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桔纸书屋 > 其他小说 > 作者撑伞躲猫猫最新小说 > 正文 22、准备升官(五)

正文 22、准备升官(五)(第2页/共2页)

他怎么可能不被骂?再加上王安石和宋神宗都犯了一个错,那就是操之过急。】

    【王安石自己在地方上实行青苗法,前提是他自己是个品行有保证的好县令,可当他把这个法子推广到全国,守旧派君子不与他合作,他就只能任用一些投机取巧追名逐利的小人,小人借着新政的名义强迫百姓贷款,过度征收利息,于是好好的法子反而沦为了迫害百姓的工具。】

    青年苏轼听到此处气得拍膝:“可惜啊!都怪那些保守的文人,为什么不和他合作!”

    弟弟和父亲一齐看傻子一样看向他:“对啊,为什么?”

    【苏轼当年在杭州当判官时就看到了青苗法的弊端,老百姓因为交不起利息要被判决入狱,而年轻的苏轼必须亲手写下判决结果,每一次落笔对他来说都是煎熬,王安石的出发点是好的,而苏轼看到的是具体的执行,一个一意孤行意志坚定,一个选择和守旧党站在一起,新法设立,二人自然不可能一致。】

    刚刚说话的苏轼闭上了嘴:......

    【但是王安石的变法就真的那么坏吗?倒也未必。王安石裁减财政开支、裁减军费取得了大成效,国家财政收入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据资料统计,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也就是说,积贫这一状况是有了一定的改善的。】

    天幕外的宋仁宗听呆了:够花二十年,那是什么概念啊!他在位这么多年,财政从来都是入不敷出的!

    【王安石新法大兴水利,限制地主盘剥,部分地方的老百姓是受到了好处的。但是关键是,老百姓不会写文章赞美他啊,能够玩弄笔墨的终究是那些利益受损的文人,他们在宋神宗身边吵吵嚷嚷,宋神宗就去问文彦博:“百姓获益,难道不是好事吗?”

    文彦博怎么说的:“官家您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和百姓!”】

    远在眉州的苏洵气得也想摔杯子,可低头一看,这个茶杯是自己专门托人从江南选的,还是忍了忍骂道:“说的这叫什么话!读的书都喂狗了!”

    【军事上王安石推行强兵之法,使得北宋军队战斗力有了明显提升,成果当然也很明显,熙宁六年,王安石指挥王韶收复河、洮、岷等五个州,受抚羌族三十万帐,总计扩地两千,这放在整个宋朝都是很难取得的成绩。】

    北宋朝臣震惊了:这这这,他们从来只有被按着打的份,竟然还能收回失地吗?

    但也有唱反调的:“逞这般能耐有什么用,一打仗受苦的岂不是边关的百姓,不打仗才是最好的出路!”

    天幕对人不是没有影响的,一些原本意见不同平时不敢说话的臣子此时腰杆子硬气起来了:“按照您的说法,我们别练兵了,等西夏打过来大家一起去投降,国亡了也不用自责,都是为了百姓!”

    朝堂上又吵起来了,虽然他们平时也爱吵,但一向好脾气的宋仁宗今天格外烦,难得出言制止了他们:“吵什么吵!有本事在这里吵架,怎么没见你们像王介甫一样指挥人去拿回两千里失地?”

    底下集体闭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新法有弊端,也有不小的成效,司马光苏轼等人抓住弊端大肆抨击时还未见到成效,等见到成效时苏轼已经在黄州挖野菜了。】

    【123:噗哈哈哈,这么一看,老苏你多少有点活该!】

    【梅子酒:怎么说呢,如果王安石当初不那么固执己见,能够听一听欧阳修、苏轼的意见,大家一起合作办事,也未必不能有个好结果。】

    【喵呜:楼上,苏轼选择站在了守旧派,司马光是地主阶级出身的,王安石要削减的就是地主的利益,利益不同,从根本上他们就不可能合作!】

    眼看评论区要吵起来,明意及时出声:【这事儿怎么说呢,论政治才华,苏轼苏辙肯定是不如王安石看得远的,但也不代表他们就不是为国家着想的好官。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视角去要求古人,毕竟王安石很多政策在现在看来都很超前,在当时的环境下实行就势必面临着走样和阻挠。且王安石变法的本质是为了富国,王安石推崇法家,在某些政策上追求极端,苏轼推崇儒家,更提倡温和之道,苏轼看到了对百姓的伤害,王安石看到了国家长远的走向,在某种程度上不一定非得争个对错。】

    【苏轼在黄州的时候写过一篇《与腾达道书》,里面就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错误,称自己年轻的时候少年意气,激烈反对新法,现在看来朝堂上缺的就是王安石这样锐意进取的人才,如今悔不当初,就算不加入也至少不应该再反对变法了。】

    眉州,青年苏轼略感脸热,但更多的还是欣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离开黄州路过金陵,苏轼受邀去看望已经被二次罢相的王安石,那个时候的王安石已经变成了一个略带温和的小老头,也表示自己当年不应该过分固执,而应当寻求朝中君子的合作。二人把酒言欢,王安石三番五次劝苏轼留下来别走了,因为他一个人在金陵养老还挺闷的,就缺苏轼这种没心没肺整天乐呵的人!】

    【123:啧,苏王happyending,只有司马光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喵呜:君实表示很屑,还不如回家砸缸!】

    天幕外的王安石因为这番话陷入沉思,他是个倔牛他承认,但是自己真的做错了吗,天幕降下以后,像欧阳修、司马光这样的君子会愿意加入到变法里面来吗?

    与此同时,欧阳修和司马光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即便有天幕解说未来,他们依旧感觉王介甫的主张惊世骇俗,未来如何取舍,这实在需要当面和王介甫长谈。

    【其实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历史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他们可能也存在着性格上的瑕疵。儒家提倡固守传统,王安石当年锐意求变,历代反对者在史书上对其大批特批时,应当也未想到有朝一日后世之人会为他正名。不过王安石也是幸运的,宋神宗不是一个轻易被人言左右志向的人,即便迫于舆论压力将王安石罢相,新法依旧在王安石罢相后施行了数十年。】

    【我们中学时应当还学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其中有一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种毅然决然追求志向的风采哪怕放在今日依旧令人动容。】

    讲到此处,明意终于归于正题:【按照我们先前的讲述,中年苏轼这个时候已经离开黄州到达金陵,下一步估计就要升官了。这个时候的王安石也不再批评苏轼不靠谱,而是在读完他的诗文后长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123:懂了,君子之交,生气的时候互相骂,冷静下来拼命夸!】

    【奥特伯爵:王安石夸得很对诶,确实过了几百年也就出了一个苏东坡!】

    【喵呜:对啊,宋朝也就出了一个王安石。】

    天幕上,缺席了良久的投影再次出现,逼真的让人身临其境。

    画面中的苏轼站在船头,小船悠悠靠岸,他看清了岸边的人。

    岸上的不是别人,正是骑着毛驴来接他的王安石。

    江南风细,杨柳垂地,轻舟缓缓停下。一路舟车劳苦的苏轼和衰病缠身的王安石相视而笑,这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22、准备升官(五)

    一次,抛开了曾经激烈的争执,只余故友重逢的喜悦。

    【请收藏本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