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娇攀[公路文]》第36章应许之地36
去到耶路撒冷的第二天, 岑旎起床时发现穆格换头像了。
原本灰色的头像被一首诗取而代之。
准确来说,那照片像是在哪个艺术馆里拍的展览一角。
墙面悬挂着一幅背景底板,是翻涌的蔚蓝海浪, 上面的白色浪花处印刷着几行英文诗1:
“I do not love you as if you were the salt-rose, topaz or arrow of carnations that propagate fire.”
[我爱你/非因你似蔷薇绯红/丹晶映薇/也非因你如康乃馨箭瓣那般/灼如艳火]
“I love you as certain dark things are to be loved, in secret, between the shadow and the soul.”
[我爱你/就好像爱那暗隐花蕊/袅袅婆娑/秘密地/流连于花影和魂魄间啜泪]
“I love you like the plant that does not bloom, but carries within itself, hidden, the light of those flowers.”
[我爱你/就像爱那永不吐艳的植被/是它默默承蕴着/嫣嫣群芳的光索]
岑旎记得,这几句诗来源于聂鲁达关于爱的十四行诗之十七。
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拍的,在哪拍的。
她看着那几行诗,跟着在心底里无声地念了出来,总觉得诗里表达的爱意过于深重, 但那时候的她从没想过未来的她竟会真切的感受到这诗里的爱意。
“Cenni.”安娜敲她房门, “出发吗?”
“嗯,好。”岑旎连忙应她一声, 收好手机给她打开了房门。
她们这两天要去探访一所犹太-阿拉伯混合教学的学校, 调研儿童的受教育环境,同时观察不同种族之间的孩子是否有不同的待遇差异。
她们订的旅店离学校不远, 走路只需要五分钟。
岑旎昨天就已经和学校的负责人联系过了,所以她们到达校门口之后就有老师来引她们去教室,去到班级里在最后一排和孩子们一起上课。
作为实地研究的一部分, 在课程的中途,她们会观察并记录课堂的过程和教学环境, 最后整理成文档撰写并记录田野日志。
早间课后的午饭时间, 岑旎和安娜去到饭堂, 和孩子们相挨坐着用餐,同时还会和对应的几个小朋友聊天,聊天的内容也作为记录的一部分。很多孩子英文还不算特别好,只会说简单的几个词,所以班级里的老师会给她们充当临时翻译。
下午放学后,岑旎和安娜在办公室里对几位老师进行了采访,主要是通过老师们的口述整理出教师视角的资料,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连续两天都是同样的工作,只是换着不同的采访对象,直到第三天她们终于把校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都采访了一遍。
坐大巴回程的时候,安娜问岑旎第一次在这里做田野调查习不习惯。
岑旎点了点头说,挺好,不辛苦。
安娜笑着说那就好,因为这两个月她们都得在海法和耶路撒冷两头来回跑,再晚点她们还要去布达罗亚2做实地调查,所以如果她不适应的话,去到那边可能会更麻烦,毕竟那边的官方语言是布达罗亚语,全国英文普及率不如这边高,到时候语言不通会更加困难。
岑旎点点头,表示自己可以趁这段时间多做些准备工作。
/
穆格回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