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桔纸书屋 > 其他小说 > 千阳燎原最新小说 > 正文 3、普信皇帝朱祁镇(3)

正文 3、普信皇帝朱祁镇(3)(第1页/共2页)

    提供的《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3、普信皇帝朱祁镇(3)

    听到天幕这样说时,许多人偷看朱元璋的脸色,却见他神态自若,似乎完全不信天幕所说的。倒是一旁的王振,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

    他感受到了天幕对自己浓浓的恶意,同时,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天幕要揭了他的老底儿,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

    王振偷偷观察皇帝的脸色,藏在衣袍里的手,无意识地紧握起来。

    但自己的结局,都取决于皇帝会相信多少。大臣告状他不怕,但天幕不一样,它来得神异蹊跷,说的又事关江山社稷,皇帝也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就是不知道,事后再和皇帝分辩,皇帝还会信自己几分?

    这样想着,王振遥望天幕,眼中的恨意和恐惧,全然藏不住了。

    相对于王振那汹潮涌动的内心,朱元璋则要平静多了。他早已料到,王振不是个普通的宦官,也很想知道,这个阉人,作威作福到了什么程度。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放在王振身上,合适,又不完全合适。王振是个落榜秀才,家中有妻有子,但考进士无望,渴望往上爬的他,直接手起刀落,准备修炼葵花宝典——啊,不对,是选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进宫做太监。】

    【进了宫,王振突然就到了知识荒漠,身边的太监宫女几乎都是文盲,王振这样一个秀才,简直是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啊!王振的秀才学历,在皇宫里简直是碾压局,轻松虐菜,一下子把其他的太监都比下去了。从永乐年间进宫,到宣宗钦点为东宫局郎,陪太子读书,再到宣宗去世,借着帮皇帝看折子的机会,一点一点掌握权力,熬死了辅政大臣三杨和太皇太后,王振最后成了大明的实际一把手。所以看到没有,学历是很有用的,关键是你在什么地方用。】

    【更何况王振陪着朱祁镇长大,朱祁镇对他有雏鸟情结,心理上极为依赖他,对他这个“饱学之士”言听计从,言必称先生,骄傲一下不过分吧?】

    玄烨哂笑:皇子的教育,竟然如此随意地,交给一个进士都考不上的太监,明朝不亡,才是奇事。

    朱元璋听到这儿,也觉得这事儿太胡闹。王振陪太子读书,就是陪在身边,给太子答疑解惑的人,一个进士都考不上的人,能教给太子什么治国良策?

    皇位的继承人,必须接受最顶尖的教育,这曾孙子朱瞻基对他儿子,确实不够用心。

    朱元璋待自己的继承人朱标,是将全国最出众的能人,都找来教导他,朱标也不负众望,长成了文武兼备、德行出众的人。但朱元璋没想到,自己的子孙们,竟然对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教育,如此敷衍。

    【如今,北京是全国教育资源最卷的地区,海淀妈妈们甚至卷到了国际。但谁能想到,几百年前的大明朝,住在一环皇宫内的太子,教育资源能被现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秒杀?】

    帝王们,都敏锐地捕捉到了“几百年前”这个词眼,顿时明白,这天幕,不是什么神仙法术,而是后世之人!

    嬴政、刘彻、李世民和赵匡胤又忍不住揣测,这明又是多少年后的朝代?后世之人,必然知晓现如今的许多事,天幕又会不会提及自己和自己的王朝呢?心里如此想着,忍不住热切期待起来。

    玄烨忍不住坐直了身体:天幕来自几百年后,那就是离大清没多少年了,这天幕可会说到大清是如何没的?后世之人如何有了这玄奥的能力,将声画都传了过来?

    “陛下!”大臣们也激动了,几百年前!天幕是后世人在评说前人!

    朱元璋止住他们的话头:“朕明白你们的意思,若是后世之人,倒更有几分可信了。”

    这话说得,王振心里更是一片冰凉,皇帝信了天幕的话!

