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桔纸书屋 > 穿越小说 > 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 > 正文 第一三一七章 十字路口

正文 第一三一七章 十字路口(第2页/共2页)

能撼动的?

    随着改革的推进,贵族们越发感到自身特权受到威胁,对苏丹的离心离德之势愈发明显,内部矛盾暗流涌动,给帝国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时,听闻坎宁爵士离世的消息,阿下杜勒?迈吉德一世不禁陷入了哀伤之中,他轻叹一声:“听说坎宁爵士已经就义,唉,多么有才华的一位智者啊,竟然陨落在野蛮的东方。”

    在他眼中,坎宁爵士不仅是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更是他在外交与治国理念上的知音。

    这位爵士长期活跃于国际舞台,凭借着卓越的智慧与口才,为英国乃至西方世界谋取了诸多利益,他的陨落让苏丹深感痛惜,同时也对东方局势的变幻莫测感到忧心忡忡。

    见到苏丹陛下情绪低落,福阿德?帕夏与阿里?帕夏对视一眼,赶紧上前劝慰。

    阿里?帕夏上前一步,恭敬地进谏道:“陛下,现在看来,英国人很可能要丢失次大陆殖民地,波斯人很可能倒向华族,我们奥斯曼帝国成为对抗东方的一线,英法一定会加强对我们的支持,我想这也许是我们的机会。”

    他目光炯炯,言辞恳切,试图从复杂的局势中为帝国寻找到一条崛起之路。

    在他看来,次大陆局势的剧变如同一场风暴,虽带来了危机,却也蕴藏着机遇。奥斯曼帝国若能抓住英法寻求东方盟友的契机,顺势而为,必能获得大量的援助,从而在国际舞台上重振雄风。

    迈吉德一世很快就从对好友的思念中回过神来,他眉头紧锁,看向阿里?帕夏问道:“阿里,你觉得我们应该主动去对抗华族吗?但是华族如此强大,他们将大英帝国都给击败了,我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次大陆?”

    他的话语中满是担忧与疑虑。自继位以来,奥斯曼帝国屡遭磨难,多次在沙俄的铁骑下险象环生,如今东边又崛起一个实力强大的华族,往昔祖先被华族击败后西迁建国的传说仿若一道阴影,始终笼罩在他心头,让他对华族本能地心生恐惧。

    福阿德?帕夏见状,趁机进言:“陛下,正因为如此,我们无论如何都要站在华族人的对立面。绝对不能相信华族人的花言巧语,他们要与欧洲对抗,就不会放过我们,因为我们奥斯曼帝国正好卡住了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不过我们倒是可以因此跟英法索要更多的援助。我们已经接到消息,大英帝国准备换新首相了,而新首相一上位就准备出访我奥斯曼帝国,陛下需要早做打算。”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直击要害,既点明了奥斯曼帝国的地缘政治困境,又为苏丹陛下指出了一条看似可行的应对之策。

    在他心中,英法作为西方世界的主导力量,其支持对于奥斯曼帝国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与华族对立则是获取英法援助的必要代价。迈吉德一世心中还有另一层顾虑,那便是奥斯曼帝国与华族之间由来已久的贸易往来。

    此前,英国人封锁印度洋航线时,华族的诸多商品被迫改走陆路,经波斯王国辗转走私进入奥斯曼帝国境内。

    这一贸易渠道虽处于地下状态,却犹如一条隐秘的经济动脉,为奥斯曼帝国的商业注入了活力,众多商人从中获利颇丰,帝国的税收也因此水涨船高。

    与英国人在次大陆开战之前,华族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还算融洽,容闳曾到访奥斯曼帝国,双方在文化、科技交流上擦出了不少火花;奥斯曼帝国还从华族那里订购过几艘铁甲护卫舰,这几艘战舰入列后,大大增强了帝国在黑海的海上力量,使其在与沙俄的海上对峙中有了更多底气。

    “两位爱卿,我们与华族的贸易是不是要全面禁止了,还是我们继续维持着这种地下贸易关系,毕竟这对我们帝国是有利的。”苏丹陛下面露犹豫之色,在国家战略与经济利益之间权衡挣扎。

    阿里?帕夏心中暗自叹息,这位苏丹在大事面前还是有些小家子气,过于看重眼前的商业利益。

    但他仍恭敬地委婉说道:“陛下,相对于英法对我们的援助,这点商业利益算不上什么。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利用英法的帮助,建立一支强大的陆军,这样不仅仅能够对抗华族,还可以震慑帝国内部的那些宵小。”

    他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下,唯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确保帝国的安全与尊严,商业利益虽诱人,但与国家的生死存亡相比,只能退居其次。

    福阿德?帕夏也附和道:“是的,陛下,东部巴格达地区的几位帕夏一直都隐瞒税收,不服中枢的管理,必要时伊斯坦布尔应该派兵去将他们给换掉。只要与华族对抗,我们不仅仅能够获得宝贵的发展机会,还能够重新整肃松散的内部情况。”

    他进一步强调了与华族对抗所带来的内部整肃契机,试图让苏丹陛下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对外的战略抉择,更是一次重塑帝国内部秩序的良机。

    在两位帕夏的轮番劝说下,苏丹陛下终于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好,那就下令驱逐境内所有的华族人,断绝与华族的往来,同时向他们正式宣战。另外知会英国人,他们在次大陆的军队可以退到奥斯曼帝国来。”

    这一决定看似仓促,实则是奥斯曼帝国在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自克里米亚战争后,英法带头承认奥斯曼帝国为欧洲国家,迈吉德一世一直对英法心怀感激,且心向西方文明,在他看来,华族与西方世界终究存在隔阂,站在英法一边,似乎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况且,英法的强大舰队就停泊在亚历山大港,近在咫尺的军事威慑力也让他不敢轻易违背英法的意愿。就这样,奥斯曼帝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裹挟下,迈出了这一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步,而次大陆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局势,也随之被推向了更加波谲云诡的深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