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桔纸书屋 > 其他小说 > 撑伞躲猫猫 > 正文 13、黄州(六)

正文 13、黄州(六)(第1页/共2页)

    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13、黄州(六)

    北宋,苏家父子带着妻儿一路星火急奔、换马乘船往眉州老家赶,千年外,明意的直播间收益和粉丝数都在节节攀升。

    【我们上次说到苏轼已经逐渐适应了在黄州的生活,开辟了东坡。苏轼本人是非常喜欢东坡这块地的,所以又在东坡修建了一座小厅堂,在墙壁上画满了雪,因为是在大雪这个节气建成的,故而起名为“东坡雪堂”。】

    画面中的雪堂只有苏轼一个人,他大喇喇地在铺着草席子的榻上躺下,环顾四周墙壁上画的“雪”,开始思考人生。

    【这个时候的苏轼其实内心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政治生涯已经走到这种近乎绝境的地步了,他真的想效仿庄子思想,直接归隐做个逍遥散人,从此不问世事;可现实是他现在算半个戴罪之身,朝廷不允许他踏出黄州半步,话说回来,还是个少年时,苏轼崇拜的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即便现在在黄州种地,苏轼眼见也是民生,自小读的圣贤书不允许他做个事不关己的人。】

    北宋的文人们听到此处,有不少赞同者,范文正公遗风千古,自小在儒学思想下读书生活的他们从骨子里是难以和这个社会剥离开的。

    天幕上的苏轼显然很纠结,翘着的二郎腿换来换去。

    “我用雪来洗涤内心,我用佛家禅意来疗愈不平,可现实的功名利禄总是来烦扰我,算了不想了,怎么舒服怎么来!既不是佛家散人,也不是被名利束缚的人,我就是过好当下日子的人!”

    想通了的苏轼一股脑从床上起来,拿起笔墨刷刷开始写信:

    “子由,老兄我建了一座雪堂,以后有机会带着侄儿侄女们来玩儿!”

    “季常啊,雪堂建好了,还缺点好酒好菜,你懂我意思吧?”

    “鲁直,我在东坡建了个雪堂,虽然是茅草糊的顶,但我觉得足够气派,速来速来!”

    【苏轼的朋友们自然也是十分给力的,有人带着美酒佳肴来,有人带着好书典籍来,也有人扛着梅花树和茶树让老苏栽在雪堂周围,于是这间简陋的小房间就变成了苏轼和朋友聚会的书房。】

    【123:有点《陋室铭》的意思了。】

    【丐帮帮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的不错,苏轼在这间小房子里每天读书写字画画,值得一提的是,书法宋四家里面的黄庭坚、米芾都是苏轼带出来的学生,米芾也是在这座小茅屋里面被苏轼指导行书的。】

    【狗尾巴草:过奖过奖,老苏表示也就随便教教,一不小心教出来几个大书法家。】

    【有了雪堂,苏轼的精神生活逐渐丰富起来,这是他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因为担心东坡肥力不行,苏轼凑了一笔钱去沙湖买地。】

    画面中,苏轼拄着拐杖和几人相携而行,一边聊天一边赶路。

    忽听耳畔几道春雷,还未等一行人反应过来,豆大的雨点开始落下。可拿着雨具的人已经先走了,同行人的被淋成了落汤鸡,一边找大树避雨一边嘟嘟囔囔埋怨天公不作美,让他们这般狼狈。

    这时候,他们看到,有个傻子不躲也不避,甚至一脸高兴地淋着雨继续走。

    “苏先生是不是这里有点问题?”一个年轻的后生指了指自己的脑子,悄声问同伴。

    旁人的反应苏轼并不在乎,此刻,一种恍然顿悟的感觉袭上心头,像是有一团气在胸腔回旋,不吐不快。

    于是,他放声吟诵出了第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不要去听大雨摧打树叶的声音,哪里妨碍我放声高歌慢慢赶路了呢?

    天幕外,只是听到了第一句,便足以让北宋的一干文人竖起耳朵,虽只有两句,但脱口而出的潇洒达观透过天幕激荡在他们心间,已经有不少人拿出了笔墨,一边记一边聚精会神地等着天幕赐下锦绣真言,不对,是等着那位东坡居士赐下真言。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踩着草鞋,拄着拐杖,画面中的苏轼跃过一处崎岖不平的路段,走得越发从容。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