    【回到王振身上,他初到朱祁镇身边时,有皇帝和太后在,他离帝王权柄还差很远。明宣宗驾崩,九岁的朱祁镇登基,他骤然就靠近了帝国的顶级权力中枢,他的心就活动起来了。不过此时,张太后还活着,辅政大臣三杨也还在,王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能偷偷搞事。一直到正统七年,最大的阻碍张太后去世,三杨先后因年事渐高,先后致仕并离世,所有能压制王振的人都死了】

    【王振忍耐多年,终于从偷偷干预政事,变成光明正大干预了。他勾结内外官僚,擅权专政,所有违逆他的,不是丢官就是下大狱,甚至家破人亡;吹他捧他,给予贿赂和好处的,就能高升。他的专权,引得朝廷上下,争相攀附,甚至还有大臣称之为“翁父”】

    文武大臣们,直接朝着那些叫王振干爹的官员们看去,面皮薄一些的,臊得满脸通红;也有脸皮厚的,不以为耻,反而面带笑容。能攀上王振,叫一声翁父,是一种能力和本事,一般人还攀不上呢!

    只要皇帝还宠信王振,他们这些依附的人,就不会有事。王振跟皇帝可是从小养育大的情谊,一般人撼动不得。

    大臣们行注目礼的人,朱元璋都看在眼里,记住名字,事后算账。

    一旁的王振,本以为皇帝会诘问自己一番,还在搜肠刮肚地,给自己想开脱之词,但皇帝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反而弄得王振更加忐忑了。

    若是此时,他开口辩解,反倒像是主动承认了,不辩解,又像是默认了。真是让王振真是十分纠结,左右为难。

    【男人的三大追求,美女王振是有心无力了,所以他极度贪钱和恋权。就像瓦剌这种专业来薅大明羊毛的能手,也要被王振反薅一把,给他送礼贿赂,瓦剌才能从大明朝廷得到丰厚的赏赐。瓦剌话事人也先,不给王振贿赂了,王振就不干了,觉得这不仅是钱财问题,更是有点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意思,瞧不起他这阉人。】

    【正统十四年二月,也先派人给明朝朝贡马匹。按照惯例,明朝给瓦剌的赏赐,是按照人头来的,来多少人赏多少东西。这羊毛实在太好薅了,于是瓦剌不仅来了快两千人,还虚报人数到三千人,送来的马也不是上等马,而是劣等马。王振懂这事里面的弯弯道道,以前也先给他封口费,他就当不知道,这次也先不给,王振就不干了,不仅查实了人数,根据人数给的赏赐,还把马的价格,直接砍去了五分之四,拼夕夕都直呼内行的砍价能力。】

    大臣们:被骗了!

    朱元璋:事情和我知道的好像不太一样?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3、普信皇帝朱祁镇(3)

    听到天幕这样说时,许多人偷看朱元璋的脸色,却见他神态自若,似乎完全不信天幕所说的。倒是一旁的王振,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

    他感受到了天幕对自己浓浓的恶意,同时,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天幕要揭了他的老底儿,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

    王振偷偷观察皇帝的脸色,藏在衣袍里的手,无意识地紧握起来。

    但自己的结局,都取决于皇帝会相信多少。大臣告状他不怕,但天幕不一样,它来得神异蹊跷,说的又事关江山社稷,皇帝也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就是不知道,事后再和皇帝分辩,皇帝还会信自己几分?

    这样想着,王振遥望天幕,眼中的恨意和恐惧,全然藏不住了。

    相对于王振那汹潮涌动的内心,朱元璋则要平静多了。他早已料到,王振不是个普通的宦官,也很想知道,这个阉人,作威作福到了什么程度。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放在王振身上,合适,又不完全合适。王振是个落榜秀才,家中有妻有子,但考进士无望,渴望往上爬的他,直接手起刀落,准备修炼葵花宝典——啊,不对,是选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进宫做太监。】

    【进了宫,王振突然就到了知识荒漠,身边的太监宫女几乎都是文盲,王振这样一个秀才,简直是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啊!王振的秀才学历,在皇宫里简直是碾压局,轻松虐菜,一下子把其他的太监都比下去了。从永乐年间进宫,到宣宗钦点为东宫局郎,陪太子读书,再到宣宗去世,借着帮皇帝看折子的机会,一点一点掌握权力,熬死了辅政大臣三杨和太皇太后,王振最后成了大明的实际一把手。所以看到没有,学历是很有用的,关键是你在什么地方用。】

    【更何况王振陪着朱祁镇长大,朱祁镇对他有雏鸟情结,心理上极为依赖他,对他这个“饱学之士”言听计从,言必称先生,骄傲一下不过分吧?】

    玄烨哂笑:皇子的教育,竟然如此随意地,交给一个进士都考不上的太监,明朝不亡,才是奇事。

    朱元璋听到这儿,也觉得这事儿太胡闹。王振陪太子读书,就是陪在身边,给太子答疑解惑的人,一个进士都考不上的人,能教给太子什么治国良策?

