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桔纸书屋 > 其他小说 > 大秦完美太子无字惊鸿 > 正文 第 127 章 登长城

正文 第 127 章 登长城(第2页/共2页)

nbsp; 但这不代表他们学过的寻人就没用了。

    恰恰相反,这个技能非常有用。

    反贼也爱藏匿在山林里伺机而动,后续战败后溃逃也会往山林里逃,沦为匪徒。

    且平叛和剿匪是两个不同的优先级,给的军功和奖励也不可同日而语。让郡兵去剿匪他们可能不怎么积极,但是让他们去抓叛贼他们必然非常主动。

    更何况,即便他们一辈子没遇到叛乱,学习山林生存、追踪、寻路之类的技能难道就浪费了?

    ——看看先秦时期的森林覆盖率吧。

    寻常庶民也是很可能不小心迷失在山中的,村中有个懂行的,到时候救人都方便很多。

    技多不压身,学了总比没学好。

    扶苏提笔将这些内容记下:

    “既如此,日后新兵训练安排特定的将领负责,边郡就不插手了。他们只管对外作战和戍守边疆就好,也免得总被弹劾。”

    始皇颔首:

    ≈ldo;待到月氏被拿下,还可以安排士兵去高原上操练。╳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光在大秦境内操练不是很够用,对付西羌还得去高原特训一番。

    扶苏于是又补了几笔。

    车中有杨端和派来的副将随行,是给二位君上做导游的。此前一直默默听着君上商议细节,时不时给出一点建议。

    他等太子殿下写完,斟酌着开口:

    “军中时常能发现一些好苗子,只不过不擅长领兵,当个亲卫却很合适。可,将军们身边用不上那么多亲卫。”

    并不是所有士兵都会在服役结束后放归家中的,有一部分表现优异的,会留在军中任职。

    比如能当将领的,留下来统兵了。又比如战斗力强悍的,留下来当亲卫了。

    副将在军中待久了,他渐渐意识到其实军中制度有点问题。

    优秀的苗子太多,不想个新的法子利用起来,实在浪费。

    那种临时型的役兵似乎心思不在军中,更盼望着早点归家。相比起来,一心在军中扎根的士兵打起仗来会更尽心些。

    还有就是士兵经过新兵训练之后,就放归了。等隔两年再服役,之前的训练不知道还能留下多少印象,不如训练完直接去服役好。

    扶苏前世也听韩信抱怨过类似的事情。

    他若有所思:

    “若将几次兵役合为一次,新兵训练结束直接正式参军。待过几年服役结束回乡,便不用再烦恼兵役之事,确实方便一些。”

    始皇冷静地指出其中存在的难点:

    “男丁服役时年纪尚小,这个时期学习技能和锻炼筋骨较为合适。可如此一来,他们大多还未成家,倘若后续战死沙场,就要断了血脉了。”

    大秦为何把新兵训练和后续服役分开?就是打着让他们趁年轻先训练,然后归家成亲生子,等有了儿女再继续参军的主意。

    扶苏闻言吐槽了一句:

    “因而大秦寡妇极多。”

    刚生下儿女没几年,丈夫就因为打仗没了。自己孤儿寡

    母拉扯大小孩,日子可不就难过吗?

    日子难过了,就得想法子好过起来。所以大秦鼓励寡妇再嫁,唯独一点就是得把之前生的孩子带去,不能抛弃。

    后世有人揣测始皇帝厌憎二嫁妇人抛弃前夫的孩子,是因为赵姬的缘故。或许有这方面的因素在,但秦国的社会现状也不能忽略。

    二嫁的寡妇带的孩子大多都很年幼,倘若不以强硬的条例规定母亲不许抛下孩子,不知要饿死多少稚童。

    幸而很多战死的士兵生前有积攒下军功来,能给孤儿寡母分点田地和赏赐。许多家庭就是靠着这个勉励支撑下来的,不必带着孩子改嫁后,让孩子受新婚丈夫的白眼。

    这里头有个旧事。

    当初商君变法时其实和孝公谈论过军功爵制一开始要怎么施行。

    那时说的是让老秦人留下耕种,招揽三晋之民入秦定居,然后让这些三晋之民去战场上拼军功。

    如此一来,耕战皆能保证,还不用损耗秦人性命。

    设想很好,就是这么多年下来,大家不断通婚,制度早就被改得面目全非了。改革家设计的时候是一码事,后代施行的时候又是另一码事。

    先祖想的是用田地军功忽悠三晋之民替大秦征战,结果现在是大家都成老秦人了,大家都想要田地和军功。

    扶苏觉得这样也挺好的。

    当初迁来的三晋庶民能融入秦人之中,以后整个天下的六国旧民自然也能融进来。

    军功爵制用来当吊在驴子前头的诱饵很不错,哪怕以后没有好地可分了,也可以保留爵位嘛。

    军功爵,不止是分地,还是授爵。

    获得爵位就等同于打破了阶级,能跻身贵族行列。哪怕以后军功不分地了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大秦完美太子》第127章登长城

