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10、第十章
盛京的建设程序,是先建皇城,包括帝王宫殿和百官办公、居住场所。后围绕皇城定内城,作为官眷百姓居所。最后在内城的正南方向规划了一大片外城,三者环环相扣,形成了整个盛京城池。
天子坐北朝南,皇宫正坐落在整个城池的中轴线上。官府同样集中于这条中轴线上,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锦安侯登基是大势所趋,是以这座城没有遭受炮火,保存的非常完好。除了时间带来的痕迹,并没有新增伤痕。
如今帝王登基,皇城各处自然也早已被理顺,顺利运转起来。
安临琛对皇宫内部好奇,对外面更是好奇。皇宫日日要待,一对比,自然是外面更吸引他一些。
马车上,安临琛仔细回想着盛京整体布,但显然他对这方面的存储量不足,便又将视线转向了万能秘书。
麦冬:“……”
万能秘书麦冬任劳任怨的科普了起来。
安临琛在这不急不缓的声音中慢慢勾勒出一个盛京城。
盛京形制规正,东西较长,南北略窄,平面呈长方形。
整座城共十三座城门。依势而建,各有不同。
北面为内城的最外围城墙,只有两扇门,左为德胜门,右为安定门。
南面则有着最大的城门永定门。永定门作为外城城墙的正门,为整个盛京的入城门,同时直通内城的正阳门。
左安门和右安门居其左右。
正阳门作为内城正南门,又处于中轴线上,为整个盛京的正城门。
是以规格最高。
门楼五观,蔚为壮观。
同面城墙上西是宣武门,东是崇文门。
如此一来,整个地图上,南北向除了西便门和东便门外两个小门外,再无其他城门。
剩下的东西向外城墙上各有三个。
分别是西边的广宁门、阜成门和西直门;东边的广渠门、朝阳门和东直门。
城内和城外的交通,便依靠这十三个城门相连;城内街道宽敞平整,和城门相连接;同时南北干道之间穿插着东西向的横街,经纬分明,排列规整。
这些大小长短不一的街道,给盛京划出了极具特色的街巷胡同。
据资料记载,整个盛京共有街巷胡同约1100条,其中有名有姓的胡同约460条左右。可想而知居住人数不算少。
这还只是刚开朝初,以后缓过来了,人数更是只会多不会少。
除此以外,市坊胡同里还藏着不少官僚府第和寺庙,多占据着较繁华地区或风景优美的地方。
稍微宽敞点的街道旁,吃食、旅馆、酒肆、各色商家一家挨着一家。
很多不起眼的地方藏着一些手工作坊如制衣坊、织染坊、豆腐坊、磨坊等。
商住一体,人声鼎沸。
偌大的盛京由它们组成。
京城正中间有一条大街,南起永定门、北至正阳门,宽达百米,贯通城市南北中轴线。
官方名非常简单,就叫‘正阳门大街’。
但是百姓一般不这么叫,称御街、天街的多。
因为过了正阳门便是承天门,直通帝王宫殿,所以这条街也叫作“天街”。
安临琛此刻就走在这条天街上。
从工部到这里,马车花了快一刻钟。
下了马车,太平光景迎面而来。
随风而来的嘈杂人声并不清晰,热热闹闹的晕染出人间烟火气;民众三三两两的走着,或悠闲或奔波,交织成流动的人海。
晚风拂过,亮起的灯笼更柔和了几份天空。
天街两侧都有人工河,宽约三五米。两岸以为商家居多,大抵不差钱,河上隔着一段路便架了桥,精致大气者有,古朴庄重者也多;宽窄各异,制式繁杂,各有各的韵味。
后面隐约能看见人家,河边也有石制围栏防止落水。
再往里看,能看到沿河种着的树;银杏、榆为主,株行距整齐划一,纵横成行;银杏叶微微泛黄,即使在这昏暗的天色里,仍添了一抹引人注目的异采。
原地顿了一会儿,安临琛才走动起来,慢慢悠悠地融入了这热闹街市。
他的目光落在了路边的商家上:这些房屋最低两层,最高目测在五层。
每家店或多或少都挂着些颜色制式俱不相同的灯笼,透出昏黄的暖光;一些有格调的商家,能从人工河一路挂到自己店面门口。
灯光里,各色翻飞的幌子、旗帜、牌匾被照得影影绰绰。
安临琛远远看了会儿,没有过去,脚步一转,扎进了路边小摊。
小摊沿路摆着,还算规整,一眼看不到头。有些地方甚至延伸到其他街道上去了。
安临琛脚步不停,慢慢悠悠逛了起来。
越是深入,安临琛越是惊讶。
无他,东西太多了。
尤其靠近桥头的地方,摊贩多,人多,巡逻卫兵也多。
南北杂货、衣帽扇帐、盆景花卉、鲜鱼猪羊、糕点蜜饯、斗兽玩偶、时令果品,应有尽有。
物品齐全的令人诧舌。
人群熙攘,安临琛这一身打扮看着就非富即贵,他走过小摊时,摊贩的吆喝声都要高两声,不过这些干扰不到他,仍不紧不慢地闲逛着。
逛了一会儿,安临琛在一个卖蛐蛐的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