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莶俪旨椅裥晾投嗄辏臻陡欣⒕文压鋈艘苍椒⒀岫窬┏恰!
天幕外的青年苏轼满脸讶异:闰之?那不是妻子的堂妹吗?上次陪妻子省亲,王闰之还是个只有十来岁的小姑娘,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妻子王弗死后自己会娶了闰之。
天幕上的自己已经头发花白,看起来神色哀伤。青年的苏轼虽然共情能力极强,却始终像是在旁观他人的人生。再转头看向身边神色复杂的妻子,苏轼暗暗下定决心,这辈子,他一定要改变这一出出悲剧!
【就在王夫人死后不久,垂帘听政多年的高太后也撒手人寰。据说高太后生前早已看出来了哲宗的心思,曾经劝范纯仁等人在哲宗即位后一定要明哲保身离开朝堂,可她也不想想这是能退干净的吗?哲宗一亲政,当即任用当年支持变法的章惇等人,废掉了皇祖母给自己选的皇后,大手一挥把苏轼贬到了广东惠州。】
天幕上,刚刚亲政的哲宗被身边人鼓动着,将元祐年间的臣子贬的一干二净,甚至还想着要去挖司马光的坟泄愤,但好在被拦了下来。
“这群老顽固,只会附和着太后冷落朕!朕一个都不会留!”
被一起踢出朝堂的朔派、蜀派、洛派一起傻眼了,看了看对方,犹如当头棒喝:所以当初他们究竟在争什么?斗的你死我活,最后被小皇帝一起扫地出门了?
苏府内是另一番景象。已经五十八岁的苏轼已经到了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收到自己的诏书后甚至夸了夸自己料事如神,当即一边写上表,一边派儿子去向弟弟借钱当路费。
苏轼的这封谢表和他这个人一样心平气和:感谢官家您不杀我,听说岭南那边又热又潮,但没关系,我会像居住在清凉之地一样安心住下的。臣没有任何怨气,祝您好好的!
【九九:没事的老苏,你开启了新的美食天地!快来吃!】
【呜哇嘡:别祝他了,他也没几年活头了。】
宋仁宗:又来?还要英年早逝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
1.宋哲宗评司马光,参考李一冰先生《苏东坡新传》
2.“试问岭南应不好”出自【宋】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3.他的谢上表是作者编的,不要信,特此提醒!
第27章 惠州(一)
【需要注意的是,九百多年前的岭南可不是今天的岭南,宋朝时期广东一带人口稀少,加之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炎热的气候往往会滋生病毒,当时的岭南是一个让人谈之色变的地方,高温潮湿,瘴气弥漫,疟疾横行,往往是有重罪的人才会被发配到岭南。章惇等人当时这么安排,也是暗中希望苏轼能死在岭南。】
【这章惇年轻时也曾是和苏轼一起游山玩水的好友,但没想到两人政见不同,苏轼在整个北宋都声名远扬,为了不让他有逆风翻盘的可能,章惇自然要不遗余力地把他往死里整。】
“荒谬!如此心肠狠辣之人,怎配在朝为官!”欧阳修上了年纪后轻易不动怒,可自从最近看了苏子瞻的生平,他常常气得想动用一己之力铲除这些无所不用其极的小人。
心腹大臣都开口了,宋仁宗自然要卖个面子:“朕这便派人去查看这章惇家世生平,竭力避免他此后把持中枢。”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25-30
天幕上的苏轼本人倒是一副轻松的样子,整个人乐呵呵地一边赶路一边看风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致仕的官员在荣归故里。
随行的是小儿子苏过和侍妾朝云,苏轼本来想一个都不带独自前往的,但小儿子和朝云坚决不同意,他也只好拖累二人一同去岭南受苦了。
“我出发之前算了一卦。”赶路的过程颇为无聊,苏轼骑着驴,开始跟儿子说话。
自家老爹平时什么都爱学一手,何况苏轼钻研《易经》也不少年了,苏过见怪不怪,好奇道:“那父亲算出来的卦象如何?”
