分成了大中小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预设有三个班,一个班能容纳五十个人左右。小班主要学习认字和基础算数,一共是两年的时间,招收五到十岁的孩子。”

    “中班教授的东西也是一样,不过这个班级学制是三年,招收十三岁以上的孩子,等到毕业了刚好出去找工作。大班的话,教授更深一级的知识,正好用来分科,等到小班的孩子学完了可以升到大班,中班要是有天赋的人也可以去大班读。再从大班中找出最好的送去技术大学。”

    负责规划书院的院长去苍梧参考后,自己回来也根据平河县的人数多加了几个班级,不过为了让大家压力没有那么大,也考虑到大多数学生读书是为了找工作,院长特地开了一个中班。

    李荣生其实也不是正统读书读出来的,甚至可以说现在大齐就没有正统的书院,基本都是家学私塾,老师带在身边,根据你个人进度去教学。这样的好处就相当于有个一对一的辅导和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

    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老师的水平决定了你学的东西,甚至很多人学了只是认得几个字,会写几首诗。真正能学到本事的却是少数。

    而且有个更大的弊病就是,太容易产生文人之间的小团体了,毕竟一个老师从小带到大,师生天然的就是一个团体,这可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而这个问题,现在大齐的统治者也意识到了。

    当新帝登基后,为表孝顺是要到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10-120

    第二年才改年号的,也就是今年才是元新一年。元新帝登基后,处处受到世家和藩王的掣肘。藩王离得山高皇帝远,只要没有人和怀安王一样跳出来说要反他,他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世家可是在朝堂上和他朝夕相处的。当自己的一个政令,又一次被反驳,没有一个朝臣吭声的时候。元新气得将御案都踹翻了。

    “凭什么!凭什么!到底谁才是皇帝!倒是这个大齐是朕的还是他们世家!”

    元新帝的无能狂怒王怀玉可不知道,要是知道了估计还会给他泼盆冷水喊活该。她可没有忘记这神经病在自己刚来的时候,是怎么对她的。

    不过王怀玉想不明白的是,梁少康这个蠢货竟然还能登基上位,真是老天爷不长眼。

    不过上面坐着的是个傻子,总比来个聪明人难搞。要是碰上先帝那样的人,王怀玉才是欲哭无泪。

    而在岭南,好不容易才拔出了韦家这一批大家族,王怀玉自然不可能再让他们利用知识垄断壮大。好在她一来的时候就开始布局建设书院,虽然只有五个,但也让不少人认得了字,让知识从世家走向了平民。

    现在她彻底掌控了岭南,自然是让知识散播得更广,她甚至打算等再过个三五年,书院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且成年了,就试着组织科举考试,以后的官员选拔都从考试中选。

    不过这个计划王怀玉没有说,她只是督促刘明锐赶紧把大学选好址,准备开工。最迟也要在第一批学生毕业时投入使用。

    刘明锐也不出李荣生所料,看上了平河县这个风水宝地。

    “地势开阔平坦,在岭府的中心地带,还有大江大河流经,可以覆盖到整个岭南,是建设大学的好地方。”

    第112章

    就刘明锐的这一句, 平河县的百姓发现县衙里又出了招工的告示。

    “招募箭镞工人,大工每天五十文钱,小工每天三十文钱, 不包吃住。工作地点在平河县城北老虎山脚下, 有意向者到县衙招工处报名。”

    现在平河县大多数百姓都能认得几个字,更不要说年纪小一点正经读过书的,现在都不用衙役在告示面前一遍遍读给他们听了。

    县衙门口两边的墙上, 还有县里面最大广场处立了三个特别大墙,每次县衙有什么政策都贴到上面,百姓们也习惯了每天到那里去看看。所以一看到招工的消息,别管之前是腿脚不利索的老太太, 还是走不动路的老头,全都呼啦啦的回家去找人。

    “快快,阿达快拿上你的户籍去招工处报名,县衙又找人。”

    “春娘, 我的户籍呢, 赶紧找一下给我,县衙那边又找人干活了。我要去报名。”

    县衙招工处的窗口外, 从告示贴出去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

    不管是男女手里都拿着户籍在往前张望, 还有的人自己过来排队了, 让家人回去拿户籍。

    陆春生是这次招工的负责人, 手下管着十几号人。现在正站在窗口后面, 看着来报名的百姓。

    平河县的百姓已经习惯了县衙招工的流程, 一轮到自己就把户籍递上去, 然后介绍道:“我是平和县人,家住在西巷街三十六户, 叫陈大牛。认得两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力气比较大,擅长做搬搬扛扛的活计。”

