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正文 12、第十二章(第1页/共2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12、第十二章

    相比于其他穿越文里的主角,宁颂在赚钱方面可谓是进度颇缓。

    在别的主角卖卤味卖得风生水起时,宁颂只能苦哈哈地靠着给人修屋顶赚点生活费。

    当然,这样的区别并不在于能力与手段,而是一种境遇的差异。

    宁颂没有人手可用。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摸清市场,捕捉到一个能够介入的市场需求。

    只不过,这一次收药材的经历,让他弥补了这两个空缺。

    “你是想与我合伙卖药?”

    刘大郎洗耳恭听,没想到听到的却是这样一个建议。

    “这不成。”

    对于宁颂的建议,刘大郎下意识的反应是拒绝。

    在大雍朝,行医、卖药需要一定的资质,如一心堂那般,除了要在官府登记,接受官府的管理之外,还要加入药商协会。

    这都是宁颂与刘大郎两个人都做不到的。

    除此之外,他俩都不是大夫,并不懂药理,就光是这一步,就增加了许多壁垒。

    “不是您想的那样。”

    宁颂对于刘大郎的反应尚且还在预料之中,抬了抬手,将刘大郎的疑惑暂时压了下去。

    “我所说的卖药,并不是对症的各种药材,我们只卖治疗基础病的部分成药。”

    宁颂的这个想法,是近日收购药材的时候诞生的。

    虽然一心堂带了人下乡来义诊,但治病的需求仍然源源不绝。

    在收购药材的过程中,无论是药师也好,还是他们这些非专业的工作人员也好,或多或少都收到了老乡的请托。

    老乡们不是想从他们这里买给小儿驱虫的草药,就是一些无法自己采摘到的,能够治疗头疼脑热的药草。

    因是去年有了经验,今年一心堂一些伙计确实是自己制作了一些,当场卖出去作为外快。

    但更多的,只能记下来需求,等他们忙完回去再找机会带过来。

    “治病是有时效性的。”

    青川县的县城距离细柳村并不近,驾马车也需要两个时辰的功夫,对于一心堂普通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段相当长的距离。

    显然,等药到了手中,早已经过了最需要的时间。

    刘大郎被这段话暂时说服了。

    作为货郎,他亦同意宁颂所说的。除了药以外,其他的东西也是相通的。

    这也是他们这些在各个村庄里走街串巷的货郎存在的意义。

    只是……与这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所不一样的是,药有它的特殊性。

    刘大郎沉默片刻,讲起了一桩旧事。

    那是发生在他带他入行的前辈身上的故事。

    当年,这位前辈就是因为药品而栽了跟头。

    作为活动在细柳村的货郎,这位前辈当然也是察觉到了这部分需求,自作主张地帮人带起了药。

    可刚开始没多久,就有人吃了他带的药,出了事。

    病人或许是一开始就不对劲,亦或者是亲族故意挖坑,想要捞一笔赔偿,咬着他师父不放。

    两家人因为这件事闹了许久,最终虽然是靠着出了一部分银子而摆平,但也让这位前辈退出了货郎这一行当。

    有了这件事在,之后的货郎们受到警醒,除非是顺路帮忙亲友带药,否则绝对不沾染药品相关。

    “更何况,村里也有大夫呢。”

    宁颂听了刘大郎拒绝的缘由,非但没有打消自己的念头,反倒是变得坚定了两分。

    村一级的市场,确实是对功效简单的成品药是有需求的。

    “刘大哥,你理解错了。”宁颂解释道,“咱们要卖给的人,并不是这种需要一对一看诊的人。”

    “只是一些需要给孩子驱虫的、稍稍吹风感染了风寒的、吃了东西觉得胃不舒服的人。”

    刘大郎皱着眉,仍然没有理解宁颂的逻辑。

    在他看来,既然这些病不需要去看大夫,那如何有看诊的必要?

    宁颂坚定地说:“会有的。”

    只要这些药品价格够低,就一定会有需要的人。

    在不花多少钱的情况下,没有人不愿意让自己的身体舒服一点。

    说到这里,宁颂想到了宁仁夫妇。

    宁仁的妻子是因生宁木的时候吹了风,受了风寒,没有及时治疗生的病。

    宁仁自己则是肺上的毛病。

    这些问题若是早点治疗,都不至于走到丢掉性命这一步。

    “可是……”刘大郎仍然有顾忌。

    宁颂明白刘大郎的谨慎,继续说道:“刘大哥,我们并不是单打独斗。”

    与别的货郎相比,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优点。

    那就是与一心堂之间的联系。

    这个联系并不在于宁颂,而在于刘大郎。

    “我?”

    “对。”宁颂点点头,“是您与张副掌柜之间多年的交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