苏轼神秘一笑:“卦象就是,上天告诉我此行岭南命不该绝,你们不妨放宽心!”
苏过面上笑着应是,内心却倍感揪心。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岭南气候恶劣,临行的时候长兄和叔父千叮咛万嘱咐让他照看好父亲,想必父亲是看出了自己心中忧虑,才会故意说什么卦象来宽慰自己。
卦象确实是苏轼编的,但他这辈子编的故事典故多了去了,也不差这一个,能让儿子展颜一笑,他也跟着高兴。
当初和王巩聚会说起他在岭南翻阅大庾岭,苏轼万万没想到自己也有亲身经历的一天。
翻过山林,满目苍翠欲滴之景,让人一时耳目一新。苏轼拄着拐杖哈哈大笑:“这岭南也没传言里那么不好嘛!浩荡天地间,唯我独正行!”
一路跋涉行舟,等苏轼到达岭南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深秋,但岭南依旧温暖如春,这样温暖舒适的气候让他更加高兴。
但最令他欣喜的却是岭南的风土人情。来惠州之前,苏轼原本还感叹自此亲朋好友相隔万里,可他没想到等他一到,满惠州城的老百姓都能和他做朋友。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我一定是在梦里来过这里,不然你看为什么这里的鸡和狗都好像认识我一样!
【123:?老苏你何出此言,是因为狗狗没有上前咬你一口吗?】
【喵呜:应该是狗没有冲他吠,但是狗就算了,你是怎么看出来鸡认识你的?】
【丐帮帮主:楼上,“鸡犬识新丰”是个典故,刘邦当年为了安慰思乡的父亲,在长安旁边造了新丰镇,还命人把家乡的鸡和狗一起接来,说是鸡和狗都像在家一样熟悉环境。】
【九九:不是吧刘邦你?文盲告退。】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远在惠州的地方官不懂得汴京的风云变化,在看到苏轼这么个大人物以后颇为惊讶,直呼这是犯了什么罪?平民百姓也毫不排斥我这个异乡人,见面主动和我打招呼问好。
百姓们听闻他一路跋涉,热情地拿出“岭南万户酒”给苏轼一行人喝,据说喝了能躲避瘴气,喝了就是自己人!
天幕里的苏轼为此热泪盈眶,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距离京城几万里的地方受到如此热情真诚的对待,当即对儿子说道:“不回去也罢!我宣布这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123:老苏啊,你在黄州和杭州也是这么说的!】
【花枝满:本惠州土著为这么善良可爱又社牛的祖先们感到骄傲!】
天幕上的苏轼只用了三日便和当地人打成一片。
最激动的要数惠州太守詹范,他这辈子最喜欢的就是苏子瞻的诗文了啊!本以为这辈子无缘一见,没想到老天给他把苏子瞻本人送来了。当机立断,詹太守为苏轼安排好住处,就住惠州的驿馆合江楼!
合江楼是官家用来招待朝廷命官的高级住所,按理来说苏轼这种贬官是不能住这里的,但是詹太守思来想去觉得实在不能委屈自己的偶像,管他呢,就住合江楼!
一同用过晚宴后,苏轼看着眼前手足无措、欲言又止一脸局促的詹范,不解道:“詹太守,你可有什么难言之隐?”
詹大人老脸一红,将这些天来一直没说的心声吐露:“那个苏学士,您能不能能不能给我写首诗?哦哦,不作诗也成,写幅字我也挺高兴的!”说罢又快速补充了一句:“最好能在这字后面写上您的名字,我想传给子孙。”
天幕外的农妇点了点自家儿子的脑袋,当即教育道:“看到了没,好好读书吧,像这位苏学士一样,肚子里有才华走到哪里都能吃香的喝辣的!”
