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正文 70-80(第1页/共2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70-80

    第70章

    京城里的八卦一日一日传来, 不但多,还很炸裂。

    但时间长了,也会给人一种疲倦感。

    “他们公主?和王爷的日子这么无趣吗?”宁颂有时候也想问这个问题。

    两方似乎除了掐架之外, 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做。

    “……那他们的确没什么?事做。”

    听完了宁颂的吐槽, 齐景瑜淡定道。

    相比于他们这些书生, 日复一日手不释卷, 在激烈的考试中拼杀,凭借着运气才能?脱颖而出。

    京城的天潢贵胄们刚一出生, 就站在了旁人努力?的终点上。

    读书, 皇子公主?们当然不需要。

    “别?说了, 再说要生气了。”宁颂制止了齐景瑜继续想要说下去的欲望。

    京城里的争斗虽然与?宁颂没有直接关系, 但与?端阳公主?有关的传闻, 仍然暂缓了临州的局势。

    “之前皇上针对临王府, 为的也是给自己下一任铺平道路。”

    在两个继承人中,今上本人或许有所偏好, 但不可否认的是, 若是皇帝本人忽然驾崩,这两位加起来或许都不是临王的对手。

    可现在好了。

    朝廷还未找到借口对临王出手,两位继承人本身?先出了问题。

    “也不知道是谁想的好办法。”齐景瑜显得幸灾乐祸。

    此时此刻,对于端阳公主?本人往日是否对于皇嗣下手这件事, 其实根本没有多重要。

    皇上本人未必有多相信。

    但涉及到继承权争斗时, 皇上本人亦没有办法左右他人的看法。至少, 若想扶公主?上位,先得洗清公主?身?上的污点才行?。

    京城里无暇顾及临州府,临王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连带着宁颂等人也感觉到了久违的宁静。

    临近年关,书院里收拾出了几间学舍, 供学子们模拟考试。

    一人一间房子,房里只有一个作为桌子的挡板和一个椅子,学子们也只能?按照乡试要求带上两三日的干粮。

    考虑到天气原因,学院里给发了炭盆,担心学子们冻坏了手。

    “要是不行?的话提早说,别?硬撑。尤其是炭盆,注意通风,千万小心。”

    在进入号房的时候,宁颂与?同窗们叮嘱。

    “知道了宁师兄。”同窗们笑嘻嘻的,还未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

    结果模拟考试第一日就出了事。

    一个学子点了炭盆,关了窗,在屋子里待了一会?儿,就感觉到头?晕恶心。

    想要呼救,站起身?来,没走两步,就晕倒了。

    要不是宁颂在他隔壁,听到了人倒地的声音,拖延下去,怕是后果不堪设想。

    “不行?,天气还是太冷了。”

    按照恩科的时间,到时候正式考试的时间是在四月份,虽然不如乡试正式考试的八月,但学子们也能?够接受。

    但当下嘛,还是太冷了。

    “不如就回到自己的住处去。”宁颂想了个办法。

    既然模拟考试的本质是在单独空间里连续三日的生存考验,不如先从最简单的情况适应起。

    “……这,能?有效吗?”徐师兄问道。

    徐师兄本人也是方才被炭火熏得快要晕倒的受害者之一,区别?在于,他是真心觉得困难可以克服。

    “万一有人作弊怎么?办?”

    徐师兄的话引起了不少同窗们的怒目而视。

    “都这个时间了,还作弊,那怕是没救了。”宁颂冷酷地说道。

    如果说刚进入书院时,月考是为了筛选掉那些没有学习自主?性的学子,那么?到了后来,月考也好,季考也罢,都是为了检验学习进度。

    模拟考也是同样的道理。

    若是在这个时候还看不清考试的本质,非要故弄玄虚、弄虚作假,那恐怕是孔圣人来了也救不了。

    宁颂的建议得到了其他学子们的赞同,于是,连续三日的第一轮模拟考试开始了。

    宁颂回了家,自个儿将自己关在房间里。

    到了第二?日,就感觉到了不适。

    虽然他能?够自己烧水做饭,自己掌握答题、休息的节律,可将恭桶摆放在屋里,本身?就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操作。

