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日,礼部尚书广邀文人,举办了一场诗文会,这事儿尧帝是知道的。
杨怀恩的案子,他们早不提,晚不提,偏在这个时候提出翻案,分明是等不及了,怕杨怀恩一案连累信郡王的名声,耽误他备选储君,所以这些朝臣才会着急翻案。
礼部尚书一发话,其他臣子纷纷站出来附和,尧帝扫了一眼,心下大惊,只因殿中支持翻案的臣子居然过半!这当中或许有人是真的敬重杨怀恩,但大部分应该都是借着此事暗中支持章彦安。
尧帝惊讶的是,章彦安失踪了四年,如今才回来不到两年,居然会有这么多的支持者!他到底是怎么笼络人心的?
江开泰默不作声,并未支持,章彦成看到那么多人站出来,反倒没那么紧张了。
支持的人越多,皇帝越容易起疑心,认为这都是章彦安从中教唆,这样的局面反倒对他有利。
尧帝没应腔,礼部尚书再次拱手,“皇上,杨大人虽有过错,但他在朝期间一直兢兢业业,辅佐先帝,还曾为皇上您授业传道,实乃有功之臣。
当时他是一时疏忽,被奸人蒙蔽,才会错传遗诏,并非故意为之。他在狱中悔恨不已,病逝的前一晚还在写折子,为民生着想,还请皇上开恩,念在他忠君爱国的份儿上,免除他的罪责!”
“众爱卿的意愿,朕已知晓,彦安,下朝之后来一趟宁心殿,朕有话同你说。”
尧帝面色淡淡,众人看不出他的心思,但皇帝说了,要与信郡王私聊,估摸着应是与杨怀恩一案有关吧?
既如此,朝臣们未再强求,等商议结果出来之后再行定夺。
下朝之后,众臣议论纷纷,明兆亦焦虑,却不便在宫里说什么,直至出宫后,上了马车,他才对章彦成道:
“皇上并未公开表态,究竟是应还是不应,怎就不给句准话呢?”
会抱有这样希望的人,都把皇帝想得太过高尚了,皇帝不是圣人,他也是有私心的,即使错了,碍于颜面,皇帝大都不会承认,
“这种事怎么翻案?一旦翻案,岂不是等于让父皇告诉世人,当年我判错了,杨大人是含冤入狱,白白丧命?让一个皇帝承认自己错误,你觉得可能吗?”
“我也觉得不可能,但那么多朝臣开了口,皇上压力很大,总得给个交代。”半数的朝臣都站杨怀恩,明兆怎能不心急?
起初章彦成也着急,后来他一深思,反倒不慌了,“你猜父皇为何单独把章彦安叫过去?”
明兆莫名有种不祥的预感,“皇上该不会真的打算给他母家翻案吧?”</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