天幕上的苏轼确实在吃香的喝辣的。
惠州猪肉稀缺,羊肉又价格昂贵,苏轼买不起羊肉,但又实在馋得很,每日忍不住到羊肉摊子前晃悠。
时值冬日,寒气虽不像北方那么刺骨,还是有点分量在的。苏轼跺了跺脚,哈出一口白气,望着羊肉摊子咽了咽口水。
苏轼买不起,不敢和那些当官的争,但他通过多日观察,发现自己可以买那些别人不要的羊脊骨。回家将这些脊骨小心切开,里面的骨髓便会露出来,用热汤一煮,或者加上料酒腌制后烤着吃,都是人间少有的美味。
为此,苏轼还专门写了信给弟弟炫耀:“子由你每日大口吃肉,想必一定吃不到这羊脊髓吧,可怜啊可怜!”
【歌一曲:原来,苏东坡你才是羊蝎子这道菜的鼻祖!】
【喵呜:我再次怀疑这个直播间是搞吃播的!】
除了吃羊肉,苏轼还发现了岭南另一种别处绝对吃不到的美食——荔枝。
因为路途遥远,荔枝保质期短,北方各地很难吃到新鲜的岭南荔枝。不然也不会有杜牧那句令人津津乐道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了。
惠州当地便有正宗的荔枝园,成熟的荔枝果肉甜美鲜滑,直接从树上摘下来便可大快朵颐,苏轼日日奔向荔枝园,直言自己到了天堂。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太好吃了太好吃了,老苏我这辈子不走了!
【123:吃这么多不上火吗?我记得荔枝很上火的呀?】
【喵呜:“荔枝狂人”苏东坡哈哈哈哈!】
明意的声音出现:【荔枝确实很上火,所以老苏他,得了痔疮】
远在眉州的青年苏轼一惊:什么?!这等私密事也要说?还面向整个大宋?
天幕上的苏轼一脸痛苦,一整个坐立难安,某处火辣辣的刺痛让他提不起任何写诗的兴致。
无奈之下老苏颠颠地跑到了医馆,虚心请教大夫:“可有什么医治的法子?缓解疼痛的法子也行。”
奈何此地医术实在不发达,大夫直说让他忌嘴注意饮食。
苏轼一张老脸皱成了苦瓜,言辞间还多有委屈:“不能享用美食,这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123:哈哈哈老苏提肛运动做起来啊!】
【丐帮帮主:虽然此处不应该笑,但是哈哈哈!】
看着自己在天上的窘态,青年苏轼已经生无可恋了,缺德,这神仙忒缺德了,这让他以后怎么见人?
这个时候,老爹和弟弟一齐看向了他,关切询问:“你现在没这个烦恼吧?”
苏轼崩溃:天呐!以后不会每一个朋友都来关心他的痔疮吧!
然而天幕还在无情地继续
对于一个极有天赋的美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25-30
食家来言,忌口这种事真的太难了,苏轼只能通过转移注意力来缓解疼痛。
于是他给表哥程之才写信:哥,跟你说件事,你不要往外说,我最近一直在犯痔疾,最近一首诗也没写,太疼了。
过了段日子继续写:老弟我其他照常,就是痔疮很痛苦,因此我闭门谢客,看不了书,什么都干不了!
【也许是实在太痛苦了,苏轼这次真的戒酒断肉,吃了一个多月不放盐和酱料的茯苓麻面,痊愈以后他还十分自得自己找到了医治痔疮的法子,专门写了很长的文章讲述自己的经验。】
青年苏轼:哈,我说怎么神仙得知了我有痔疾,原来是我自己写文章作的
天幕上,痊愈的苏东坡大喜,再次提笔写信:表哥啊!我痔疮好了!这也太令人高兴了,你不知道我这个月怎么过的!
作者有话要说:
无辜的作者:东坡先生,多有冒犯,但这是你自己写的啊
1.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苏轼《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3.苏轼犯痔疾——出自《东坡尺牍》
(看吧老苏,真的是你自己宣传出来的)(无辜告退)
第28章 惠州(二)
天幕之上,八十五岁高龄的荔枝园主人来看望苏轼,言语热情真诚:“我的新一批荔枝就要熟了,届时你带上美酒,我让你免费吃的饱饱的!”
回味起荔枝的甘甜,已经快一个多月没吃过好东西的苏轼咽了咽口水,挣扎道:“我不能吃了,荔枝上火,痔疮疼起来要了老命了”
老翁一脸惊奇:“奇了,你苏子瞻也有戒口腹之欲的一天!”