    三日结束,他没来得及交卷,第一反应是先洗澡换衣服。

    一想到乡试要考三场,每一场都是三天,他就有一种想死的冲动。

    出去与?同窗们交流,大?家的表情都是一样。

    “这还是在家里,乡试的号房就那么?大?一点儿。”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四月份正值春天,温度不高,比起八月份的炎热,想起来又好了一些。

    第一回模拟考结束,夫子改了卷,整体水平都比平日差了一些。

    “这也是正常的,我这几日全思考怎么?做饭了。”

    许多学子在此之前,根本没有自己下过厨。

    隔了两日,第二?轮的模拟考再次开始。

    这一回,宁颂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减少了自己水的用量,主?食也是面食为主?。

    除此之外,还给自己备了一份风干的肉食。

    这一次,他的体验好了许多。

    虽然总体看来也很痛苦,但比上一次好得多。

    考完之后,他与?同窗们分享了自己的食谱,那一份风干的肉食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追捧。

    “我把方子给食堂,到时候让他们做一些。”

    这不但是节省了学子们的精力?,同时也是给食堂的师父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说不定能?够改良出更好的。

    第三回模拟考试,有了第一、二?回的经验,学子们都释怀了许多。

    人生这么?长,有一些罪是一定要受的,既然如此,干脆主?动一些得了。

    新的方便食物的确解放了学子们的双手,但时间安排上却出了问题。

    有些人晚上睡不着了。

    “……或许是压力?太大?了?”三日的时间,既要答卷,又要做饭,还要面对着同一个屋顶,晚上根本睡不着。

    对于这个问题,宁颂自己也没有解决方法。

    “锻炼身?体吧。”

    除了运动,宁颂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能?够立刻改善失眠的办法。

    当年他读书时科研压力?很大?,论文写不出来,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这都是读书人的宿命。

    白?鹿书院一共进行?了三轮模拟考试,考完之后,宣布暂停。

    “等明年春天再继续吧。”再考下去,学子们怕是要废了。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70-80

    经过这三轮的折磨,年纪轻轻的学子们脸上似乎都变得沧桑了起来。

    虽说为了乡试,白?鹿书院取消了漫长的寒假。但临近春节,书院仍然给学子们放了假。

    假期虽然只有短短七天,但也足够学子们回家同亲人们团聚。

    和去年过年一样,这个春节,宁颂同样与?宁淼和宁木去了凌府。

    只不过区别?在于去年宁颂是带着弟弟妹妹无处可去,那时候与?凌恒没有多熟悉,去凌府更多在于避难。

    而今年,去凌府过年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哥哥,快来玩儿。”

    宁颂收拾了行?李,一路到了凌府时,宁淼与?宁木两个人是飞扑着过来迎接他。

    两个小朋友穿着一样布料做的衣服,宛如年画中的小仙童。

    见了宁颂,两人叽叽喳喳地说最近做了什么?。

    凌府很大?,韩管家也宠着孩子,在闲暇时候,就陪着他们堆雪人、打?雪仗,甚至趁着某日下学,在府里滑了雪。

    “韩叔给我们两个人准备了房间。”

    宁淼在说自己在凌府拥有房间时,眼睛亮闪闪的,看上去颇为开心。

    过了年,她就十岁了。

    虽然从小到大?她都与?宁木住在一起,但是她也想有自己的房间。

    更别?提在凌府还有侍女姐姐陪她读书习字。

    “谢谢韩叔没有?”一只手拉着一个小朋友,宁颂朝着府内走去。

    “谢了。”宁淼与?宁木乖乖地说。

    一路上,宁颂发现上一回自己来时还封闭着的区域都开启了,不少地方移种了梅花。

    “韩叔问我哥哥最喜欢什么?花来着。”宁淼有些疑惑地说道。

    她不明白?,为什么?凌府里种什么?,需要问她的哥哥喜欢什么?。

    宁颂听了,没忍住摸了摸小朋友的脑袋。

    “是韩叔好客。”