    “我叫李有书,去县里的书院读过两年书,家住在陈大牛的隔壁,能写会算。”

    招工的衙役笔耕不停,根据来报名的人写上他们的信息和特长,另一个人则是核实他们手里的户籍,两项无误后才算是报名成功。

    报上名了可不代表就能入选,像李有书这种能写会算的还好,基本都能应聘上,工钱也能被普通的工人要高上一些。但像陈大牛这样卖力气的,要是人够了可能就选不上了。

    不过技术大学是一个大工程,招工的告示贴了足足有三日的时间才撤下来,招了将近五千人。

    这几乎是平河县县城闲散人员的人数了,而这一部分人又大多集中城西居住,是平和县中最贫穷的一批人。

    剩下的一些人手,是县城附近的村里来的,不过惦记着家里的田地,报名的人不是很多。陆春生算一下了人手和工程量,决定等到农闲的时候再往村里去一趟。就是不知道他给的这个工钱,能不能给县衙里其他项目的工钱比。

    是的,虽然说他是招工处的负责人,但也只是这一项工程的负责人,和他一样职位领着别的工程的人,还有三四个。他们之间可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要用县衙拨给他们有限的钱,把工程干得又好又省钱,才有可能在明年的评比上评到优等。

    不过不管省不省钱,质量和安全是要放在首位的。

    两年前提起建设学院,岭南的官府就开始和百姓们收购合适的木材石材,好在岭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木材,在各个县一年的收购下,什么百年大树,千年石头都统统的装车运到了平河县。

    在没有机械化的年代,一切都只能靠人力来。

    平河县城北的老虎山地势平缓,书院被设计成沿山而上,占据半山的一个格局。

    当工人们来到这个平日荒凉的老虎山,看着空地上已经有堆成一座座山的木头和石头,都不约而同的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老天爷哦,这是要建多大的书院。”有人惊叹道。

    他是参与过县里哪个书院装修的,平时也给别人做些建房子的活,一座常见的农家房子需要多少材料他大都能估摸得出来。

    看着这遍地的材料,却是用尽所以得智慧也算不出,这里的东西能建多少间房子,这个书院有多大。

    按照王怀玉的要求,这个技术大学是兼着研究院的,对高级人才尤其是先生的待遇自然是好得不能再好,独栋的院子,堪比现代别墅。

    还有那些实验楼、藏书室、教室等等,在最多只能建设二层楼的岭南,房子自然只能往多了建才满足要求。

    不过也因为一开始没有那么多的人,刘明锐和王怀玉商量着,把这个大学分成了三个阶段来建设。现在建设的就是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基础的公共设施,能够让大□□转起来。

    学校已经在建设了,人才和书籍自然是必不可少,王怀玉又回去搜罗了一下自己手里的资源,发现还是太穷太穷了。

    “你说我们书籍那么多,先生也没有几个出名的,怎么样才能让大学充裕起来,成为大齐书院的标杆呢?”王怀玉喃喃自语地说着。

    秋香给她添了一盏茶,又默默地回去整理起那些典籍目录。

    在五年前迁移岭南是,王怀玉把王府中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了,变卖不了的也都给了本家珍藏,唯有书籍,哪怕又重又难带,他们也一本不落的带到岭南。

    这些书,在印刷坊开张后,很多都拓印了出来,一部分送去各个县的书院,一部分则是跟随商队送到几个惠民书肆去换书借书。

    只是那么多年,换来的书寥寥无几,更多的还是没有钱的人在书肆里看书抄书。惠民书肆甚至也成了几个店铺里赚钱不多的店。

    “郡主不若去拜访一些那些名家?有些世家虽然落魄了,但底蕴还是在的。要是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10-120

    郡主能将和对方借一借,或者劝说他们来投奔您,您忧心的问题自然也可以迎刃而解了。”秋香不急不缓道。

    王怀玉忧心的只有人才和书籍两件事,人才她手里只有王松、林清风这种能写会算,干得了庶务的人。这些人都是只适合干事,不适合搞教育和研究。

    前两年因为没有人,不得已把他们拉出来当壮丁去书院兼职,教大家读书人字而已。要是想发展她说的大学和研究,那有真本事的专业人员就一定不能少,甚至一些有名气的大家,也要拉拢几个过来。

    还有书籍,虽然说现在没有科举,但不管是皇室还是世家,大家信奉的还是儒家经典,法家、道家等也有流传,可谓是现在读书人的必读书目,而这些经典的书籍,王怀玉手里只有四书五经,剩下各位名家的经典少得可怜。

    “你说的有理。”王怀玉有些怅然,她在想自己是不是也该离开岭南一趟,到外面去看看了?