    ,光是为了赚取爵位,也必然还有庶民肯去参军的。

    所以没必要全盘废除这个制度,稍作修改,适应新的大秦即可。

    说回新兵营的事情。

    服兵役和寡妇的大量出现,是很难平衡的矛盾。

    古人注重血脉传承,不像后世那样会让年轻小伙子在军中待上好几年,再退役去结婚,或者服役的期间趁着休假相亲结婚。

    后者要是遇到意外,照样会大量涌现出新的寡妇来。

    大秦的社会福利没到后世那个程度,要兼顾士兵的征召和男丁的生育及孤儿的教养,太难了。

    没办法都选,就只能尽量满足一件事。

    “内郡的士兵大多不会遇到战事,问题倒是不大。无论是在服役之前成婚,还是之后再归乡成婚,都不会影响传宗接代。”

    “唯独边郡,恐怕有些困难。除非边郡不再生战事,否则总有人员伤亡。”

    实际上因为连年征战,再加上大秦规定男子身高达标(六尺五寸即一米五)就可以成婚,很多男丁都会提前成婚,留下血脉。

    所以在服役前,很多男子就已经成婚了。

    随着日后占城稻和各种作物的推广,大秦庶民渐渐不用

    太为饿肚子而发愁。伙食好了,身高只会越来越高。

    届时哪怕成婚的身高要求提高5_[]5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或者改为按年龄来算,大部分男子也应当都能在服役之前成婚。

    即便有人因为种种缘故没能在兵役前留下血脉,也可以在边郡组织相亲。

    如果只是边郡的士兵留下孤儿寡母,人数不算多,大秦可以稍稍提高他们的待遇,帮忙照养一二。

    扶苏转了转笔:

    “在边郡和当地女子成婚倒也不错。”

    妻儿都在边郡,若还在边郡因军功分了田,那么他们很有可能愿意留在边郡定居。

    边郡人多了,以后向当地就近征兵也方便些。

    当然,他们不乐意留下也没什么。反正边郡的兵也都是从周围郡县征调的,本来离得就不算远。

    既然离得近,安排他们的妻儿随军,在服役期间暂时定居边郡也是可行的。

    始皇伸手拿走了儿子手里的笔。

    陷入思绪中的太子下意识玩起笔来,完全忘了他那笔是蘸了墨的。这么转得把墨点子甩出去,那可就和上回只是甩出去清水不是一个概念了。

    更何况如今车中还有外人在,要是墨点子甩到副将脸上,他可不知道该怎么为太子找补了。

    扶苏不明所以地看着父亲拿走了他的毛笔,用眼神询问怎么了。

    始皇把笔放好,没有回答,而是道:

    “方才将军还提到了另一个问题。”

    军中的好苗子不少,都放归回乡实在浪费。

    扶苏迅速接上:

    “父亲是想组建一支诸如魏武卒的部队?”

    吴起当初在魏国,替魏国训练出了一批魏武卒。这是华夏古代最早的特种兵了,操练的过程要求非常之严格,战斗力也极强。

    魏武卒的待遇据说极其优渥,曾经是魏国引以为豪的部队。可惜魏国国君一代不如一代,在军事上也松懈下来,导致魏武卒名存实亡。

    特种兵的训练需要君上放在心上才行。

    否则即便底下的将军有心训练,朝廷不给下发对应的优待,难道还要将军自掏腰包补上粮饷吗?

    魏武卒都吃不饱饭,战死之后家人也拿不到足量的抚恤,以后谁还辛辛苦苦跑去参与那种魔鬼式训练啊!

    扶苏重新拿起笔记下此事:

    “这些还得记在父亲的那本祖训上,免得后世子孙重蹈魏国的覆辙。”

    各地训练新兵时,就可以把表现优异地挑出来了。各地守军也可以观察,哪些士兵表现得不错,可以用网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