    纵然在宁淼面前说的是客观的答案,但等到宁颂见到凌恒本人时,脑海中仍然不由得闪过了那个问题。

    “在想什么?,来吃饭。”

    凌大?人前几日加班加点,处理了一批又一批的公事腾出来时间,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看心上人发呆的。

    一顿年夜饭吃得丰盛又热闹。

    吃完了饭,两个小朋友被韩叔哄着去一边玩,屋子里就剩下宁颂与?凌恒两个人。

    在灯烛光下,宁颂的目光扫过凌师兄,此情此景下,难免有一些微微的紧张之感。

    “坐那么?远干什么??”凌恒蹙眉。

    宁颂的指尖动了动。

    “我看了你?前几日写的文章,有些问题,抓紧时间我和你?说一说。”

    宁颂:“……”

    方才紧张的他宛如一个小丑。

    时间如同流水一闪而逝,七天的小长假在讲题、看书、了解乡试详情之中度过。

    临到了分别?时,宁颂才有了自己稀里糊涂之间在凌府过完了第二?个年的真实感。

    宁颂回书院时,仍然是凌恒去送的。

    到了书院前,即将分开时,凌恒的眸中才闪过了一丝情意:“好好准备,你?可以的。”

    说罢,伸出手摸了摸宁颂的脑袋。

    这一下实在是出乎意料,宁颂过了两秒才反应过来。

    “我知道了。”

    等到回书院,宁颂叹了口气。

    要不是他确定凌师兄喜欢他,他还以为之前自己产生了幻觉。

    这凌师兄,未免也太含蓄了一些。

    时间在考试中一闪而过,转眼间,已经到了四月初。

    四月六日,学子们已经报完了名,京城里派来的大?学士也到了,正副主?考确定之后,抽调了部分官员入闱。

    官员们进行?入帘上马宴之后,监试官封帘。

    四月初八,乡试第一场第一日正式开考。

    第71章

    不?同于县、府、院三级考试, 乡试作为大雍朝选官体系中正儿八经的第?一道门槛,在程序上比之?前严格得多。

    根据齐景瑜的科普,这一回的考官分为主考官和同考官, 前者是由京城里?来的大?学士担任, 后者则是分给了陆之?舟与梁巡抚。

    “官衔这么高的同考官, 还是第?一回。”

    按道理?说, 京城里来的大学士是正三品,同考官作为主考官的副手, 本应该品级更低, 可谁知道, 在来之?前遇到了两位地方大员上折子打架。

    因此, 这位来自京城的主考官, 就喜提两位官衔比他高得多的副手。

    “不?过他们应该挺开心的。”齐景瑜说的是两位打架的大?人。

    这一份开心, 并不?是在于拿到了同考官的职位,而是在于同考官的特殊性。

    根据大?雍朝的惯例, 乡试题目的产生方法由两轮抽签所决定?。

    第?一轮抽签, 是指主考官在朝廷规定?的出题范围中进行抽签,确定?本次乡试正式的出题范围。

    紧接着?,同考官在主考官选定?的出题范围中进行大?量出题作为备选,再由主考官进行二轮抽签。

    第?二轮抽签抽出来的题目, 就是本次乡试的正式题目。

    虽说最终题目由主考官抽签决定?, 有着?一定?的随机性, 但作为同考官,能将自己的题目加入题库,就已经拥有一种影响乡试走向的权力。

    “但是, 我想说,虽然我们与陆大?人关系不?错, 但未必有多少人想要答他出的题。”

    齐景瑜在与宁颂科普乡试小?细节时,不?少同窗都在身旁竖起耳朵悄悄听着?。

    等听到这一句时,不?由得赞同地点点头。

    他们是答过院试题目的,知道陆大?人的秉性。以他的性格,出起题来简直是天马行空,异想天开。

    相比起来,他们还不?如?去答梁巡抚出的题。

    在梁巡抚到东省来任职之?前,对方的官声一直不?错,为人也称得上是端方。

    “你们确定?吗,我听说梁巡抚去府学讲了好?几日课的。”周果在一旁幽幽地说。

    说到这个,周果自己也觉得自己运气不?好?。

    之?前在院试的时候,他本来可以冲一冲第?一,结果被宁颂这么一个小?乡村里?冒出来的学子抢了案首。

    他觉得不?服气,听说宁颂要来白鹿书院,自个儿也跟了过来,想着?起码要在平日里?更胜一筹。

    谁知道又?冒出一个临王府世子。

    有了世子撑腰,他还真没办法与宁颂别?苗头。

    就这样,他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帮宁颂办事的小?弟,回想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70-80