    像是察觉到王怀玉的想法,秋香抬头看了她一眼道:“郡主若是想成大事,必然也是要有名士追随的,若是不想,不若让将军去更合适。”

    王定武虽然是个将军,但他确实在边疆镇守了几十年,最后还落得这样的下场,不管是从道义还是忠孝上来说,都非常符合世人尤其那些名士的要求。有王定武这样的名声去请人,其他人也会更乐意一些。

    要是王怀玉去的话,现在除了岭南的人,谁认得她呢?

    王怀玉只是一听便明白了秋香的意思,谁叫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呢。她若有所思,王定武现在的任务主要还是训练岭南军,和守好岭南的疆域。

    但经过了五年的发展,他就是出去一年半载应该也没有事情,毕竟这五年也不是白费的,不管是岭南军还是合适的副将,王定武都培养出来了。更何况王怀玉自己,也不是不懂军事的主。

    “你这个想法不错,我这就给父亲去信问一下,”王怀玉才一提笔,忽然又放下道:“算了,还是我去说吧。”

    王定武还不知道自己竟然还有踏出岭南的一天,而且还是给自己的女儿去当说客,说服那些以前上朝时见到就头皮发麻的人物。

    “不是,玉奴啊,你看你老爹我笨嘴笨舌的样子,是能说服这些名士的人吗?”王定武苦涩道。

    虽然不想在自己女儿面前示弱,但是一想到和这些名士交谈的样子,他真的就浑身不适。

    “爹,这个事情还真非你莫属。”王怀玉细细的将为什么让他去的原因一点点掰碎了和他说。

    好在王定武也不是完全没有政治情商的人,甚至还有很高的政治敏锐,不然也不可能活到现在,就是太过于正值,骨子刻着忠君报国四个字。

    此时的他也同样敏锐的意识到了什么,严肃地看着自己已经年过二十的女儿轻声问道:“怀玉,能不能和爹说,你以后打算怎么办?”

    “怎么办?”王怀玉有些诧异他的问题,挑了挑眉道:“岭南是我的封地,我自然是要好好经营它,让岭南的百姓能够吃饱穿暖了。”

    “你只有这点打算?没有别的想法?”王定武眼里满是不信。

    要是真这样,能开矿买铁,能自己私自练兵?能把知府都弄下来了,不和朝廷说?

    王定武虽然一直在军中,不过问岭南的政事。但他不是傻子,岭南的动态他一清二楚,更不要说王怀玉的很多的事情,都是借了军队去完成的。

    “爹,你想什么呢。”王怀玉忽然就笑了起来道:“我只需要岭南是我的封地,最少在我有生之年得是我的封地就可以了。至于之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呢?”

    忽然王怀玉调皮的眨了下眼道:“您该不会以为我要揭竿而起当皇帝吧?”

    “你在浑说什么!”王定武脸色一变,忙压低了声音道:“这大逆不道的话,你怎么敢说的。”

    第113章

    “有什么不敢说的, 我还以为您一直这样认为的呢。”王怀玉笑道。

    笑完也不逗她这位正经的父亲了,微微坐直了身子正色道:“我对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能把岭南经营好已经很了不得了, 哪里还会想得那么多。”

    “如今大齐不太平,新帝又是个无能的,各路藩王和世家都在争权夺利, 正是适合岭南发展的时候。何必要掺和到这里面来?”

    而且不管如何,一旦打起来最后受伤的还是百姓,就算是得到了整个天下,那又要死多少人呢?更何况以她的能力和资本, 估计也就是个活的久一点的炮灰,与其这样,还不如偏安一隅,守好岭南呢。

    王怀玉对岭南的感情很深, 也有家国情怀, 但现在大齐打的不都是内斗吗。而且就岭南这个条件,还是不要给人家添人头好了。

    王怀玉想得明白, 王定武就有点想不明白了。他一直觉得他女儿是干大事的,甚至大到可能诛九族那种。他这几年没有一天不在想, 要是女儿走上这条路了, 他该怎么办?

