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纸书屋

正文 第一三六章(第1页/共2页)

    【笼统勾勒了明代科举概貌,我们来聊“南北榜”。

    先简单分辨南北榜的史料,官方的实录对此记载不多,仅有4条。2条是洪武朝的记录,2条是景泰朝的后人提及。

    □□实录写的非常简单。

    1、洪武30年3月1日,朱元璋殿试,策问。问题核心为:求贤,和如何辅佐帝皇之道,旨在选拔人才。取福建人[陈安β]为状元,共51位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明初和后来不一样,殿试策问题目虽可能出自翰林润色,但问题方向应该是皇帝选的。多和皇帝该阶段最关心的事情有关系。】

    朱元璋一愣。

    #34;什么叫做明初和后面不一样?难道后面的题目不是皇帝选的?那还叫什么殿试?#34;老朱那根敏感的神经又被触动了。

    #34;叫什么天子门生?叫翰林门生得了!#34;

    【比如朱棣在登基的第一回科举,就很狂野的策问了“阴阳、历法、天文、地理、礼乐、教育、选材、治道”。

    啊,相信回答的各个进士心里有“……”个点要p,新老板,你要求的涉猎范围是不是有亿点点广,你在选百科全书吗?

    笑,为什么这么选,和他心中人才取向狙击固然有关,和永乐大典的储才大概也是密不可分的。】

    朱棣双眼一亮。

    #34;我就知道,我是比较聪明的。这样一通考下来,岂不就有那选公务员的感觉了?#34;

    郁新: #34;……#39;

    虽然他很懂地理,如果被考到了地理,应该是很有利。但他依然感觉到了一些室息。

    【ps:朱棣应该是明朝唯二两个曾经亲自给殿试答卷写批语的皇帝(写给了头三名曾檠、周述、周孟简,前此所未有也)。

    他还会亲自给庶吉士上课。好老板呐√】老朱一听,倒是承认了:#34;不错,这点上你比我强。#34;

    朱棣忍着没让自己的尾巴翘起来,他谦虚地说: “儿臣没有父皇那么忙碌,便可以多做一些微末小事。不知另一个是谁?应当是摄宗吧。#34;

    在这点上,老朱和朱棣都还挺肯定的。想想,未来会如此做的明君,舍摄宗其谁啊?

    gt;【另一个大家可能想不到,是还没有装死的嘉靖。他在嘉靖8年、给6个进士的答卷——品读;又在嘉靖14年,看了12份卷子,读了一周。

    道长这人吧……不摆烂的时候他可以为笼络士人之心手段百出。嗯,槐宗搞过一回面试,就搞了一次,没继续下去。】

    实话实说,老朱和朱棣都感觉到了深深被创,并且不想说话。

    朱横在那边品评了一句: “看不出来,这亡国之君还挺勤政的。咋那么勤政还能亡国了呢?这个水平……#34;

    老朱白了这儿子一眼。

    【朱允蚊呢,他也很紧(阴)随(阳)时(怪)事(气)。建文2年的科举,朱允蚊在策问里如此发问:

    大家都说,治道之盛,以尧舜、夏商周三代为准。尧舜这些圣人,他们德厚,都是“本诸身”发于政事、施泽于民。

    ——差不多就是以己推人,由亲及疏,先近后远。

    现如今,以亲有象之傲,臣则有其鲧之凶。——说我滴亲人:叔叔朱棣很傲,手下很凶。

    咋办呢?如何让圣人的教化落到他们身上呢?无法抑制这些#34;为恶之人#34; (朱棣渣滓!)是不是因为教化还没企及呢?】

    朱允蚊: #34;啊……#34;

    他看着所有看着他的人,小小的解释了一下。#34;那个,我也没有说错啊?四叔真的很凶诶。#34;

    朱棣却笑道: “侄儿问道于盲也!我给你写的信,不就教了你,要怎么做圣贤君主吗?侄儿带着偏见,便只看见了叔叔的凶,若是没有偏见,便能知道叔叔的好,看懂叔叔的治国良方!#34;

    #34;是极,是极。”哥宝男朱楠抓住时机,连连点头,#34;侄儿你也知道由亲及疏,应该多听听四哥的话啊,四哥难道还会害你吗?#34;

    这话一出。

    灵堂里诡异的沉默了一下。

    朱允蚊:

    此刻的沉默震耳欲聋!