    这一回听到梁巡抚去府学讲课,在某一瞬间,他的后悔达到了最高点——

    早知道他当时也去府学了。

    也不?至于他父亲在京城里?受他在白鹿书院的牵连,在京中想要站队时被端阳公主和成?王同时嫌弃。

    当然,这些话他不?可能直白地说出来,只好?将自己的消息透露给同窗们,等待着?同窗与他一起同仇敌忾。

    “这有用吗,府学那群废物。”

    同窗们的确被吸引了注意力,但反应的方向却与周果想的完全?不?同。

    白鹿书院的学子本身与府学的学子没有什么仇怨,奈何当时入学时是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

    他们之?所以能够进入白鹿书院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是最好?的一批生源。

    只有不?如?他们的,才去了府学。

    这是一种固有的,自觉比府学考生们强的信念。

    更何况,前一段时间,府学再一次拒绝了白鹿书院联考的邀请,学子们难免觉得府学的学子们不?够大?气。

    归根到底,没有人愿意接受曾经居于自己之?下的人反而超过自己。

    “你是说梁巡抚有可能和府学的泄露题目?”

    这一个反应倒是和周果想得一样了。

    但接下来,对方就否认了自己的说法:“不?能吧,经义题一共也就那么一点儿出题范围。”

    这就要说到在模拟考试过程中,宁颂带着?学子们做的一项准备工作了。

    他们借着?白鹿书院藏书阁的便利,将东省有记载的一百多次的乡试题目统计了出来。

    其中有百分之?九十数量以上的四书题,题目都遵循着?《论语》、《中庸》、《孟子》的出题顺序。

    整理?四书题的来源,发现出自于《论语》和《孟子》的题目数量最多,都超过了一百道。

    除此之?外?,就是《中庸》,《大?学》反而是数量最少的。

    在统计过往四书题目的过程中,他们不?光发现了考官们出题范围的偏好?,还发现了种种“巧合”。

    譬如?说在这数百次的乡试中,有二十多次的乡试题目相似,大?雍87年和102年两科的乡试题目,除了个别?题目不?同之?外?,两科的题目相似度高达百分之?八十。

    做完数据分析,学子们整个人都麻木了。

    第?一个反应,是考官竟然偷懒。

    哪怕是乡试这么重?要的考试,考官们仍然存在着?向前借鉴的取巧行为。

    不?过对于这一点,宁颂的看法有所不?同。

    曾经他读书时帮导师给本科生出过题目,当时他的想法也是看看往年的题目,而不?是自己找题。

    实在是前者的做法既省事,又?不?容易出格。将之?前的题目改一改、糅合一下,便是一套再好?不?过的题目。

    何况,四书统共就那么几本,加上前朝的几百年间,读书人们早就读的滚瓜烂熟。

    适合出题的内容,确实是只有那么有限的一小?部分。

    第?二个反应嘛,就是人固有的偷懒之?心了。

    若是早知道有这么一个办法,他们就只重?点读出题重?灾区的一部分内容了,何苦如?老黄牛一般,吭哧吭哧地读来背去。

    当然,这一点也遭到了宁颂的鄙视。

    “万一,我说万一今年大?家运气不?好?,恰好?遇到了冷僻的内容,难道当场不?做题了不?成??”