苏轼面上微笑,内心默默流泪,太心酸了,他必须给各位朋友写信汇报下他医治痔疮的心路历程。
【苏轼是个闲不住的人,当年在黄州尚且还有一块东坡由他耕种,如今百无聊赖,日子多少有点难熬。在他解闷四处闲逛的过程中,他发现惠州当地有很多暴露在外的骸骨,便写文请求詹太守命人将这些遗体收归入土,又发现当地百姓生活用水困难,苏轼乐了,水利他最擅长了,当即帮人家打井修筑水利设施。等实在没的忙了,他又亲自动手设计,为自己修筑了白鹤楼新居。】
【123:懂了,苏轼他是个被写诗耽误的建筑师】
【六六: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时候苏轼自己都快吃不饱饭了吧,每天还能乐呵呵地去帮助当地乡民,看来无论经历什么挫折,他一直都是那个善良的苏轼。】
【这个时期的苏轼确实贫困,至少从他的诗文里看要比当年在黄州时穷得多。为了让自己有饭吃,苏轼拉下面子去将自己能变卖的物品全部卖掉,多次张嘴向朋友们借钱,以至于他说借的多了以后再次敲响朋友的家门,已经不知道开口要说些什么好。】
天幕上的苏轼提着从朋友处得来的一袋米陷入沉思,就在几年前,出自他笔下的一副字画能在汴京城那样金贵的地方卖到好几百两银子,时移世易,恐怕当初收藏他字画的那些人也得遮遮掩掩,唯恐被章惇的耳目知道了自己仰慕过苏子瞻的才学。
苏轼笑笑,造化弄人,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岭南的环境虽没有别人嘴里那么骇人听闻,但传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自苏轼来了以后,惠州时疫多发,年仅三十四岁的侍妾朝云也死在了最近的一场时疫当中。
就在一个月前,为了感谢朝云不远万里追随他来岭南受苦,苏轼还召集了惠州周围的友人为朝云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生辰宴。席上,朝云歌喉轻展,唱了苏轼那首著名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谁能想到一语成谶,朝云的歌声还在回忆里萦绕,人却已经化作了枝头被吹散的柳絮。
苏轼亲手将朝云葬在了栖禅寺旁边的孤山上。
时逢雨季,空气中总是飘着若有若无的水珠,人置身室外,心情也随着天气一道压抑沉闷。
苏轼已经不单单是沉闷了,站在朝云的墓碑前,想到她是因为自己被贬才命丧岭南的,愧疚、沉痛、骤然失去知己的空洞,各种复杂的情绪像这雾蒙蒙的四野一般将他罩住。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提笔,在旁边的六合庭上提下这两句椎心泣血的文字,让它们作为楹联伴着朝云长眠。
【失去朝云后的苏轼低沉了一段时间,但大儿子苏迈带着儿媳和孙子们来团聚,却给空荡荡的白鹤峰新居增添了几分生气。说起苏轼的大儿子,这孩子实在是一个忠厚踏实的人。苏轼这人平常爱打趣人,开起玩笑来连儿子也不放过,苏迈幼年时写诗“牛载寒鸦过别村”,苏轼看完后哈哈大笑,直言大儿子这写诗风格以后适合做个小县令的,结果苏迈确实当了一辈子县令。】
天幕外,青年苏轼和走路都还走不稳的儿子对视,盯着儿子满是纯真的眼睛,苏轼将大掌放在儿子圆遛的脑袋上摸了摸:“迈儿,听爹跟你说,当个小县令挺好的,会比你爹过得好许多。”
【虽然苏轼的儿子们不像他和弟弟苏辙那么有才华,但苏轼本人却是对儿子们满意的不得了。大儿子沉稳,苏轼夸他说你这是随你爷爷苏洵,好得很!二儿子体弱,苏轼常常带他一起修道,直言这个儿子有慧根。至于三儿子苏过,因为性格像极了苏轼,民间都称他为“小坡”。】
天幕上,“老坡”和“小坡”相对而坐,共同对着一幅画发表自己的看法。
苏轼满脸惊喜,听完儿子的见解后连连点头,当即写了一篇大长文向朋友们炫耀自己的小儿子:“小儿亦超然物外,非此父不生此子也,呵呵!”