    【wt,这很明显是让学生站队。

    胡广回答: “亲藩陆梁(嚣张),人心摇动”。哇,朱允蚊很感动,好,你帮我骂了朱棣,爱你,比心心,亲自选他为第一。】

    金幼孜瞬间结

    巴: #34;这这这……这胡广,是那光大贤弟吗?#34;

    他话一出,便感觉四周里视线射向了自己。其中,朱棣的眼神,似乎尤为意味深长一点。金幼孜灵感上线,立刻帮胡广解释道: “这……这胡广之名,也太过常见,此胡广,未必是彼胡广啊。#34;

    虽然他内心觉得,依照那光大贤弟的文采和年龄,确实有可能在那时候去考进士,且考中….那,那我呢?我那时候,是考中了,还是没有考中?

    【他觉得“胡”如何能#34;广#34;呢?名字不好听,改名胡靖。那这个胡指的到底是北元余孽还是朱棣就见仁见智了。

    反正朱棣上台后又把胡靖名字改回去了,继续叫胡广。】朱棣撇撇嘴: #34;忒的小气!#34;

    朱允蚊平心静气: #34;四叔你大气你干嘛改回去?#34;老朱: #34;得了吧,王八不说乌龟。#34;

    【ps:胡广和金幼孜可是难得没去龙场悟道的稀缺文臣呢。

    总之,洪武30年3月的老朱,依然为辅佐人才的选拔而苦恼,故而有此一问。】朱横: #34;咦,竟有不送去监狱的漏网之鱼吗?#34;

    总之,此时此刻,金幼孜产生了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要不,捂住秦王的嘴?

    【2、洪武30年6月1日,朱元璋再次在奉天殿举行殿试,一年考两次,非常离奇,故而实录解释道:

    礼部会试者多,而中式者少,被黜落者,咸以为言。上命翰林儒臣考下第卷,中择文理优长者,得六十一人。

    ——筛下去的人太多了,聚在一起叽叽喳喳,我再选61个人。没有提什么南北,只说取了山东韩克忠为第一。】朱榈思量片刻,摇头道: “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34;都说南北南北,这韩克忠是北人,那陈安 是南人。一南一北,颇有深意。#34;【且这回的朱元璋策问问的很有趣:

    为君者,必须要明教化,可是百姓那么多,各地人情不一,故而,古之哲王设立五刑(刑罚),

    表彰善者,惩治恶者。

    历代以来,都是这么干的,没人改过!

    我辛苦劳碌30年,就希望安民生,对于不遵循的百姓,我先教导他们,不得已才施之

    五刑。现如今,既然百姓不再自我犯禁了,你们帮我想想有什么除了刑罚以外的办法吧。】老朱今天也为自己的宽容大度而感动。

    #34;古之圣君在思量的问题上,便是如我这般吧。#34;当然,他又思量了一下。

    #34;不过那后代,都是法治为先,看来,不是我法用的多,而是我法用得少,咱还是走得不够远呐!#34;

    虽然大家听着好似老朱说得有点道理……但是,他们还是深深的认为,老朱说的没有道理。

    【老朱为什么如此有感而发呢?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双槐岁钞》[成化-黄瑜]里找到答案,现如今关于南北榜最详细的记载都在其中。

    它是一本私人史,可信吗?

    这点,明末藏书家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可以与之印证。他收录了一卷《长史黄章等薄福不臣榜文》,并记录了榜文概要。

    黄章,福建人,本位文华殿直府长史。

    洪武三十年与其余众人,共同翻阅学士刘三吾主考的会试落第之卷。

    以不用心批阅,且所进卷,有“一气交而万物存#34; (《双》作:一气交而岁功成),及“至尊者君,至卑者臣”等语(《双》作:贵而在上者,君也;贱而在下者,臣也。贵以临贱,贱以承贵。——出自《答君臣同游策》)

    坐罪,告寘于法,惟戴德彝与尹昌隆免,特榜其事示戒。

    说明,朱元璋当时写了政府公告,只是编实录的杨士奇等人不知出于什么心态把此事模糊过去了。】

    #34;可是……#34;一个不学无术的皇子沉默良久, #34;这两句话有什么问题呢?#34;朱元璋面色极为阴沉。

    比较懂道家,研读了不少《易》的朱柏小心翼翼的科普: #34;一般都说阴阳二气交感,这里说一气……不妥,独阳不生,孤阴不成。#34;

    朱权纠结了一会儿,也补充道:“用贵贱形容君臣关系,实为不妥,过分露骨。一般都提倡君臣和睦……而且,还是回答的君臣同游,其乐融融时说这种话,啊……#34;

    不学无术的皇子阿巴阿巴: “那他们干嘛上这种卷子?”

    朱元璋大喝道: #34;是啊!咱也想问为什么上这种卷子!

    其心可诛!#34;

    【其概要和双槐岁钞的说法基本接近,黄瑜很可能是看过榜文原件,写了记录,所以大体是可信的。

    以下,会根据这本私人史为主体,进行讲述。

    洪武30年的会试,主考官为[湖南茶陵][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副考官为[天津宝坻][安府纪善]白信蹈。

    所谓安府纪善,就是安王朱楹府上的属官,正八品,很i,管礼法、教育的。相传写西游记的吴承恩是纪善。】

    大家听到了这前边从未出现过的弟弟,情不自禁地左右扫了一圈,准备找找这弟弟……没找到。老朱也纳闷: “安王呢?”