    题答不?上来是小?事,大?不?了再过三年,可若是遇到了认真的考官,对此计较,说不?定?还会被申斥。

    若是丢了考试资格,到头来得不?偿失。

    “颂哥儿,我们只是说说而已。”被宁颂拧着?眉说了两句,几个抱怨的同窗都不?吭声了。

    当时宁颂带着?同窗们统计了考试内容,一是为了帮助大?家了解题目的来源,减少焦虑;二就是为了明确复习重?点,提高冲刺阶段的效率。

    他的初衷是否达到目的犹未可知,但目前嘛,倒是可以破除一些周果制造出来的焦虑。

    “经义题就算了,难道他会泄露策论的题目?”

    这就有些夸张了。

    并不?是学子们信任梁巡抚的人品,而是基于逻辑判断来否定?这个问句——

    他们不?觉得梁巡抚会为了赌气而将自己的前程赌上去。

    自己拱火没成?功,周果显得有些消沉,一声不?吭地待在一旁。

    不?一会儿,他整理?了心情,再抬起头时,发现宁颂正在一旁若有所思地注视着?他。

    周果有一种被看穿了内心深处目的的错觉,连忙心虚地移开眼。

    纵然周果试图拱火的想法没有成?功,但在四月初八这晚排队时,府学学子与白鹿书院的学子们仍然互相看不?上眼。

    “我们府学的学子怎么还会自己排队啊,真是让人惊讶。”

    白鹿书院的学子们到了考院门口,见府学学子们对自己一行人指指点点,火气不?由得冒了出来。

    “你什么意思?”

    正如?学子们虽然在读书,但耳清目明,什么都懂一样,府学学子也明白出于一些原因,己方在乡试中与白鹿书院是对立面。

    而且,梁巡抚来给他们讲过课。

    虽然话说是一地的大?员关心教育,但仔细说来,未免有巡抚大?人觉得他们不?如?白鹿书院,因此来给他们开小?灶的隐藏含义。

    这让府学学子们心中有一些微妙的情绪。

    如?今,这些微妙的情绪在对手们的挑衅中陡然爆发。

    “什么‘什么意思’,夸你们呢。”白鹿学院的学子当然不?会轻易上当,退一步,笑嘻嘻地说。

    只是这说话的表情称得上是“含义丰富”。

    “把话说清楚。”

    如?果现在退一步,仿佛就是怕了对面一样,府学学子们年轻气盛,上前一步。

    “考官,有人想打人。”白鹿书院的学子在矛盾的爆发前,就举起了手。

    不?同于院试在外?维持秩序的只有一些皂吏,乡试将负责考试的官员分给内帘官和外?帘官。

    光是负责正式考场之?外?事务的外?帘官,就有监临、外?提调、外?监视等等职责分工。

    在如?此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下,白鹿书院的学子一举手,就立刻有人跟过来了。

    “怎么回事?”来人穿着?官服,瞪视道。

    府学的学子被同窗拉了拉,悻悻地缩了回去。

    发生在考院门外?的冲突如?同一个小?小?的火星子,还未点燃,就被及时赶到的外?帘官熄灭。

    很?快,就算是学子们之?间有一些积存的矛盾,此时也来不?及顾及了。

    乡试的节奏实在是太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70-80

    快了。

    不?同于县试、府试和院试的清晨入场,东省各府、州、县的考生们长途跋涉,于四月初八之?前在考院前集合。

    四月初八夜里?,考生们点名完毕。

    点名之?后,经过搜子的层层搜查,考生们才能进入考场。

    “你们几个都是一个地方的么?”

    在搜查时,负责监看的官员本不?用说话,但在看到连续几个人准备的行李一模一样,不?由得开口问道。

    “回大?人,正是。”

    白鹿书院的学子的行李中,准备的是经过多次模拟考之?后总结出来的结果,也是最大?程度能他们在这九天六夜的煎熬中好?过一些的物事,比如?说食堂里?特制的饼子,衣服和墨。