朋友们,我跟你们说我儿子可太有才了,不是我这种爹都生不出这么好的儿子!
【123:打住打住,都给我鉴赏一下,苏轼这里的“呵呵”是什么意思!】
【丐帮帮主:古代的“呵呵”就是单纯表示笑声,苏轼应该是想在此处表示“哈哈”。】
【九朵云:苏轼很多诗文里都有哈哈,真乐子人本人了】
【在惠州的这段时期,苏轼的偶像变成了陶渊明,年轻时期的苏轼或许也对陶渊明的气节表示过赞叹,但到了老年,经历了官场的排挤和人生的动荡,苏轼才是真正将陶公视为了精神上的知音与良师。】
【苏轼一生写给陶渊明的和诗有一百多首,“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他在潜意识里将自己和陶渊明归于同一种人,与世俗格格不入,所以只有在梦里才是彻悟的,只有喝醉后才是清醒的。】
【宜:一百多首还好我都不用背!】
【123:苏轼说陶渊明是自己的前世诶,哈哈,老苏人家陶渊明没你这么搞笑!】
东晋,独观天幕的陶渊明终于明白了上天给他看一出戏的缘由。
原来这位一生多艰的后辈竟然将自己视为知己,想不到自己此生特立独行,在后世却能被人如此推崇,最令人触动的是那份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25-30
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一介南山老农,死而无憾了!
【但就是因为苏轼在惠州的随遇而安给他招来了祸患。大家不要忘了,章惇当初贬他来岭南是让他来受苦的,苏轼倒好,天天写诗歌颂荔枝,连睡觉都得写“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意思是老夫我呀心怀道家真言,睡得那叫一个香甜!道人打更声都为我放轻了!】
天幕上的章惇看到这首诗,气得牙关紧咬,当即吩咐手下道:“岂能容他如此舒坦!既然他叫‘苏子瞻’,‘瞻’和‘儋’字形相仿,那就贬他到儋州去吧!”
惠州,一向心态良好四平八稳的苏轼在接到这个消息后罕见地心如死灰。
儋州,一个比惠州还要恶劣上几倍的地方。隔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琼州海峡,不知归期几许,亦不知生死何处,他原本想着白鹤新居建成,能和家人在此度过晚年,却不曾想又要丢下安稳的日子奔波。
与此同时,弟弟苏辙也被贬到了岭南,能够在出发前见弟弟一眼,苏轼直言这是自己此行前唯一的幸事!
藤州乡野道间,唯一的一处小食摊子上摆放着几张破旧的桌凳,急匆匆赶来的苏辙一眼就望见了在等待自己的老兄,异乡重逢的激动与喜悦充斥在胸腔,强忍着才没落下泪来。
“兄长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即便去儋州也无妨!”
苏辙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安慰兄长,却不曾想苏轼直接摆摆手止住了他的话头,乐呵呵地邀请他尝一尝岭南的乡间小食。
此处偏僻荒凉,那面饼粗糙无味,苏辙尝了一口便放下了筷子,忍不住皱眉叹气。
苏轼哈哈大笑:“苏子由,你这就不懂了吧,这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吃法。你在京中吃席自然要细嚼慢咽,但对于这面饼,你就得囫囵吞下!”
苏辙点点头没反驳,行吧,老兄能抱着这副心态去儋州,他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只是苏轼当晚就被打脸了,前段时间痔疮痊愈,他又放开了嘴胡吃海塞,没曾料到临行前他的痔疮又犯了。
驿馆里,苏轼疼的睡不着,在榻上翻过来躺过去感叹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
苏辙见哥哥这样也无法安心去睡,搬了把椅子坐在榻边不断絮叨:“到了儋州要戒酒,哥你年纪大了,不能再像年轻时一样一遇到酒肉就没个顾忌,酒是辛辣之物,喝的时候图一时的欢畅,现在疼起来遭罪了不是”
苏轼连连应下,心道别人说苏子由木讷寡言,他看这说起来不是挺滔滔不绝的嘛
【123:心疼小苏一秒,连哥哥的痔疮都得操心哈哈哈!】
天幕外的苏轼脸又黑了,看弟弟在一旁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当即打断:“现在还没犯痔疮,你要是想劝我现在戒酒,想都不要想!”
