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桔纸书屋 > 其他小说 > 沙缇最新小说 > 正文 9、1980-9

正文 9、1980-9(第1页/共2页)

    提供的《炮灰崽家长永不认输》9、1980-9

    高晋年是个行动派,说要去替换高雪萍回来,等搅团儿吃完,就戴上草帽去地里了。

    不过高雪萍回来也没有休息,正如陆柚之前说的那样,她还有做衣服的活儿要忙,等歇了会儿把身上的汗落下去之后就去了自己屋里开始踩缝纫机。

    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在农村里面有很多的能工巧匠,农村就把它称为匠人,像制作家具工具的,盖木房子称为是木匠,把锯木板的称为锯匠,还有补锅的称为补锅匠等等。

    只不过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这些匠人逐渐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中。

    但是在七八十年代,他们还是相当吃香的“技术工”。

    因为他们赚的钱就比种田稍微轻松一点,因此这些匠人在七八十年代是非常吃香的。

    而在各式各样的匠人中,弹匠、瓦匠、铁匠和裁缝匠又是“技术工”里的尖尖儿。

    类比于后世普通大学和重点大学那种。

    弹匠是弹棉花打被子的,家里再穷都会有一床被子。

    可棉花被子盖个几年,盖久了会变得梆硬不暖和,这时候就需要弹匠来将棉被重新弹一弹,将其变得蓬松柔软。

    更不用说如果家里添丁进口,尤其是结婚娶亲,那新棉被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也少不了弹匠师傅。

    瓦匠是制作瓦的,如何将泥土制作成瓦胚,然后用多高的温度烧多久才能变成青瓦或者红瓦,那可都是行业里的不传之秘。

    而农村只要是盖房子都少不了用到瓦,自然瓦匠的身份也是备受尊敬。

    铁匠就自然不用说了,无论是菜刀镰刀锄头铁锅耙犁……用到铁的地方可多了去了。

    相比起来以上这些要费力气的匠人,裁缝匠听起来似乎就要轻松多了——这也是大部分农村女性所向往的。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商品流通不好,很多东西都是自给自足,衣服也不例外。

    过去没有缝纫机时,都是一针一线的手工缝制,但是这样缝出来的衣服不够整齐,也不太牢固——当然手艺好的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可是要达到这样的标准,通常要费许多的工夫。

    有了缝纫机,缝制衣服自然就方便了许多,不仅针脚整齐又结实,而且速度还快。

    以前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做出来一套衣服,现在只需要两三天就可以做出来,哪怕布料和棉花都需要凭票供应,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投身这个行业,也促进了裁缝这一行的快速发展。

    给了裁缝匠不少利润空间,让裁缝这一行当逐渐得以发展。

    不过在农村这个地方,愿意花钱做衣服的也不多,再加上高雪萍年前才学成归来结束学徒生涯,到现在两个多月也就才接了几个单子。

    其中一个单子还是靠着高晋年——就是高晋年才去给人家做喜席的赵家的新媳妇儿穿的新衣裳。

    不过也是因为那个单子完成的不错,所以陪新媳妇儿来取衣服的她表姐就顺势又下了个订单,这才不至于让高雪萍空档。

    xxx

    陆柚被[生病需要修养]的理由打发去休息,这会儿桃子和小梨子也被赶去睡午觉了,他没有孩子可以玩(bushi),百无聊赖下便看高雪萍踩缝纫机打发时间。

    穿针、走线、踩脚踏。

    “哒哒哒……”随着皮带传动,高雪萍仔细车起了布料,她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匀速推送的布料经过机针处留下一串细密而整齐的针脚,不一会儿的时间,两块布料就被完好地缝合在一起。

    高雪萍做得认真,陆柚也看得出神。

    陆柚和自己的外婆相处时间不多,老人去得早,随着他渐渐长大接触的人和事变多,对于老人的记忆便更加单薄。

    不过他时常会在陪妈妈回忆往昔的时候和她翻看那些老照片。

    其中就有一张是年轻的外婆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妈妈的泛黄老照片。

    那张照片中,初为人母的外婆年纪也不大,看上去最多二十出头,和眼前这个这个扎着两条又黑又粗的油亮麻花辫少女基本上一模一样。

    高雪萍和他前世的妈妈作为母女俩,长相轮廓其实是颇为相似的,此时而高雪萍认真做衣服的场景,逐渐前世小时候看到的妈妈做衣服的场景重合,唤起了他的童年回忆。

    前世的陆柚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妈妈亲手做的,而妈妈的裁缝技艺就师从外婆。

    可妈妈说,外婆并不喜欢做衣服因为太累太辛苦而收入太微薄。

    只是因为好歹算是一项进项,所以哪怕累也只能咬牙做。

    那个时候外婆白天要去干活,做衣服只能在下班后,为了多赚点,总是整宿整宿地干到后半夜,第二天又蒙蒙亮就又要去打工。

    那个时候机器做衣服已经兴起,同样是几块钱十几块钱,人们可以马上买到新衣服穿到身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