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高嫁》第129章第129章
太子殿下也是从蒋玉泉他们嘴里得知工部的动作。
太子殿下睁圆了眼,和姜若皎抱怨道:“舅舅他怎么这样啊?我只是拿去给他和父皇看看,他就把我们想的法子学了去!”
虽说卢重英这个工部尚书也没女儿,抢人胜算同样堪忧,可卢重英也不能无耻照抄啊!
太子殿下头一遭遇上点子遭人剽窃的事,跟姜若皎抱怨完后二话不说跑去工部找卢重英算账。
卢重英泰然自若:“殿下又没说我们工部不能照着弄。”
太子殿下语塞。
他是没说过不错,可他那也是没想到卢重英会干出这样的事。
太子殿下唉声叹气地回去继续准备卷子去。
比起科举,他们户部出的卷子专业性会强一些,主要要求底下人拥有比较好的算术和归纳能力。
这一点虽然和工部的用人需求有一定的重合度,不过大体上来说偏向性还是不一样的。
太子殿下郁闷了一会,也就不和卢重英计较了,继续和姜若皎探讨如何选出适合户部的人才!
太子殿下这边偷偷发完招考通知就消停了,其他几个衙门却有志一同地痛骂起太子和卢重英来,觉得他俩一定是联合起来搅风搅雨!
于是另外四部也着手出卷子,只恨太子殿下掐准点抢先把殿试排名公布后的招考日子给选了,他们只能认命地把时间往后挪!
其中业务最繁忙的要数吏部,他们本就要负责新科进士的选官考核和具体的分配工作,现在还得和六部的招新考试错开,简直是多了好几倍工作量!
吏部尚书看见太子殿下时都没好脸色。
太子殿下还不想给吏部尚书好脸色呢,他记得就是吏部尚书准备来个榜下捉婿来着。
据传吏部尚书早就把人相中了,两家已经眉来眼去很久,之所以还要来一出榜下捉婿是想成就一段佳话!毕竟开泰帝头一回开科举,总得留下点适合传唱的好事儿不是吗?
文化人拍起马屁来,就是这么地润物细无声。
太子殿下从姜若皎那听了这些八卦,对吏部尚书很有意见:要不是吏部尚书连自家女儿都搬出来了,他哪用绞尽脑汁抢人啊!
更可恶的是,他们夫妻俩想出来的法子,其他衙门轻轻松松就抄了去!
这些大人真不要脸!
太子殿下看了吏部尚书的臭脸,回去后和姜若皎埋怨了一通,说这小老头儿真不讲道理。
姜若皎笑道:“如今六部都要搞选拔招新,他们得多干不少活,自然不会给我们好脸色。”
殿试结果出得很快,第三日一大早,填榜官就把开泰帝核定过的排名张贴到贡院之外。
天还没来,迫不及待的考生们就巴巴地等着开宵禁了。
到鸡鸣三声,各坊市禁木大开,考生们蜂拥而至,挨挨挤挤地凑到了皇榜前想看看自己的名次。
有不少好事者自己无缘科举,也跑来凑个热闹,跑到最前头去念名字。
状元是卢应巡。
虽然这个名字已经在众人心里留了个印象,乍然看到这三个字出现在榜首还是让不少人吃了一惊:这位可是卢国舅的儿子啊!
难道开泰帝才当了一年多的明君,就要开始学废帝重用外戚了吗?
接着又有人提到卢应巡会试时写的策论,那文章现在还在贡院门口贴着呢,写得那叫一个好。
人皇亲国戚里有真正有才能的,难道还不需要起用了?
人卢应巡可是应天府的解元、会试的会元,如今殿试再点个状元有什么稀奇!
还有人提到不久前卢应巡还被诬陷下狱,只为了给当地百姓求个公道。
这样一个才华高、人品好的年轻人,靠自己的本事得个三元及第为什么不行?
榜眼也是个有能耐的,他在黄河边上治了十年的水,勤勤恳恳从不松懈。
直至家里孩子都三个了,他才想起自己还得考个功名,收拾收拾东西就辞职考公来了,这不,一考之下就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了榜眼。
他写策论有个本领,那就是甭管给什么命题,最后都能歪到治水这个老本行上,一看就活该和黄河缠缠绵绵一辈子。
要不是他实在有点偏科,以他的水平拿个状元也是可以的。
探花竟也是个颇有争议的人,裴徵!
这人在考生之中知名度不高,不过西南来的人都知道,他是西南有名的“别人家的孩子”,连太子殿下早些年都曾被“你看看人家裴徵”这样的话荼毒过。
论才华,裴徵自然没得说。
问题在于裴徵又是一个外戚。
他是太子妃的妹婿,妻子可是太子妃唯一的妹妹。
开泰帝把他钦点到探花的位置上,明显是在抬举太子妃的娘家人啊。
要知道太子妃父母双亡,又与族人恩断义绝,如今家里就只剩这么个相依为命的妹妹。
本来需要开泰帝确定的名次就只有前十这么几位,选上来的文章也都是一等一的好,具体谁先谁后其实会掺入很多文章以外的考虑。
一开始考官看到开泰帝排出来的前三脸色也不太好看,很担心这次当考官会成为他们仕途上的污点,不过在仔细研读被选入前十的文章和对应的履历后,他们最终还是没有反对这个排名。
虽然状元、榜眼、探花起步会比寻常进士高,但那也只是起步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