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桔纸书屋 > 其他小说 > 花非花月夜最新小说 > 正文 第876章 玄奘讲法,世民多哀!

正文 第876章 玄奘讲法,世民多哀!(第2页/共2页)

但李建成一直都在犹豫,不听从魏征的建议,他所思考的和魏征不一样。

    魏征是看到了秦王的巨大威胁,而后这种威胁难以解决。

    正如一个月前,魏征对李建成谏言,“太子殿下,无论是削弱还是其他,但只要秦王不死,那事情就都没有结束。

    因为秦王站在那里,就是权力,这种权力来自于他的功绩,这种权力来自于人心。

    这种力量就是所谓的振臂一呼!

    这种力量只有他自己能够毁掉,不是我们所能够毁掉的。

    只要秦王不死,他一旦逃到山东,他走过的地方,那些刺史和县令就会依附他,他一封信可能就会让军队叛变。

    太子殿下啊,难道您不知道您所遇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吗?

    杀死秦王,未来的天子位就是您的!”

    李建成认为魏征说的很有道理,但他反驳道:“孤是太子,孤本来就是正位,这世上从来只有皇子攻讦太子的,哪里有太子害怕而攻讦皇子的呢?

    那岂不是孤失德,到了那个时候,怕不是才会给秦王机会。

    只要孤不犯错误,这天下终究是孤的,秦王他又能做什么呢?

    先生所说的那些,都有些太过于玄,秦王的确是有名望,但如果真的强大到那样的地步,现在又怎么会陷入下风呢?”

    这话听的魏征是急的跳脚,早知道这样,他还不如直接投靠秦王,他一定劝秦王,先下手为强,把太子和楚王都杀了。

    他有些后悔帮助太子变得势力强起来,导致太子对秦王竟然会生出一丝轻视和怠慢。

    李世民现在的处境的确是说不上好,他的陕东道大本营在山东洛阳。

    但是他现在身在长安。

    东宫有两千卫士,李建成还一直收揽勇士,这件事被李渊知道后,只不过是斥责了李建成,但李建成依旧在这么做。

    李元吉府上也有亡命之徒,两个人加起来有三千多,在长安城有这么庞大的力量,已经相当的可怕。

    秦王府只有八百武士,一旦打起来,这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战斗力,东宫卫士也都是精锐,不虚秦王府卫士。

    李渊也在不断的压着李世民,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争斗的过程中,一直拉偏架,导致李世民很难受。

    若不是中途突厥人入侵大唐,李渊不得不让李世民领兵出击的话,李世民简直差点就扛不住了。

    大唐帝国的死敌突厥人,却成了李世民的救星,这可真是个笑话。

    李世民默默忍受着这些事,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

    终于被他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机会,为了不让太子和秦王再起起争端,李渊去避暑的时候,带着李世民离开,让李建成留在长安,李世民乘此机会,向李渊告道:“父皇,太子勾结外藩谋反!”

    与此同时,派人和李建成说秦王告发他谋反,天子已经派人前来抓他,如果李建成慌张的话,很可能就会真的谋反,如果真的是那样,李世民会直接笑出声来。

    就算是李建成不造反,但问题不大,李世民还有后手,那就是和李建成勾结的外藩,李世民知道这个将领是李建成用来对付自己的,这样的外援,李建成还有不少。

    尤其是河北,李建成的很多人都在那里。

    但这才好,这样等到那个将领杨文干造反的时候,才能把屎盆子扣在李建成头上。

    这一环套一环,听起来很简单,但需要的布置却极多,李世民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功夫,才达成这一切。

    殿中烛火飘摇,殿中其他人都瑟瑟发抖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李渊苍老的面容中,满是痛苦和不解,但手中拿着李世民呈上来的关于李建成的信,他又该说什么呢?

    他没想到会等来太子谋反,“秦王,你立刻派人去查这件事,不,将太子带到这里,朕要亲自询问他。

    如果他真的参与了造反,秦王啊,朕这次真的要立你为太子了。”

    李渊只觉自己喘气都有些难以喘息,李世民脸上带着悲痛之色,缓缓退出殿中,脸上再无表情,他回想过去的种种。

    这次废掉太子的位置,大概就是结束了吧,杀掉元吉,将大哥流放,就让这场争端结束掉吧。

    李世民对李建成不是特别放在眼里。

    在他看来,只要父皇认可了他,区区太子,根本就不算是什么,他有绝对的自信让太子的旧部都投奔他。

    就像是在大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他招揽的群雄豪杰一样。

    这些人大多数都曾经不是他的人,但现在却都对他忠心耿耿。

    殿中的李渊深深的坐在垫子上,他心头有愤怒,是对太子建成的,他自认自己对李建成仁至义尽,到了现在还没有废掉建成的太子位。

    为什么太子要造反呢?

    突然一个想法冒出,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会不会太子根本就没有想着造反呢?

    太子李建成很懵逼的被带到了行宫,他几乎一瞬间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一方面好奇自己和边将勾结的事情为什么会被秦王知晓,一方面他心头又有无尽的恐惧。

    “父皇,儿子冤枉啊,我绝对没有想过造反!”

    李建成知道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他只是一遍遍的磕着头,地上有鲜艳的血迹出现,他的额头上满是鲜血,上面带着灰尘,他一下下的叩首着,用一种决死的意志,向皇帝宣示着,他绝对没有造反。

    李渊很快就心软了,他张了张嘴道:“秦王,或许这上面的消息是有一些误会,太子朕还是知道的,他仁厚慈孝,不可能会做出造反之事。”

    很快杨文干真的举兵造反的事情就从边境传来,李建成如堕冰窖,他不明白为什么,杨文干是疯了吗?