    官员点点头,挥手让他们进去。

    考生们陆续进入考场,在灯烛光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此刻,天已经完全?黑了。

    这是乡试的第?一夜。

    到了四月初九早上,试题才会正式发下来。

    进了号舍,宁颂先不?管周围的动静,将桌板拆开并好?,脱下了外?套铺上去,躺了下来。

    由于这阵子身体状态调整不?错的缘故,过了一会儿,就闭上了眼睛睡了。

    这是他从模拟考中确定?的攻略之?一。

    第?一场时间很?长,他得保存自己的体力。

    因此,在陆大?人接受好?友的嘱托,好?不?容易抢到了内帘官的分工,去找宁颂看一眼时,发现自己好?友牵肠挂肚的人正在呼呼大?睡。

    陆大?人:行吧。

    是他多虑了。

    第72章

    由于是恩科的缘故, 这一回参加考试的考生数量比正科少一些。

    但哪怕是这样,考生?的总数也超过了两?千人,数量不多?的号舍仍然被考生们挤得水泄不通。

    考生?们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号舍, 刚坐下来, 第一反应就是打量四周, 继而兴奋或者紧张。

    如同宁颂这样收拾好东西倒头就睡的, 是极少数。

    坐在宁颂对?面的考生?见?了,露出无语的神情——在这种场合里能够呼呼大睡, 也是奇才一枚。

    被塞了将近两?千人的考院的确很是吵闹。

    每个人的号舍距离考院正?门的距离不同, 寻找号舍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有的人运气好, 进门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些人则不然, 搬着自己几十斤的行李, 一直走到腿脚发?软,也未能及时找到自己的号舍。

    于是, 考生?们的走动声?、窃窃私语声?, 与号军、监试抱怨的声?音,都变成了一道道噪音在耳旁源源不断。

    但宁颂睡得很香。

    能有这个作息,一是因为他白日里早起,取消了午睡, 辛辛苦苦从白鹿书院赶来, 一路上故意让自己很累。

    二嘛, 就是提前的准备很安排。在近两?个月里,他一直都在为了考试而调整自己的作息。

    号舍里,宁颂沉入梦乡, 而四周的响动一直都没有停止。

    一直到了三更天,周围才微微安静了一些。

    到了这时候, 一些紧张的、兴奋的考生?们才想到要睡一会?儿。

    但靠在低矮的号舍里,靠着硬得硌骨头的木板,一时半会?儿睁大眼睛,一点睡意也无。

    辰时,临州府四月的天还没有亮,但考院里已经有了动静。

    喧天的锣鼓声?响起,是考院提醒考生?们起床的声?音,再有半个时辰,乡试第一场就要发?卷了。

    在这锣鼓声?中,宁颂睁开了眼,掀开自己的外套,坐了起来,看上去端是神清气爽,与对?面号舍里的学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晚上的觉睡得不错,宁颂自觉得自己的体力恢复了八成。

    在简单的收拾之后,他开始给自己做早餐。

    对?面号舍的学子打着哈欠,掐了自己一把,强行将自己从睡梦中叫醒,还没来得及后悔没有早睡,就眼睁睁地看着对?面的奇才开始做饭。

    ……等等,这也不是吃饭的时候啊?

    宁颂没有注意到周围的人反应,而是拿出了自己行李来。

    乡试第一场,由于时间较晚,第一日大部分时间都在排队,宁颂准备了两?天的食材量。

    最重要的就是这顿早餐。

    虽说第一场乡试一共三日,可仔细算下来,第一日被排队进场占据,第三日过了午时就要收卷,真?正?答题的时间只有第二日一整天与第三日早上。

    第二日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试卷刚发?下来这一段时间。

    如果没有充沛的营养供给,那么答题的状态显然无法保证。

    乡试作为严肃的、具有很长历史的考试,考院本身是给考生?们提供伙食的。

    但这两?餐一是时间不固定,二是质量参差,难以下咽,宁颂根本没有考虑。

    事实证明,想要抓紧时间吃上这顿饭,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做。

    于是,对?面的考生?眼睁睁地看着宁颂点燃了自己紫铜质地的便携小灶,用小锅给自己烧了水。

    紧接着,往水中加了自备的牛肉干和?干饼,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儿香料。

    不一会?儿,香味飘得到处都是。

    隔壁以及对?面号舍的考生?们:“……”

