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坏。
隔天跟王喜娟约好轮流喂猪,宋满冬便坐上大队的牛车去了公社。
她先到邮局把给省研究院的信寄出去。
这信早早的就写好了,只是一直耽搁着没来寄。
忙完这事儿,才去买了东西。
这次顺便将黑市买卖的情况又瞧了一遍,摸好底。
酸豆角和泡菜已经不大能卖了,地里长的菜现在只能拿来卖酸菜。
月饼更是过了时候。
宋满冬看过一圈,蹙了蹙眉。
东风公社当真是穷的叫人头疼。
要是在市里,她可不必忧心做什么买卖,怕的只会是不够卖。
宋满冬想了会儿,又折回去多买了一份手里的东西。
陈家明回来已经是转天了。
宋满冬正在蒸馒头。
做馒头没月饼那么麻烦,蒸笼叠起来,她一口气蒸了三笼。
陈家明从墙头跳下来,先是嘟囔了一句,“天亮了,大队上的人越来越多,以后找你恐怕更麻烦了。”
宋满冬都不用问,已然瞧出来他的不同。
陈家明理了发,又穿了件崭新的褂子,落地还扯了扯,才走过来递给她一个油纸包。
“什么东西?”宋满冬问着接了过来。
“花生糕。”陈家明期待的看着她,“你快尝尝怎么样?”
宋满冬吃过,不过还是捏起来一块儿尝了。
而后便重新包了起来,“还不错。”
陈家明一脸喜意,“那你能做出来么?”
“你要是能做出来,咱们以后就卖这个,在省城卖的可好了。我自己也吃了,根本停不住。”
陈家明显然有些兴奋,说完嘴上还没停,“我在省城逛了两天,发现他们什么都卖的好,吃食也看的眼花缭乱。”
“卖的好的我都记下来了,要是这个不行,咱们再换别的。”
宋满冬接过他的本子看了眼,摇摇头,“这些恐怕都不行。”
第63章
◎花生糕和馒头。◎
陈家明一愣, “这些你都做不出来?”
他不大相信,月饼那么复杂冷门,宋满冬都能做出来, 没道理他记下来的这些一个也不行。
陈家明又想起,昨晚回来时住在钱家,已经听说了宋满冬去河西大队做席面的事, 连钱大娘提起赞不绝口, 说等钱大宝结婚时, 也请宋满冬来帮忙。
想到宋满冬又有了别的收入, 不免怀疑起她不想同他合作了。
宋满冬还不知一句话的功夫他已经想到了两个人分道扬镳,拿着本子仔细解释起来, “不是我不会做, 是咱们卖这些不合适。”
不能说陈家明不够用心,他记下来的不止种类,还有价格口感。
也分析了用料和利润, 比如他称赞不已的叫花鸡,要是能做肯定赚不少钱,可排的却是最末位,因为这鸡他们弄不来。
可不合适, 宋满冬也不会违心称赞, 毕竟他们是要做生意赚钱的, 有些话得说在前头, 不能给陈家明错觉,让他走上偏路。
宋满冬耐心问他,“花生糕你吃出来了什么?”
“花生、核桃?”陈家明想了想, “这两样虽然有些麻烦, 但不是弄不来的东西。”
宋满冬指出关键, “还有糖和油。”
陈家明脑海中隐约闪过什么。
宋满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60-70
冬已经说开了,“河东大队的情况你应该清楚,这其中任何一样,都不是经常吃的上的,公社情况好一点儿,但也没奢侈到将花生糕做零嘴吃。”
“花生糕的价格是三毛一块,抵得上半斤肉了。除非家里富足,不然两者之间还是会倾向于买肉的。”
陈家明哑然,数秒后,挣扎道,“可我看着他们半天买了一箱……”
宋满冬略一思索,“应该是中秋节的余温,待客会多备些东西。除此之外,省城的人大都是有工作的,工资也比公社高不少,平日里不缺肉吃,买花生糕这类点心也不意外。”
陈家明并非没有脑子,冷静下来后,也明白了。
他们的月饼赶上时候热卖了一波,叫他也跟着膨胀起来,总觉得不管是什么东西都能卖好。
这会儿再看本子上的芝麻面包、杏仁桃酥……忍不住叹气。
陈家明有些忧心,“那咱们接下来卖什么?”