被哥哥看出心思的苏辙弱弱闭上了嘴。
团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天幕上,尽管苏家所有人这些日子都在尽力忽视这场离别,苏轼也不得不动身,站在了去往儋州的海岸边。
听闻儋州没有棺材,人死后草席子一卷就下葬,苏轼专门去买了口空棺材带上,以防自己死后过于凄惨。
一千多年前的琼州海峡巨浪翻滚,一眼望不到边际,简易的船只漂泊其上,看起来渺小脆弱、不堪一击。
苏轼看着弟弟和儿子们交代道:“我们苏家不重视扶棺回乡这传统,眉州山高路远,若我死在儋州,千万不要耗费人力物力运我回去。葬在儋州也很好,人生在世本就漂泊,死后哪里不能是归处。”
此言一出,年幼的儿孙们开始痛哭,弟弟和儿子们也面有哀色。
“嘿,我以前怎么教你们的,凡事往好处看,万一儋州还是个不错的地方呢?”
说罢,苏轼不再流连,和亲人们挥了挥手,带上小儿子苏过,一起扶着棺材,踏上了去往儋州的船只。
浪花拍打着海岸,沙沙的潮水声响彻在天地间。岸上的苏家人望着逐渐渺小成一个点的船只,内心凄楚无法言说。
这一年是绍圣四年,苏轼和苏辙的此次团聚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后的重逢。海岸作别后,世间再也没有了属于苏家兄弟的把酒言欢。
千年万年,夜雨对床,兄弟二人儿时的约定在此处化为了泡影。
作者有话要说:
章惇:贬岭南!
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
章惇:气死了,贬海南!
苏轼:嘿嘿,九死南荒吾不恨!
注:
1.牛载寒鸦过别村——出自【宋】赵令畤《侯鲭录》
2.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苏轼《江神子》
3.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苏轼《纵笔》
4.苏家海岸送别,参考李一冰先生《苏东坡新传》
第29章 儋州(一)
【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在宋朝人眼里是一个有来无回的地方。苏轼和小儿子苏过乘舟越过白浪翻滚的琼州海峡,成为了当年同僚里第一个被贬“出海”的人。】
天幕上,年逾六十的苏轼精神昂扬,望着眼前与海内颇为不同的风光,期待与失落的情绪交织参半。
儋州虽偏远,但也有自己的地方官,而凡是科举做官,便很难不听说过苏子瞻的才名,是以在漂泊到儋州无处可居的时候,苏轼和儿子又被当地官员安排到了官舍里。
但这一次,却并不像在惠州那么顺利。
朝廷中,章惇决意要让苏家兄弟再无翻身的可能,直接把人搞死,自然是最稳妥的一种法子。
吸取了把苏轼贬到惠州的教训,章惇此次专门派了自己的爪牙前去儋州监督,势必要让苏轼的一切言行合乎一个“罪臣”的身份。
罪臣,自然是不能住官舍的。
负责执行任务的小吏面目狰狞,仿佛从折辱苏轼的过程中获得了别样的满足,当即带人将苏轼的住处进行一通打砸,疾言厉色要让他们滚出这间官舍。
苏过年轻气盛,气不过官差的作为,眼看着就要上去争论,却被身后的父亲及时拉住了。
“不住就不住嘛,咱们睡哪儿都行,反正儋州气候暖和,也不至于冻死。”
苏轼和儿子收拾东西,在一群差役的侧目下从容地离开了官舍。
“劝你们别打主意去当地人家借宿,章大人吩咐过了,苏家兄弟若借宿当地百姓家,一律按‘侵占民宅’处理。”差役头子扯着嗓子在身后叫嚣道。
苏轼了然,章惇这次是存心不让他有地方住,不过他们初来乍到,本就没什么熟人,朝廷不杀士大夫,折磨百姓的法子可不少,他们犯不着为了自己的落脚处连累百姓卷入到朝廷的风波里。