    皇位的继承人,必须接受最顶尖的教育,这曾孙子朱瞻基对他儿子,确实不够用心。

    朱元璋待自己的继承人朱标,是将全国最出众的能人,都找来教导他,朱标也不负众望,长成了文武兼备、德行出众的人。但朱元璋没想到,自己的子孙们,竟然对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教育,如此敷衍。

    【如今,北京是全国教育资源最卷的地区,海淀妈妈们甚至卷到了国际。但谁能想到,几百年前的大明朝,住在一环皇宫内的太子,教育资源能被现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秒杀?】

    帝王们,都敏锐地捕捉到了“几百年前”这个词眼,顿时明白,这天幕,不是什么神仙法术,而是后世之人!

    嬴政、刘彻、李世民和赵匡胤又忍不住揣测,这明又是多少年后的朝代?后世之人,必然知晓现如今的许多事,天幕又会不会提及自己和自己的王朝呢?心里如此想着,忍不住热切期待起来。

    玄烨忍不住坐直了身体:天幕来自几百年后,那就是离大清没多少年了,这天幕可会说到大清是如何没的?后世之人如何有了这玄奥的能力,将声画都传了过来?

    “陛下!”大臣们也激动了,几百年前!天幕是后世人在评说前人!

    朱元璋止住他们的话头:“朕明白你们的意思,若是后世之人,倒更有几分可信了。”

    这话说得,王振心里更是一片冰凉,皇帝信了天幕的话!

    【回到王振身上,他初到朱祁镇身边时,有皇帝和太后在,他离帝王权柄还差很远。明宣宗驾崩,九岁的朱祁镇登基,他骤然就靠近了帝国的顶级权力中枢,他的心就活动起来了。不过此时,张太后还活着,辅政大臣三杨也还在,王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能偷偷搞事。一直到正统七年,最大的阻碍张太后去世,三杨先后因年事渐高,先后致仕并离世,所有能压制王振的人都死了】

    【王振忍耐多年,终于从偷偷干预政事,变成光明正大干预了。他勾结内外官僚,擅权专政,所有违逆他的,不是丢官就是下大狱,甚至家破人亡;吹他捧他,给予贿赂和好处的,就能高升。他的专权,引得朝廷上下,争相攀附,甚至还有大臣称之为“翁父”】

    文武大臣们,直接朝着那些叫王振干爹的官员们看去,面皮薄一些的,臊得满脸通红;也有脸皮厚的,不以为耻,反而面带笑容。能攀上王振,叫一声翁父,是一种能力和本事,一般人还攀不上呢!

    只要皇帝还宠信王振,他们这些依附的人,就不会有事。王振跟皇帝可是从小养育大的情谊,一般人撼动不得。

    大臣们行注目礼的人,朱元璋都看在眼里,记住名字,事后算账。

    一旁的王振,本以为皇帝会诘问自己一番,还在搜肠刮肚地,给自己想开脱之词,但皇帝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反而弄得王振更加忐忑了。

    若是此时,他开口辩解,反倒像是主动承认了,不辩解,又像是默认了。真是让王振真是十分纠结,左右为难。

    【男人的三大追求,美女王振是有心无力了,所以他极度贪钱和恋权。就像瓦剌这种专业来薅大明羊毛的能手,也要被王振反薅一把,给他送礼贿赂,瓦剌才能从大明朝廷得到丰厚的赏赐。瓦剌话事人也先,不给王振贿赂了,王振就不干了,觉得这不仅是钱财问题,更是有点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意思,瞧不起他这阉人。】

    【正统十四年二月,也先派人给明朝朝贡马匹。按照惯例,明朝给瓦剌的赏赐,是按照人头来的,来多少人赏多少东西。这羊毛实在太好薅了,于是瓦剌不仅来了快两千人,还虚报人数到三千人,送来的马也不是上等马,而是劣等马。王振懂这事里面的弯弯道道,以前也先给他封口费,他就当不知道,这次也先不给,王振就不干了,不仅查实了人数,根据人数给的赏赐,还把马的价格,直接砍去了五分之四,拼夕夕都直呼内行的砍价能力。】

    大臣们:被骗了!