宋满冬先说,“能卖的东西还是有的,只是钱赚的不多。”
陈家明又打起精神,“总不会比上工钱还少,而且现在地里也没什么活了。不管赚多少,好歹都是赚。”
宋满冬也不卖关子,说明自己的想法,“青菜长的差不多了,我打算把泡菜和酸豆角换成酸菜。”
“青菜长的快,这个是不愁不够的。”
“但只这一样,还不够。”宋满冬说着,朝厨房看了眼,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便走到灶台边掀开蒸笼,把馒头拿了出来,分散在竹篦上晾着。
又把剩下两笼蒸上,宋满冬才挑了个芝麻盐花卷掰开递给陈家明。
陈家明摆摆手,“我吃过饭了。”
宋满冬没收回手,而是叫他试,“你尝尝看这馒头怎么样?”
“你打算卖花卷?”陈家明反应过来,拿着花卷放进嘴里,眼睛一亮。
花卷热腾腾的,口感咸香软绵,也不知除了芝麻还放了什么,越嚼越香,有些上头。
宋满冬看他神色就知道味道没问题,又依次拿了别的给他尝。
一圈吃下来,最喜欢的是三角红糖馒头和芝麻盐花卷。
好吃归好吃,陈家明还有些不放心,“可馒头会有人来买么?”
“试试不就知道了?就算卖不出去,拿回来也能自己吃。更何况,我觉得还是有人会买的。”
这非是她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认真琢磨过。
东风公社在豫北,这里跟陕南差不多,主食大都是面——高粱面、玉米面、小麦面,还有些豆面。
干饭是用高粱米,吃白米的不多。
馒头和面条都是日常。
天一冷,做馒头的次数便多了。
可公社不比大队,做饭用的大都是煤炉,炒菜是没问题的,可蒸馒头急死人,煤球都要换好几个。
要是上班,更没时间盯着炉子。
到国营饭店买,既要等还要粮票。
毕竟厨师们做多做少,工钱都是不变,常常过了饭点儿就关门不干。
宋满冬把自己的打算一一讲给陈家明,“我这用的是白面掺玉米面,会便宜一些,但咱们买面也只能从黑市买,定价你得算好。”
陈家明便问了她做多少面和料做出来的这些馒头,当即算了起来。
又跟宋满冬商量好卖多少钱,才舒了口气,“赚的不多,但要是能维持住细水长流也行。明天我去卖下看看。”
宋满冬点着头,“要是能做起来,咱们还可以每个月挑几天卖点儿贵的面食点心,比如红糖发糕、花生糕这些。”
陈家明点着头,不免感叹,“你比我想的周到,我看你一个人就能做完这些事。”
“我走不开。”宋满冬笑着摇头,“而且我是知青,出了门做什么都容易被别人注意到,去趟公社,还没回来,全大队都传遍了。”
她去卖东西,那就是顶风作案。
管理再松,也不可能容许有人光明正大的挑衅。
陈家明调笑道,“谁叫你们知青各个都有本事?”
“像我,可没什么人在意,中秋节离开两天,也没人发现。”
知道他没在大队上的恐怕只有给他开介绍信的大队长了。
“我倒是希望没人关注,还能清闲自在些。”宋满冬说着自己的想法。
陈家明只当她是安慰自己,等着宋满冬把馒头装给他。
宋满冬不着急装,热馒头挤压了容易变形,自家吃无妨,但她这是拿去卖的,还是得有卖相。
闲来无事,便顺口问起来,“你去省城看过,有什么想法?”