    朱榈咳嗽了一声:#34;楹弟今年才九岁呢。因为前几次听的时候他睡着了好几次,后来便没有叫他进来睡觉了。#34;

    朱元璋也没有办法。

    他毕竟不是什么魔鬼。

    【品级低不影响洪武朝的考官出任,当时只考虑“品学声望”,寻找“经明公正之士”,花钱聘为考官。

    所以像金幼孜、胡广的老师聂铉这样已经致仕的“前翰林院典籍”也可以当副考官。】朱棣悟了,缓缓道:

    #34;所以此胡广,便是彼胡广,更是彼胡靖啊。#34;

    金幼孜: #34;……#34;

    光大弟,愚兄尽力了。

    【永乐2年开始,逐渐有阁臣化的倾向,解缙、黄淮、杨士奇、金幼孜都当过考官。但注意,朱棣时期的阁臣只是老板小秘,实权在夏原吉、蹇义等六部尚书手里。】

    #34;解缙。#34;别说,老朱还知道这个人,他用过。老朱撇嘴, #34;又是江西人。嗯,江西解元。#34;说罢,又是撇嘴。

    #34;虽是个有才学的,却恃才傲物,傲慢无礼。#34;朱棣回忆了一番: #34;他好像不在朝中?他哥哥解纶在。#34;

    朱元璋:#34;啊,23年的时候我召见了他父亲解开,八十了,就让解缙给他回家养老去了。去年也召他们父子来京过,打算让这小子在家养性十年再用来着。#34;

    #34;哦……#34;朱棣陷入思考。

    朱元璋补充道: #34;让他修

    永乐大典、当小秘还不错啦,别的再看看。#34;

    小秘金幼孜: #34;……

    他虽不喜这个称呼,如今,也只好委屈的接受了。

    【后期就变得抓马了,阁老担当主考官的比例不断上升,形成了会试主考官为次辅的定例,次辅主持过了换三辅,以此类推。考生考试前已经知道主考是谁,于是对着人家的喜好来输出。

    阁老对科举的掌控力度大大up,座师现象虽古已有之,但是因明清的座师影响力之大而出名的。各个阁老对一科主考官的职责是很看重的,可以招更多小弟呢!】

    #34;好哇!#34;朱元璋大是生气,“咱就说,那考题都不是皇帝出了,能叫天子门生吗?果然,变成了阁老门生了吧!等那主考官三年换一次,是不是又要开始朋党党争啦?#34;

    【但也有不想当的,比如叶向高,由于整个内阁只有他一个人干活,他觉得自己得处理票拟事物,哪能关到贡院里,国家不运行了吗?

    摆宗大手一挥,爱卿别担心票拟不便,我许你去考试现场里批阅公文√】大家: #34;……#34;

    又到了每天收获一个后代皇帝的小小震撼的时间。

    真t震撼呐!

    【朱元璋选了刘三吾、白信蹈二人,是相信他们的品格。

    由于白信蹈历史上无载具体的人物传记,只能从籍贯上看,他是个北人,而刘三吾是南人。他们一南一北,不存在营销号的全是南人的说法。】#34;这……#34;郁新, #34;感觉说句话前面都得带个籍贯。#34;

    白信蹈,区区正八品而已。

    【刘三吾,名如孙,号坦坦翁,1313年出生,一直流传着他因南北榜获罪至死的说法,很多人对此做过考证。

    如钱谦益在《列朝诗选》里写道:刘三吾的《大明一统赋》称朱元璋为圣祖,此赋应写于建文年间。而周王朱楠的后代朱睦?的《春秋指疑序》里写,刘三吾曾为朱棣修《春秋大全》。

    他认为刘三吾活到了永乐年间。

    up采信这个说法,钱谦益嘛,知名降清派,虽然水太凉、头皮痒这两个段子过于出名了,人人就记得他游泳健将、剃头达人(应该都是野史,不是真的),但他的学术水平还是可圈可点的,毕

    竟是晚明文魁,东林党领袖之一。】

    大家倒抽了一口冷气。

    #34;东林党,前面已说过了,正是那喜欢清议的、文官系统发展出来的制度怪物!#34;

    老朱恍然大悟: #34;好啊,这群家伙,一边指指点点救国救民,救到最后,降了是吧?身为领袖都投了,上行下效,那里头,只怕也没几个能坚守贞操了罢!#34;

    【刘三吾是一个元朝遗民,啊,对,没看错,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