    这是想让他们死。

    昨晚上没睡好,早上又遭到了香味袭击,周围的学子们本打算也给自己弄一些吃的。

    奈何一是没有提前准备,带进来的饮用水数量很少,舍不得用做早餐。

    二嘛,就是厨艺有限,一时半会?儿不知道该怎么做。

    只是一犹豫的功夫,时间就不够了。

    而这时,宁颂已经吃完了饭,将锅子和?调料都放了回去,收拾好了桌子,正?襟危坐等待发?卷了。

    见?状,别?的学子们也只要熄了这个主意。

    不一会?儿,考卷发?下来了。

    但是学子们仍然不能答卷。

    偌大的考院,两?千名?学子,考卷显然不能同时抵达所有考生?的手中,为了公平,在一个所有考生?拿到考卷之前,都还不能正?式答题。

    但不能答,不意味着不能看。

    借着这点儿时间,宁颂将整张试卷看完了。

    按照朝廷发?布的乡试试题程式,乡试第一场,考《四书》义?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道。

    《四书》的出题范围亦有规程,第一道题出自《论语》,第二道题《中庸》,最后一道题出自《孟子》。

    正?如四书题不容易玩出什么花样一样,题目本身也颇为保守,第一题为“夫子之道至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70-80

    已矣”。

    虽然出题对?于原本文章内容有所截断,但对?于对?论语倒背如流的人来说,都明白这道题是出自《里仁》篇。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与曾子的谈话中,孔子提及自己的学问中有两?个字贯穿其?中,孔子不明说,但曾子明白,在同门询问时,道出了答案:忠与恕。

    由于忠与恕原本就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在论语中出现过许多?次,答起来反倒是不好答。

    宁颂想了想,才定了论。

    所谓“忠”,孔子在《雍也》篇中论述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恕”,《卫灵公》篇也有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此,在正?式开考之后,宁颂在草稿纸上写道:“夫子之至道,曰忠与恕。中心为忠,如心为恕,以及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洋洋洒洒三百字,意犹未尽。

    若不是考试规定只能答三百字,宁颂恐怕能够答更多?。

    答完了第一题,宁颂紧接着看第二题。

    “博厚,所以载物也。”

    毫无疑问,这是一道出自于《中庸》的题目,考题给了一句,整句除了考题那一句之外,还有“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这几句看似在说博厚、高?明、悠久,但实际上原文是讲“诚”。

    所谓“诚者,自诚也”。

    后世中,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即认为《中庸》是在反复叮咛教?人做事的道理。

    《中庸》中,也将“诚”这一品质反复讨论,宁颂想了想,也从“真?诚”作为切入点: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也。

    真?诚,再怎么坚持也不为过,而做到这一点,是从选择一个小事坚持下来作为起始。

    由此写下去。

    写完了两?道题,一早上的时间已经过去,到了这时候,正?好是考院里给考生?们发?第一餐的时间。

    宁颂抬起了头。

    考院中的监试们临时给考生?们做饭显然不现实,而且涉及到保密的需求,也不能从考院外购买。

    因此,为了满足考生?们的需求,在乡试开考前,考院中就入驻了一批军士,称为号军。

    一方面,这些号军可以与胥吏一起负责伙食,另一方面,考虑到考生?们有自炊的需求,也需要号军们的帮助。

    但话是这么说。

    就如同许多?政策的出发?点原本是好的,然而落实不到实处一样。

    无论供餐政策与号军的设置,都是为了考生?们更好的答题。

    可问题是,在实行起来,由于一系列原因,并不能达到原先的效果。

    比如,发?放的饭不能吃。

    宁颂盯着那半生?不熟的、夹杂着砂石的米粒,看不出形状的菜,胃口都倒尽了。

    他自认为不是一个挑剔的人,奈何这考场里发?放的饭他实在是吃不下去。

    若是吃了,恐怕后半场的题不用答了。

    在号军鄙视的眼神里,宁颂让人将自己的饭收走,自个儿要了水,开始做饭。

    在做饭之前,宁颂先将要来的水过滤了一遍。

    他在考试之前关注过考院附近的环境,考院距离东省的绕城河很近,取水方便。

 &n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