“本来是没什么想法的。”陈家明见还要等,便寻了个凳子坐下。
“我看了一圈,只觉得省城又大又漂亮,新鲜东西多,人也有钱,可花钱的地方也不少,出了门到处都要钱。
但想到他们能卖花生糕,咱们只能卖馒头,就觉得还是得想办法往省城去。”
“那一箱花生糕少说也能赚五块钱。”陈家明说起来仍惋惜不已。
宋满冬肯定道,“以后会去的。”
她是绝不可能在东风公社待一辈子。
陈家明也心怀希望,干劲儿满满。
转天便是十一,鸡鸣声响,宋满冬便收拾好准备去公社了。
太阳刚从天边漏了一丝光,路还不太能看清,宋满冬走的小心。
出了河东大队不远,宋满冬正闷头走着,侧方忽的响起了车铃声。
宋满冬循声看去,见陈家明正蹲在地边,不知等了多久。
见她走近,陈家明才将自行车扶了起来,“昨天忘了问你怎么去公社,还好就这一条路,我过来等着就行了。”
上回他就知道宋满冬要去给胡家做酒席的事,只是昨天事情接二连三的往脑袋里砸,让他给忘了。
陈家明车子都骑来了,宋满冬也不推辞,“今天大队上的牛要歇息,不往公社去。”
就这么一头牛,大队上宝贝的很,隔三差五就要歇一歇。
陈家明等她坐上后座,脚下一踩,骑了出去,“那你什么时候做完?到时候我看能不能载你回来。”
“说不好。”宋满冬想了想,“等我做完去黑市找你吧,要是你馒头卖完的早可以先回。”
陈家明琢磨着,“你这次给胡家做了酒席,肯定还会再有人来请,你是不是也得弄一辆自行车,方便来回?”
“从先到年关,可是结婚的旺季,多做几次酒席,也能赚不少。”
他原先还怕宋满冬自己一个人能赚钱,就不顾他了,这会儿却又替宋满冬考虑起来。
宋满冬想的清楚,“我不能接太多,有熟人或者挑人我才能去。不至于为了赚这点儿钱,得罪本地做酒席的师傅。”
在大队上,她能挣工分,陈家明这边,还能卖东西赚钱,不是只做酒席这一条出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60-70
路。
那些做酒席的师傅却不然,他们就是靠这手艺给家里添口饭的。
不到情非得已,她不想主动得罪人。
陈家明是觉得没什么差。
这钱谁赚不都是赚?
不过他没跟宋满冬争执这点儿小事儿。
在离公社不远处,就把宋满冬放下了,自己去卖馒头。
陈家明找到位置,将背篓放下,便有摊贩好奇起来,“陈家明,你今天还卖月饼啊?”
陈家撩开背篓上的棉布,给他们看了眼,“今天卖馒头花卷。”
问话的摊贩嘀咕一声,“这谁家还不会做啊?”
陈家明心里也没底,但面色不变,只说,“我这馒头可不一样。”
等来了人,才细讲,“你们看这馒头皮就知道了,自己家可做不出这模样、这味道。我这馒头可是费了好大功夫做出来的,只挑了漂亮的拿来卖。”
“馒头和糖三角、花卷、豆沙包都是一样大,馒头一个三分五,其余的一个五分,不要票。
还可以带一瓶酸豆角搭着吃。要是上班没时间做,直接就能当一餐饭。
要是不忙,可以把这糖三角、花卷热一下,那味道就更好了。”
“自己蒸馒头热的满头大汗,耗费时间,还保不齐出锅什么样。
我这儿种类多,一样来一个,不用折腾,都能给吃上。”
这倒是说进人心坎里了。
想到价格跟国营饭店差不多,还不要票,从陈家明这儿买过月饼的人,便顺手买上了几个。
原先觉得卖馒头傻的摊贩,眼睁睁看着陈家明一兜一兜的卖,纳闷不已,蒸馒头能费多大功夫?
这谁家都能做啊!
他看着自己面前半晌卖的缓慢的竹篮,不免动起来心思。
第64章
◎白切鸡。◎
卖竹篮的叫张二牛, 上阳大队的人,认识陈家明也有两年了。
皆因他跟陈家明是一路人,不像朝哥那样自己有门路, 他们这些人都是拿到啥卖啥。
昨个儿上山摘了蘑菇、酸枣,就卖蘑菇酸枣,今天攒了十几个鸡蛋, 就卖鸡蛋, 实在不行捡点儿柴火来卖, 也能卖出去。
总之, 上工是不肯的。
像他们这样的人黑市里还有不少。
但张二牛一直觉得陈家明是最幸运的那个,因为他跟认识贺永明。
贺永明在黑市也是出了名的人物, 他能弄到烟和油。
一般隔半个月弄一次, 拿过来没一会儿就背分完了。
张二牛是只能远远看着的那群人,他都想买,也都买不起。
从前陈家明也是这样, 哪怕跟贺永明关系好,也只能瞧着人家卖东西,插不上手。
但他昨天下午,亲眼看见陈家明跟贺永明站在一块儿, 手上还拿了盒牡丹牌的烟。
一盒要五毛钱!