    但无论如何,刚刚有些相信太子的李渊,再次暴怒,将李建成软禁在宫中,转而和李世民说道:“秦王,杨文干造反就由你去领兵平定吧,此番回来,朕就册封你为太子。

    建成失德,已经不适合担任大唐太子了,朕会将他封到蜀地或者江南,以后伱就让他当个富贵王吧。”

    李渊的声音有些悲伤。

    李世民抑制住心中的狂喜,同意了这一点,只要他能正常上位太子,这些都不是问题。

    等到李世民将这件事告知秦王府时,洛玄夜却说道:“秦王,平定区区杨文干,让我去就行了,你还是留在长安吧。”

    洛玄夜是一种直觉,因为李渊不是一次拿太子晃点李世民了,在洛玄夜这里,李渊的话没有什么信用。

    最后李世民踏上了平定杨文干的道路。

    他前脚刚走,张尹二妃和裴寂这三人就开始给太子建成求情。

    “陛下,太子本就是东宫正位,为什么要造反呢?而且他仁厚慈孝,又怎么会造陛下的反呢?”

    这些言语如果不能让李渊动摇的话,那后面裴寂的一番话简直就是绝杀。

    他直接把李渊一直以来想要掩盖的问题撕开了,“陛下,臣以为太子和秦王争斗之事,如今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陛下您一直以来都是站在太子这边的,武德五年的时候,如果不是突厥入侵,现在秦王或许已经是个闲人了。

    当时您还说秦王是‘挟持着突厥人来威胁您’,臣还记得这番话。

    既然如此,那您就是太子最大的靠山,如果没有您,或许现在太子早就已经不是秦王的对手。

    太子造反又有什么好处呢?

    这是相当不合理的!

    当时陛下您和秦王在长安外的行宫,区区杨文干难道真的能攻进长安吗?

    就算是有心算无心,杨文干长驱直入,但真的能抓住陛下和秦王吗?

    就算是能够夺下长安城,那又有什么用呢?

    只要有陛下和秦王在,这大唐哪里不是长安呢?

    太子的造反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太子的造反就算是夺取了长安城,也没有丝毫作用,他又没有对付您的可能,那太子为什么要造反呢?

    臣斗胆说一句,太子就算是动手,那也是对秦王动手,怎么可能对陛下您动手呢?

    还请陛下三思!

    太子谋反之事,疑点重重,千万不要成为有心人的棋子,以免中了奸计!”

    奸计自然由奸臣所出。

    谁是奸臣,以前不知道,但现在奸臣自己跳出来了!

    一个就是秦王,另一个就是秦王死党,周国公洛玄夜!

    裴寂的分析实在是有理有据,让李渊不得不相信,他更加愤怒起来,秦王为了成为太子,竟然诬陷太子,这是完全不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中。

    裴寂对李渊实在是过于熟悉,一看到李渊的神情,他就知道李渊听进去了,李建成这次没事了,自己又挫败了秦王的一次阴谋。

    李渊和裴寂都没有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所谓太子和秦王之间的“二府之争”,实际上完全是李世民和李渊之间的角力,一旦李建成失去了李渊的帮助,会在短短时间之内,被李世民所击溃。

    杨文干的叛乱就像是一场笑话,如果不是现在天下初定,李渊担心还未曾收拾的人心,因为杨文干而再次波动的话,根本就用不到李世民上场。

    李世民率领着军队根本就没什么打仗,见到秦王来到之后,杨文干手下的军士直接就把杨文干的脑袋砍掉送了过来。

    如同巡游般平定了这一次叛乱后,李世民再次证明了自己在军队的威望,就兴致勃勃的返回长安去拿属于自己的太子之位。

    但是让他失望了。

    李渊就像是完全忘记了这件事,他不仅仅没有给李世民太子之位,甚至还训斥了李世民不懂得孝悌之道,竟然告发自己的兄长,而且还是用一件并不正确的事。

    杨文干造反和太子并没有关系。

    李世民当然不服,他跪在大殿下,朗声道:“请陛下下法司,查验太子和杨文干造反是否有关。”

    这话让李渊的脸色更是难看到了极点,他是不可能把这件事张扬出去的,李世民这就是在公然对抗自己。

    李渊深深地望了李世民一眼,冷哼一声离开了这里。

    李世民走出皇宫,望着明明是白天,却黑暗宛如有野兽伏沉的皇宫,突然低声吼了一声。

    天子的金口玉言,如何能这么轻而易举的废黜,为什么直到现在还不愿意将太子之位给我。

    一个区区嫡长难道就真的重要到这样的地步?

    明明一切都能够有一个好结果,但就是不愿意,陛下啊,父亲啊,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难道真的如同文公所说的那样。

    你是担心我为太子,你将会失去权力吗?

    难道我们父子间,竟然真的会因为权力而到这样疏远的地步吗?

    ————

    武德二年,太宗将攻刘武周,高祖曰:“我儿有太子相。”

    武德四年,太宗欲东出,高祖勉励,曰:“若取中原,功难赏,储位可配。”

    武德六年,突厥寇侵,高祖曰:“退突厥,当有东宫。”

    武德七年,太宗平文干,高祖曰:“归来策东宫正位。”

    高祖无信,太宗多哀。——《通鉴·唐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