    是要保持住忠君爱国大义灭亲, 还是要支持女儿的事业好。他纠结了五年的事情, 最后竟然告诉他没有的事, 不要想太多。

    一时间, 王定武都不知道自己是失望还是失望。

    “不过我对大齐没有兴趣,但还是想要把我们岭南守好的, 不管怎么说最后还是百姓辛苦,父亲要是能北上一趟,劝说名士过来发展我们岭南,劝说百姓过来岭南定居,那也算是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了。”王怀玉又道。

    岭南的人口现在还不到三百万,距离它的巅峰人口时期差了不止百倍。要是能够再带多一点人过来,那岭南的资源也都可以再进一步开发了。

    王怀玉还惦记着桂州的几个铜铁煤矿,因为缺乏人手一直开采得缓慢,直至今天哪怕可以光明正大的招收人手去开矿了,炼制出来的铁农具也还是不足以支撑岭南的发展。

    岭南的情况一摆出来,王定武就明白人口和人才对岭南发展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再社恐,他也得豁出去往北走一趟了。

    “行吧,那我就走一趟吧,我记得有好些老友在朝廷里当官的,尤其是工部的那几个老家伙,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是可以,我把他们都叫过来。”王定武沉吟道。

    岭南缺乏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在技术上的。大齐技术最好的人才在哪里?除了各世家的工匠,也就是朝廷里的最好。

    王定武因为之前领兵几十万,每年需要的武器不知多少,和工部打交道得也就多了起来,而且工部的人因为大都是埋首在干活,王定武和他们交流起来也没有那么费劲,偶尔有时间还会一起喝上几口。

    “既然如此,那就先谢过父亲了。只要人愿意来我们岭南发展,不管什么要求我都能答应,只要有真本事,黄金万两我也舍得。”王怀玉道。

    她又说,“还有书籍的事,父亲回去也问一下族长,若是家中还有藏书,恳求他送一份来岭南,等我们拓印出来了,一定三倍以上奉还。家中子弟愿意来岭南的发展的,也可以过来。”

    王定武点点头,父女两个商量了近乎三天的时间,把大齐中有名有姓有能力的,和王定武关系好的,王怀玉想要什么样的人才等等都交流了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10-120

    一个遍,列出了长长的一张名册,王定武才带着一百亲卫,踏上北去的路。

    此时岭南又一次进入了秋收时节,以平河县、信业县、汕县等几个岭南平原地区的县为主,成片成片的稻子变得金黄,散发着淡淡的稻香味。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除了桂州少部分地区减产,我们的这个产量,估计能比往年还多一成。”李荣生走在田间地头,看着自己治下的耕地有如此收获,也笑得跟农民一样开心。

    “给京都上贡十万担,剩下的全部留在岭南,把各个县的粮仓填满,还有税收维持之前的三成,不要增长。另外,秋收是大事,各地的工程都先暂停,把秋收落实了再开工。”王怀玉道。

    二十一岁的姑娘,穿着窄袖的胡服,正弯着腰伸手掂了掂低垂的稻穗,拨开其中一粒,看到晶莹剔透的米粒,眼里满是欣慰。

    经过这两年的培育和发展,现在岭南三分之二都种上了南召找来的高产水稻,每亩能到五百斤左右,跟五年前比,可谓是增加了一倍的产量。

    产量增加了,哪怕县衙收的税收比之前还有低两成,但收到的粮食不减反增,而且百姓手里的粮食也更多了。

    以前家里有十亩地五口人,亩产一百多斤,交完一半的税后,还要交各种脚税、丁税等乱七八糟的税收,等把所有都交齐,一千多斤的粮食也就剩下五百左右,一年两季也就是有八百斤做全家一年的粮食。

    但这八百斤可不是稻米,而是稻谷,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是康的那种,满打满算也就是五百斤的粮食。

    这看着很多,但家里的衣食住行,老人生病,婚丧嫁娶等等都要从五百斤的粮食里出。平日里再想割点肉来改善伙食,那就更不用说了。更何况不是人人家里都有十亩水田,只有五口人。

    岭南的百姓,在王怀玉来之前,过得日子都是紧巴巴的。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正值秋收,各家各户的壮劳力都回家回村了,家里的老人平时宝贝的鸡鸭鹅,这个时候也舍得杀了。

    王怀玉几人正走在田间视察呢,不一会到了中午就看到村里的小孩拎着箩筐,装着饭菜过来给大人吃。

    王怀玉走到一棵树下,那边正三三两两的坐着几乎人家在吃饭。

    她学着人家的样子,从随从手里接过了一个小板凳,就随意的开口问道:“老伯,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啊?”