    朱元璋:事情和我知道的好像不太一样?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3、普信皇帝朱祁镇(3)

    听到天幕这样说时,许多人偷看朱元璋的脸色,却见他神态自若,似乎完全不信天幕所说的。倒是一旁的王振,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

    他感受到了天幕对自己浓浓的恶意,同时,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天幕要揭了他的老底儿,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

    王振偷偷观察皇帝的脸色,藏在衣袍里的手,无意识地紧握起来。

    但自己的结局,都取决于皇帝会相信多少。大臣告状他不怕,但天幕不一样,它来得神异蹊跷,说的又事关江山社稷,皇帝也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就是不知道,事后再和皇帝分辩,皇帝还会信自己几分?

    这样想着,王振遥望天幕,眼中的恨意和恐惧,全然藏不住了。

    相对于王振那汹潮涌动的内心,朱元璋则要平静多了。他早已料到,王振不是个普通的宦官,也很想知道,这个阉人,作威作福到了什么程度。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放在王振身上,合适,又不完全合适。王振是个落榜秀才,家中有妻有子,但考进士无望,渴望往上爬的他,直接手起刀落,准备修炼葵花宝典——啊,不对,是选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进宫做太监。】

    【进了宫,王振突然就到了知识荒漠,身边的太监宫女几乎都是文盲,王振这样一个秀才,简直是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啊!王振的秀才学历,在皇宫里简直是碾压局,轻松虐菜,一下子把其他的太监都比下去了。从永乐年间进宫,到宣宗钦点为东宫局郎,陪太子读书,再到宣宗去世,借着帮皇帝看折子的机会,一点一点掌握权力,熬死了辅政大臣三杨和太皇太后,王振最后成了大明的实际一把手。所以看到没有,学历是很有用的,关键是你在什么地方用。】

    【更何况王振陪着朱祁镇长大,朱祁镇对他有雏鸟情结,心理上极为依赖他,对他这个“饱学之士”言听计从,言必称先生,骄傲一下不过分吧?】

    玄烨哂笑:皇子的教育,竟然如此随意地,交给一个进士都考不上的太监,明朝不亡,才是奇事。

    朱元璋听到这儿,也觉得这事儿太胡闹。王振陪太子读书,就是陪在身边,给太子答疑解惑的人,一个进士都考不上的人,能教给太子什么治国良策?

    皇位的继承人,必须接受最顶尖的教育,这曾孙子朱瞻基对他儿子,确实不够用心。

    朱元璋待自己的继承人朱标,是将全国最出众的能人,都找来教导他,朱标也不负众望,长成了文武兼备、德行出众的人。但朱元璋没想到,自己的子孙们,竟然对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教育,如此敷衍。

    【如今,北京是全国教育资源最卷的地区,海淀妈妈们甚至卷到了国际。但谁能想到,几百年前的大明朝,住在一环皇宫内的太子,教育资源能被现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秒杀?】

    帝王们,都敏锐地捕捉到了“几百年前”这个词眼,顿时明白,这天幕,不是什么神仙法术,而是后世之人!

    嬴政、刘彻、李世民和赵匡胤又忍不住揣测,这明又是多少年后的朝代?后世之人,必然知晓现如今的许多事,天幕又会不会提及自己和自己的王朝呢?心里如此想着,忍不住热切期待起来。

    玄烨忍不住坐直了身体:天幕来自几百年后,那就是离大清没多少年了,这天幕可会说到大清是如何没的?后世之人如何有了这玄奥的能力,将声画都传了过来?

    “陛下!”大臣们也激动了,几百年前!天幕是后世人在评说前人!