父子俩人挎着包袱,在陌生的村舍间穿梭,最终将目光停留在城南污池侧的一处空地上。
此污池里蓄积了半丈高的死水,枯木残枝被风裹挟着漂浮在水面,生起了一层厚厚的水华,一眼望去,实在不是什么令人心怡的风景。
越是不好的、被人看不上的地方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25-30
,就越是适合如今的父子俩,苏轼找了一处平整的空地将带来的草毡子铺下,欣然决定就在此处露宿。
儋州白日里炎热潮湿,到了晚间,强劲的海风抵达岸上却又寒冷刺骨,人长久地居住在室外,虽不至于冻死,却要反复接受高温的炙烤和海风的煎熬。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苏轼也不忘给老朋友们写诗:
“且喜天壤间,一席亦吾庐。”为官四十多年了,到今天来看,这天地间还有一块儿让我睡觉的地方我还是很高兴的,即便只有一个席子也能当做我的家。
“一饱便终日,高眠忘百须。”吃饱了啥都不管了,睡了睡了!
【123:不愧是你啊老苏,人家刘禹锡当年写《陋室铭》好歹还有个房子】
【丐帮帮主:是啊,人家杜甫茅屋虽然漏雨但好歹还有个屋顶?】
天幕外,元老张方平拍案而起:“荒谬!岂能让一介良臣沦落至此!”
张方平是第一个将苏轼挖掘出来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轼是他一路看着成才的,他私下里将苏轼当作自己的半个儿子来欣赏关爱,此刻见到苏轼晚景凄凉,竟落到在一个臭水池子旁边睡觉,内心好似被利刃刺痛。
偏偏张方平一生清正耿直,儿子却是个怯懦的人,此刻见苏轼为一个外人打抱不平,第一时间考虑的居然是父亲若是冲动为苏家出头会不会连累自己家。抬头看了眼天幕,张家大郎犹豫道:“父亲,我看这苏子瞻自己挺乐在其中的嘛”
天幕上,夜幕低垂,海风在耳畔呼呼作响,吵得苏轼父子俩人难以入眠。
“三郎,这才叫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圣人所说的天人合一,不外乎如是。这世上多少人忙于求田问舍,却忽视了圣人教诲和自然风光,不信你看,此处的星星是不是比你以往见到的亮的多。”
苏过裹紧了身上的棉被,以防海风一个劲往里面钻,也乐呵呵地回道:“确实如此,星河璀璨,仿佛伸手可摘。”
天幕外的苏洵和张方平一同皱眉,开始陷入深深的忧虑:孩子有时候过于乐观,是不是也不是什么好事?
海南岛多雨,父子俩在晴日里还能应付,雨天却实在过于狼狈。苏过做儿子的自然不能看着老父亲每天靠精神胜利法露宿荒野,便写信给哥哥们,寻了一笔钱,在这污水池子旁边搭建了一座简易的小房子。
解决了住宿问题,苏轼便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觅食上来。
不是他说,儋州的人民也太狂野了吧!他们居然吃老鼠和蝙蝠!
苏轼到当地人家里做客,看到众人举箸争抢一道看不出原料的肉菜,以为是什么山珍海味,结果当地人告诉他这道菜叫“蜜渍鼠胎”,就是将还没长毛的小老鼠用糖腌制煮熟,而后用酱汁搅拌上桌。
苏轼伸出去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中,随即起身仓促跑到屋外,扶着墙角就是一阵干呕。
当晚,在写给朋友和弟弟的信中,苏轼委委屈屈地表达了自己白日里受到的冲击:“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这里的海鱼腥味太重,吃起来令人作呕。关键是,这里的人居然吃老鼠!我绝对不会和他们一起吃这种东西的!”
