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提出的计策不予采纳。
是魏征的计策不好吗?是李密没有识人之明。
从李建成听从魏征的计策出去立战功可以看出来,魏征的计策还是可以肯定的。】
【魏征在李密这里是掌管文书的,献策是幕僚该干的活。魏征见李密不听他的计策,转而向李密的长史也就是李密的幕僚郑廷页献策,结果郑廷页也不听他的计策,气得魏征拂袖而去。
一个两个都不听魏征的,李密最后失败了,投降了唐军。】
天幕下的众人觉得魏征对李密是真的仁至义尽了。
魏征以一个书吏的身份献策,李密不听,魏征并没有放弃,而是找上了李密的幕僚,结果李密的幕僚也不听魏征的计策。
李密不能知人善用,败得不冤。
【魏征跟着李密没有前途,随李密投降了唐军,为唐军招降了还在跟着李密混的徐世勣,也就是李勣。之后,被窦建德俘虏的时候,窦建德也只是看中了魏征的文采,任用魏征为起居舍人,记录日常事件。
李建成听说魏征文采好,便将魏征招入麾下,可不是让魏征来写诏书的,而是让魏征替他出谋划策,当他的幕僚。
一个两个三个都是看中了魏征的文采,可见魏征的文采是真的十分出众,而这三人中只有李建成有识人之明,是魏征的伯乐。
不过李建成没有听从魏征的建议当机立断对李世民下杀手,让魏征失望了。
极有可能是李建成知道李渊不会废他这个太子,所以没有必要对李世民痛下杀手,给李世民下毒也不是见血封喉的毒药,似乎只是想要李世民变得病弱,变得残疾,再不能与他相争,只是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对他下杀手,还成功了。】
天幕下的众人为李建成感到可惜,如果不是遇到了二凤,也会是一代明君。
慈不掌兵,李建成缺乏杀伐果断。
【唐太宗李世民同样听说了魏征的才名,封魏征为谏议大夫。魏征有了在李建成这里的履历,出名的就不仅仅只是文采了。】
天幕上出现了一段视频:
[唐太宗李世民怒气冲冲地道:“好你个魏征,挑拨我和兄长的关系。”
魏征满脸地不服气:“是皇太子不听我的,他若是听了我的,必然不会有今日之祸。”
李世民懂了。
兄长不听魏征的话,自取灭亡。他不能重蹈兄长的覆辙,他要听魏征的,那就封魏征为谏议大夫吧。]
【魏征的谏言涉及军事和治国方针,要知道李世民在成为皇子之前就是战绩卓著的将领,魏征能够在军事上进行谏言,可见其军事水平。
李世民评价魏征,“安国利民”,可见魏征还有经国之才。他还主编史书,二十四史中的《隋书》就是出自他手。
历代修史的都是文学素养极高之人,比如司马迁,班昭,蔡邕,欧阳修等等。】
魏王曹操想到蔡邕被王允杀害,悲从中来。原本他能够看到伯喈的《续汉书》,可惜了。
【魏征性格耿直,却也不是太过于执拗,非要死谏。
他曾向李世民透露过自己想当良臣,而非忠臣。良臣,好比舜的臣子稷、契、皋陶,君臣相得益彰,成为美谈;忠臣,好比夏桀和商纣的臣子龙逢、比干,忠臣被杀留得美名,君主得千古骂名。
这话一出,李世民敢杀魏征吗?
魏征也曾说过,他敢于谏言,是因为皇帝是明君,愿意甚至是引导他进谏,如果皇帝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