    朱元璋止住他们的话头:“朕明白你们的意思,若是后世之人,倒更有几分可信了。”

    这话说得,王振心里更是一片冰凉,皇帝信了天幕的话!

    【回到王振身上,他初到朱祁镇身边时,有皇帝和太后在,他离帝王权柄还差很远。明宣宗驾崩,九岁的朱祁镇登基,他骤然就靠近了帝国的顶级权力中枢,他的心就活动起来了。不过此时,张太后还活着,辅政大臣三杨也还在,王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能偷偷搞事。一直到正统七年,最大的阻碍张太后去世,三杨先后因年事渐高,先后致仕并离世,所有能压制王振的人都死了】

    【王振忍耐多年,终于从偷偷干预政事,变成光明正大干预了。他勾结内外官僚,擅权专政,所有违逆他的,不是丢官就是下大狱,甚至家破人亡;吹他捧他,给予贿赂和好处的,就能高升。他的专权,引得朝廷上下,争相攀附,甚至还有大臣称之为“翁父”】

    文武大臣们,直接朝着那些叫王振干爹的官员们看去,面皮薄一些的,臊得满脸通红;也有脸皮厚的,不以为耻,反而面带笑容。能攀上王振,叫一声翁父,是一种能力和本事,一般人还攀不上呢!

    只要皇帝还宠信王振,他们这些依附的人,就不会有事。王振跟皇帝可是从小养育大的情谊,一般人撼动不得。

    大臣们行注目礼的人,朱元璋都看在眼里,记住名字,事后算账。

    一旁的王振,本以为皇帝会诘问自己一番,还在搜肠刮肚地,给自己想开脱之词,但皇帝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反而弄得王振更加忐忑了。

    若是此时,他开口辩解,反倒像是主动承认了,不辩解,又像是默认了。真是让王振真是十分纠结,左右为难。

    【男人的三大追求,美女王振是有心无力了,所以他极度贪钱和恋权。就像瓦剌这种专业来薅大明羊毛的能手,也要被王振反薅一把,给他送礼贿赂,瓦剌才能从大明朝廷得到丰厚的赏赐。瓦剌话事人也先,不给王振贿赂了,王振就不干了,觉得这不仅是钱财问题,更是有点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意思,瞧不起他这阉人。】

    【正统十四年二月,也先派人给明朝朝贡马匹。按照惯例,明朝给瓦剌的赏赐,是按照人头来的,来多少人赏多少东西。这羊毛实在太好薅了,于是瓦剌不仅来了快两千人,还虚报人数到三千人,送来的马也不是上等马,而是劣等马。王振懂这事里面的弯弯道道,以前也先给他封口费,他就当不知道,这次也先不给,王振就不干了,不仅查实了人数,根据人数给的赏赐,还把马的价格,直接砍去了五分之四,拼夕夕都直呼内行的砍价能力。】

    大臣们:被骗了!

    朱元璋:事情和我知道的好像不太一样?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3、普信皇帝朱祁镇(3)

    听到天幕这样说时,许多人偷看朱元璋的脸色,却见他神态自若,似乎完全不信天幕所说的。倒是一旁的王振,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

    他感受到了天幕对自己浓浓的恶意,同时,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天幕要揭了他的老底儿,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

    王振偷偷观察皇帝的脸色,藏在衣袍里的手,无意识地紧握起来。

    但自己的结局,都取决于皇帝会相信多少。大臣告状他不怕,但天幕不一样,它来得神异蹊跷,说的又事关江山社稷,皇帝也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就是不知道,事后再和皇帝分辩,皇帝还会信自己几分?