    听到问话,所有人都抬头看向他们,看着他们衣着服饰,还有身后站着的衙役,不用猜都知道这些是县衙的人。不过他们这几年见多衙役,每逢重大时节或者每个月固定的日子都有衙役来宣传,倒也不觉得稀奇了。

    只是王怀玉那么漂亮的一个年轻小姑娘还是比较少见,老大爷多看了几眼才笑眯眯的比着手指道:“好啊,好得很,我们家今年估计能收两千斤粮食呢。”

    “哟,那么多咧,那您家能吃得饱饭不?这粮食要交多少税啊?”

    “是啊,多亏了咱们岭南的郡主,给我们去南召找了什么高产的水稻来,这亩产能够五百斤咧!你都不知道比之前多多少。我们家有六亩水田,除了两亩需要种之前的品种,剩下的四亩地都中了高产的水稻。”

    “前两天王衙役还来说呢,我们这一季要交的税收还是三成,这交完税啊,我们自己还有一千多斤。夏收的粮食还没有吃完,现在又能收那么多,我和老婆子都打算冬天去苍梧抓几只猪崽回来养呢。”

    说起自家的粮食和未来的打算,老人笑得合不拢嘴,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盼。旁边的邻居听到也忙接话道:“老王啊,你打算什么去抓猪崽,帮我们也选几个回来?或者我们几个结伴去也行。我们家的粮食也吃不完,打算卖一半给官府,留一半自己吃。然后再多种一点菜什么的养猪。”

    这养猪不费事就是吃得多,每天有点油水,再让家里的孩子去挖猪草就行了。还有现在每次舂米的糠,拿来喂猪也是极好的东西。

    不过之前大家可都不敢想,人都吃不饱呢还养猪,现在的话家里的糠都要堆不下了,养猪就成了大家的首选。

    “老伯你这想法不错啊,养上一头大肥猪,等到过年过节了宰来吃,又能赚钱又能给家里贴补贴补,你可真是会过日子。”王怀玉很是赞赏地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又看了一下旁边都想要养猪的村民道:“不过大家伙都想要养的话,怎么不和你们村的帮扶衙役说?到时候让他和县里汇报一下,看县里能不能安排人给你们统一购买。”

    现在每个村都有一个固定的帮扶衙役,这个衙役就是负责解决或者向上反应这个村的问题。像他们这样的,要是报上去,县里是可以组织人一起购买的。不然从平河县到苍梧县,还得坐船换车,对于这些没有出过县的老人家来说,实在是有点为难。

    却不料老人听到她这样说,连忙摇头道:“我们哪能什么事情都麻烦王衙役啊,现在各个县县衙都好,听说苍梧县还是郡主住的地方呢。他们肯定不敢坑我们。我们一辈子都在这村里,没有出去过,这不就是像趁着还能动弹出去看看嘛。”

    “而且我听衙役说,我们要是有人去了只要自己负责自己吃喝啥的,还能在那里跟人家学技术呢。我可听说了,苍梧的养猪场的猪一头能有三四百斤,那猪肉吃起来啊也没有膻味,都是喷香喷香的。虽然说衙役也说了一些咋养,但哪有我们自己去看了学了有效果啊。”

    老人说着越发激动了,甚至想要站起来,还是旁边的邻居拉了他一下,才平复下来道:“您可别见怪,我们以前哪有这种好日子哦。就连编个竹筐都得拿块猪肉去求人家教我们。现在可是啥也不要,只要我们人去就免费教我们,这样的好事,我们不去不学才是傻子呢。”

    第114章

    劳动人民的愿望和想法是如此朴素, 王怀玉听了感慨良多,后面的一大群官员也是情绪复杂。

    他们没有想到这些以前看不起的小老姓,原来也有这样清楚的看法, 对县衙做了什么, 是好是坏是否称赞,自己心中都有一杆秤。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心都是肉长的, 人家只是没有你们这个条件,从小就学习,不然不一定比你们差。”王怀玉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各有心思的几个官员。

    被暗中点名的人心中冷汗直流。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林清风将这句话反复的琢磨了又琢磨,忽然发现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以前他们从来都是把自己当做官老爷, 老百姓见到他们都是诚惶诚恐的,哪里会关心他们什么想法,有什么诉求,更不要说有现在这样服务他们的意识。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 岭南的发展更好了, 县衙里的人也赚得更多了。要真的说不乐意的,可能只有原来的守旧派, 认为皇帝老大他老二的这种人吧。