听说中秋节还跟贺永明一起去省城了。
那可是省城!也不知道他这辈子有没有机会去。
张二牛摸了摸耳朵上夹着的烟卷, 这是他自己拾的别人抽完的烟头, 拆开挑了没烧完的烟丝重新卷成一支烟。
这味儿闻着都觉得销魂, 但他一直没舍得抽,而是夹在左耳,聊天的时候便拿下来跟人炫耀。
原本他觉得这就叫人满足, 可看见陈家明之后, 又有了新的野望。
同样都是追在人家屁股后面阿谀奉承的人, 陈家明能翻身,他凭啥不能?
月饼他婆娘是不会,可这馒头他家里隔三差五的做,能有什么难度?
张二牛看了眼陈家明摊子前围着的人,下定决心,收起竹篮回家去。
宋满冬已经将猪耳、猪头卤上,东坡肉小火炖着,腾出手开始宰鸡。
春玲的酒席只有猪肉一样,还多是肉片、肉沫,可胡唐两家办酒连罕见的牛肉都弄来了一块儿,鸡更是准备了足足五只。
堪称大手笔。
这远超于平均水准的宴席,叫宋满冬心里疑惑了一瞬,可她没有多想,还是将其归咎于是对婚宴的重视。
鸡要做三菜一汤。
半边鸡腿、鸡翅做白切鸡,半边剁块儿做做炒鸡,鸡胸肉拆了做手撕鸡,鸡架炖煮一小时,加菌菇豆腐青菜做汤。
至于鸡血、鸡杂,今天的菜单上是没安排的。
跟其他边角料一样,胡家婶子都叫他们自行安排,做完带走也行。
宋满冬手上处理着,间隙扫了眼老马的动作。
人老眼不花,手上稳准快,把鸡身上细小的绒毛都干干净净的,速度竟是比她还快。
宋满冬惊讶过后,没攀比速度。
差着几分钟也不妨事,但要是疏忽没做干净,就毁了她的名声。
不过心底对老马还是佩服的很。
五只鸡宰好,还要挑一挑,白切鸡对鸡的要求比较高,炒鸡则没有那么多要求,酱料下的足,肉本身的差异就微不足道了。
白切鸡是冷菜,鸡油不能太多,不然吃起来容易腻。
宋满冬很快挑好三只鸡,先给鸡身浇一遍热水,再放入热水里烫三次,最后一次才彻底浸入热水之中。
小火煮着,汤不能沸,煮上几分钟,就可以换到盆子里焖了。
宋满冬看了眼挂钟,记下时间转头,就见老马盯着她的焖鸡肉的盆子。
老马虽然瞧着她,手上也没闲着,锅里正煎着鸡肉,鸡皮朝下,煎的金黄,才用锅铲翻起来。
“我有位老朋友白切鸡做的很好吃,我说拿鸡直接煮味道也差不多,速度还快,反正没几个人吃的出来。但他一直坚持要先烫后焖才正宗。”
宋满冬不明白他怎么突然唠起来朋友的事,不过老马的手艺叫她佩服,便搭了话,“做菜是有很多捷径,但专业的厨子不能走,若是我们也想着省事,那厨道只会越来越没落。”
胡、唐两家人能吃出两种做法的白切鸡有所差异么?