    这样想着,王振遥望天幕,眼中的恨意和恐惧,全然藏不住了。

    相对于王振那汹潮涌动的内心,朱元璋则要平静多了。他早已料到,王振不是个普通的宦官,也很想知道,这个阉人,作威作福到了什么程度。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放在王振身上,合适,又不完全合适。王振是个落榜秀才,家中有妻有子,但考进士无望,渴望往上爬的他,直接手起刀落,准备修炼葵花宝典——啊,不对,是选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进宫做太监。】

    【进了宫,王振突然就到了知识荒漠,身边的太监宫女几乎都是文盲,王振这样一个秀才,简直是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啊!王振的秀才学历,在皇宫里简直是碾压局,轻松虐菜,一下子把其他的太监都比下去了。从永乐年间进宫,到宣宗钦点为东宫局郎,陪太子读书,再到宣宗去世,借着帮皇帝看折子的机会,一点一点掌握权力,熬死了辅政大臣三杨和太皇太后,王振最后成了大明的实际一把手。所以看到没有,学历是很有用的,关键是你在什么地方用。】

    【更何况王振陪着朱祁镇长大,朱祁镇对他有雏鸟情结,心理上极为依赖他,对他这个“饱学之士”言听计从,言必称先生,骄傲一下不过分吧?】

    玄烨哂笑:皇子的教育,竟然如此随意地,交给一个进士都考不上的太监,明朝不亡,才是奇事。

    朱元璋听到这儿,也觉得这事儿太胡闹。王振陪太子读书,就是陪在身边,给太子答疑解惑的人,一个进士都考不上的人,能教给太子什么治国良策?

    皇位的继承人,必须接受最顶尖的教育,这曾孙子朱瞻基对他儿子,确实不够用心。

    朱元璋待自己的继承人朱标,是将全国最出众的能人,都找来教导他,朱标也不负众望,长成了文武兼备、德行出众的人。但朱元璋没想到,自己的子孙们,竟然对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教育,如此敷衍。

    【如今,北京是全国教育资源最卷的地区,海淀妈妈们甚至卷到了国际。但谁能想到,几百年前的大明朝,住在一环皇宫内的太子,教育资源能被现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秒杀?】

    帝王们,都敏锐地捕捉到了“几百年前”这个词眼,顿时明白,这天幕,不是什么神仙法术,而是后世之人!

    嬴政、刘彻、李世民和赵匡胤又忍不住揣测,这明又是多少年后的朝代?后世之人,必然知晓现如今的许多事,天幕又会不会提及自己和自己的王朝呢?心里如此想着,忍不住热切期待起来。

    玄烨忍不住坐直了身体:天幕来自几百年后,那就是离大清没多少年了,这天幕可会说到大清是如何没的?后世之人如何有了这玄奥的能力,将声画都传了过来?

    “陛下!”大臣们也激动了,几百年前!天幕是后世人在评说前人!

    朱元璋止住他们的话头:“朕明白你们的意思,若是后世之人,倒更有几分可信了。”

    这话说得,王振心里更是一片冰凉,皇帝信了天幕的话!

    【回到王振身上,他初到朱祁镇身边时,有皇帝和太后在,他离帝王权柄还差很远。明宣宗驾崩,九岁的朱祁镇登基,他骤然就靠近了帝国的顶级权力中枢,他的心就活动起来了。不过此时,张太后还活着,辅政大臣三杨也还在,王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能偷偷搞事。一直到正统七年,最大的阻碍张太后去世,三杨先后因年事渐高,先后致仕并离世,所有能压制王振的人都死了】

    【王振忍耐多年,终于从偷偷干预政事,变成光明正大干预了。他勾结内外官僚,擅权专政,所有违逆他的,不是丢官就是下大狱,甚至家破人亡;吹他捧他,给予贿赂和好处的,就能高升。他的专权,引得朝廷上下,争相攀附,甚至还有大臣称之为“翁父”】

    文武大臣们,直接朝着那些叫王振干爹的官员们看去,面皮薄一些的,臊得满脸通红;也有脸皮厚的,不以为耻,反而面带笑容。能攀上王振,叫一声翁父,是一种能力和本事,一般人还攀不上呢!