    林清风感觉到了一种和以往受过的任何教育都不一样的东西,这冲击着他十几年的观念, 但因为一直跟随着王怀玉奋斗, 一点点把苍梧把岭南创造成今天的样子。

    现在的反馈和以前的教育在不停的重塑着林清风, 他隐约可以察觉到王怀玉要走的路, 虽然不知道是否正确。但他愿意跟随。

    “当官不为民做主, 不如回家种地。各位是老百姓的父母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10-120

    官, 自然也要做到父母的职责才是。”王怀玉敲打了一下,转头又和旁边的农户拉起家常来。

    就吃饭的一会功夫, 王怀玉都快和他们认起亲戚来了,要不是时间着实紧张,好几家都想要把她拉回家去吃上顿晚饭。

    就这样的亲和力,这样的接地气,叫林清风和李荣生等人看到都不禁心虚。人家堂堂郡主,岭南最大的官都能老百姓这样亲近,他们这种小喽啰怎么敢自命不凡的。

    这一趟下乡给了他们不少的冲击,倒是也促进了官员时不时走访乡村的一个风气。百姓们有什么诉求也可以及时的反馈,一时间岭南的政策落实得相当的到位,各乡村也尝试着做些种地以外的事情。

    苍梧的养猪场最先是在苍梧县出名的,场子一开始只养了一千头猪,是王怀玉为了供应各个县衙食堂才养殖的。但是养殖之后她发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大齐的猪是土猪,并且从不骟猪!这就导致猪长不大还有一股子腥臊味。

    现在大齐的世家大族大都吃羊肉、牛肉,猪肉是底层百姓才吃的东西。一开始王怀玉还不知道,只当这里的饮食发展得实在落后,做出来的肉竟然都不好吃。没有想到不是师傅手艺不行饿,而是原材料不行。

    发现这一问题的她,立马在苍梧县找了个靠山靠水又少人的地方建起了养殖场。

    因为养猪也需要技术尤其是骟猪,这个大家都没有尝试过的方法。在一开始建设的时候,就用了和王家庄园的模式,作为王怀玉自己的私人财产来经营的。

    等到第一批成品出栏后,翻一倍的肉量,只有香味的骟猪就迅速在苍梧掀起了一股热潮。好多听到消息的百姓,都第一时间赶去场子里问情况。

    王怀玉建这个猪场一开始就是想着要造福百姓,丰富他们的菜篮子的,自然也不可能藏着掖着。所以就找了个时间,当衙役去到各个村统计,每个村报上想要养殖的名额,选出过来学习技术的人。

    几乎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把事情给解决了,苍梧县的百姓在一年内都养上猪。苍梧猪好吃的消息也就越传越广,到平河县的人都知道了。好在王怀玉想要的是辐射整个岭南,猪场这几年一直不断地扩建,种猪繁育得足够,不然还真不一定能供应得上。

    不过王怀玉回去后也规划了一下,平河县作为未来的岭南中心,自然是不可以建设大型的养猪场的,不然就味道这一方面就影响非常大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猪场建设到桂州的几个县里去,那边人少山多地贫瘠,建设养猪场猪粪可以肥地,味道也影响不到百姓。甚至把山围起来还可以在上面养猪连猪草都不用辛苦去割,怎么算来都是划算的事情。

    东部的县可以种植,倒是双方交换东西,岭南府内的经济也可以盘活了。有多余的就销售到北方,一起赚外面的钱。

    这样想着,王怀玉刷刷的写了计划。要是有红薯和木薯这几个东西就好了,灾荒的时候人可以吃,平时也能做菜,或者拿来养猪也是个好东西。

    正念叨着,忽然就听到秋香蹭蹭的进来了,深色间还带着点激动。

    “怎么了?”王怀玉有些好奇,秋香一向沉稳,什么事情让她情绪波动了?

    “郡主你前年和西欧国的人做了生意,让人家给您带东西来,您还记得吗?”秋香缓了一下道:“钦防县那边刚传了信来,他们正在港口呢,准备换成小船到平河县。带了满满一船都是您要的东西。”

    作为贴身婢女的,得力助手,秋香比其他人都要知道这些农作物的重要性。自从人走了之后就盼星星盼月亮的,好不容易有了消息,自然是第一时间过来和王怀玉说。

    “呀,这才一年多的时间,竟然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