宋满冬不觉得能。
这本事非老餮没有。
她想糊弄大可以糊弄过去,可正如对老马说的那样,她学会做菜以后,秉性的都是这种作风。
做菜可以变通但不可以偷懒,一旦走过捷径,尝到甜头,开始敷衍,那这好不容易学来的本事,也就离失去不远了。
“你这话听着也耳熟。”老马的声音里竟是带上了笑意。
宋满冬怔愣片刻,总不会……
她还没细想,院子外面传来走动的声音。
宋满冬抬头看了眼时间,抓紧做菜。
虽然只有五桌菜,但每桌二十四道,她要做十二道,时间上还是很紧迫的。
胡家的院子就那么大,宋满冬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60-70
往返厨房和院子的灶台间做饭,也将婚礼的流程听了七七八八。
新娘子迎过来,在亲朋的见证下拜过父母,改了口,就到了可以吃酒的时候。
凉菜已经摆盘上桌。
新娘子穿了件红色的外套,长发挽起,簪了红花。
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宋满冬盛好第一道热菜,透过支起来的窗户朝酒席边看了眼。
忽的发觉座位有些不太对,上位不是胡家长辈也不是唐家长辈,而是个陌生的青年人。
她蹙了蹙眉,老马也扫了眼,“凉菜吃的差不多了,去上菜吧。”
宋满冬点点头,端着托盘出去。
第一道菜是金玉满堂,炒的是玉米萝卜青豆,第二道是四喜丸子。
蒸菜炖菜和炒菜间歇上的,这样她跟老马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上热菜时,一桌人吃的头都不抬,不能说是哄抢,但筷子是一个赛一个伸的快。
五桌做了四十多个人,这会儿出奇的安静。
倒是胡家长辈似乎有什么话说,瞧见主位上的年轻人低着头吃的认真,便咽了回去。
宋满冬可没什么时间去仔细观察,退回来赶紧炒上第二道菜。
不然以他们的速度,桌子上很快会出现全部空盘的情况,那就不太好看了。
锅铲抡起来,菜炒好盛出来,还要将蒸菜摆盘。
等最后一道汤上桌,宋满冬回到厨房,才松了口气。
酒席上这会儿也响起闲聊声,声音低低的。
隔着一张桌子都听不清。
又说了一会儿,两家新人送宾客出门,长辈则是迎着几人朝屋里走。
宋满冬正挽着袖子洗碗碟,胡家给的钱多,他们当然也要帮忙收拾妥当。
新郎和新娘回来时,立在厨房门口匆匆留了一句,“两位师傅辛苦了,趁着热灶做了午饭吃完再走吧。”
说罢不等宋满冬他们回声,便齐齐抬脚朝客厅走去。
碗碟洗完,不见人出来。
宋满冬问过老马意见,给两人一人煮了碗清汤面。
她吃过面,想起之前要问的事,“老马,你那位朋友也在河西大队么?”
“早就没联系了。”老马一副不大在乎的样子,又问宋满冬,“教你做菜的厨子哪儿来的?我看他会的菜挺多,南北都精通,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切磋一下。”
宋满冬摇摇头,“我也不太清楚他的来历。至于切磋,不太可能,他人已经不在了。”
提起那位教自己做菜的邻居,宋满冬有些感慨,但并不是很伤心。
她学厨艺的本心是为了在宋家吃饱饭,那位邻居也瞧她不顺眼。
珍馐经手不少,但她吃过的次数却屈指可数,后来念书结识了林芝她们,将那些记忆中的菜色复刻后,才了却幼时的遗憾。
老马动了动嘴,心底有个名字打转,却没有问出来,半晌才说,“死了也挺好的。”
他垂着头,苦笑,“要是叫我先祖知道我落到这地步,定要骂的我撞梁。”
宋满冬不好过多点评时事,只说了自己的想法,“活下去才知道日后会如何,兴许这是柳暗花明。”
老马笑了声,“你那师傅应当不是我认识的人。”
“他们脾气一个比一个臭,教不出来这么会说话的徒弟。”
宋满冬想跟他确认,欲言又止。
确认了能做什么?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她不说,老马也不提。
直到厅堂内的交谈声渐渐清晰,一行人从室内朝外走去。
两人才又检查了一遍东西,挪步到厨房门口。
这回倒是听清了。
新郎官嘴里喊得是,“宋县长。”
宋满冬跟老马眼底齐齐浮现出惊讶。
很快又褪去。
没想到胡唐两家有县长的关系,但跟他们干系却是不大。
他们只是厨子,今日一别,怕是不会再有什么交集了。
送完人,胡家婶子回身,瞧见他们,连忙快步走了过来,面上满是笑意,“今天辛苦两位了。”
说着将红包奉上,“多包了点儿钱,算是谢两位的尽心,今天可是帮了我们大忙。”
宋满冬不多问,接过了红包,“是我们应该做的。”
胡家婶子又进厨房走了一圈,拿了菜分别塞给他们,“我们平日家里人少,也吃不了这么多,你们带回去吃吧。”
宋满冬来时带着的竹篮只放了几样酱料和自己趁手的菜刀,走时却是满满当当的。
感受着手臂上的重量,饶是她也很难不心动,要是次次都有胡家这么阔绰的主家,她恐怕真忍不住冒着得罪人的风险,把酒席全给接了。
想归想,但宋满冬知道这事儿不大可能。
她挎着篮子,跟老马分开后,朝黑市走去。
一进巷口,就听有人吆喝,“一两馒头三分一个。”
这人却不是陈家明。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9-18 11:20:562023-09-19 06:07: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更砂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5章
◎这话我是不敢当你面说的。◎
黑市这条巷子长长的, 中间还有岔路。
陈家明一般是在中段摆摊,起初是因为河东大队离得远抢不过别人,后来月饼卖的红火, 便固定了位置,免得别人找不到。
这会儿有人卖一样的馒头,宋满冬也不着急去找陈家明, 而是停住脚先看了会儿。
从外面走进来的人, 一进黑市便听见这吆喝声, 有人脚步没停, 但有人却走进仔细看了。
卖馒头的妇女立马介绍,“都是自家今天刚蒸的馒头, 还软和着呢。”
她说着捏给来人看, 又热情询问,“要不要来几个?”