    只要皇帝还宠信王振,他们这些依附的人,就不会有事。王振跟皇帝可是从小养育大的情谊,一般人撼动不得。

    大臣们行注目礼的人,朱元璋都看在眼里,记住名字,事后算账。

    一旁的王振,本以为皇帝会诘问自己一番,还在搜肠刮肚地,给自己想开脱之词,但皇帝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反而弄得王振更加忐忑了。

    若是此时,他开口辩解,反倒像是主动承认了,不辩解,又像是默认了。真是让王振真是十分纠结,左右为难。

    【男人的三大追求,美女王振是有心无力了,所以他极度贪钱和恋权。就像瓦剌这种专业来薅大明羊毛的能手,也要被王振反薅一把,给他送礼贿赂,瓦剌才能从大明朝廷得到丰厚的赏赐。瓦剌话事人也先,不给王振贿赂了,王振就不干了,觉得这不仅是钱财问题,更是有点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意思,瞧不起他这阉人。】

    【正统十四年二月,也先派人给明朝朝贡马匹。按照惯例,明朝给瓦剌的赏赐,是按照人头来的,来多少人赏多少东西。这羊毛实在太好薅了,于是瓦剌不仅来了快两千人,还虚报人数到三千人,送来的马也不是上等马,而是劣等马。王振懂这事里面的弯弯道道,以前也先给他封口费,他就当不知道,这次也先不给,王振就不干了,不仅查实了人数,根据人数给的赏赐,还把马的价格,直接砍去了五分之四,拼夕夕都直呼内行的砍价能力。】

    大臣们:被骗了!

    朱元璋:事情和我知道的好像不太一样?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3、普信皇帝朱祁镇(3)

    听到天幕这样说时,许多人偷看朱元璋的脸色,却见他神态自若,似乎完全不信天幕所说的。倒是一旁的王振,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

    他感受到了天幕对自己浓浓的恶意,同时,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天幕要揭了他的老底儿,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

    王振偷偷观察皇帝的脸色,藏在衣袍里的手,无意识地紧握起来。

    但自己的结局,都取决于皇帝会相信多少。大臣告状他不怕,但天幕不一样,它来得神异蹊跷,说的又事关江山社稷,皇帝也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就是不知道,事后再和皇帝分辩,皇帝还会信自己几分?

    这样想着,王振遥望天幕,眼中的恨意和恐惧,全然藏不住了。

    相对于王振那汹潮涌动的内心,朱元璋则要平静多了。他早已料到,王振不是个普通的宦官,也很想知道,这个阉人,作威作福到了什么程度。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放在王振身上,合适,又不完全合适。王振是个落榜秀才,家中有妻有子,但考进士无望,渴望往上爬的他,直接手起刀落,准备修炼葵花宝典——啊,不对,是选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进宫做太监。】

    【进了宫,王振突然就到了知识荒漠,身边的太监宫女几乎都是文盲,王振这样一个秀才,简直是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啊!王振的秀才学历,在皇宫里简直是碾压局,轻松虐菜,一下子把其他的太监都比下去了。从永乐年间进宫,到宣宗钦点为东宫局郎,陪太子读书,再到宣宗去世,借着帮皇帝看折子的机会,一点一点掌握权力,熬死了辅政大臣三杨和太皇太后,王振最后成了大明的实际一把手。所以看到没有,学历是很有用的,关键是你在什么地方用。】

    【更何况王振陪着朱祁镇长大,朱祁镇对他有雏鸟情结,心理上极为依赖他,对他这个“饱学之士”言听计从,言必称先生,骄傲一下不过分吧?】

    玄烨哂笑:皇子的教育,竟然如此随意地,交给一个进士都考不上的太监,明朝不亡,才是奇事。

    朱元璋听到这儿,也觉得这事儿太胡闹。王振陪太子读书,就是陪在身边,给太子答疑解惑的人,一个进士都考不上的人,能教给太子什么治国良策?

    皇位的继承人,必须接受最顶尖的教育,这曾孙子朱瞻基对他儿子,确实不够用心。

    朱元璋待自己的继承人朱标,是将全国最出众的能人,都找来教导他,朱标也不负众望,长成了文武兼备、德行出众的人。但朱元璋没想到,自己的子孙们,竟然对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教育,如此敷衍。

    【如今,北京是全国教育资源最卷的地区,海淀妈妈们甚至卷到了国际。但谁能想到,几百年前的大明朝,住在一环皇宫内的太子,教育资源能被现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秒杀?】

    帝王们,都敏锐地捕捉到了“几百年前”这个词眼,顿时明白,这天幕,不是什么神仙法术,而是后世之人!

    嬴政、刘彻、李世民和赵匡胤又忍不住揣测,这明又是多少年后的朝代?后世之人,必然知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