【九九:家人们,苏东坡此处像不像那个“真香”的来源。】
【123:楼上什么意思,他不会后面真的吃了吧】
天幕外正在喝茶的苏轼一口水喷了出来,老天爷啊,他光是看那道菜就犯恶心,自己后面不会真的变成吃老鼠的野人吧!
天幕上的苏轼一开始意志很坚定,宁肯啃野菜也绝不看那些不知名的肉菜一眼。
直到两个月后,一场旱灾让儋州城的米价疯狂飙升,苏家父子两人本就紧巴巴的日子一下子更加艰难起来。
“三郎,你可听说过一种修仙养生的法子叫‘辟谷’。”
苏过一眼就听懂了自家爹的言外之意,心道您倒也不必找这种借口,那见底的米缸我今天也是看到了的
苏轼继续唾沫横飞:“这‘辟谷’之法,短期内清心静气,长期内可延年益寿,实乃一大养生妙方。就这么决定了,我们从今往后一天只吃一顿,剩下的日子便静心打坐,潜心修炼这辟谷之法!”
说完还不忘给弟弟汇报近况:子由,你等着看吧,等我们下次见面,瘦的清冷出尘,你就能看到两个神仙了!
于是北宋的臣民就看到,天幕上的苏家父子二人煞有其事地盘腿而坐,无视肚子里咕咕作响之音,整天在屋里修习辟谷之法。
明意叹了口气,有些伤感地补充道;【苏轼此时还在满心期待和弟弟的下一次见面,殊不知他和苏辙已经没有下一次见面了】
天幕上,在过了一阵子食芋饮水的日子后,无肉不欢的苏轼终于坐不住了,看着当地人欢快吃肉的模样,苏轼拍案道:“人家吃得,为何我就吃不得!”
捏着鼻子,将第一口老鼠肉送进嘴里,苏轼彻悟了:这玩意儿比猪肉还香!
于是第二日他兴冲冲地拍响了邻居的们:“老婶子,你能教我到哪儿捉老鼠吗?我这人在庖厨上多有钻研,我煮出来的鼠胎绝对比你们做的好吃!”
【123:不至于不至于,老苏你不能在这上面卷啊】
【六六:完蛋了,儋州的老鼠你们有难了,肉阎王对你们下手了】
北宋,观看天幕的人有不少将脸皱成了苦瓜,苏轼每吃一口,他们就的表情就痛苦一分,待天幕中的苏轼将一盘菜消灭完以后,已经有不少人感觉胃里翻滚,欲一吐为快。
别贬了!快告诉后世皇帝别让贬这个苏子瞻去海南了,这么好的厨艺留着研究别的肉不行吗?
天幕上,对老鼠肉下手的苏轼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突然发现,他原本避之不及的生蚝居然这么好吃!
消灭掉一大筐子生蚝,苏轼吃的满嘴流油,再喝一碗纯正的椰子水,这等享受迫不及待要写信给大儿子分享:生蚝味甚美,千万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朝中的士大夫,我怕他们知道了以后要争着南迁,来和我抢这等美味!
【123:我怎么突然觉得这么伤感呢,老苏你都快饿死了你是怎么写出这种话的】
【丐帮帮主:楼上,他倒也不至于饿死,你看他不是正吃着呢嘛】
【紫水晶:他自己也知道不会有人来儋州这等荒凉地,这话像是在宽慰儿子,又像是在劝解自己。】
北宋朝堂,被提及到的官员们集体轻哼:苏子瞻,看看你那出息,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
作者有话要说:
敲黑板,老鼠蝙蝠不能吃的,它们身上有病毒。苏轼这里也是实在没吃的了才去吃的。
注:1.且喜天壤间,一席亦吾庐。——苏轼《和陶和刘柴桑》
2.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苏轼《答程儒书》
第30章 儋州(二)
【苏轼在儋州,一边吃饱都成问题,一边却能洋洋洒洒写下《老饕赋》,将自己吃饭做饭的心得总结起来,再命儿子抄上好几份传给朋友们,为此感到十分的自得。】
天幕上,苏过继
【请收藏本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