停脚的人却摆摆手走开了。
妇女继续招呼下一个人,这一会儿的功夫只卖出去了五个。
但她脸上还带着喜色, 喊起人来更热情了。
宋满冬扫过她的手,先不论这馒头味道怎么样,下手抓的拿一下直接在上面印了灰色指印,叫人仔细看馒头的念头顿减。
她朝里走去, 结果几步之外, 又瞧见了另一个卖馒头的男人。
也有人在男人的摊子上买。
宋满冬扫了眼, 他的摊位离陈家明不远。
不过离巷口更近, 走过来是先看到男人的摊子,再往里才能看见陈家明也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60-70
在卖馒头。
她走近了,发现陈家明摊子前有几位顾客, 也不怎么仔细挑, 问清只有馒头和酸豆角、泡菜, 便每样来了一份,提着网兜东西离开。
这一波客人离开,陈家明的摊子便冷清下来。
朝哥从另一头走过来,停在陈家明的背篓前看了看,“糖三角和芝麻花卷各来两个。”
陈家明拿油纸包起来,多放了两个豆沙吧,系好绳子递给他,“朝哥,上次你帮忙的事儿我还记着呢,一直想找机会给你道谢,没来得及。”
“今天的馒头就不用给钱了,算我请你的。这虽然掺了玉米面,但味道比国营饭店的还要好。”
朝哥接过来,“你这馒头可没什么竞争力啊,我看今天都有好几个摊子卖起来了,之后恐怕还会更多。”
“要不要我帮你说说他们?”
他的话张二牛也听到了,登时一个激灵。
陈家明心动了一下,又克制住,忍痛拒绝了,“不用,这馒头也不是我发明出来的,不叫他们做,还会有别人做。”
防不住的。
“行吧。”朝哥上下一点头,不在意的拿着馒头走了。
他是能有这居高临下的傲气的。
摊子前空了出来,陈家明又打起精神,看见了不远处的宋满冬。
陈家明看了眼背篓底部,卖的不少,但还没卖完。
卖月饼的时候,出摊一两个小时就能尽数卖出,今天这已经从清早坐到下午了。
至于赚的钱,不必算也知道比不了月饼。
落差感让陈家明有些打不起干劲儿,将馒头遮住,就准备跟宋满冬一同回去。
匆匆赶来的老太太一把抓住他的背篓,满脸焦急,“小伙子!你这又卖完了?”
陈家明扶着背篓转过身,认出是之前找自己买酸豆角的那位老太太,“酸豆角没了。”
老太太却说,“你这背篓里还沉着呢,别蒙我老婆子。”
“豆角过了季,我们也没那么多拿来卖了。不过过段时间会卖酸菜。”陈家明仔细跟她解释,“至于背篓里的,是我今天拿来卖的馒头花卷。”
他对这老太太记忆深刻,一是因为她只买酸豆角,说孙子没有酸豆角不吃饭,二是因为上回送上门,发现她家在砖厂家属院。
东风公社工厂不多,食品厂干活的叫人羡慕,但砖厂的更男人叫人向往。
砖厂就没有闲的时候,工资见天的涨,听说现在已经比食品厂高出两块钱了。
陈家明也向往进砖厂,可砖厂体格要身强体壮,要是力气格外大还可以网开一面。
他去试过,一轮就给淘汰掉了,文职更不用想,起码得是高中生。
东风公社花钱的地方不多,砖厂一个人的工资能够一家都过的舒坦。
不至于抠抠搜搜的只买酸豆角。
同样在砖厂的另一位顾客,中秋直接买了三盒月饼。
纳闷归纳闷,别的想法陈家明是没有的。
毕竟卖酸豆角也是赚钱。
老太太叫他掀开看了,苦着张脸,“真是馒头啊。那我孙子这晚饭可怎么办……”
她又跟陈家明商量,“要不你们再给我匀几瓶酸豆角?我这孙子可怜的很,好不容易就着吃了几顿饭,突然断了,不得饿死啊。”
陈家明觉得夸张,好声解释,“但凡能拿出来,我肯定拿出来卖,实在是剩的那些我们自家人吃都不够。
不然我们这也不会沦落到卖馒头,酸豆角怎么都比馒头好卖的。”
“那我孙子怎么办?”老太太不肯放他走。
陈家明想了想,“之前不是说你孙子吃国营饭店的饭菜么?先买两顿不叫他饿着。”
“你再找找他不吃饭的原因。”
陈家明是想不明白,怎么会有人不愿意吃饭?
“我这要是能找出来,还用舍下脸面求着你买酸豆角么?”老太太长吁短叹,苦恼的不行,“给他买肉他都不吃。”
“哪儿有孩子不喜欢吃肉,喜欢吃酸豆角的?”张二牛忍不住质疑。
“我说的都是真的!”老太太拍掌,“酸豆角没了,我想着我孙子他这几天饭也吃的不少,应该是改了不吃饭的毛病。
就没来买酸豆角,今天中午只给炒了肉,结果他筷子都没动。”
张二牛转着眼睛,“那你把肉拿来给我,我给你换酸豆角。”
“我是人老,可不是人傻。”老太太瞪他一眼,“大不了我上国营饭店买饭去。”
她说着转身想走。
陈家明琢磨了一下,叫住她,“大娘,要不然你买个馒头试试?”
“馒头?”老太太第一反应便是,“这我会做。”
“你孙子也不吃吧。”陈家明猜测着,“但国营饭店的馒头他是吃的。”
老太太,“你是说你这馒头比国营饭店的还好?”
陈家明自信道,“当然。味道一点儿也不输国营饭店,而且我这也不要粮票,一两馒头三分五,其他带馅儿的五分。”
张二牛趁机道,“我这馒头只要三分。”
老太太瞧了眼,又看向陈家明,“你要是也卖三分我就买你的。”
张二牛当场被落了面子,有些恼怒。
同样是一两馒头,凭什么买陈家明的不买他的?
更叫他觉得生气的是,陈家明还拒绝了,“大娘,三分五我是不会降的,我的馒头值这个价。”
两边差五分,精打细算的老太太自然扭头去买了张二牛的。
张二牛给她拿了个馒头,乐呵呵的送老太太离开,冲陈家明道,“我也觉得你馒头值三分五。”
陈家明没理会他,提着背篓离开。
等跟宋满冬在僻静处汇合,才自我怀疑起来,“我是不是也该降价,卖三分?”
“三分还不如不卖。”宋满冬直言。
“这多出来的五分不是给你的,是给我这手艺的。”
这也就是在东风公社,在市里她五分也卖得。
陈家明忧心道,“可现在已经有别的摊子开始卖馒头了,咱们不降价,我怕人都像刚才那个老太太一样,去买他们的馒头。”
宋满冬,“有人效仿咱们卖馒头这事儿我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但仔细想想也不稀奇,去黑市上卖东西的人,脑袋都有几分灵光,更不乏钻营取巧的心思,见有的赚,肯定会趁热分一杯羹的。
月饼是因为投入大,做起来也有门槛,不然那时就有人仿制了。
可馒头,几乎是家家都会做的。
“不过没关系。”宋满冬面上不见愁色,“咱们赚的不是一路人的钱。”
“馒头会做的人不少,但做的好的可不多。这是个瞧着简单,做着也不难,但做得好就不容
【请收藏本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